第1页共4页“函数的概念及性质”的说课稿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函数的概念及性质。下面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效果评价等六个方面进行说明。一、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函数的概念及性质是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内容,本节课为第一课时,主要讲解函数的概念、定义域、值域等基本内容,现在就来说一说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继学生在初中学习了简单的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的基础上展开的,又是后面学习函数的性质的理论基础,为后面学习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以及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提供了研究方法和理论基础,因此这节课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是本章和本节的重点内容之一,同时,这节课内容蕴含着数形结合等丰富的数学思想,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概括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题材。(三)教学重难点分析[确定依据]教学大纲以上对教材的分析1.教学重点:我将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函数的概念及其定义域、值域。[解决方法]为了突出重点,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用集合的语言描述出函数的概念,并通过课堂例题及练习巩固所学知识.2.教学难点:由于学生对用集合的语言描述函数的概念的思维不够深刻,因此我将本节课的难点确定为:用集合的语言描述函数的概念。[解决方法]为了突破此难点,关键是让学生理解函数自变量和变量的本质,并引导学生从集合的角度理解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二、学情分析通过初中函数知识的学习,学生在知识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和基础,在能力上,已经初步具备了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数形结合的意识和思维的深刻性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在情感方面,多数学生对教学新内容的学习,有相当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但在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等方面的发展不均衡,仍需要教师创设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气氛,加以调动。三、教学目标分析[确定依据]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本节教材的特点,学生的认知规律,确定了以下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并理解函数的概念,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让学生积极参与、亲身经历用集合的语言描述函数概念的获得过程,进一步理解函数的概念,培养学生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能力,以及使用数学语言的逻辑性与严谨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相互交流,感受探第2页共4页索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体会数学的理性与严谨,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学生熟知的生活实例开始引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四、教法和学法分析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进行分析。(一)教法:新课程倡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和促进者,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本着这样的教学理念和所要完成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采用了如下的教学方法:(1)在教师指导下的引导发现教学法.通过这样的教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同时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动手探究的能力.(2)练习巩固法—这是在数学教学中常用的方法,通过这样的教法,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和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分组讨论法---通过这样的教法,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索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更能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其学习的主动性。(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教学工具,通过动态演示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大信息的容量,使内容充实、形象、直观,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二)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根据上面的教学方法,以及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会学生动手尝试、仔细观察、开动脑筋、分析讨论,最后能用集合的语言描述出函数的概念.这样有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三)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教师用三角板、粉笔等工具接下来,我再具体谈一谈这堂课的教学过程。五、教学过程分析本课堂的教学设计力求依照“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课程理念,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循序渐进和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我将从以下六个环节进行教学:(一)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知(8分钟)活动一: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顾一下初中所学过的函数有哪些,以及在初中时,函数的定义。【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初中函数的定义,再现所学的知识。教师指出,初中所学的定义是传统定义,在我们学过集合之后,函数又有了新的定义,这样引入课题,使课堂衔接自然,为后续教学做了铺垫。(二)启发引导,自主探究(15分钟)活动一:用多媒体播放生活中出现的可用函数描述的例子:如课本上所举的人口数量随年份变化的例子。提问:1、根据初中所学的函数的概念,请问在这个例子中描述的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否是函数?2、自变量是什么?这些自变量能否构成一个集合?第3页共4页3、变量可以取哪些值?这些值是否能构成一个集合?4、两个集合之间的元素能否用一个对应关系,使两个集合的元素按例子中那样对应起来呢?5、你能否用集合的语言描述例子中的对应关系呢?【设计意图】通过由易到难的问题串启发学生用集合的语言描述例子中自变量和变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并让学生体会“一个自变量只对应唯一确定的一个函数值”的含义。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对学生用的比较准确的语言加以表扬和鼓励,对有错误的地方加以批评指正。同时教师板书函数的概念、并说明函数的定义域,并指出,给定函数时要注明函数的定义域,对于用解析式表示的函数,若没有明确给出定义域,就是指使得函数解析表达式有意义的X的取值集合。活动二:学生自主探究,分组讨论教材中出现的另外两个例子,常识用集合的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并指出函数的定义域,指出函数的三要素是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学生熟知的生活实例的引入,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发现数学的应用价值,并培养学生从感性上升至理性,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三)课堂例题,巩固新知(6分钟)活动一:教师讲解课本例1第一小题;第2小题由学生自己完成,并以提问的方式反馈学生情况。【设计意图】通过例1的讲解,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深化函数的概念,规范解题步骤。活动二:教师讲解课本例2第一小题,其余题可由几个学生板演,教师巡视课堂,对个别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设计意图】使学生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学会求函数定义域的方法。活动三:讲解课本例三。【设计意图】通过该例题的讲解,使学生明确解析式相同的函数,定义域和值域也可能不同,理解函数的三要素是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五)总结反思,提高认识(3分钟)1、知识上:函数的概念、定义域、值域2、过程与能力:回顾用集合的语言描述函数概念的过程,体会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3、数学思想上:体会数形结合、从特殊到一般、从感性到理性的数学思想。[设置依据]通过从知识,能力以及数学思想三个方面进行小结,让学生通过小结,反思学习过程,加深对公式及其推导过程的理解。领会数学研究的有关基本方法和途径,学习并能应用数学思想与方法解决有关问题。(六)作业布置,及时反馈(2分钟)1.课本习题8.1第1(2)、4题2.课后探究题:【设置依据】为了使所有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提高。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我布置了“必做题”和探究题;必做题要求学生全部完成,探究题要求学有余力者完成即可。六、板书设计第4页共4页我比较注重直观地、系统的板书设计,并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设计是:平面向量基本定理(一)复习(二)平面向量基本定理(三)例题解析例1例2例3(五)总结(六)作业[设置依据]勾勒出全教材的主线,呈现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并突出重点,用彩色增加信息的强度,便于掌握.七、教学效果评价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力求在整节课中,教师作为引导者,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提高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树立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养成独立思考习惯.相信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从中有所体会,对后续内容的学习和学生的数学素质的培养会有一定的帮助。八、结束语各位领导、老师,以上就是我的教学设计,我的说果完毕,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