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第一章社会经济制度一、物质资料生产和基本经济规律(一)物质资料生产(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1.人的劳动(劳动力的支出)——生产的最基本要素;2.劳动资料(劳动手段)——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①未经加工的自然物3.劳动对象②经过加工的物质资料(原材料)(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人(有一定生产经验、将劳动技能和客户知识的劳动者)1.生产力的构成物(生产资料)注:生产工具地位重要,生产工具的变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生产起决定作用决定分配、交换、消费的对象、方式、数量和性质2.生产关系分配桥梁和纽带,重要影响(交换)消费最终目的和动力私有制(奴隶、封建、资本主义)3.经济关系是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公有制(原始社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发展变化4.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了社会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5.一定社会形态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其“经济基础”;其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即为“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6.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二、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和演化(一)社会经济制度1.社会经济制度是一定时期占据统治地位的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是最基本的经济基础。2.社会经济制度是区分人类历史上不同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志。起着决定性作用3.在社会形态进化中,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根本原因(二)社会经济制度演变的五个阶段1.原始社会制度2.奴隶社会制度3.封建社会制度4.资本主义社会制度5.社会主义社会制度三、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一)自然经济最基本经济特征是“自给自足”(二)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①社会分工(一般基础)1.前提②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存在具有独立经济利益的经济实体2.根本条件: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四、市场与市场体系(一)市场商品经济的基本范畴商品市场(二)市场体系要素市场1.提高资源配置效率2.经济联系功能(三)完善的市场体系的功能3.经济利益关系调整4.信息产生和传递5.社会评价第二章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一、商品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一)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1.使用价值:物的有用性。商品的自然属性2.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商品特有的本质属性和社会属性(二)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1.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了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属性。2.具体劳动使用价值3.抽象劳动价值(三)商品的价值量1.含义: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的量。2.决定条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引起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从而影响价值量的变化。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4.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二、货币的产生和职能(一)货币的产生和本质①偶然的价值形式物物交换②扩大的价值形式1.产生阶段③一般价值形式某一商品充当一般等价物④货币价值形式货币充当一般等价物2.货币的本质: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二)货币的职能1.价值尺度(基本职能)2.流通手段(基本职能)3.贮藏手段创造创造4.支付手段5.世界货币(三)货币的流通规律1.基本内容:商品流通过程中需要的货币量由流通中的商品价格总额和货币流通的平均速度决定。①待流通的商品数量2.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取决于②商品的价格水平③货币流通速度3.基本公式:4.带有支付手段和商业信用关系的公式:三、价值规律及其应用(一)价值规律的内容及其表现形式1.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2.表现形式:价格运动。(二)价值规律的作用1.调节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2.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促使商品生产者在市场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次数)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赊卖商品价格总额到期支付总额+-相互抵消的支付总额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次数)第三章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一、垄断资本主义(一)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1.垄断代替竞争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导致了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的垄断组织的产生。2.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已经融合起来,形成了金融寡头。3.资本输出成为典型的经济现象,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4.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并在经济上瓜分世界。5.最大资本主义大国瓜分和重新瓜分世界领土的斗争日趋激烈。(二)垄断资本1.通过垄断组织实现,垄断组织拥有的资本就是垄断资本。2.建立垄断组织实质是为了通过垄断价格实现获取垄断利润。(三)金融寡头1.银行业以工业生产为基础垄断,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融合(即“金融资本”),存款增加,银行资本向工业放贷。2.金融寡头即掌握垄断资本的财团,通过“参与制”进行经济统治。3.“参与制”是指金融寡头通过掌握股票控制额来层层控制企业的制度。(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1.垄断资本和国家政权融合,国家对经济活动全面干预。①通过国家直接掌握的国有垄断资本直接参与生产过程。2.形式②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内部结合,形成国家和私人共有的垄断资本。③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外部结合。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途径1.没收官僚资本。2.改造民族资本。第四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一、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根本任务和目的(一)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1.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的客观要求。2.建立社会主义物质基础的客观要求。3.社会主义最终战胜资本主义的客观要求。4.为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创造物质条件的客观要求。(二)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及基本经济制度(一)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二)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三)收入和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第五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其运行基础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基本模式(一)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二)模式1.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方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2.建立和培育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城乡和国内外市场的结合。3.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以间接手段为主,完善宏观调控。4.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5.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二、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一)基本特征1.统一性2.开放性3.竞争性4.规范性(二)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1.商品市场: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2.要素市场: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房地产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三)市场规则与秩序进入、交易、竞争。(四)市场中介组织1.为商品流通提供服务和沟通的市场中介。例如:经纪人、信息咨询等2.主要对市场运行提供公正和进行监督的市场中介。例如: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仲裁机构、资信评估机构等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一)社会主义企业的类型1.按照企业的所有制性质全民所有制(国有)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私营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个体工商户。2.按企业的组织形式公司制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个体工商户。(二)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1.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2.现代企业制度的财产关系财产的所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关系。注:法人财产权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根本特征。3.现代企业制度的组织形式和组织结构①有限责任公司②股份有限公司第六章社会主义经济的增长与发展一、社会主义再生产(一)实质1.社会主义生产的实质:满足劳动者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2.社会主义再生产的实质: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社会全体人民的生活水平。(二)社会主义再生产的特点扩大再生产二、社会主义的产业结构(一)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1.消费结构2.资源结构(自然资源、经济技术资源)3.投资结构4.科学技术进步5.劳动力素质6.产业间关联方式(二)产业结构优化目标的实现途径1.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产业结构转换机制,充分发挥价值规律、市场机制、宏观调控的作用,推动产业发展和调整。2.选准主导产业,培育战略产业,强化基础产业。三、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一)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1.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GNP)收入初次分配的成果,只计劳动创造的新价值。①含义国内生产总值(GDP)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不计中间消耗价值,只计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总和(1)生产法:总产出减中间投入计算方法(2)收入法: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3)支出法: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本国居民来自国外的财产和劳务收入项目对比项内容支付给外国居民的财产和劳务收入②区别主体地点和价值国民生产总值(GNP)本国企业和本国公民在国内、外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额国内生产总值(GDP)所有企业和所有人员(包括国内外的企业及成员)在本国境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额③联系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国外净要素收入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外净要素收入2.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①由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决定的。②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企业的国民收入分为:(1)税金或利润国家(2)企业基金企业(3)工资职工③社会主义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创造的国民收入分为:(1)税金国家(2)合作事业基金集资单位或主管部门(3)企业基金企业(4)工资职工④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1)税金或利润国家(2)公积金、公益金集体(3)工资农民⑤个体企业、私营企业和国家资本主义企业,他们创造的国民收入也进入初次分配。国家集中的纯收入⑥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形成企业收入生产劳动者的个人收入3.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满足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国家行政等部门发展的需要并支付酬劳加强重点建设设立社会保障基金建立社会后备基金,应付各种突发事故和自然灾害国家财政收支(收税和扩大社会再生产)银行信贷劳务费用的支付价格体系(二)社会主义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1.积累基金①定义: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所创造的国民收入中主要用作追加的生产资金部分,它的物质形式是一年内增加的生产资料的总量。扩大生产基金(最重要/占比最大)②构成非生产性基本建设基金社会后备基金③用途:扩大再生产、发展文教卫事业。2.消费基金①定义: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所创造的国民收入中用来满足劳动者个人消费及社会消费的那部门资金,它的物质形式是一年内用于个人消费和社会消费的消费资料总和。国家管理基金社会消费基金文教卫生基金社会保障基金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的劳动酬金个人消费基金非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的劳动酬金③用途:满足劳动者的个人生活需要。②构成②途径①原因(三)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和完善1.内容:社会保险(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等制度。2.问题:①费用全由国家和企业支付,未树立职工个人保险意识;②社会保障覆盖面窄;③社会保障项目中,明保少,暗保多,效果不明显;④社会保障制度体制不完善,立法滞后。3.改革目标:①完善和扩大社会保障项目;②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障基金和扩大社会保障对象;③加强社会保障立法;④实行社会化的社会保障管理;⑤建立多层次保障制度。4.作用和意义:①有利于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和社会安定;②有利于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③有利于政府精简机构;④有利于引导合理消费和促进经济建设的发展;四、社会主义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一)经济增长1.含义:商品和劳务的总供给量和人均占有量都是增加的。2.决定经济增长的要素: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