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与群落考纲解读1.掌握种群特征,并理解各种群特征的关系。2.掌握种群数量增长“J”型、“S”型曲线变化特点。3.理解群落的空间结构、水平结构及形成原因。4.掌握初生演替、次生演替的过程。一、种群的概念:二、种群特征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概念:概念:意义:概念:意义:概念:类型:意义:调查方法: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理解种群概念要抓住四点:1.一定区域(空间限定)2.一定时间(时间限定)3.同种生物(物种限定)4.全部个体(个体范围)判断:下列各项是不是一个种群?1.一个池塘中全部的鱼。2.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鲫鱼。3.一个城镇的全部居民。4、一亩农田中的全部水稻。5、一个草原上全部的老绵羊。√√√××种群特征(数量)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概念:概念:意义:概念:意义:概念:类型:意义:调查方法: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样方法、标志重捕法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决定种群大小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可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迁出率、迁入率决定密度大小种群数量直接影响年龄组成预测变化趋势性别比例影响密度大小外界环境决定种群个体数目变动的关系图种群的空间特征:⒈概念:⒉种群的空间特征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并随着条件的改变而发生变化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或分布叫种群的空间特征。均匀分布随机分布集群分布三、种群的数量变化研究方法:理想条件有限环境:种群数量的变动构建数学模型步骤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数学形式表达检验或修正公式:曲线:“J”型曲线“S”型曲线定义:种群经过一段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曲线K值:即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N1=N0λ(精确且抽象)(更直观地反映出种群数量的增长趋势,但不精确。)种群数量的变化1、野生生物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鱼类的捕捞2、害虫的防治—蝗虫的防治(3)研究种群数量变化有何意义?直接因素:间接因素:(自然因素)重要因素:(人为因素)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1)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2)种群数量变化的类型:增长,稳定,波动、下降等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之中的,在不利条件之下,还会急剧下降,甚至灭亡出生率、死亡率、迁入、迁出食物、气候、传染病、天敌人类的活动外因内因用达尔文的观点分析“J、S”曲线问题:“J”型曲线表明生物具有什么特性?图中阴影部分表示什么?时间种群数量J型曲线S型曲线K值1、“J”型曲线用达尔文的观点分析表明生物具有的特性。2、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用达尔文的观点分析是指:,也即代表的作用。环境阻力注意:过渡繁殖环境阻力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的个体数量自然选择(农、林、牧业生产就是在这个范围内谋求产量的提高,其潜力有一定限制。)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当种群数量到达e点后,增长速率为0B.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C.防治蝗灾应该在害虫数量达到c点时进行D.渔业捕捞后需要控制余量在b点KK/2bcdeA迁移拓展实验专题探究1.实验原理(1)用液体培养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受培养液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的影响。(2)在理想的无限环境中,酵母菌种群呈“J”型增长;自然界中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酵母菌种群呈“S”型增长。(3)计算酵母菌数量可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显微计数。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专题探究2.实验过程(1)将500mL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注入锥形瓶中。(2)将0.1g活性干酵母投入锥形瓶的培养液中混合均匀.并置于适宜的条件下培养。(3)每天定时取样计数酵母菌数量,采用抽样检测方法测定1mL培养液中酵母菌个体的平均数。实验专题探究(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将所得数值用曲线图表示出来,分析实验结果,得出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尝试绘出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3.采用抽样检测方法——显微计数。4.注意事项(1)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边线上的酵母菌.应只计固定的相邻两个边及其顶角的酵母菌。实验专题探究(2)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小误差。(3)结果记录最好用记录表,如下:时间/天123456…数量/个实验专题探究(4)每天计数酵母菌量的时间要固定。(5)培养和记录过程要尊重事实,不能主观臆造。实验专题探究实战演练1.(2009年高考广东卷)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动态变化”的实验,正确的叙述是()A.改变培养液的pH值不影响K值(环境容纳量)大小B.用样方法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C.取适量培养液滴于普通载玻片后对酵母菌准确计数D.营养条件并非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唯一因素D群落的结构本节聚焦群落特征:1、物种丰富度2、种间关系3、空间结构4、群落演替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例:一个池塘中的鱼类是一个种群,还是一个群落,或都不是?包括这个区域内所有有生命的物质群落的概念研究池塘群落种群种类优势种群种间关系种群位置群落的空间结构群落演替池塘的范围和边界一、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群落特征:物种的多样性、群落结构、种间关系等。常绿阔叶林常绿针叶林你能从物种组成上说出二者的区别吗?物种的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二、群落的物种组成一般来说,环境条件愈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愈长,生物种的数目愈多,群落的结构也愈复杂。如从热带到极地生物种数变化?武夷山西伯利亚低等植物840种低等植物670种高等植物2888种高等植物139种动物5000余种动物约1000种脊椎动物475种常绿阔叶林常绿针叶林群落中物种的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种内互助:种内斗争:互利共生:寄生:竞争:捕食:护犊行为、争夺食物、空间、配偶的行为白蚁与鞭毛虫、菟丝子与豆科植物、大小两个种的草履虫猪笼草、育雏行为大豆与根瘤菌动物与大肠杆菌病毒与宿主茅蒿菜、狸藻生物之间的关系种间互助种间斗争种间斗争、互助均有利于种群的进化1.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2.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现象。竞争的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有时表现为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3.寄生: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的现象。4.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分开至少一方不能独立存活。三、群落中的种间关系种间关系关系类型物种关系一般特征实例AB互利共生寄生竞争捕食(“+”表示有利,“-”表示有害)++彼此有利相互依存地衣、根瘤+-一方有利一方受害彼此抑制--种群A得利种群B有害+-蛔虫和人水稻和稗草羊与草狼与羊1、烟草叶片受到某种蛾幼虫的采食刺激后,会释放出挥发性的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白天会吸引此种蛾幼虫的天敌。依据此实例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此种蛾的幼虫与天敌之间一定是捕食关系B.此种蛾的幼虫与烟草之间一定是竞争关系C.自然选择会使控制烟草这种性状的基因频率提高D.烟草的此种特性能使其免于各种昆虫的侵害C2、(高考试题:2007宁夏理综)右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取食方式为吞食的三个物种随食物颗粒大小而产生的种群数量分布.下列对此图的分析,正确的是A.三个物种的食物资源完全相同B.物种甲与物种乙为竞争关系C.物种丙与物种甲为捕食关系D.能量流动方向由甲经乙到丙[剖析]此题考查群落中物种之间的种间关系.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丙取食方式都为吞食,主要取食的食物颗粒大小有区别,三种生物所取食的食物颗粒大小有重叠,可以判断三种生物是竞争关系.[答案]B迁移拓展3、(广东2004生物)当烟草叶片受到甲种蛾幼虫的采食刺激后,会释放出挥发性的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白天会吸引甲种蛾幼虫的天敌,夜间会驱赶乙种蛾,使其不能在烟草叶片上产卵(乙种蛾幼虫也采食烟草叶片),如图所示。试回答:(1)甲种蛾幼虫与天敌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2)甲种蛾幼虫与烟草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3)甲种蛾幼虫与乙种蛾幼虫的种间关系是:_____。(4)写出图中所示生物的食物链。捕食或寄生捕食竞争烟草→甲种蛾(幼虫)→天敌;乙种蛾(幼虫)。迁移拓展垂直结构水平结构植物:动物光照强度栖息空间食物条件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盐碱度的差异四、群落的空间结构意义:使生物群落在单位面积上能容纳更多的生物种类和数量,提高了群落利用环境资源(如阳光、空间、营养物质等)的能力。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的区分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是由于生物本身的高度或活动空间的高度造成的;水平结构的分段是由于环境的光、热、水及地形等条件对生物的选择造成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都是指不同种生物的分布差异。同种生物的不同不能构成垂直结构或水平结构。(也不因同种生物的一致而影响垂直或水平结构的存在。)一、对群落的“动态发展观”二、群落的演替类型三、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四、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群落的演替1883年8月7日,印度尼西亚某岛火山爆发,碎屑及岩浆铺地厚达60m。1883年裸地1年后稀疏的草一个蜘蛛1909年200种动物1961年621种动物1984年880种动物小树林群落是一个动态系统,它在不断发展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做演替。群落的演替的类型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1、初生演替(自然因素)2、次生演替(以“人为因素”为主)原有的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的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只是“优势取代”非“完全取代”初生演替过程: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例]光裸的岩石上经历以下几个阶段长出森林:群落演替总是向着群落恢复相对稳定状态的方向进行次生演替过程:次生演替一般都比初级演替进行得快,这是因为原来群落中的一些生物遗体和有机质遗留下来,环境条件较好之故。我国很多林区如云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几十年来遭到严重砍伐破坏,很快就有新的植物进入,开始新的演替,这就是次级演替。一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小灌木灌木林乔木(树林)所有弃耕的农田都能演替成树林吗?比较弃耕农田上的演替与裸岩上的演替过程弃耕农田上的演替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1)人类活动往往是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的,可以对生物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加以控制,甚至可以改造或重建起新的关系。(2)人类可以砍伐森林、填湖造地、捕杀动物,也可以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为什么大面积围湖造田是洪灾频繁发生的原因之一?四、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退田还湖大面积围湖造田,使湖面大大缩小,减小了蓄洪容积,降低了蓄洪能力,导致洪灾频繁发生。1.种群密度:(2)表示方法:①小范围的水生生物——单位体积②大范围及陆生生物——单位面积(1)含义: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同一环境中,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有无差异?同一环境中,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是固定不变的吗?想一想种群密度=种群的个体数量空间大小(面积或体积)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估算法对象:原则:注意:方法:植物,昆虫的卵,活动能力弱的动物随机取样样方的大小和样方的多少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对象: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一、样方法二、标志重捕法计算种群密度方法:取样调查法植物:样方法五点取样法等距取样法用样方法调查种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