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纲要(试行)第一部分课程性质和基本理念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快速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人类社会已大踏步进入信息化时代。传统的读、写、算已不足以适应信息社会的要求,学会收集、判断、处理和利用信息,成为当今国家对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的基本任务之一。一、课程性质和价值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以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个学习领域作为课程形态的必修课程,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发展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为主要目标,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生存与发展所需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形成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态度与基本能力,养成健康规范的行为习惯与信息安全意识,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打下基础。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的性质和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基础性。义务段信息技术课程具有基础性。体现在:课程所培养的基本的信息素养与信息技术能力是学生支撑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是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的基础,也是学生迎接信息社会挑战与终身发展的基础。(二)实践性。义务段信息技术课程强调实践性。动手实践是信息技术课程最基本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要动脑思考,更要动手实践。在实践中熟练技能,在实践中探究规律,在实践中创作作品,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在实践中追求创新。死记硬背,单说不练,不可能学好信息技术。信息技术课程对学生实践探究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三)应用性。义务段信息技术课程具有应用性。课程本身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基本的信息技术应用知识技能和科学的应用态度,以及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方法。它不强调知识的系统完整性,更强调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应用问题,包括整合各学科学习需要信息技术支撑的学习任务。强调在用中学,在学中用。使学生在解决应用问题的过程中,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技能,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积累应用经验,提高应用能力。(四)发展性。义务段信息技术课程具有发展性。一方面信息技术自身的发展日新月异,硬件不断更新换代,软件不断推陈出新,由信息技术引发的生活方式转变以及社会法律道德伦理规范等问题也层出不穷,因此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必需随之发展才能具有活力。另一方面,本课程的学习需要致力培养学生主动适应信息技术发展变化的能力,而不只是机械的操作与模仿;同时,在追寻技术发展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技术创新的价值,培养追求创新的精神,发展创新的能力。二、课程基本理念(一)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发展。信息技术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的组成部分,每一个学生在经过学习之后都应该达到本课程纲要的要求。学生不能因地区、经济环境或文化背景的差异而被取消或削弱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学习,应当尽可能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获得在信息技术课程方面的共同发展;面向全体学生,还应关注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方面的个体差异,在学生达到基本目标的基础上,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二)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提升信息技术能力、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是信息社会的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是本门课程的主要任务。义务教育的信息技术课程,是学生进入信息技术的认知与应用领域的初始阶段,也是信息技术能力锻炼与信息素养养成的基础阶段。应该通过各种活动形式让学生体验信息技术课程的魅力,学习掌握日常生活中可感知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逐步有意识地应用解决身边的相关问题,积累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有益经验,逐步养成科学的态度与良好的习惯,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应对信息社会的挑战打好基础。(三)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融合跨学科的应用需求。信息技术课程在内容和活动的编排、组织上应充分拓宽信息技术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师生可以超越学科的界限,强调不同学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相互渗透,进而从整体上来建构学生开放型的知识结构,帮助学生发展知识迁移和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发展。(四)引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信息技术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呵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关注信息技术的学习内容,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空间,让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实践活动,体验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锻炼团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逐步使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在主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得到发展。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初步能力,逐步养成良好的信息素养,为学生后续学习乃至终身发展打基础。表现在:使学生能感受信息技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有主动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对信息价值的敏感意识;能体验、了解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评价、表达和交流的过程,初步掌握其基本的知识技能与思想方法,能积极主动地应用身边的信息技术工具,解决日常学习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建立对信息技术的科学认知态度、良好的操作习惯与健康的情感价值观,具有基本的信息安全意识与防范常识,为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一、知识与技能(一)了解信息、信息技术的表现形式及其与人的关系,了解各种常用信息技术的特点、作用与影响,认识计算机在信息技术发展应用中的作用和地位。(二)掌握以计算机、网络及多媒体为代表的日常信息技术工具的使用方法,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结构及简单工作原理,了解日常信息安全与维护的基本常识。(三)能把计算机的使用方法和原理迁移到生活中相关的信息技术工具中,初步具备使用日常信息技术工具的基本技能。(四)能运用日常的信息技术工具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信息,知道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二、过程与方法(五)经历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问题并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了解问题解决所需的信息技术。(六)经历根据任务要求获取信息的过程,合乎规范地获取信息,并能筛选出适合自己需要的信息。(七)经历根据需要选择信息分类方案、合理组织所得信息的过程,基本掌握使用合适的信息技术进行存储和管理信息的方法。(八)经历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简单的信息加工处理的过程,学会一般的加工方法,懂得创造性地表达思想或解决实际问题。(九)能使用适当的信息技术工具和方式与他人交流,学会与人合作。(十)能客观地对自己或他人的信息技术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和评价,发展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十一)消除对信息技术的神秘感,体验信息技术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情感,树立敢于使用信息技术的信心,逐步形成自觉应用信息技术来解决身边问题的意识。(十二)具有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十三)能正确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学习的影响。(十四)养成良好的信息活动行为习惯,能够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与伦理道德规范,健康地、安全地、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小学阶段要求学生建立对信息技术的简单了解,逐步形成使用信息技术的感性经验和健康负责的良好习惯,培养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逐步学会使用信息技术支持日常学习和解决简单问题。初中阶段要求学生掌握初步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在信息技术应用中逐步提高操作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巩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发展积极学习和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和能力,强化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领悟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感受信息技术的文化内涵。第三部分内容要求为了适应不同地区的发展情况,义务教育信息技术教学内容除了面向全省学生的必学内容外,还设有选学内容,旨在为信息技术条件较好的地区以及在信息技术方面学有余力的学生设置拓展性的学习内容,以引导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上进一步发展。选学内容以*号标出。一、小学内容要求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一般在4-6年级开设,有条件的地区或学校可提前开课。本阶段以“玩中学”为主要特征,通过丰富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快乐学习,感受信息技术在学习、生活中的应用,认识信息技术的影响和作用,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和主动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学习内容主要包括如下主题。(一)感受身边的信息技术。1.内容要求。(1)能感受身边信息的存在及其与人们的密切联系,感悟人们为更有效地获取和利用信息而不断发明创新,推动信息技术的进步。例:能从耳听、目闻、肢体触摸等感知信息的存在及其与人的密切联系,能从日常的书报信函、广告、电话、电视、计算机网络等应用中感悟人们的生活离不开信息。(2)了解现代信息技术产品的日常应用,能列举现代信息技术给人们生活、学习、工作带来的便利。例:通过感受智能手机、数码相机、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产品的日常应用,体验并列举现代信息技术的优越性。(3)了解现代信息技术的不良应用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知道应用信息技术应该合理有节和遵循社会规范。例1:通过图文或故事的形式,讨论一些学生过度沉迷电子游戏、上网、看电子影像等活动,导致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健康,警示学生日常应用信息技术应该合理有节。例2:通过图文或故事的形式,讨论社会上存在的应用信息技术诈骗、抄袭、破坏等非法或不道德活动所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让学生明确信息技术的应用应该遵循社会规范。2.活动建议。当今社会中信息无处不在,现代信息技术也使信息的获取、传播和处理变得方便、快捷和高效,例如使用电话、上网和收发电子邮件等。试进行一个主题活动,使学生利用身边的工具搜集与主题相关的信息,体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方便、快捷和高效等。(二)计算机在读、写、画、娱中的简单使用。1.内容要求。(1)知道常见计算机外观部件名称,懂得计算机硬件、软件的作用。例:主机、显示器、打印机、键盘与鼠标及操作系统(Windows)、画图软件、游戏软件等。(2)知道计算机的使用要求,遵守使用守则,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例:了解不规范使用计算机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制定并遵守计算机机房守则。(3)熟悉常用计算机操作系统的界面术语及使用方法,学会正确使用键盘和鼠标。例1:通过玩游戏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计算机操作系统界面,知道窗口、图标、菜单、任务栏、对话框等术语及意义,熟悉单击、双击、移动、拖动鼠标等操作及知道其作用。例2:通过设计有意义的拼音或英文录入活动,引导学生掌握键盘操作的正确指法,能够使用键盘在简单的文字处理软件(如记事本)编辑窗口中输入英文文章。(4)了解计算机以文件及文件夹形式存储和管理信息,学会文件、文件夹的新建、命名、打开、关闭、复制、粘贴、删除、移动、查看等操作,初步养成文件分类存放的管理意识。例1:通过若干有意义的应用活动,让学生体验文件与文件夹在存储与管理信息中的意义,并逐步熟悉其相关操作。例2:通过若干综合的信息搜集活动,让学生感受文件分类存放的作用,知道计算机地址栏的意义,熟悉文件的查看方法。(5)学会使用一种中文输入法输入中文。例1:能通过键盘操作,用正确的指法在简单的文字处理软件(如记事本)中输入中文文章。(5)能阅读理解操作指引,并按要求操作计算机实现日常学习和娱乐中的简单应用。例1:通过设计有意义的游戏或应用活动,让学生通过阅读操作指引来完成操作,进一步熟悉窗口、菜单和图标等常用术语及操作方法。例2:能够根据指引用计算机玩游戏、欣赏图片、播放音乐、欣赏视频节目、浏览网页。(6)会用一种画图工具软件画画,体验计算机画图的乐趣与特点。例:通过用一种简单的画图工具(如画笔)画图,进一步熟练鼠标操作,渗透简单的画图方法的学习,享受创作画图作品的快乐。2.活动建议。(1)百闻不如一见。通过观察实物,可使学生加深对计算机常见硬件的了解。通过观察益智游戏、学习软件、画图工具等软件的简单安装、设置与运行,加深对计算机软件的认识。(2)许多有趣的益智游戏都是通过键盘或鼠标来玩的,可通过玩这些游戏引导学生掌握键盘的基本指法和鼠标基本操作。(3)写周记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可让学生通过文字处理工具写周记来练习汉字输入。(三)文字、图片和表格的简单处理。1.内容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