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技术概况(吴新华)-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装配式建筑技术与安全生产•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总产值已达到GDP的20%以上,然而建筑能耗占国家全部能耗的32%,是最大单项能耗行业。要扭转建筑业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的状况,必须通过技术创新,走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发展道路,才能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中,保持蓬勃的生机。•在这一趋势下,建筑生产必然要走进工厂,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方向。与传统建筑相比,装配式建筑就是改变传统的制造模式,通过标准化设计,工业化方式生产,机械化施工安装,变湿作业为干作业,保证建筑质量,减轻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自然资源。1、什么是装配式住宅?就是象搭积木一样盖房子,就是象造汽车一样造房子。2、什么是建筑工业化?建筑工业化是指住宅生产方式(或技术手段)。是运用现代工业化的组织和生产手段,对住宅生产的全过程的各个阶段的各个生产要素通过技术集成和系统整合,达到建筑设计标准化,构件生产工厂化,住宅部品系列化,现场施工装配化,土建装修一体化,生产经营社会化,形成有序的工厂化流水式作业,从而达到提高质量,提高效率,提高寿命,降低成本,降低能耗。预制装配是核心3装配式建筑发展背景及政策1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2PC砼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3PC砼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5装配式建筑现场安全控制6PC砼生产技术与工艺4•2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以国办发〔2017〕19号文印发了《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意见》提出了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思路和7个方面20项具体措施。•意见定位: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两个结论:支柱产业+大而不强•其中:改革两项任务——优化资质资格管理,完善招投标制度•对工程管理具有较大影响——完善工程组织模式——推行工程总承包、培育全过程工程咨询,以及建筑工业化、信息化、装配式•1995年-2016年,全社会房屋累计竣工超过500亿平方米,其中住宅超过315亿平方米;2010年-2016年建设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4600多万套。•目前世界上建成及在建的高度超过528米的超高层建筑中,我国大陆占近70%,设计建造能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公路总里程达到458.7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超过13万公里;铁路营业里程12.5万公里,仅次于美国,其中高速铁路超过2.2万公里,占世界60%以上。•在超高层建筑、大坝、高铁、核电、海上超长距离桥梁、深水港口建设等方面已具备了世界一流施工能力。2016年,全国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从业人员达到5000多万人,占全社会就业总人数的6.5%,勘察设计监理等400万人。而建筑业农民工2016年达到5516万人,占全国外出务工人员的19.7%。建筑业需要消耗建材、冶金、机械、化工、纺织、轻工、电子、交通、电力等50多个关联产业、2000多个种类、3万多种规格的产品,带动了上下游产业发展。据测算,每增加1亿元的建筑业营业收入,将带动社会其它产业增加2亿元以上的营业收入。•企业实力:我国具有对外承包工程经营资格的企业超过4000家,有65家企业进入美国《工程新闻记录》公布的2017年度“全球最大250家国际承包商”榜单,入选企业数量居全球首位。•业务规模:截至2016年底,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已累计完成营业额1.2万亿美元,新签合同额1.7万亿美元,2016年对外承包工程人员有40多万人。•市场范围:对外承包业务遍布全世界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建筑业对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建设和民生改善作出•了重要贡献。•2015年建筑业缴纳营业税5136亿元,占全国营业税的•26.6%。•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从1978年的6.7㎡增加到•32.9㎡;农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从8.1㎡增加到37.1㎡•城镇化率从1978年17.92%发展到2015年的56.1%。2016年底,全国设市城市达到657个,7.7亿人生•活在城镇。但建筑业仍然“大而不强”国家级文件:2013年1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以2013年1号文的形式,转发了发改委、住建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国办发〔2013〕1号附件1),文件重点要求充分认识开展绿色建筑行动,并将“推动建筑工业化”被列为十大重要任务之一。城市工作会议期间新建建筑保障性安居住房“十三五”2016-2020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20%以上,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省会城市30%以上采取装配式建筑比例达到40%以上“十四五”2021-2025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50%以上装配式建筑比例达到60%以上期间新建建筑保障性安居住房“十三五”2016-2020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20%以上,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省会城市30%以上采取装配式建筑比例达到40%以上“十四五”2021-2025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50%以上装配式建筑比例达到60%以上——《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纲要》2016年3月住建部发布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2016年3月份的两会,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强调,大力发展钢结构和装配式建筑,加快标准化建设,提高建筑技术水平和工程质量。•2016年9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办公厅于9月27日印发执行(国办发〔2016〕71号)。工作目标: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为重点推进地区;常住人口超过300万的其他城市为积极推进地区;其余城市为鼓励推进地区,因地制宜发展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现代木结构等装配式建筑。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同时,逐步完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监管体系,推动形成一批设计、施工、部品部件规模化生产企业,具有现代装配建造水平的工程总承包企业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专业化技能队伍。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2017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推广智能和装配式建筑。坚持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推动建造方式创新,大力发展装配式混凝土和钢结构建筑,在具备条件的地方倡导发展现代木结构建筑,不断提高装配式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比例。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住房城乡建设部建设节能与科技司2017工作要点•全面推进装配式建筑制定发展规划出台《装配式建筑行动方案》;建立装配式建筑统计信息系统完善技术标准体系开展装配式建筑技术体系和产品评估推广工作;制定装配式建筑相关技术标准提升装配式建筑产业配套能力开展装配式建筑设计、部品部件生产、装配施工和全装修专项调研,推动设计、生产、施工、装修等全产业链发展加强装配式建筑队伍建设指导各地结合建筑业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加大PC技术培训和宣传推广力度;合力推进装配式建筑工程总承包和装配式建筑全装修建筑业“十三五”规划《规划》提出6大主要目标和9项主要任务;《规划》提出,到2020年末,全国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15%;住建部发布标准2017年1月10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第1417号、第1418号、第1419号公告,分别发布国家标准《装配式木结构建筑技术标准》GB/T51233-2016、《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技术标准》GB/T51232-2016、《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51231-2016,实施日期2017年6月1日。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工业化建筑定义:采用以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和信息化管理等为主要特征的工业化生产方式建造的建筑。装配率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征求意见稿)《装配式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2016年12月27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式印发《装配式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2017年3月1日起实行。2017年,全省设区城市规划区内新建公共租赁住房、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等项目全面实施装配式建造,政府投资工程应使用装配式技术进行建设,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10%左右;到2020年,建立健全适应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技术、标准和监管体系,济南、青岛市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30%以上,其他设区城市和县(市)分别达到25%、15%以上;到2025年,全省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40%以上,形成一批以优势企业为核心、涵盖全产业链的装配式建筑产业集群。全省装配式民用建筑新开工面积1402.91万平方米,完成全年任务的70.1%,施工面积2349.49万平方米,已竣工81.7万平方米,累计实施省级装配式建筑示范工程66个,9个已竣工,43个正在施工。2727一、国内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发展历程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发展历程20世纪50年代:开创(主要是前苏联技术)20世纪60~80年代:发展20世纪90年代:低潮21世纪:恢复、发展、创新2828一、国内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发展历程50年代主要结构形式“二型住宅”户型平面——“二型住宅”(1955年)1955年,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北京市建筑设计院设计了第一套住宅通用图。主要结构组成:苏式密排屋架坡顶预制钢筋混凝土方孔板预制楼梯踏步板、休息板2929一、国内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发展历程60年代主要结构形式施工原理:在施工现场用大尺寸的模式,将砖一块块预先码放在模板上,经振动使浇注的砂浆均匀,制成一大块墙体,整体吊装上墙以提高效率。——振动砖板住宅特点:施工简易,但质量难以控制,最终未能推广振动砖板住宅试点3030一、国内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发展历程70年代后主要结构形式1976年,北京前三门高层住宅结构采取“内浇外挂”做法,大模现浇内墙,预制外墙板,构配件标准化。——大模、大板体系特点:建立统一建筑参数的定型构件和一套节点构造。北京前三门住宅3131一、国内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发展历程90年代后主要结构形式现浇结构体系建筑形式逐步多样化,标准化构件不足以满足个性化需求;施工现场发展背景商品混凝土、施工机具及设备快速发展,现浇作业施工更简易;现浇结构体系发展迅速,相对装配式结构体系更可靠,抗震性能更优秀;3232一、国内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发展历程21世纪新形势建筑功能和质量要求提高:可实现外装修、内装修与混凝土受力构件一次制作,提高使用功能和工程质量;发展背景劳动力成本上升:人口红利逐步退出,2012年适龄劳动人口首次下降,现场劳动力匮乏、成本大幅提高大幅度减少建筑垃圾,降低噪声污染,节约用水,降低劳动强度,改善作业条件;技术逐步成熟,经济实力逐步增强;响应国务院、住建部号召,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并努力将建筑装配率提升至30%以上。二、需要思考的几个问题•1、实现装配式建筑发展的路径1、实现装配式建筑设计-施工-采购一体化管控,逐步实现以工程总承包模式。(组织方式、降低交易费用)2、通过技术集成,在建筑合理高度下,选择预制构件配套连接技术,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及工程质量。3、推动外立面作业与预制构件同步完成,逐步实现免外架作业,提高施工效率,降低事故发生率。4、积极应用BIM、二维码等信息技术,有效推进建筑信息化管理。BIM技术与装配式建筑•上海惠南新市镇17-11-05、17-11-08地块23#楼项目。•上海市浦东新区惠南新市镇17-11-05,17-11-08地块23号楼是华建集团和宝业集团合作的一个上海市工业化住宅示范项目。•该项目的改造开始于项目设计和规划审批已经结束之后,因此各项改造均需在原设计的基础上进行也为工业化改造设计造成一定的约束和难度。最终23号楼采用双面叠合板式混凝土剪力墙体系,单体预制率达到30%,项目采用了BIM技术,将建筑,结构,机电一体化设计,实现了建设全过程的控制。总结下来,该项目与传统建造方式相比,优势明显:•“省”-节材70%、节水36%、节能30%。•▲统一构件包括阳台、墙板、楼板、楼梯•构件种类越少,•建造成本越低,•本项目仅产用一种户型模块。•▲通过BIM技术进行构件设计•构配件标准化(单元标准化,构配件标准化,构造节点标准化),厨卫,阳台模板化。•▲将标准化模块部件交

1 / 23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