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爱ppt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墨子》选读之一师大二附中陈媚名翟,鲁人,一说宋人,战国初期思想家,曾为宋国大夫。早年接受儒家教育,后聚徒讲学,创立与儒家相对立的墨家学派。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他的认识观点是唯物的。但他一方面批判唯心的宿命论,一方面又提出同样是唯心的“天志”说,认为天有意志,并且相信鬼神。墨子的学说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为“显学”。《墨子》现存五十三篇,其中有墨子自作的,有弟子所记的墨子讲学辞和语录,其中也有后期墨家的作品。墨子简介墨子及墨家学派•墨子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史上与孔、孟、老、庄齐名的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出身于平民世家,一生没有脱离生产劳动。他和他的弟子们始终过着勤劳俭朴的生活,立足现实,崇尚和平,以自苦利他为己任。墨子又是一位伟大的社会实践家,曾周游列国,广收门徒,施教四方,为了天下劳苦大众的利益呕心沥血。墨子与鲁班还是两位同时代的著名的科学家和发明家。•墨子是一位哲学家,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和集大成者。墨家学派不仅是一个思想文化团体,而且还是一个有组织、有纪律、有纲领的社会团体。墨家集团兴盛时人数多达数百人,他们不仅是墨子的忠实信徒和墨家学说的传播者和执行者,而且还直接参与社会活动,如楚国欲攻打宋国时,墨子就派学生禽滑厘带领300多人保卫宋国。墨家集团的成员人人皆可“赴火蹈刃,死不还踵”,是一支非常能战斗的队伍。墨子及墨家学派•墨子是集思想家和科学家于一体的全能型知识分子。在灿若群星的先秦思想巨子中,墨子是既入乎其内,又超乎其外的。(入乎其内:与众多圣贤一道,展开思想的砥砺和交锋,共同创造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超乎其外:不是一个单纯的思想者,在先秦诸子普遍轻视下层体力劳动者的情况下,他却始终不脱离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活动,并在力的作用、杠杆原理、光线直射、光影关系、针孔成像、点线面体圆概念等众多领域有深刻认识和发明创造。)•墨学悲剧命运的原因:1.自身原因——(1)其学说内容成为社会既得利益集团最大思想障碍.(2)儒道两家客观上以进退二种互相依存的形式成为社会意识的基本形态,并形成民族的精神传统。墨家的平民意识“大音稀声”。2.客观原因——中华文化的特质是一种人伦文化,本能地轻视自然科学。墨子懂得太多的科学道理。这在特定的时代,对墨子注定不是福音。•墨学的沉寂,实乃中华文化犯的错误。墨子的学说思想•①兼爱非攻。所谓“兼爱”是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并认为社会上出现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的现象,是因为天下人不相爱所致。•②天志明鬼。宜扬天命鬼神的迷信思想是墨家的—大特点。•③尚同尚贤。尚同是要求百姓上同于天子。墨子认为,国君是国中贤者,百姓应以君上之是非为是非。他还认为上面了解下情也很重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赏善罚暴。尚贤是要求君上任用贤者而废抑不肖者。•④节用。节用是墨家非常强调的一种观点,他们抨击君主、贵族的奢侈浪费,尤其反对儒家看重的久丧厚葬之欲。认为君主、贵族都应像古代大禹一样,过着极为俭朴的生活。墨家思想与儒家思想的不同•从历史进程看,儒学早于墨学。墨子曾学于儒门,接受过孔子思想的训练,后来深感儒家厚葬浪费财物而贫民,服丧时间太久伤害身体而妨碍工作,于是反叛儒家自立门户,墨子的许多学生也是如此。如子夏,后师从墨子,并成为墨家学派的著名人物。可见,墨家学派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从儒家学派分化出来并与之相对抗的学术团体。•兼爱:墨家主张的兼爱思想是以人格平等为前题的,其主体是贫困弱小的一方,大大突破了孔子以血亲宗法本位为核心的等级森严的仁爱学说,闪耀着人民性的光辉。它对一切欺压民众、巧取豪夺、荒淫腐朽的行径持揭露、谴责和批判态度。因此,兼爱不是“泛爱”“乱爱”,而是有原则有目的的爱。•非攻:墨家反对现行战争。儒家支持贤能君王发动战争,支持“仁义”的大国兼并小国,主张“贤”人消灭“不肖”之人。•节葬:墨家反对厚葬,活着的人还有不温饱的,为什么还要在死人身上花费那么多呢?反对为了死人而折磨活人。儒家特别鄙视这个主张,认为墨家鄙视祖先,是野蛮人。•节用:墨家反对铺张浪费劳民伤财、繁文缛节,反对增加百姓不必要的负担。认为越是贤能的人,越是王公大人,越应当节俭。儒家认为物质的使用与尊贵是成正比例的。评《墨子》文章的进步•每篇都有鲜明的主题以概括中心思想。如《兼爱》《非攻》《尚贤》等都是。《论语》《孟子》各篇虽有标题,但并不代表该篇中心思想,只是任意撷取各篇首章首句中两三字,有的甚至不成词汇……《论语》》《孟子》的作者在编辑孔丘、孟轲语录时,尚未按内容加以分门别类的组织整理,仅仅是收集之后随意编排而已。从文章体裁来说,显然属于一种初级形式。《墨子》的文章从无中心的标题道有中心的标题,不但表现出思想理论的系统化,也说明了写作技巧的进步。其后《荀子》《韩非子》等书的大多数文章,标题和中心内容便都一致起来了。•每篇中各段语录之间有密切联系,而不是把同类性质的话简单凑集。•文章有头有尾,结构完整,层次分明,章法井然。《兼爱》写作特点•1、平实质朴少文采。但其中流露出的伟大的智慧和崇高的救世精神,却是异常震撼人心的。•2、层层深入,逻辑性强,条理井然。•3、善于运用具体事例来说理。如最后一段。《兼爱》文言知识概要•1·通假举要既以非之(“以\'通\'已\')天下之难物于故也(“于\'通\'迂”)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故也(\'辩\'通\'辨”)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要\'通\'腰”)教驯其臣(\'驯\'通“训\')破碎乱行(\'碎\'通\'萃”)贵必敖贱(\'敖\'通\'傲”)•2·古今异义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古义:用来……的,拿来……的;今义:因果关系的连词。)士闻鼓音,破碎乱行(古义:破,人群分散,行列混乱;碎,通\'萃\',聚集;今义:破成碎块。)害人者,人亦从而害之(古义:从,跟从,跟随。而,连词\'来\';今义: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兼爱》文言知识概要•3·一词多义•以以不相爱生(因为)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用)人以见于君,出以践于朝(连词,表并列)•之是以仁者非之(代词\'它”)此何难之有焉(助词,宾语前置标志)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助词\'的\')•恶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厌恶)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坏的,不好的)•独今诸侯独知爱其国(惟独,只)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独自)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难道)《兼爱》文言知识概要•以以不相爱生(介词,因为)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介词,用,拿)特上弗以为政(介词,按照)以一饭为节(介词,把)不惮以举其家以篡人之家(连词,来)既以非之,何以易之(通“已”,已经)•故天下之难物于故(事,事情)特上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缘故,原因)故臣能为之也(所以)•害此则天下之害也(名词:灾害,祸害)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动词:伤害,杀害)•则此则天下之害也(副词,加强判断)乃若兼则善矣(承接连词,就,那么)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字读音全正确的一项()A、破碎乱行(háng)子路行(xíng)以告之B、少食恶(è)衣恶(è)人者,人必从而C、殚(dān)精竭虑肆无忌惮(shàn)D、贵必敖(áo)之苟君说(yuè)之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昔越王好士之勇,教驯其臣B、士闻鼓音,破碎乱行C、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利,辩其故也D、入以见于君,出以践于朝AD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看待B、既以非之,何以易之易:改变C、胁息然后带带:腰带D、是以仁人非之非:反对4、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意义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余B、害人者,人亦从而害之C、兄弟相爱则和调D、虽然,天下之难物于故也CC5、指出下列句子中活用现象A、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B、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C、士闻鼓音,破碎乱行D、越王击金而退(进)之E、是故诸侯不相爱则必野战F、强必执弱,众必劫寡,富必侮贫,贵必敖贱,诈必歁愚G、胁息然后带H、昔楚灵王好士之恶衣难:意动利:使动破、乱:使动退(进):使动野:名作状强、弱、众、寡、富、贫、贵、贱、诈、愚:均形作名,……的人带:名作动衣:名作动《兼爱》译文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然则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子墨子言曰:“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先生墨子说:“仁人处理事务的原则,一定是兴天下的利除天下的害,以此原则做事。”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利是什么,天下的害又是什么呢?先生墨子说:“现在如果国与国之间相互攻打,卿大夫(的封邑)与卿大夫(的封邑)相互掠夺,人与人之间相互残害,国君对臣下不施惠、臣下对国君不效忠,父对儿子不慈爱、儿对父亲不孝敬,兄弟之间不融洽不协调,这些都是对天下人有害的方面。”然则察此害亦何用生哉?以不相爱生邪?子墨子言:“以不相爱生。”今诸侯独知爱其国,不爱人之国,是以不惮举其国以攻人之国。今家主独知爱其家而不爱人之家,是以不惮举其家以篡人之家。今人独知爱其身,不爱人之身,是以不惮举其身以贼人之身。是故诸侯不相爱则必野战;家主不相爱则必相篡;人与人不相爱则必相贼;君臣不相爱则不惠忠;父子不相爱则不慈孝;兄弟不相爱则不和调。天下之人皆不相爱,强必执弱,众必劫寡,富必侮贫,贵必敖贱,诈必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是以行者非之。既然如此,那么考察这些对天下人有害的方面又是因为什么产生的呢?是因不相爱产生的吗?先生墨子说:“是因不相爱产生的。”现在的诸侯只知道爱自己的国家,不爱别人的国家,所以毫无忌惮地发动他自己国家(的力量),去攻打别人的国家。现在的卿大夫只知道爱自己的封邑,而不爱别人的封邑,因而毫无忌惮地发动他自己封邑(的力量),去掠夺别人的封邑。现在的人只知道爱自己,而不爱别人,因而毫无忌惮地运用全身的力量去残害别人。所以诸侯与诸侯不相爱,就必然在郊野作战;卿大夫与卿大夫不相爱,就必然相互掠夺;人与人不相爱,就必然相互残害;君与臣不相爱,那么国君对臣下不施惠、臣下对国君不效忠,父亲与儿子不相爱,那么父亲对儿子不慈爱、儿对父亲不孝敬;兄与弟不相爱,就会不融洽不协调。天下的人都不相爱,力量大的就必然控制弱小的,人多的就一定会抢夺人少的,富足的就必然欺侮贫困的,地位高的就必然傲视地位低的,不诚实的就必然欺骗敦厚的。天下所有祸患、篡夺、仇怨、憎恨产生的原因,都是因不相爱而产生的。所以有仁德的人反对它。既以非之,何以易之?子墨子言曰:“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然则兼相爱、交相利之法将奈何哉?子墨子言: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既然已经反对它,那用什么去改变它呢?先生墨子说道:“用不分等级不分远近不分亲疏地互相爱、互相使对方得利的方法(即兼相爱,交相利)去改变它。”既然这样,那么不分等级不分远近不分亲疏地互相爱、互相使对方得利的方法应该怎样做呢?先生墨子说道:“看待别人国家就象看待自己的国家,看待别人的封邑就象看待自己的封邑,看待别人之身就象看待自己之身。”所以诸侯之间相爱就不会发生在郊野作战;卿大夫与卿大夫相爱就不会相互掠夺;人与人相爱,就不会相互残害;君与臣相爱,那么国君对臣下就会施惠、臣下对国君说会效忠,父亲与儿子相爱,那么父亲对儿子就会慈爱、儿子对父亲就会孝敬;兄与弟相爱,就会融洽协调。天下的人都相爱,力量大的就不会控制弱小的,人多的就不会抢夺人少的,富足的就不会欺侮贫困的,地位高的就不会傲视地位低的,不诚实的就不会欺骗敦厚的。天下的祸患、篡夺、仇怨、憎恨不产生的原因,是因为相爱而生产的。所以仁人称赞它。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曰:“然!乃若兼则善矣;虽然,天下之难物于故也。”子墨子言曰:“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

1 / 2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