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示范性培养基地-答辩WUT(最新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武汉理工大学-中国葛洲坝集团水泥有限公司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武汉理工大学汇报人:吴少鹏TEL:13870176062E-mail:wusp@whut.edu.cn全国示范性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评审汇报一需求契合优势互补CONTENTS二合作目标运行机制三合作成果社会效益21需求契合优势互补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培养体系改革实践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培养需求契合葛洲坝集团水泥有限公司生产工艺绿色化的需求产业转型与延伸的需求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企业高校契合点:技术创新、创新人才4专业特色突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连续3期)、985优势学科建设平台;1981年全国唯一在无机非金属材料学科具有首批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师资力量雄厚:材料工程学科建设有一支院士3名,973首席科学家2人、长江学者7人、国家杰青5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8人、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的高水平学术队伍;科研条件优越: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全国唯一一所在材料学科拥有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大学;研究成果显著:在硅酸盐建筑材料的可循环利用领域取得多项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优势互补: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工程专业领域的优势5企业特色鲜明:中国的大坝粮仓,前身为1971年配套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兴建的葛洲坝水泥厂;年均水泥产能2500万吨,年利润10亿元;国家重点支持的大型水泥集团之一,全国最大的特种水泥生产基地;技术力量雄厚:公司现有技术研发中心1个,研究所5个;各类技术人员96名,其中90%以上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科研能力突出:近五年获全国材料行业科技进步奖等科技成果30余项,获授权专利11件,获得国家软件著作权8件;转型方向明确:建筑材料清洁生产、固体废弃物再利用等。优势互补:中国葛洲坝集团水泥有限公司的优势6优势互补双方需求高度契合,优势充分互补,联合培养研究生可实现学校、企业和研究生互利共赢:2002年,开始科研项目合作和研究生联合培养;2015年,被评为湖北省研究生工作站。72合作目标运行机制确立共建目标1.搭建研究生创新实践平台,组建双师型导师队伍,探索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新模式,培养具备良好就业竞争力和职业胜任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2.助推企业产业转型,实现节能减排、提升经济效益。围绕上述目标,从联合指导导师队伍、科研条件、规章制度和生活保障支撑等开展工作。9导师队伍-双师型导师队伍组建已聘任企业导师15人,均为公司技术骨干或管理专家;校内导师18人,均具有高级技术职称和博士学历。双师型导师队伍责任参与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制订企业导师主要负责实践指导校内导师主要负责学术理论指导,轮换常驻基地双师型导师队伍遴选聘请相关专业、具备高素质的专家担任企业导师校研字〔2011〕32号:武汉理工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指导教师遴选及聘任实施细则10导师队伍-已聘请的企业导师情况序号导师姓名职务/职称主要荣誉1陆小黑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等2张德华总工程师/工程师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等3吴祖德总经理助理/高级工程师2012全国建材行业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奖等4刘生超副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等5丁卫青副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等6邹兴芳所长/高级工程师2009年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7付金强所长/高级工程师中能建集团物资管理专家;中国水泥备件网水泥行业设备专家8胡世士副所长/高级工程师9付晓红技术专家/高级工程师10刘继斌所长/工程师11杨莉荣主任/工程师2011-2014年集团公司质量优秀监督员12袁启东技术专家/工程师13梁进副所长/工程师2011年、2012年葛洲坝水泥公司质量管理先进个人14邓继涛生产经理/高级工程师多次集团公司“科技管理先进工作者”15萧联新生产经理/高级工程师11在湖北省内拥有15个各具特色的实践基地科研条件-实践基地武汉市内2个:光谷技术研发中心实验室(水泥基材料,1200平方米),武汉道路材料有限公司实验室(沥青基材料,500平方米)湖北省内其他地市13个:满足专业细分的实践要求嘉鱼:钢渣、固废再利用宜昌:磷石膏基道路材料十堰:油井水泥的开发与应用。。。。。。所有项目均依托实体工程,立足现实需求12科研条件-仪器设备本基地拥有完整的科研仪器设施:包括水泥与混凝土实验设备52台(套),沥青及沥青混合料仪器18台(套),拥有道路材料检测仪器9台(套),总价值1900万元,满足所有相关的教学、实验和科研任务;已建成固体废弃物加工示范基地,具备完整的现场教学和科研条件。13科研条件-项目经费及来源双方已建立长期良好的科研合作关系,每年用于科研项目的经费超过1000万元。良好的科研环境为本基地提供了整体达到国内一流,部分设备甚至为国际一流的科研条件;近5年基地共承担了23项省部级、国家级科研项目。14序号项目名称项目负责人经费/万元来源1多功能路面材料全寿命分析仪的开发与应用吴少鹏,张德华1046国家级2沥青VOC释放机理及其抑制方法的研究吴少鹏80国家级3沥青路面的自愈合技术及其应用合作研究刘全涛,胡世士190国家级4纳米插层材料功能组装与盐湖镁资源有效利用余剑英71国家级5镁基纳米插层材料的结构设计与宏量制备肖月70国家级6多元复合胶凝材料全生命周期设计制备关键技术水中和,付晓红110国家级7固体废弃物制备高性能道路建筑材料关键技术陈美祝,丁卫青370省部级8材料流变特性测试与模拟预测分析仪的开发余剑英,刘生超300省部级9基于生态设计的道路建筑材料制备与应用研究刘刚,陆小黑275省部级10沥青路面紫外老化防治技术应用研究庞凌,丁卫青200省部级11耐老化路用沥青及其混合料的制备与施工技术研究庞凌,刘继斌372省部级12大坝工程用MgO微膨胀中热水泥工业化制备与控制技术周明凯,陆小黑275省部级13高性能钢渣沥青混凝土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吴祖德,肖月60武汉市14磷渣生态水泥熟料的应用研究吴祖德,朱教群180自主立项15钢渣集料生产线设计建设陆小黑,李福洲200自主立项16不同石灰石碎屑掺量对水泥性能影响的研究邹兴芳,沈卫国180自主立项科研条件-部分项目经费及来源151.要求青年教师参加基地的建设和研究生的联合指导经校职能部门选拔,派遣到基地参与培养学生。工作量减免,保留待遇;发放编制补贴,报销2次往返旅费。校人字〔2011〕16:武汉理工大学中青年教师实践能力提升实施办法2.制订了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管理办法和评估办法省级配套20W,校级9W,院级3W;综合评估每3年进行一次,由研究生院组织,自我评估每年进行一次,由培养单位组织;评估以院级、校级、省级三级递进的方式进行,评估优秀可推荐参加上一级工作站的评选,评估不合作实行降级处理并限期整改;校研字〔2013〕16号: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校研字〔2015〕35号: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评估规则规章制度完善-基地建设为确保基地顺畅运行,从导师管理、基地建设、学生管理三个方面建章立制。163.规范和支持研究生进入基地联合培养。对实践的组织、流程和考核作了明确的规定。每生1000元用于学生实习保险、差旅和合作导师酬金。校研字〔2013〕17号: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专业实践管理暂行办法校研字〔2014〕44号:武汉理工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专业实践经费管理暂行办法4.企业鼓励工程师以上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参与基地工作。对参与基地工作并表现优秀者,发放奖励性津贴;承担联合培养基地日常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对实践基地中表现优异的研究生,优先录用到企业工作。武汉理工大学‐葛洲坝集团水泥有限公司研究生工作站综合运行管理办法规章制度完善-基地建设172.学术沙龙、组会制度化每月至少一次学术沙龙,研究生汇报研究进展,双师参会指导每季度至少一次组会,双方汇报联合指导研究生进展情况,讨论工作站运行事宜,制定下一步培养计划3.学生周报、月报常态化每周递交周报,汇报当周开展的事务每月提交总结报告,汇报学习及科研进展双师按时批阅,指导研究生学习和科研规章制度完善-运行管理1.学生、企业导师均安排进站前培训武汉理工大学‐葛洲坝集团水泥有限公司研究生工作站综合运行管理办法18生活保障支撑为学生购买人身安全保险;报销往返差旅费;已建设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学生小食堂,为研究生免费提供食宿,发放生活补贴(每月不少于600元);提供体育场所如篮球场、乒乓球场等设施;发放企业导师指导费。校研字〔2014〕44号:武汉理工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专业实践经费管理暂行办法193合作成果社会效益学生培养-规模依托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年份2012年2013年2014年接收≥6个月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总人数303030在总人数中的工程领域名称及人数分布道路工程9道路工程11道路工程12材料工程21材料工程19材料工程18可供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的技术和工程类题目数557企业导师人数111215210510152025303540参与研究生毕业研究生实践项目数201220132014201522学生培养-部分学生实践统计表序号学生姓名校内导师企业导师实践内容实践时间1李轩陈美祝付金强沥青混合料再生2012.04-082李小龙吴少鹏付晓红粉煤灰的综合应用2012.04-083秦丽娟吴少鹏刘生超长寿面道路材料2012.04-084黄少旭吴少鹏丁卫青柔性基层材料应用2012.04-08,10-12;2013.04-085盛大文陈美祝刘继斌固废级配碎石研究2012.04-08,10-12;2013.04-086聂勇余剑英刘实忠水性聚氨酯的制备2012.04-08,10-12;2013.04-087刘涛吴少鹏陆小黑道路材料性能评测2012.10-12;2013.04-08,10-12;2014.04-088汪萌庞凌杨丽蓉道路材料循环利用2012.10-12;2013.04-08,10-12;2014.04-089尚飞吴少鹏梁进各相集料复配研究2012.10-12;2013.04-08,10-12;2014.04-0810张红华吴少鹏邹兴芳沥青混合料绿色化2012.10-12;2013.04-08,10-12;2014.04-0811邱柳静子庞凌吴祖德沥青路面VOC监测2013.10-12;2014.04-08,10-12;2015.04-0812孔德智吴少鹏张德华柔性基层力学响应分析2014.10-12;2015.04-08,10-12;13马善魁刘刚邓继涛抗老化沥青材料设计2014.10-12;2015.04-08,10-12;14林泉陈美祝萧联新废食用油再生作用研究2014.10-12;2015.04-08,10-12;15秦哲焕肖月陆小黑长期老化沥青路面再生技术2014.10-12;2015.04-08,10-12;16谭钢薛永杰邹兴芳环境友好型固废利用技术2014.10-12;2015.04-08,10-12;17范霆余剑英陆小黑催化油浆脱固残渣制备沥青2014.10-12;2015.04-08,10-12;18陈俊丽吴少鹏陆小黑沥青材料性能改善2015.10-1219喻文海陈美祝吴祖德水泥道面自修复技术2015.10-1220张燕陈美祝邓继涛水泥砂浆拌合均匀性2015.10-1221钟赛肖月邹兴芳路基材料设计与控制2015.10-12学生培养-部分学生参加的主要项目实践情况项目名称项目负责人参与学生名单项目完成情况材料流变特性测试与模拟预测分析仪的开发余剑英刘生超万淼、李家盛、唐进、余万、李立平柳景祥、刘思晴、曹志龙、吴敏、张煌项目进行中多功能路面材料全寿命分析仪的开发与应用吴少鹏张德华万九鸣、陈浩浩、张东、陈俊丽、喻文海张燕、钟赛、龙永双、舒本安、张遥方昊、李斌项目进行中磷渣生态水泥熟料的应用研究吴祖德朱教群刘飞、郭飞、桑洋、刘旷怡、江承建秦哲焕、谭钢、范霆、昌凯、王冬明吴述祥、郭培达、汪萌、尚飞

1 / 3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