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讲-[第二章-套管柱及注水泥设计]——套管柱强度设计方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二章套管柱及注水泥设计第1节井身结构设计第2节生产套管尺寸的确定第3节套管柱强度设计第4节注水泥技术第5节复杂类型井套管柱设计和注水泥技术简介第3节套管柱强度设计1.套管、套管柱2.套管柱的载荷分析及套管强度3.定向井套管柱载荷计算4.套管柱强度设计4、套管柱强度设计4.1、套管强度设计的原则总的原则:在最经济的条件下使井眼得到可靠的保护。这个设计不但要能保证在钻进时的安全性,更要能保证在整个油井使用期间的安全性。从这二点来讲,套管的设计是相当复杂的一个工作。●对开发井,可以设计出成本最低的套管柱(以成本优先);●对勘探井,则往往需按最大估算应力来设计(安全为主)。总之,安全的保障越大,那么费用就越高的,因为这个费用大约占总费用20%左右。4.1、套管强度设计的原则(1)能满足钻井作业、油气层开发和产层改造的需要。钻进:不同压力层的隔离,异常压力段,坍塌地层等;油气层的开发:地层压力随开采的变化,及岩层的蠕变等;产层的改造:注水、注气等导致的压力和温度的变化等等。(2)在承受外载时应有一定的储备能力。由于外载的计算复杂、困难,有时难以计算,故在设计中为了应付各种可能出现的复杂情况,在设计时必须留有一定的储备能力,如安全系数的选择。(开发井和勘探井就不同)具体的原则有三点4.1、套管强度设计的原则(3)经济性要好。由于总的原则的限制,故为了节约成本,往往需要考虑不同钢级、不同壁厚套管的组合设计。现场一般多为2~3种钢级,壁厚也宜选用2~3种,不能过多。具体的原则有三点4.2、常用的设计方法常规的方法是自下而上分段设计。等安全系数法(最常用)(√)边界载荷法最大载荷法(√)AMOW法BEB法(图解法)前苏联的设计方法4.3、各层套管设计的特点特点:下入的深度浅;在其顶部安装有套管头,要承受以下各层套管的部分或全部重量;安装有防喷器、采油树等。侧重点:主要是考虑内压设计。(井喷关井时情况最为严重)特点:下入深度大,在其中下入油管,特别注意后期生产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侧重点:抗拉(下入深),抗外挤(下入深),抗内压(后期生产)特点:下入的深度较深;隔离和封隔各种复杂地层;在井喷时承受较大内压;具有较强的耐磨性。侧重点:抗拉(下入较浅),抗内压(井喷关井),抗外挤(下入井深)表套技套油套4.4、等安全系数(进行套管柱设计)这种方法是最简单也是现场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实践证明,在一般的井中是比较安全的。但对于超深井,HTHP井(海洋上钻井)一般是不易使用。(SY5322-88或SY5322-2000标准)任何一种方法进行设计,都与载荷的计算有关,若计算出的载荷不同,那么设计出的管柱可能有较大的差别。等安全系数法(总的要求):在最危险截面上是安全的。具体原则:①以内压载荷筛选初始套管;②根据外挤载荷进行自下而上设计;③最后按抗拉强度进行设计、校核上部套管。4.5、具体的设计步骤Step1收集资料,掌握已知条件;井身结构,压力剖面等,套管的库存等。Step2确定安全系数;载荷计算的精确性↑,安全系数↓;计算公式精确性↑,安全系数↓:对于特别情况(如含有腐蚀性气体H2S、CO2)则安全系数需按特殊情况考虑;API规定的安全系数:1.10~1.331.10iS,一般取1.00~1.251.00cS,一般取1.60~2.001.80tS,一般取4.5、具体的设计步骤Step3计算内压载荷,筛选符合内压强度的套管;内压载荷由套管内外的流体综合产生。内压最大的情况一般出现在井涌关井和特殊作业(压裂、…、注水)时,内压的计算中间套管与生产套管是不同的。中间套管的计算方法如我们教材上P263介绍;生产套管的计算方法在按补充方法进行。4.5、具体的设计步骤Step4计算外挤载荷,依据外挤载荷确定套管下入长度;(1)一般的情况下都是按全井掏空的最危险情况考虑,计算公式:教材P260式7—12或P267,按此式初选第一段套管,下深为D1;选择壁厚和钢级较低的套管作为第二段套管,下入深度:(2)则第一段下入长度为:(3)校核第一段的抗拉强度:(4)对深井、超深井,当注入水泥量较大时,还应考虑其产生的附加轴向拉力;同时还应当考虑套管接箍的强度。)81.9/(][22cdcSPD211DDL8.1)/(1111qLFSst4.5、具体的设计步骤Step5双轴应力的计算与校核从双轴应力椭圆中知道,当轴向应力不为零时,会对套管的抗外挤和抗内压产强度生影响(具体的影响见前面)。对于套管柱的长超过水泥面或中性点时,则应考虑由于重力影响而导致的抗外挤强度的下降。按教材公式7—14计算双轴应力下的抗挤强度。所以双轴应力的抗外挤计算的内容为:按双向应力计算,如果强度不够,则要用试算法把下一段适当向上适当延伸,直到满足要求为止(或选择高钢级的套管)。4.5、具体的设计步骤Step6按抗拉设计确定上部各段套管长度愈向上,Pc↓,而轴向拉力↑,故应改为抗拉进行设计。(轴向拉力为主要矛盾);则第i段顶部截面的强度必须满足:miinmnntisiiinmnnmiisitiqqLSFLqLqLFS1111/)](/[)/(如果Li还没有能够达到井口,则第i段上部选用抗拉强度更大的套管进行计算。4.5、具体的设计步骤Step7抗内压安全系数校核。(选用)对事先没按抗内压筛选套管的井,一般的还要进行抗内压的校核。公式见教材P268式7—22例:某井7″(177.8mm)套管下入深度3500m,井内钻井液密度1.3g/cm3,水泥返至2800m。要求进行抗挤、抗拉设计。抗挤安全系数不低于1.00,抗拉安全系数不低于1.75。试设计此井套管柱。1)掌握已知条件(套管尺寸和下入深度、安全系数、钻井液密度水泥返高及套管强度性能表等)。4.6、设计举例尺寸:177.8mm,下深3500m,钻井液ρd=1.3g/cm3,固井水泥返高2800m,安全系数:抗挤Sc=1.125,抗拉:ST=1.80。套管的性能表格(可以从中查各种套管的性能参数)2)根据外挤压力和抗挤安全系数确定下部第一段套管钢级和壁厚。pco1=ρdgD1×10-6=1.3×0.0098×3500≈45.5MPa式中:pco1:套管在井底所受外挤压力,MPa。因下部第一段套管所受的井底外挤压力和安全系数的乘积应等于(或小于)抗挤强度,即pco1SC×10-6≤σD1式中σD1:第一段套管抗挤强度,MPa;SC:抗挤安全系数。根据σD1即可由套管强度性能表中选出下部第一段套管。由套管性能表查得N-80、壁厚11.51mm套管,其抗挤强度为:σD1=60.5MPa。因此,实际安全系数为:33.15.4546.60111coDDPS第①段套管D1=35004.6、设计举例水泥返高28003)确定第二段套管可下深度和第一段套管的使用长度。由于外挤压力愈往上愈小,根据既安全又经济的原则,第二段套管可选钢级或壁厚较低一级(即抗挤强度小一级)的套管,其可下深度为Pco2=ρdgD2×10-662210CcDgSD式中:D2——第二段套管的可下深度,m;σD2——第二段套管抗挤强度,MPa。则第一段套管使用长度L1=D1-D2;σD2≥Pco2×SC第①段第②段D2D1=35004.6、设计举例水泥返高2800N-80、11.51mm若选:N-80,壁厚10.36mm,抗挤强度σD2=49.35MPa,实际取第二段下入深度D2=3300m则第一段套管长度:L1=D1-D2=3500-3300=200m①②D1=3500D2=3300①4.6、设计举例水泥返高2800N-80、11.51mmN-80、10.36mm833078001300.-1FB第一段套管每米重量为0.476KN,抗拉强度3048kN浮力系数校核第二段套管抗挤强度:安全系数:SC2423833793048111..cTTWS>1.80(安全)1.150..621033008913003549CS>1.125(安全)第一段套管抗拉安全系数:ST1第一段套管重为:.Wcd1=BFqc1Lcs1=0.833×0.476×200=79.33kN①②D1=3500D2=33004.6、设计举例水泥返高2800N-80、11.51mmN-80、10.36mmm...32600101251130089033810663CdCgSD4)确定第三段套管可下深度和第二段套管的使用长度。按抗挤强度选择钢级或厚度更低一级的套管,第三段套管选N-80、壁厚9.19mm,抗挤σC3=38.03MPa按抗挤强度第三段套管下入深度为2600m(在水泥面以上),表明第二段套管顶部已超过水泥面。所以在第二段水泥面处和第三段底部都应考虑双向应力的影响。①②③D1=3500D2=3300D3=2600②4.6、设计举例水泥返高2800N-80、10.36mmN-80、9.19mm4)确定第三段套管可下深度和第二段套管的使用长度。可下深度:显然第三段套管底部由于承受其下部套管的重量,其抗挤强度必定下降,下入深度就不可能达到2600m,否则其底部安全系数必<1.125。由于第二段比第三段强度大,应将第二段套管长度增长,即减少第三段的下入深度,提高其底部的抗挤系数,以补偿双向应力的影响。但第二段增长后,轴向拉力增加,由于双轴应力影响,又将进一步引起第三段套管下端抗挤强度降低,可采用试算法。①②③D1=3500D2=3300D3=26004.6、设计举例水泥返高28004)双轴应力计算当按抗挤强度设计套管柱超过水泥面或中和点时,应考虑下部套管柱(浮)重引起套管抗挤强度的降低,即按双轴应力设计套管柱。①②③D1=3500D2=3300D3=?或按课本公式7-14进行计算。4.6、设计举例水泥返高28004)双轴应力计算计算降低后的抗挤强度值,校核抗挤安全系数能否满足要求。若不能满足要求,采用试算法将下段抗挤强度较大的套管向上延伸,直至抗挤安全系数满足要求。这样可从下向上确定下部各段套管。由于愈往上外挤压力愈小,故可选择抗挤强度更小的套管,当到达某一深度后,由于套管自重产生的拉力载荷增加,抗拉强度表现为主要矛盾时,则按抗拉设计确定上部各段套管。①②③D1=3500D2=3300D3=?4.6、设计举例水泥返高280047.75MPa)0.74-49.35(1.03)0.74-(1.03D2DC2306625921FgWW4)双轴应力计算首先对水泥面处抗挤安全系数SC2校核。第二段套管线重0.4315KN/m,段长3300-2800=500m。水泥面下套管浮重:W1+W2=79.33+500×0.4315×0.833=259kN按公式7-14计算轴向拉力下抗挤强度,第二段管体屈服强度Fg2=3066kN。3111102800130089754710662...CD2mgDCgDS(安全)水泥面处抗挤符合要求①②③D1=3500D2=3300D3=?4.6、设计举例水泥返高28005)用试算法求第三段在双向应力作用下的可下深度。◆首先假设下至2300m。第二段长:L2=3300-2300=1000m第二段(浮)重:W2=0.833×1000×0.4135=359.4kN第一、二段累积浮重W1+W2=79.33+859.4=438.7kN第三段管体屈服强度Fg3=2740kN①②③D1=3500D2=3300D3=23004.6、设计举例水泥返高28005)用试算法求第三段在双向应力作用下的可下深度。MPa.).0.74-(1.03D3DC3673427407438第三段底部双轴应力下抗挤强度为抗挤安全系数:159110230013008967341066333...gDSdDCD>1.125,安全第三段下至2300m时抗挤安全。①②③D1=3500D2=3300D3=23004.6、设计举例水泥返高2800可见第三段N-80、9.19mm

1 / 3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