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献综述2引言3城市垃圾场废弃地概念、分类4城市垃圾场废弃地恢复改造实例分析4.1.生活垃圾填埋场实例调查分析4.1.1初始恢复阶段——郑州综合垃圾填埋场4.1.1.1概况郑州垃圾综合填埋场位于郑州市二七区侯寨乡张李垌村,距西南绕城公路800米,占地约1280亩,是按照国家标准建设的垃圾卫生填埋场。4.1.1.2现状调查分析1.基本情况:气候条件、自然资源、人文历史、区域位置、现有植被情况(种类、长势、多度)等2.自然情况下的生境恢复状况封场覆土阶段,覆盖2-3米的粘土并试图引进植被土层上已有植被繁衍,主要为在废弃地生态恢复方面起先锋作用的野生状态植物;还有就是垃圾中存在生命力很强的种子,这种植物很快繁衍起来。主要植物种类:苦荬菜、锋芒草、北艾等处于植被恢复的初级阶段,即草本恢复阶段,亦有部分灌木长成。3.土地利用方式的选择可选择方式:开放空间、林地、野生动物栖息地、娱乐公园、农业用地、草地、轻工业用地(决策机制:LRPA)4.分析提出建议建议城市开放绿地,原因:周围居民、绿地分布、经济投入等步骤:1.生态恢复(渗滤液、填埋气、土壤改良、植被恢复)2.景观营造(定位、特色、场所精神、细部规划)3.注意事项4.1.2中级恢复阶段——安阳七里店垃圾填埋场4.1.2.1概况位于安阳市西南部,占地面积135.98亩,1985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垃圾处理方式为卫生填埋。设计使用10年,2004年停止使用,超期使用10年。该场从投建至今先后接纳生活垃圾约283万立方米,建筑垃圾100万立方,形成一座超出地面高达50米的垃圾山。4.1.2.2现场调查分析1.基本情况:气候条件、自然资源、人文历史、区域位置、现有植被情况(种类、长势、多度)等2.现状调查阶段:生态修复过程中土壤:铺设30cm厚的防渗黏土、50cm厚的种植土工程恢复情况:铺设雨水塑料导排盲沟、排洪沟、沉砂池、清水池,保证及时导排雨水,防止雨水进入垃圾中产生渗沥液污染地下水,全场围绕垃圾山铺设了灌溉、消防管道,满足苗木灌溉和消防要求。植被恢复情况:乔灌木13万余株,草坪8万平方米恢复树种——火炬树、连翘、龙柏、果树、侧柏恢复情况:种类、生长率、覆盖度、植被层次景观构筑物:台阶、亭、水池等3.出现的问题土壤下滑、沉降、植被死亡、缺水、自燃山底较山顶植被状况好(曲线图,山坡到山顶植被状况分析图)4.问题分析与解决建议5.安阳七里店垃圾废弃地恢复及景观提升建议景观应体现场所精神,根据改造定位对其景观提出提升意见4.1.3恢复完成阶段——禹州森林植物园4.1.3.1概况位于禹州城区东北部,占地213.3公顷。垃圾山位于园区东部,恢复16年,山上已郁郁葱葱,山体稳定,恢复情况良好4.1.3.2现场调查气候条件自然资源、人文历史、区域位置、现有植被情况(种类、长势、多度)等土壤:覆土1.5-2m,取自就近土,绕山挖湖的土植被:侧柏、紫穗槐、垂柳、红叶李等植被种类、生长率、覆盖度、植被层次景观构筑物:台阶、亭等水系4.1.3.3景观规划平面图、分区图、效果图等形成了九大景区:大门景区、引种林区、常青林区、色叶林区、百果林区、百药苑区、百花林区、观光苗圃区、文化娱乐区;三个景观带:溪流融梦、花溪泽芳、玉溪潇径。4.1.3.4出现的问题与解决方式垃圾裸露、植被密度大,有死亡植株等4.1.3.5可取之处土壤的覆盖、植被的选择、山势的营造(主山、侧峰相呼应)、景观的规划等4.1.4总结比较三种垃圾山改造比较分析类型垃圾成分恢复阶段植被种类恢复状况目标定位特色体现4.1.5总结出垃圾山生态恢复景观营造原则、步骤、注意事项建筑垃圾场废弃地生态恢复实例分析4.2.漯河市南街村垃圾山景观改造4.2.1概况位置、气候、环境等4.2.2现场调查组成:建筑垃圾山高:25-30米植被状况:种类、层次等4.2.3建筑垃圾山特点污染性较小、较生活垃圾填埋场堆体稳定4.2.4景观规划以垃圾山为园中心,结合周围河水、教堂等景观元素进行景观规划4.2.5总结建筑垃圾废弃地生态恢复和景观营造途径5.中国垃圾场废弃地景观改造建议与展望6.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