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党建工作的实践及思考党支部中国共产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石,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的坚强堡垒,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之基和活力之源。加强农村学校党建工作,是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必不可少的内容,是新时期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系列会议精神,学习邓小平理论,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等各项活动的开展,学校党建工作有所加强,但是,在新的形势下,农村学校党建工作仍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一、学区基本情况1、学区现状:镇学区党支部所辖三个学校,地处**镇东部边缘,是全镇偏僻落后的地方之一。共三所完小,四所点小,在职教师三十人,80%的教师都在五十岁以上。随着家长外出务工,不少学生进入集镇学校,导致学生减少,班额不足,成为农村薄弱学校。2、党员基本情况:三所完小共有在职党员教师5人,占学区教师总数的17%,占全镇教师党员的3.5%。根据党员教师少的现状,成立了一个联合党支部。5名党员中,年龄在五十岁以下的只有一人。3、党支部成员情况:学区联合支部由三人组成,分布在三所完小,且都是学校校长,50岁以上的2人,50岁以下的1人。二.学区党建工作实践1、抓好支部的常规工作,建立党员基本情况登记制度,党费收缴制度,年度评议制度,年初计划、年终总结制度。2、完善和创新载体,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根据党员教师少,工作地点分散的特点,要求以自学为主,加强自身建设,以身作则,身先士卒,真正在学校起到模范带头作用。3、开展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学教活动。支部制定出学教活动计划,各校根据计划开展学教活动,通过学习调研、分析检查、整改提高等阶段的活动,解决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解决与科学发展观不相适宜的问题,以此推动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4、开展承诺活动。共产党员以书面形式向组织和所在区域群众作出共性、岗位和实事承诺、要求党员把自己摆在一个明显的位置,接受群众监督和组织的考核,提倡做明事不做暗事,做正事不做邪事,做好事不做坏事。5、加强党员和群众的联系,增强亲和力,提高凝聚力,对困难家庭的教师,灾情家庭的教师和资教教师,由支部成员或党员教师走访慰问,从身心和物质上给予关照,让每个教师都感到党组织的亲和力和凝聚力。三、农村学校党建工作面临的困惑1、农村学校教师人员多,党员少;党员中年纪大的多,年轻党员少。存在青黄不接的情况。2、教师中党员数额少,不能以独立单位成立支部,不利于集中开展活动。3、支部成员年龄较大,存在与新形势不相适应的问题,后备干部的选拔与培养迫在眉睫。4、生源减少,班数不减,班额不足,师资队伍老化,学校又不能撤并的现实,导致农村薄弱学校的出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成为农村学校党建工作思考的主要内容。四.农村学校“十二五”党建工作的思考1、建立党建工作经费保障制度,把党建工作所需经费列入经费支出预算,这样才能保证党建活动的正常开展。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把农村学校党建工作抓出特色。2、紧紧抓住发展的要务,用科学发展观分析学校现状,正视学校现实,思考学校的生存与发展。首先要抓好教育教学工作,确保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站在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高度,去巩固成果,发展创新。3、加强党支部建设,发展壮大党员队伍,优化党员结构。一是要发展党员,特别是在年轻教师中发展党员,增强队伍活力。要认真贯彻“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既要注重发展,又要保证质量,培养锻炼有潜质的党员教师。二是要加强后备干部的选拔和培养。首先要解决思想和组织问题,其次是加强能力的培养和锻炼。三是加强教师党员的教育培训,扩大教育辐射面,讲究方法,注重实践,着力解决教师党员中理想信心动摇,党性观念淡薄,模范作用不够等问题,用先进文化占领学校阵地,形成感召力,提高凝聚力。使支部身边有党员,党员身边有群众,说话有人听,办事有人跟,巩固党在农村学校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4、推动农村学校党建工作机制创新。进一步激发学校党支部的执政活力,切实解决农村学校党支部“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的问题,用发展创新的理念,建立与新形势相适应的工作机制,调动支部成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教职工和学生创造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环境。建立科学决策和民主监督相结合的机制,重视并建立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保证决策的科学性、正确性,尽量避免和减少失误。今年是国家“十二五”开局之年,农村学校党建工作,也要紧合国家各项规划的节奏,根据实际情况认真思考,探索途径,巩固成果,创新机制,才能确保农村学校党建工作有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