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全球化趋势对中国的影响摘要: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也是融入美国主导的全球化的过程,特别是加入WTO以后,中国经济进入全面加速阶段,作为多边体制的受益者,美国不愿再维持既有的多边规则体系,而转向对自身更有益的跨区域贸易协定的谈判。三是重塑更能发挥自身优势的全球化。美国主导的TPP和TTIP谈判,目的就是用能发挥自身优势的高标准规则限制和约束包括中国在内的一批新兴市场国家。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后,将退出以TPP为代表的高标准贸易规则谈判,但其遵循的高标准理念不会就此废弃。相反,一些新协议可能将以更加有利于美国的方式进行“建设性的重新定义”,未来新制度的塑造权之争仍然是大国博弈的焦点。什么是逆全球化呢?顾名思义,逆全球化就是与全球化相反的过程,指世界各国及地区在经济、贸易、技术文化及各个维度方面的整合化。2008年金融危机令各国突然退回到狭义主义,这一狭义主义凸显在地缘政治摩擦与反服贸等贸易保护行为,并绝不仅于此。雷曼兄弟公司的倒闭与全球金融海啸,表明国际金融机构没有跨境解决或处置的机制;欧洲银行联盟支离破碎,各国政府一面鼓励银行收缩资产负债表,一面却要求向小型企业提供更多贷款;美国用量化宽松来纾解自身财政危机,造成了国际间流动性过剩,迫使各国启动货币贬值并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管制。逆全球化趋势对全世界来说与全球化一样,也是一把双刃剑,它的作用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对中国来说亦是如此。逆全球会给我们带来哪些积极的影响呢?逆全球化趋势的发展方向和利益分配上的诉求将对中国产生一定的益处。随着逆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会使得经济全球化变得比较平衡,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在逆全球化趋势的强大压力下,近年来“减少发展中国家债务”、“缩小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社会信息鸿沟”等被列为各种国际会议的重要议题,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我国无疑将成为此举的受益者。逆全球化为中国在国际上加强与发张中国家的合作奠定了基础。发展中国家面对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情况虽各不相同,但都反对由西方主导全球化的利益分配和游戏规则,对发达国家的大型跨国公司也普遍存在警惕和不信任感。从反全球化者提出的问题看,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反全球化还与反国际经济旧秩序、反霸权主义联系在一起,力求推动公正合理国际新秩序的建立,这有利于我国国际环境的改善,尤其有利于加强与东亚、拉美和非洲发展中国家的区域和跨区域的合作与交流,以更好地应对全球化的挑战。反全球化运动的兴起使得全球化的多样性变为可能,全球化不能只有一个版本,一种模式,通向全球化道路也应有多条。中国应融人到全球化的浪潮中去,根据本国国情把自己的事情办好,而不是照搬照抄西方的模式。那么对中国又会产生那些消极的影响呢?首先,逆全球化更容易被西方发达国家利用来攻击中国,损害中国的利益。一是一些国家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很可能借口国内的逆全球化或在逆全球化组织的直接要求下,针对中国实施贸易保护主义。二是在一些问题上向中国施压。三是还可能利用反全球化者们在民主、自由、人权、劳工标准等问题上的主张在政治上向中国渗透、施压,干涉中国内政,企图借机西化、分化中国。将国内反全球化者攻击的矛头引向中国,从中煽风点火,转移民众对国内问题的注意力,让中国当“替罪羊”。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对外依赖程度的不断加强,世界经济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使我们受到影响。其次,我国有可能因旋涡般的经济影响力而招致逆全球化者们的指责和敌视。随着中国市场巨大潜力的不断被发觉、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和外资的大幅涌入,中国日益成为国际逆全球化趋势中一些不满其国内失业率上升和贫富差距扩大的人指责和敌视的对象。最后,国内已经存在的逆全球化因素可能会因为逆全球化趋势的影响而发酵,进而引发社会动荡。虽然中国是在全球化进程中受益较多的少数发展中国家之一,大规模的反全球化运动目前尚未在我国发生,但并不能因此断定国内不存在引发反全球化运动的因素。事实上,国际上引发反全球化运动的因素在我国几乎都存在。这些因素主要有:贫富差距悬殊、失业问题严重、三农问题突出、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等。总之,全球化的负面影响将随我国参与程度的不断加深而日益显现与加重,上述国内问题及民族文化遭受侵蚀问题等将更加凸现。我国参与全球化虽不是产生这螳问题唯一的和主要的原因,但在信息传媒快速便捷的今天,这些问题若得不到及时缓解或解决,人们很可能将这些问题归咎于全球化,并效仿国外举行大规模的反全球化游行示威活动。在运动中参与者们很可能借机采取激烈行动表达对其他问题的不满,由此造成冲突和治安混乱,甚至引发重大事变或社会动荡,我们须对此保持高度警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