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百法明门论浅释宣化上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恭敬经典我们研究佛法的人,对于安放经书的常识应该知道。譬如三藏十二部一切经典,无论是哪一部,我们应该看着这一切经典比我们的生命更重要,看着这一切经典比任何珍宝更重要。《金刚经》上说:“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则为有佛。”所以经典是佛的法身所在处。助印经典、阅读经书、恭敬经书,皆可启发无限的智慧;但若对经书不恭敬,也能令人堕落不如意处。安置经书所应注意事项,略说如下:佛经是法宝,为众生离苦的指南,应尊重恭敬,若有破损,应速修补,不可烧毁或丢弃。经典所在之处皆有龙天护佑,若任其损坏废置,罪过无量。佛经要放在其他书籍的上面。举凡经、律、论其放置层次,由上而下依次为:原文经典、经典注解、一般佛学书籍、圣贤的言论、教化性书籍、一般书籍。经书上不可涂写,不得一边谈说杂话、吃东西,一边看经书。经书应恭敬放于清净高处,不可随意扔放床上、座椅上、矮桌几上,及不净处。如手捧或装于口袋携持时,不得低于腰部,不可挟腋下。不可在看经的桌面上,摆置杂物,或躺着看经书,更不可以污手触经。不得口吹经上灰尘,应以专用净布拭去。书房和睡房若是同一间(限单身净房),睡觉时应用干净的布将经书盖好,且要安置在头的那一边。不可在经典所在的地方,有种种污秽行为。中断不看时,应夹放纸条做记号。不可折页、折角,或经书面朝下,做“人”字形搁置。看经应专心,若有杂念,应先阖上经典,净念后,再阅读。若无暇阅读,应转送他人,广为流通。不可在洗手间内看经。勿以口水沾指翻经页。目录大乘百法明门论全文五位百法简表编者的话前言壹.总释名题贰.造论者叁.译者肆.别解文义大乘百法明门论◎天亲菩萨造唐三藏法师玄奘译如世尊言。一切法无我。何等一切法。云何为无我。一切法者。略有五种。一者心法。二者心所有法。三者色法。四者心不相应行法。五者无为法。一切最胜故。与此相应故。二所现影故。三位差别故。四所显示故。如是次第。第一心法。略有八种。一眼识。二耳识。三鼻识。四舌识。五身识。六意识。七末那识。八阿赖耶识。第二心所有。略有五十一种。分为六位。一遍行有五。二别境有五。三善有十一。四根本烦恼有六。五随烦恼有二十。六不定有四。一遍行五者。一作意。二触。三受。四想。五思。二别境五者。一欲。二胜解。三念。四三摩地。五慧。三善十一者。一信。二精进。三惭。四愧。五无贪。六无嗔。七无痴。八轻安。九不放逸。十行舍。十一不害。四烦恼六者。一贪。二嗔。三痴。四慢。五疑。六不正见。五随烦恼二十者。一忿。二恨。三恼。四覆。五诳。六谄。七憍。八害。九嫉。十悭。十一无惭。十二无愧。十三不信。十四懈怠。十五放逸。十六昏沉。十七掉举。十八失念。十九不正知。二十散乱。六不定四者。一睡眠。二恶作。三寻。四伺。第三色法。略有十一种。一眼。二耳。三鼻。四舌。五身。六色。七声。八香。九味。十触。十一法处所摄色。第四心不相应行法。略有二十四种。一得。二命根。三众同分。四异生性。五无想定。六灭尽定。七无想报。八名色。九句身。十文身。十一生。十二住。十三老。十四无常。十五流转。十六定异。十七相应。十八势速。十九次第。二十时。二十一方。二十二数。二十三和合性。二十四不和合性。第五无为法者。略有六种。一虚空无为。二择灭无为。三非择灭无为。四不动灭无为。五想受灭无为。六真如无为。言无我者。略有二种。一补特伽罗无我。二法无我。五位百法简表(一)心法八(有主动支配能力)1.眼识(能观)2.耳识(能听)3.鼻识(能嗅)4.舌识(能尝)5.身识(能触)6.意识(能知诸法)7.末那识(又名传送识、染污识、染净依,即根本意识能分析诸法)8.阿赖耶识(又名无没识、含藏识、能藏诸法,永为种子)(二)心所有法五十一(受心王指挥)1.遍行五(通善性、恶性、无记性)1.作意(心生境界,作意境)2.触(由境生心)3.受(由触生受)4.想(由受生想)5.思(想生思,筹谋支配着心)2.别境五(个别境界)1.欲(欲望)2.胜解(审解后之决定)3.念(铭记不忘)4.定(专注)5.慧(拣择性)3.善法十一(助于修行)1.信(信心)2.精进(勇猛心)3.惭(惭于过错)4.愧(愧不如人)5.无贪(不贪)6.无嗔(不恨)7.无痴(不昏暗)8.轻安(身心自在)9.不放逸(守规矩)10.行舍(舍行蕴中与道不相应之念)11.不害(克己不损于人)4.根本烦恼六(五钝使和五利使)1.贪2.嗔3.痴4.慢5.疑6.不正见a.身见(执身是我)b.边见(不合中道)c.见取见(非果计果)d.戒禁取见(守牛狗戒、非因计因)e.邪见(染污法、邪知邪见)5.随烦恼二十小随十种1.忿(嗔心遽发)2.恨(嗔藏心内)3.恼(恨之极点,恼怒形于外)4.覆(忿恨藏于心,待时暗害人)5.诳(假仁假义)6.谄(谄媚)7.憍(自负)8.害(损害于人)9.嫉(妒忌)10.悭(悭吝)中随11.无惭(不知惭,自视太高)12.无愧(不知愧不如人)大随八种13.不信(无信心)14.懈怠(懒惰)15.放逸(不守规矩)16.昏沉(常睡懵懂)17.掉举(烦燥不安)18.失念(失正念,存邪念)19.不正知(所知皆邪见)20.散乱(心不在焉)6.不定四1.睡眠(闇昧、无智慧)2.恶作(后悔)3.寻(粗思惑)4.伺(微细思惑)(三)色法十一1.眼2.耳3.鼻4.舌5.身6.色7.声8.香9.味10.触11.法处所摄色(五尘落于意识之影子)(四)心不相应行法二十四1.得(由贪心起)2.命根(生命)3.众同分(同类)4.异生性(类同报异)5.无想定(外道外执未破)6.灭尽定(外道法执未破)7.无想报(生第四禅非想非非想处天)8.名身(名显用)9.句身(句显法)10.文身(字显体)11.生(成)12.住(住)13.老(坏)14.无常(空)15.流转(轮回)16.定异(因果定理与报之差别)17.相应(相应于定异之间)18.势速(迁变不停)19.次第(法之次第)20.时(时间性)21.方(方位性)22.数(数目性)23.和合性(二乘执着于因缘和合)24.不和合性(外道执着于自然)(五)无为法六1.虚空无为(空于四相)2.择灭无为(权教菩萨所证涅槃境界)3.非择灭无为(有为缘缺,实教菩萨所说)4.不动无为(定不动,生有色界天)5.想受灭无为(苦乐不动心,生无色界天)6.真如无为(如来藏,圆成实性)编者的话这本《大乘百法明门论浅释》,乃是在一九七○年时,宣化上人对一班美国青年弟子讲述的。这些弟子,虽然拥有硕士或博士学位,可是对中文和佛学的了解却一窍不通。所以,上人用最简单的字句来表达最难解难明的百法。其中反覆解说,更加入训勉之词,上人用心良苦,为度初机,斯可见矣。此书是由讲述现场记录的录音带重新笔记下来,所以尽量保持口语,使我们看书如身在讲堂,俨然灵山会上。文中数度用鸽子作因果与报应的譬喻,乃是因为当时的讲堂就在美国加州三藩市中国城,屋檐上住的是鸽子。上人以现实境界来引喻,多方诱导,难怪美国青年从此种下深因。美国佛教由此兴起,是厚望焉。为使有缘看到此论的人,不要单执着于百法的名相,而是要明白“一切法无我”去彻底修行,所以更将这百法列为简表,使曾看过此书的人,只要翻阅此表,在数分钟内就清晰地记忆每种不同的法,而对每种法脚踏实地去实践修行。例如我们能明白“心法”,明白了眼根的机能使我们看到色尘的鸽子,眼识使我们能分辨这东西的形状,再加上末那根本意识从第八识储藏的资料显示,告诉我们这件东西就是一只鸽子。这一切法都是虚假的,要是我们能认识清楚,离一切法,绝一切相,久而久之,自能断惑证真。又如所有的烦恼、随烦恼、不定法等,我们若认识这每一种法,加以调治,所谓断一分无明,证一分法性,由小悟而大悟,直至成就无上菩提。愿与读此论者共勉之!前言◎美国万佛圣城宣化上人讲述于美国加州三藩市佛教讲堂一九七○年五月十七日至六月七日佛所说的法,谓之经学;所订的戒律,称为律学;祖师们所作的文章,汇集而成论学。经所显现的是定学;律所显现的是戒学;论所显的是慧学,是培养智慧的。自本堂开办以来到现在,正式讲《百法明门论》,可说是第一次,以前虽然有人讲过这个论,但只是很简单地讲述,现在却是很慎重地详加解释。这样的讲解,在西方国家来说是非常稀有,因为少有人讲这个论,所以你想研究的话,就没有机会去研究明白;你不明白这个论,你就不会修行;你不会修行,就不会成佛;不会成佛,就永远在六道轮回里转来转去,生了又死,死了又生。生的时候很糊涂,不知道怎样就生出来,等到死的时候,想要明白,但是时间又不能等待你,又是糊糊涂涂地死去了。为什么你始终弄不明白呢?就是你没有想到这个《百法明门论》啊!没有得到这个《百法明门论》的意旨,所以你就糊涂生、糊涂死,就这样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地在六道里打圈子啦!现在我们开始讲这个《百法明门论》。什么叫《百法明门论》呢?也许你会说:“我以前不但没有见过这个论,我连听都没听过呀!”不错,你说的是很老实的话,很坦白的话,你知道就说知道,不知道就说不知道,这样的人还可以教,只怕的是你不知道说知道,待会儿人家问你知道什么,你就说:“哟,我忘了咧!”那就糟糕了。你不知道而说知道,这就是自己骗自己─不是骗别人,而是骗自己。不知以为知,不能以为能,这种人,我告诉你,是最愚痴的人,最笨的人!例如自己根本没有听见过这《百法明门论》,可是当有人问你:“你知不知道《百法明门论》这本书呢?”你却说:“唔,我知道啊!”人家再问:“那么这本书写的是什么?”你看,头一句你说你知道,再详细一问内容,你却说忘了,这就叫不知以为知,不能以为能,不懂以为懂,不明以为明,这是最愚痴的。为什么会投胎做猪呢?就是因为前生尽是冒充,说什么都说知道,结果就做猪去了,所以我见到猪,我就觉得它们太可怜了!一点也不听教,一点也不依法修行,所以就堕落猪身。这个法,不只是百法,本来是六百六十法,也不只是六百六十法,算起来最初是八万四千法这么多。佛陀最初说的八万四千法门,门门都是成佛的通路,后来因为众生的根性太愚痴,八万四千法门实在是太多了,所以弥勒菩萨就慈悲地造成了《瑜伽师地论》,把这八万四千法门编为六百六十法。六百六十法还是很多,单说名相也要费几年功夫才能把它记下来,后来天亲菩萨一观察,未来的大乘根性众生欢喜简略,于是乎把《瑜伽论》六百六十法中最重要的提纲挈领(纲就是一个网中主要的绳,提纲是拿着这条纲就可以把网提起来;挈领就是拿着衣服的领子,整件衣服也就整齐了)。也就是把六百六十法中的重点编成一百法,以一百个法门来造成一部《百法明门论》,好令所有世界的大乘根性众生容易记忆,容易明白,不用单记名相便要发几年长的时间。这部论,要是一个钟头才能把它背出来的话,那就是最笨的人;要是聪明的人呢?十分钟就可以把这一百种法都明白了,你说快不快?我们要明白这一百种法,由这一百种法的门径来入佛法之门。在未讲《百法明门论》之前,我有一些意见。在西方有一些讲佛法的人,是我所看见的,听到的,你要是问他什么是《百法明门论》,他会怎样答你呢?并不是像文殊师利菩萨问维摩居士什么是第一义谛,维摩居士什么话也不说,这不说就是第一义谛,说出来就把第一义谛赶跑了,这就是真的第一义谛。可是这个百法呢,与第一义谛不同,一定要说的,要是不说,闭上口、闭上眼睛,装模作样,说我学第一义谛,这就错啦,为什么呢?这一百种法一定要说的,不说就没办法再讲百法了。那么,为什么他不说呢?那就是他心里头不明白,不要说一百法,连一法也不懂,因为他一法不懂,所以就无法可说。你要问他说些什么,他只有瞪瞪眼睛,做一个鬼脸,在不,就张张口。唉!这样子,你说可怜不可怜!但是他一法不懂,一法不说,还是在百法之外去说法,左说右说、横说竖说、前说后说、上说下说,不明白佛法的人就说:“咦!这个人会说法。”明白佛法的人一听便说:“嘿!胡说八道,在讲些什么呢?”就好像一个做伪币的人携着伪钞票到乡村去使用,没有人能分辨这些钞票是真是假,等到造币厂拿来比对的时候,才证明出真伪。听法也是一样,我们要有择法眼。什么是择法眼呢?就是知道是法、非法、染法、净法、善法、恶法、邪法、正法。你明白了这些,那你就有择法眼了。择法的意义并不是说你见到一个说法的人,声音大,会唱歌,并且唱得不错,你就给迷住了,连晚上睡觉也睡不

1 / 5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