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允君2013年7月现代企业安全管理知识内容:一、现代安全管理的发展历史二、安全管理的几个概念三、安全管理的原理与原则四、事故致因理论五、安全目标管理六、本质安全管理七、电力安全管理一、现代安全管理的发展历史现代安全管理理论、方法、模式是20世纪50年代进入我国的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开始吸收并研究事故致因理论、事故预防理论和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思想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研究企业安全生产风险评价、危险源辨识和监控,我国一些企业管理者尝试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在20世纪末,我国几乎与世界工业化国家同步,研究并推行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有些学者提出了系统化企业安全风险管理的理论雏形,该理论认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是风险管理,管理的内容包括: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危险预警与监测管理、事故预防与风险控制管理以及应急管理,该理论将现代风险管理完全融入到了安全生产管理之中二、安全管理的几个概念1、安全特定事物免除了不可接受损害风险的状态特定事物指具有特定功能或属性的事物,包括实体事物(如人体、动物、财产、环境、生产、建设等)和抽象事物(如国家、行业、信息、意识形态等)安全是相对的,任何事物都包含有不安全的因素,都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安全是动态的,是随着外界条件转化的安全并不意味着不存在风险,只是存在的风险是可接受的,这种接受度是随着人们对事物客观危险性的主观认识和容忍程度的不同而改变安全可以用风险来衡量,风险越小越安全,反之,越不安全风险是指特定危害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组合。风险可以通过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预先危险性分析、危险及可操作性分析、事件树分析、故障树分析等方法识别,通过计算或经验量化,根据量化结果有针对性地选择控制措施,把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范围内,达到实现安全的目的二、安全管理的几个概念1、安全人类对安全的认识贯穿了人类发展历程的始终工业革命前,生产力低下,人类对安全的认识处于无知的阶段,对于事故与灾害听天由命,无能为力工业革命以后,随着大型动力机械和能源的使用,危险因素的逐渐增多,人们通过不断地接受教训、总结经验,逐步掌握了安全生产的客观规律,对安全有了局部的认识,开始了与事故和灾害的抗争20世纪初至50年代,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对安全有了系统全面的认识(系统安全),方法上采用了安全工程技术硬手段和管理、教育等软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措施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高技术的应用,如宇航技术、核能技术的利用和信息化社会的出现,人类对安全的认识也逐步进入了本质安全阶段,方法上采用了超前预防的手段二、安全管理的几个概念2、安全生产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为避免发生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的事故而采取相应的事故预防和控制措施,以保证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保证生产经营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相关活动生产不仅包括各种产品的生产活动,也包括各类工程建设和商业、娱乐业以及其他服务业的经营活动安全生产是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理想状态,是生产经营单位获得最佳经济效益、最佳经营成就,保障员工生命安全的必备条件二、安全管理的几个概念2、安全生产安全生产与劳动保护、劳动安全卫生、职业安全卫生等概念之间既有相同点,也有差异安全生产是从企业的角度出发,偏重于安全,除要保护人的安全外,还要保护设备、财产、环境的安全劳动保护的提法源于20世纪50年代苏联,是从工会的角度出发,主要体现社会主义国家保护劳动人民的切身利益,偏重对人的保护,突出的是卫生的内容,同时也包括个体防护,未成年工保护,女工保护,工时休假等内容职业安全卫生的概念源于国外工业发达国家,80年代后期引入中国,其概念内容与劳动保护、劳动安全卫生基本相同安全生产较之与劳动保护、劳动安全卫生、职业安全卫生,其概念所涵盖的内容更为宽泛二、安全管理的几个概念3、危险某一系统、产品、设备或操作的内部和外部所存在的一种潜在的状态,如发生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的状态危险与安全是相对的,危险与生产过程共存,是一种连续的过程状态危险是风险的前提。危险包含了尚未为人所认识的,以及虽为人们所认识但尚未被人所控制的各种隐患危险的程度用危险性描述,危险性一般用风险率来表示,风险率是生产系统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概率)与危害性(严重程度)的综合度量二、安全管理的几个概念3、危险系统的危险性由系统中的危险因素决定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或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又称危险、有害因素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危险因素分为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的因素、管理的因素等4大类按事故类别,危险因素分为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瓦斯爆炸、火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等20类按导致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危险因素又分为粉尘、放射性物质、化学物质、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职业性肿瘤的危害因素、其他职业危害因素等10类二、安全管理的几个概念4、事故个人或集体在为实现某种意图而进行的活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违反人的意志的、迫使活动暂时或永久停止或迫使之前存续的状态发生暂时或永久性改变的事件是一种可能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的意外事件电力企业按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影响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或者影响电力(热力)正常供应的程度,一般把事故分为人身事故、设备事故和电力安全事故三类,分为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4个等级。二、安全管理的几个概念5、事故隐患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事故隐患具有内涵性,呈现内在本质的薄弱点或称危险点、危险源事故隐患与危险源不是等同的概念。危险源是生产系统中客观存在的受控不安全因素,是爆发事故的源头,是能量、危险物质集中的核心,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危险源可能存在事故隐患,也可能不存在事故隐患。事故隐患是没有发现的不安全因素,隐患一经发现就不再是隐患,而成为已知不安全因素预防隐患的主要措施:一是运用科学监测监控、管理、技术手段等,在设计、制造、安装、生产过程中不留下隐患;二是开展经常性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二、安全管理的几个概念5、事故隐患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发现后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事故隐患的分类与事故分类有密切关系,根据避免交叉的原则,考虑事故起因可将事故隐患归纳为: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火灾、灼烫、淹溺、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火药爆炸、瓦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等20种二、安全管理的几个概念5、事故隐患我国法律法规对事故隐患管理的要求,生产经营单位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责任主体,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应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资金使用专项制度,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应当按照其等级进行登记、建档,定期进行统计分析、上报二、安全管理的几个概念6、重大危险源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国外称为“重大危害设施”我国法律法规对重大危险源的管理有明确规定,要求生产、储存、使用、经营、运输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定期对重大危险源进行检测、评估、监控,建立应急救援预案和生产安全预警机制,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并将其储存数量、储存地点以及管理人员的情况,报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公安机关备案液氨区三、安全管理原理与原则(一)系统原理1、系统原理含义人们在从事管理工作时,运用系统理论、观点和方法对管理活动进行系统分析,以达到管理的优化目标,即用系统论的观点、理论和方法来认识和处理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是把管理对象视为系统而进行研究的一种理论方法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构成的,并具有特定功能和一定结构的有机整体。构成系统的基本条件包括了系统、要素、结构、功能四个概念及其之间的有机联系。任何管理对象都可作为一个系统,系统可以分为若干个子系统、若干个要素,即系统是由要素组成的安全管理就是一个纵横有序的系统,安全管理系统的优化,其本质上是控制人、机、环境、管理四要素及其构成的协调系统三、安全管理原理与原则2、运用系统原理的原则动态相关性原则。构成管理系统的各个要素是运动和发展的,而且是相互关联的,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就是动态相关性原则。对安全管理而言,系统管理要素处于动态之中,且相互影响和制约,才有发生事故的可能。掌握与安全有关的管理要素之间的动态相关性特征,是避免事故发生、实现有效安全管理的前提整分合原则。对现代安全生管理对象应有全面的了解和谋划,在整体规划下应实行明确分工,在分工基础上,进行有效综合,建立内部横向联系或协作,使系统协调配合、综合平衡地运行反馈原则。反馈是控制过程中对控制机构的反作用。成功、高效的管理,离不开灵敏、准确、迅速的反馈封闭原则。是指在任何一个安全管理系统内部,管理手段、管理过程等必须构成个一个连续封闭的回路,才能形成有效的管理活动。按照系统原理的封闭原则,在企业安全管理体系内各种管理机构之间,各种管理制度、方法之间,必须具有紧密的联系,形成相互制约的回路,安全管理才能有效——闭环管理三、安全管理原理与原则(二)人本原理1、人本原理含义在管理活动中,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就是人本原理。人们在管理活动中坚持一切以人为核心,以人的权利为根本,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力求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其实质就是充分肯定人在管理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以人为本有两层含义:一是一切管理活动都是以人为本展开的,人既是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的客体,每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管理层面上,离开人就无所谓管理;二是管理活动中,作为管理对象的要素和管理系统各环节,都是需要人掌管、运作、推动和实施,都是由人来完成的。管理活动目标、任务的策划与完成取决于人的作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调动与发挥,管理主要是人的管理和对人的管理现代安全管理的本质是实现人、机、环境三者之间的协调和匹配,其核心是对人的管理,即要求建立和健全以人为中心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人本原理”就是要实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机制。管理活动必须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核心来展开,管理工作的中心任务就在于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主动性,激发人的创造性三、安全管理原理与原则(二)人本原理2、人本原理的运用原则1动力原则。推动管理活动的基本力量是人,管理必须有能够激发人的工作能力的动力,这就是动力原则。对于管理系统,有3种动力,即物质动力、精神动力和信息动力能级原则。现代管理认为,单位和个人都具有一定的能量,并且可按照能量的大小顺序排列,形成管理的能级,就像原子中电子的能级一样。在管理系统中,建立一套合理能级,根据单位和个人能量的大小安排其工作,发挥不同能级的能量,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管理的有效性,这就是能级原则三、安全管理原理与原则(二)人本原理2、人本原理的运用原则2激励原则。管理中的激励就是利用某种外部诱因的刺激,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科学的手段,激发人的内在潜力,使其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就是激励原则。人的工作动力来源于内在动力、外部压力和工作吸引力行为原则。需要与动机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基础,人类的行为规律是需要决定动机,动机产生行为,行为指向目标,目标完成需要得到满足,于是又产生新的需要、动机、行为,以实现新的目标。安全生产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