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赵翼有诗:“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唐诗过后是宋词,好诗在唐代已被诗人们写尽了,于是宋人就另辟蹊径,使词这种文学形式趋于完善、臻于完美,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使宋词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又一颗璀璨的明珠。词是诗的别体,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五代十国后开始兴盛,至宋代达到顶峰,到了元明时代衰落了三百多年后,在清代重新进入发展状态。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词,就是“依声填词”。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1.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性的词调。一般说,词调并不是词的题目,仅只能把它当作词谱看待。到了宋代,有些词人为了表明词意,常在词调下面另加题目,而词牌与题目用“·”隔开,或者还写上一段小序。各个词调都是“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并且各不相同。2.词一般都分两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阕),极少有不分段或分两阕(片)以上的。一首词有的只分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词的特点:3.一般词调的字数和句子的长短都是固定,有一定的格式。(一般上下阕(片)像对联一样相对)4.词的句式参差不齐,基本上是长短句,长短句也是词的别称。一般按字数将词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59到90字为中调;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雨霖铃柳永解题《雨霖铃》词牌名,也写作《雨淋铃》。此曲就是柳永取唐时旧曲翻制而成。相传,唐玄宗入蜀时因在雨中闻铃声而思念杨贵妃,故作此曲。曲调自身就具有哀伤的成分。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整体感知《雨霖铃》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雨霖铃》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场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参考译文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夫已催促着出发。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这一去长年相别,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作者简介说说你对作者柳永的认识!柳永(约987--约1053年),福建崇安人,原名三变,排行第七,世称柳七。少年时到汴京应试,狂放不羁,由于擅长词曲,熟悉了许多歌妓,经常流连于秦楼楚馆,为她们填词作曲,表现了一种浪子作风。柳永因举第不进倍受打击,之后在汴京、苏州、杭州一带过着流浪的生活。54岁方考取进士,做过几任小官。晚年客死襄阳,家无余财,群妓合金葬之南外。作者简介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在北宋著名词人中,他的官位最低,但在词史上却占有重要地位。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者,也是第一个大量写作慢词的词人。他的词在当时便为人传唱,据说“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柳永在与歌妓一起生活中得到了感情上的慰藉,同时他深深了解歌妓们的生活,同情她们的不幸遭遇。所以他的作品,很多是反映同她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感情真挚。《雨霖铃》便是其中的一首,这首词写的是他离开都城汴京时与一位红颜知已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古典诗歌的流派宋代,是词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耸立着争雄对峙、相映生辉的两座奇峰;这就是以柳永、李清照为旗帜的婉约派和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顾名思义,婉约派和豪放派显然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词风。婉约派写景则铺叙细腻,曲尽其形,且辞藻华美,抒情则委婉含蓄;而豪放派写景则大笔勾勒,朴实明快,不用辞藻,抒情则直写胸臆。此可比较李清照《声声慢》与苏轼《念奴娇》便知。婉约派的代表词人:晏殊、柳永、秦观、李清照豪放派的代表词人:苏轼、辛弃疾雨霖铃自由朗诵诗歌整体感知雨霖铃1、层次划分:离别前—勾勒环境离别时—描写情态离别后(推想)---因情设景,刻画心理雨霖铃2、景物--意象寒蝉、长亭、骤雨烟波、暮霭、楚天杨柳、晓风、残月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间接抒情,它是通过景色的描写来达到抒情的目的。作者选择了“寒蝉”“长亭”“骤雨”这三个意象。“寒蝉”知道时间是在秋天“孟秋之月,寒蝉鸣”,“寒蝉”的“凄切”更给人以秋天萧瑟之感。“长亭”又是古人历来送别的地点“十里长亭,五里短亭”还有我们曾学的“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边天”都表明了送别的地点在长亭,而且还是在一个不得不走的傍晚时分。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雨霖铃“骤雨”又说明刚刚下过一场大雨,这就使得本已萧瑟的秋天黄昏变得凉意袭人,所以整个的送别氛围是凄凉的。总的来说这一句点明了送别的时间、地点、季节和天气情况,勾勒了离别的典型环境,为全诗奠定了“凄切”的感情基调,表现了离别时诗人的苦痛。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上文的景色描写为下文的情感抒发埋下了伏笔,使得“都门帐饮无绪”不会那么的突然,“无绪”就是没有心思,作者面对美酒佳肴当然毫无心思,离别在即,满腔的心思都在恋人身上。但就在二人依依不舍之际,传来了船家的催促的叫声,这种激烈的矛盾冲突下,二人“执手相看泪眼”再也说不出话来,但是“此时无声胜有声”,依依不舍之情被抒发到了极致。语言通俗、形象逼真、情感真挚,寥寥十一个字,力敌千钧。雨霖铃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无声之时,作者眼前马上显现的是别离后的情景。“念”字告诉我们这句是虚写,是作者想到的情景,与上句的“寒蝉……”的实景描写不同。作者点到“去去”离别之后会有什么样的情景呢,接着渲染“烟波”“暮霭”“楚天”等景物,这些意象都有个共同的特征“暗淡”,而染“千里”“阔”又可空间的广阔,可以说此句不仅渲染了景色的暗淡,更渲染了离愁的无边无际。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此句更为关键,可以说“伤离别”承上句的“去去”,“清秋节”启下句的“今宵”,因此它是承上启下的句子。在内容上它的表达也极为绵密,伤离惜别自古皆然。但我在冷落凄清节日里,又与别人不同。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一句被词评家贺裳称为“千古俊句”。“酒”无味,“柳”留人,“晓风”秀丽,“残月”凄迷。作者借景抒情,用这些意象集中渲染了自己借酒浇愁、愁更愁的心情。正所谓“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欧阳修《玉楼春》)雨霖铃想象画面:一舟临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梢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渭城曲》王维谐音古人有折柳送行的风俗。折柳赠人是希望对方留下来。离别的人一见杨柳,就会想起离别时依依不舍的场面,心中就会涌起一缕缕离愁。雨霖铃“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古语有云: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天是特别让人伤感的季节。晓风轻拂,带来的并不是快意,而是凉意,凄凉的感觉。寓意“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史记·刺客列传》雨霖铃悲凉“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象征思念雨霖铃这种思念之愁又用什么化解呢?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月”是用来表达思念的,更何况是一弯残月!思念之情溢于言表。“抽刀断水水更流,举酒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象征雨霖铃愁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作者想像着虚写了一个有“杨柳”“晓风”“残月”还有“酒”的场景。并把这几个表示离别、思念、愁绪的意象组合将风景之清幽、客情之冷落、气氛之凄清、离情之绵延写到了极致。雨霖铃情——雨霖铃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雨霖铃作者的离愁最后化为一声长叹,此时景语化作情语,纵有良辰好景也无所兴致,只是徒增伤感而已,“此去”遥呼上片“念去去”,“经年”近应“今宵”,环环相扣,步步推进,可见二人钟情之至,离愁之深。问句作结,更留无穷意味。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写景)请划出文中直接抒情的句子并细细体味。作者用什么样的抒情方式将凄凉哀婉的感情表现出来的?雨霖铃直接抒情的句子上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下片: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雨霖铃情——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矛盾雨霖铃恋人在都门外的长亭摆下酒筵给他送别,然而面对美酒佳肴,词人毫无心思,为什么?这七字以精炼之笔刻画了典型环境与典型心理:欲饮无绪,欲留不能,一边是留恋情浓,一边是兰舟催发,这样依依不舍,难舍难分的矛盾何其尖锐。情——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两人相对而立,手握手,眼对眼,泪眼婆娑。这时是“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是“此时无声胜有声”,是“相对无言,惟有泪千行”。雨霖铃触景生情却道天凉好个秋万里悲秋常作客秋风秋雨愁煞人自古逢秋悲寂寥共同感受普遍情感“自古”说明了什么?为什么清秋节更让人难以承受离别之苦?情——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雨霖铃上阕(离别时难分难舍的心情)寒蝉长亭骤雨—环境悲凉执手相看无语凝噎—难分难舍千里烟波楚天辽阔—惆怅伤感(融情入景)下阕(想象中的别后情景)伤离别清秋冷落—愁意浓浓杨柳岸晓风残月—酒醒伤情好景虚设风情难言—惨不成欢(以情带景)情景交融虚实相生伤离别雨霖铃全词以清秋之萧瑟来写离别之凄恻,虚实结合、情景交融。•词的结构:写景→抒情•表现手法:⑴虚实相济实景“寒蝉……初歇”虚景“念去去……楚天阔”深切地抒发了词人与情人难舍难分的感情⑵融情入景景“寒蝉……初歇”情凄凉、难舍难分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雨霖铃风格比较豪放派婉约派题材狭窄,多抒情,婉约缠绵细腻,语言含蓄,多写个人遭遇或者男女恋情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气象宏大意境雄浑,抒发豪情壮志。雨霖铃拓展应用诗词本是一家,那么大家能不能选取《雨霖铃》中的意象,把这首词改写成诗呢?别佳人帐饮都门外,相望兰亭边。凝噎留意处,执手望泪眼。晓风杨柳岸,良景徒虚年。纵有千番情,更与何人言。长亭别寒蝉凄切骤雨歇,执手相望语凝噎。杨柳晓风残月夜,那堪冷落清秋节。雨霖铃忆柳永忍把浮名换浅唱,只为儿女道情长。烟花巷陌君常在,倚翠偎红平生畅。奉旨填词无冕王,井水歌罢美名扬。多情最是雨霖铃,至今怀念柳七郎。一曲雨霖铃,千古离别情。雨霖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