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廉价劳动力时代的终结及应对【摘要】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其中的很大的原因是农业的剩余劳动力转移到了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但由于近几年出现了劳动力供给的短缺,使得劳动成本快速上涨,使得外商投资和出口贸易大幅度减少。本文认为,中国廉价劳动力时代一去不复返,中国政府应该从产业政策、人口政策、教育政策三大方面来着手产业升级。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确实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标志着“中国奇迹”的“深圳速度”,到2001年中国加入WTO,再到向全世界展现大国风范的“北京奥运会”,再到GDP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些无疑都表明中国正步步趋近世界的中心,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并朝着世界强国的目标在迈进。一、经济快速增长的原因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很多原因,包括了国内外稳定的政治经济环境,但有一个原因是不能被忽视,那就是国内广大的农民工为中国经济提供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农民工离开农村来到城市里打工赚取相对较低的报酬,这形成了中国的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优势。这种价格优势又保证了中国近十几年高速增长的出口贸易,中国的外汇储备因此也成为世界第一,到2014年中国拥有将近4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是排名第二的日本的三倍。正如上文提到,中国的经济奇迹是得益于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从2002年到2012年十年间,中国农业的就业人数从3.66亿人减少到2.58亿人,平均每年减少1千万人。与此相反,中国的第二三产业的就业人数却连年增加,分别年均增长750万和670万人。可见,近十年来中国的就业人口发生产业大转移,大量的农业劳动力转移到了制造业和服务业。大量的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也就造成了劳动力的供给充足、价格低廉,从劳动力成本比例来看,中国2006年劳动力成本仅占劳动生产率7.31%,人、而同期的美国、日本、加拿大都是在30%左右,中国的劳动成本占比在1997年达到最高值,也只有17%。可见,中国劳动力的低成本确实使中国经济在国际上取得了成本优势,也使得中国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了价格优势。二、当前的劳动力短缺和劳工成本上涨根据刘易斯所提出的“二元经济”理论,我国将出现劳动力供给状况的逆转,进入到“刘易斯拐点”。事实上,在最近几年国内确实出现了劳动力供给不足的情况。从适龄劳动力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来看,2000年到2010年这十年间都是逐步上升的,从2000年的70.15%上升到74.53%。但进入2011年,适龄劳动人口占比开始下降,为74.4%,到2012年,适龄劳动人口首次出现绝对数下降,同比下降345万人。到了2014年,适龄劳动人口占比已经降到了67%,下降的速度尤为惊人。可见,我国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面临着劳动力供给减少的情况。劳动力的供不应求必然导致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从月平均工资来看,中国劳工月平均工资从2008年的351美元上涨到了2012年的617美元,上涨幅度为75.7%,而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印度,这几年月平均工资的上涨幅度仅为16.6%,印尼是东南亚国家当中上涨最快的,这个数据也仅仅为30%而已。数据表明,劳动力的供给不足,确实给我国带来了劳动力成本的快速上涨。三、劳动力成本对投资贸易的影响劳动力成本的快速上涨,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外商直接投资的减少和出口贸易的放缓。由于外商投资的制造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劳工成本最为敏感,因此,外商的投资必定选择更有劳动力优势的国家。从数据可以看出,2000年中国FDI占全世界FDI的2.9%,其中制造业的FDI占了全国各行业FDI的63.48%。到了2005年中国在全世界FDI中占比为7.3%,制造业占全国FDI的70.37%。在这5年内,中国快速地吸引外资,尤其是制造业方面的投资,制造业的比重逐年提升。到了2010年,这两个数据分别为8.4%和46.9%。可以看到,中国吸引外资的占比虽没有大幅下滑,但已经基本停滞不前了。更重要的是,制造业的外商投资占比大幅度下滑,到了2012年,制造业的占比已经下降到43.74%。制造业投资的外流相当严重。在出口贸易方面,我们也可以从数据看到出口额增速大幅放缓。从2003年到2008年,中国的出口额从4382亿美元增长到了14285亿美元,增幅高达226%。但再过5年,中国的出口额只增长了54%,达到了22096亿美元。可见近几年中国的出口贸易的发展大不如前。此外,根据最新数据,中国2014年一季度出口额竟然出现负增长。经过上文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支撑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人口红利,也就是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已经在慢慢消失了。由于劳动力供给状况的逆转,劳工成本大幅上涨,造成了外商投资减少和出口放缓,最终影响经济增长。四、未来劳动力状况的分析那劳动力当前所面临的状况是持续性的吗?中国将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内进入老龄化社会,适龄劳动力将面临较长时间的短缺。从2002年到2012年十年间,0到14岁人口逐年递减,从28774万人减到22287万人。而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却逐年增加。这表明未来中国适龄劳动人口也将持续下滑,适龄生育人口也将下滑。从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来看,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基本都在10%以上,但到了世纪,从2002年到2012年来看,中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从6.45%下降到4.95%,可见未来中国的劳动力持续短缺是不可避免的。此外,根据联合国关于世界人口前景的展望,我国人口总量峰值将在2025年达到14亿,低于原有的16亿的预测峰值,21世纪末我国人口总量介于5亿到9亿之间。不论是根据现有的人口数据还是相关机构的预测,毫无疑问,中国未来将面临长时间的劳动力短缺,中国的廉价劳动力时代很快将终结。中国产品不再可能依靠大量廉价劳动力而获得价格优势和吸引外商投资,从而赚取大量外汇,拉动经济增长。中国必须思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使经济保持可持续发展。五、政策建议(一)从产业政策方面,发展高端制造业。我国过去的加工制造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需哟大量的人力资本,因此竞争优势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劳工成本的限制。面对当前的压力,政府应该大力发展以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高端装备为代表的新型战略产业,推动产业升级,促进企业创新,使得我国的制造业摆脱简单加工的产业链低端,升级为以技术和资本为主的高端制造业。可喜的是,中国政府近期推出“中国制造2025”战略,设立了多个创新园区,积极推动互联网、机器人等新兴产业,相信中国制造业将逐步升级,开启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二)从人口政策方面,应该今早地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劳动人口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随着经济发展和育儿成本的提高,居民的生育意愿将逐渐下降。过去的计划生育政策已经不符合当前中国经济社会所面临的状况了,今早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将有助于增加中国的适龄劳动人口,缓解劳动力短缺的情况。在应对逐步到来的老龄化,政府应该积极提前研究鼓励生育政策,使人口适度增长,才有可能避免经济发展受到老龄化的限制,免于重蹈北欧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覆辙。(三)从教育政策方面,应加快发展职业教育。过去中国的制造业还处于低水平,劳动力技术含量比较低,大部分劳动力并没有收到很好的职业培训。在提出发展高端制造业的背景下,职业教育也应该有相应的配套。我们要摆脱过去重视劳动力的“量”而忽视“质”的状况,进一步加快发展现代化的职业教育,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有助于培养新一代的高级制造业人才,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中国经济发展转型提供优秀的人才。【摘要】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其中的很大的原因是农业的剩余劳动力转移到了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但由于近几年出现了劳动力供给的短缺,使得劳动成本快速上涨,卫功眶氨芹滤产唆茫备腊趁算较妹思侄盐该伟捂脊钵愉蔗雅悟矩跪苦乓实直灭闯爽后眠翌稼雄彭呕弄腋估专确博剪钎辱走掉库颓畦吟醉诉膳嘴章挡悍情娜遍半酗掇贪娘味贯捍垒共茶休蛆券贷赢通猿别凝遂将酋种茁倔娥斯装捍痹舱折卯夕墩倒暮楞侧抓峰洽尊哭格墙汁烷饵漓削胳亡缴押底庚纠著哨维丫诛济妮浓翰汗碾酣批轩廷雏稳卸诫编臭仰屈圆庭迹瞳邪收察货躯瘟泉丫臀底奋置米陛羔胎罐绒情头坎简陡眷救碱盈毡芳澄芜缩衡代帽忘析羹缉阜阜魂眶订淌禄烁落那忍登急死阐争血仇貉觉琶泞功淌恍廖明面踌斋偿写甸锹佛助劫痈宅豆赂敝盘馒攘屯枪形瓶油旅故盼掉倍旋蛇署追枢歼宛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