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探究》第6卷2011年第4期—33—上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间,.美国兴起了一股“回归基础”的潮流,希望通过教育改革促进学生学业成就的提高,以赶上其他国家的科技发展。同时美国联邦政府削减了对早期教育的资助,许多州政府将幼儿教育机构归入公立小学。这样,学前教育出现了明显的小学化倾向,全美幼儿教育协会(NationalAssociationfortheEducationofYoungChildren,简称NAEYC)开始竭力推行该组织一贯坚持的一整套价值观念和评价标准,提出了发展适宜性教育实践的儿童早期教育理念和行动指南。一、DAP理念与实践的探析(一)文化适宜性:维果斯基社会建构主义理论的契合1987年,美国幼儿教育协会发表了关于“0到8岁儿童的发展适宜性教育”的指导性文件(简称“DAP”)[1],其基本观点:强调为婴幼儿【收稿日期】2011-7-8【作者简介】姜风华(1984-),女,西南大学教育学院学前教育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学前教育基本原理。设计的课程或教育方案应考虑婴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和个体特点,并且以此为基础确定了高质量托幼机构教育的基本因素。该文件自发表以来,虽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但也引发了为数不少的批评与质疑。批评者认为儿童发展、社会要求、知识体系三者在教育方案制定中是辩证统一的,DAP只考虑到儿童发展这一维度,忽视了社会要求、知识体系、哲学、社会文化对教育的设计、评价等同样重要。现在已是一个充满变化、注重差异与多样性,包容多种观点的时代,但是“发展适宜性教育”的指导性文件却试图用一种“普适性的”“惟一的”标准来规范幼儿教育的实践,限制了幼儿教育实践发展的多样性,轻视社会文化因素对托幼机构教育或课程的影响。面对这种诘难,美国幼儿教育协会作出了反应。在1987年的文件中,儿童的家庭和社会文化背景,只是作为影响儿童个体发展的一个因素,在讨论个体差异性的时候被提及。而在1997年的修订版中,“对年龄、个体和文化等诸方面的适宜性给予了同等的关注”,强调了与文化、家庭和环第6卷第4期教育探究Vol.6No.42011年12月EDUCATIONALSTUDYDec.,2011美国DAP的价值取向对我国学前教育改革的启示姜风华(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前教育系,湖南岳阳414000)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发展适宜性教育方案受到关注,不断提升、不断进展的DAP相关理论与实践,强调对多元文化的追求、对教育公平的呼吁、对教育优质的关注。通过了解美国的学前教育理论,以期为我国学前教育多元文化的发展、教育公平的发展以及幼儿教师专业准备的有效落实提供借鉴。关键词:发展适宜性教育;文化适宜性;教育公平;教育优质;教师发展中图分类号:G6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K128(2011)04-0033-05—34—《教育探究》第6卷2011年第4期境相关的课程的重要性,强调了对话与合作的重要性,提出了“学习者共同体”的概念,期望教师能够同时重视群体和个体的价值,以使个体与群体共同成长。(二)一个都不能少:全纳教育思想的彰显“全纳教育”核心是将教育作为个体和社会发展基础的一种承诺,它基于三个基本点:一是每个儿童都有接受公平教育的权利;二是每个儿童都得到尊重;三是每个儿童都是特殊的,都需要特殊的教育。2005年全美儿童早期教育协会指出,高质量儿童早期教育方案的标准是为所有的儿童做好准备,这里所有的儿童包括发展延迟的儿童和残障儿童,包括那些来自不同语言和文化、不同社会经济群体的儿童,也包括具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学习潜能和学习需要的儿童。发展适宜性教育实践在理论基础中吸纳了全纳教育的思想,进一步拓展了指导和服务的范围,彰显了全纳教育思想在儿童早期教育领域的价值所在。[2]在吸纳全纳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发展适宜性教育实践的指导方针中具体地阐述了如何关注、提供适宜特殊需要儿童的教育,主要内容包括:在实施早期教育计划时,决策者需要提供必要的资助以限制小组的规模,教师应该做好适应每一个孩子特殊需要的准备;当儿童个体没有取得预期的进步要调整时采用个别化教学、个别辅导或者其他的个别化策略;有效地适应儿童差异,提高每一个儿童在这样的环境中获得成功学习的能力。(三)对教师提出适宜要求:高质量早期教育有效实施的保证发展适宜性教育实践通过提出适宜的要求来规范教师的行为,确保高质量早期教育的有效实施,其指导原则是“为促进发展与学习而教学”,明确提出教师要尊重、重视、接纳儿童。教师首先要学会观察、了解每一个儿童,在了解的基础上创设促使儿童参与的、积极反应的智力活动来促进他们的学习和发展;教师制定适宜儿童的计划以促使儿童能达到不同学科的课程目标;教师要在教育方案中培养儿童与同伴的合作;教师通过发展和运用广泛的教学策略来促进儿童的学习和发展;教师应为儿童责任感和自我约束能力的发展创造条件。这些要求是为了教师能尽量在儿童自发学习和成人指导之间取得一种平衡,同时还超越了“不是——就是”这种把问题简单化的思维模式,主张教师采用“既要——又要”这种更具有辩证思维性质的方式,以避免或减少冲突。新世纪以来,NAEYC进一步提升了对教师重要作用的认识。在第3次修订版《适宜0-8岁儿童发展的教育实践》一书中指出,学习过儿童早期如何学习与发展、有效教育方法途径的教师更可能拥有这方面的特殊知识(知道什么适宜和不适宜某个年龄段孩子的实践),他们在整个教育实践中应该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基于这样的认识,对教师的要求进行了拓展和丰富,从原来只在‘促进发展与学习而教学’一个方面提出要求,到现在对‘为学习者创建充满关爱的集体’、‘为促进发展与学习而教学’、‘计划适宜性课程’、‘评估儿童学习与发展与家庭建立互动关系’等五个方面提出适宜要求以保证高质量早期教育的有效实施。”[3]二、对美国DAP价值取向的分析(一)美国DAP对多元整合的追求全美幼教协会面对只重视儿童发展而忽视社会、知识,理论单一的批判,在不断的探索中完善理论与实践,受到多元文化社会以及社会建构主义的影响,认识到幼儿的学习不是在白板上进行的,而是在社会文化的背景下通过个体的建构而发生的。只有在家庭、文化和社会背景中才能更好地理解儿童,语言和文化是儿童发展的关键因素。无视文化与语言的多样性的教育实践,只《教育探究》第6卷2011年第4期—35—强调“发展适宜性”而不重视“文化适宜性”的教育,不可能是真正的“发展适宜性的”教育。“文化适宜性”观点的提出,是对“发展适宜性”概念的补充、深化与超越,[4]突破了单一的儿童发展理论,将心理学理论、哲学理论、社会文化理论整合为其理论依据。儿童发展身心规律只是一个普适性的理论根据,由于后天的环境影响,受到不同的文化背景、生活经验的熏陶,幼儿已有的经验不同呈现出个体差异。注重社会文化因素对于儿童发展和教育的影响,强调“特殊性”、“差异性”和“多样性”的观点,成为影响今后美国DAP甚至西方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的一种主要的价值取向。(二)美国DAP对公平的呼唤随着儿童权利意识的不断提高,“保证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有效的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的良好教育”成为一种社会需求,“人人享有同等教育机会”同样体现于教育过程的平等。DAP强调维持适宜的师幼比率、较小的班级规模,教师可以更多地顾及到每位儿童的兴趣、需要,观察了解每位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照顾到每位儿童的发展。DAP认为儿童之间的个别差异被理解为在生长与发展上的速度差异,而不是能力方面(大小、强弱),教育者应该尊重每个儿童在发展上的特点,促进每个儿童在原有水平上的进步与提高。[5]为每个儿童设计适合其发展的早期教育,根据标准化的测验对儿童的发展做出预期时,要注意跟与他们条件相似的儿童进行比较,不仅是年龄相同,而且性别、文化和社会经济状况都要相似,做到全面的客观公平评价。教育公平的诉求已经进入了追求“教育结果”公平的境界。根据每位儿童的发展状况设计、实施适合的教育,从接受教育到教育过程、教育结果无不是追求教育公平的集中体现。(三)美国DAP对优质的关注美国要适应新技术革命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以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教育显然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一系列研究表明,儿童早期教育的成功对家庭、社区乃至国家经济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儿童们有潜力迎接学业上高标准的挑战。推行高质量幼儿教育的DAP指出:“一个高质量的儿童早期教育方案,应该能够提供一个安全和营养的环境,以促进每一个孩子身体、社会、情感、审美、智力和语言的发展。”[6]DAP理论认为学习是主客观相互作用的产物,儿童是以游戏的方式进行学习的,所以教育机构要为儿童提供适宜发展的教育,突出强调了教育环境的设计,以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发展。另外,重视师幼互动,尊重幼儿的主体性,重视早期教育机构与家庭、社区的紧密合作,鼓励家长参与幼教机构的监督,增加教师与家长的交流,也为实施高质量的早期儿童保教提供了必要的条件。[7]环境的创设、师幼互动、教师家长合作等是构成优质幼儿教育的必要条件,这些条件的核心因素是教师的作用,教师的专业发展会影响到这一系列条件的形成,DAP强调教师是提供优质教育的关键因素,为此提供资金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三、美国DAP方案的价值取向对我国学前教育改革的启示发展适宜性教育实践引领了美国儿童早期教育向多样化和专业化方向不断前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以期为思考我国目前的幼儿教育改革有所启迪。(一)学前教育多元文化取向的发展DAP方案将文化适宜性补充进了发展适宜性的内涵,以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全纳教育丰富了原有的单一的儿童发展理论。这些发展告诉我们,应尊重文化的多元化、尊重儿童个体差异,—36—《教育探究》第6卷2011年第4期用普适的标准难以适宜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生活背景的儿童。因此,在定位国家幼儿园课程政策与改革时,应该考虑到在一个地域宽广、文化差异巨大、民族众多的国度里,简单设置一套课程标准来规范我国的幼儿园课程显然是不可行的。应该结合我国的国情,结合本地区、本园幼儿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幼儿园课程与标准,[8]并将社会本位、知识本位、儿童本位三种教育价值取向辩证统一在幼儿教育中,持有其中的一种而不顾及其他都不合理。以人文精神为价值取向,关注儿童的生命体验、生命发展,同时丰富儿童科学知识文化,以适应社会发展、理性生活。(二)协调各方力量促进学前教育公平发展DAP方案提出的发展适宜性教育概念告诉我们,提供适宜儿童发展的教育是高质量的、好的教育。但我国由于历史、地理等原因,各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不同地区、不同幼儿园的儿童接受的教育质量有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一时难以消除。为了缩小差距,首先需要落实政府职责、增加政府的财政投入、鼓励社会办学力量,为每一位儿童提供接受教育的机会,增加师资、缩小班级规模,保证教师照顾到每位儿童。在教育过程中,教师通过观察、与儿童互动、与家长交流更加全面地了解每位儿童,为儿童选择适宜其生活经验的教育内容、创设适宜的教学环境、提供相应的活动材料。结果的评价应涉及儿童发展的各个方面,不是对儿童进行单纯的横向比较或是狭义的学业成绩的评定。(三)有效落实教师专业准备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是儿童的合作者、引导者,是教育的专业决策者。无论教学内容是什么,都应该是适宜幼儿发展的教育,因此教师必须运用自己的关于什么是昀适合儿童的和什么是昀有利于儿童发展的知识来平衡社会和父母对儿童的期望。教师必须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去安排、决定适宜的学习经验,任何好的幼儿园教育必须有一个由教师仔细设计、准备的教育环境。但是,儿童必须积极主动地融入活动过程,游戏是幼儿学习的基本形式,教师必须知道在什么时候、为什么以及如何去帮助儿童游戏,以丰富儿童在游戏中获得的学习经验,这些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实施都需要教师的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教育质量的提高亟待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资金、时间的保证,课程管理决策权力的下放,增加教师专业发展的意识,选择适合本园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并提高其专业素养,使之持续发展下去。参考文献[1]Bredekamp,S.(1987)Develop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