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哆唻咪》教学设计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14年北京市中小学优秀教学设计评选1传承经典音乐文化注重歌唱情感表现——小学三年级唱歌课教学设计教学基本信息课题哆唻咪是否属于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否学科音乐学段:中段年级三年级相关领域核心内容:表现领域的演唱、识读乐谱相关内容:感受与欣赏领域的音乐表现要素、音乐情绪与情感、音乐体裁与形式音乐与相关文化领域的音乐与姊妹艺术教材书名: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音乐第六册实验本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日期:2004年11月2014年北京市中小学优秀教学设计评选2传承经典音乐文化注重歌唱情感表现——小学三年级唱歌课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一)指导思想根据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已有的能力,引导学生在积极参与聆听、演唱等各种音乐活动中,深入感受歌曲的情感,并采用不同的演唱形式、力度及速度的变化更好地表现歌曲,达到更好地传承经典音乐文化的目标。(二)理论依据以音乐课程标准中“演唱歌曲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要重视课程内容中对演唱姿势、呼吸方法、节奏和音准等方面的要求。演唱技能的练习,应结合演唱实践活动进行。”为理论依据。二、教学背景(一)教学内容分析1.核心内容分析歌曲《哆唻咪》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音乐第六册第1课《快乐的哆来咪》中的一首歌曲,是美国电影《音乐之声》中的一首插曲,随着电影在全世界的放映而流行于世界各地,深受世界人民的喜爱。影片中的玛利亚老师通过优美流畅的旋律、生动有趣的内容,把孩子们领进了音乐的大门,学会了“doremifasollati”七个音,并使孩子们喜欢上了音乐。a不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结构a1bcdd1ef同音重复变化重复大调式局部重复级进为主2014年北京市中小学优秀教学设计评选3hijkgnlm上三度模进上二度自由模进级进和跳进交替出现2.本课在全套教材的前后联系(1)单二部曲式册单元作品第三册第1课《只要妈妈露笑脸》第7课《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第四册第3课《飞飞曲》第8课《小小摇篮曲》第10课《海鸥》第五册第4课《小树快快长大吧》第5课《鹰》第6课《小白兔和小乌龟》第8课《铲雪歌》第六册第3课《小草啊,小草》《百草园》第4课《夏天的阳光》第5课《我的小绵羊》第6课《猜猜我是谁》第8课《噢!苏珊娜》第9课《山里的孩子心爱山》2014年北京市中小学优秀教学设计评选4纵观本套前六册教材,出现单二部曲式的演唱歌曲共16首,是从第三册开始的,并且随着年级的增长,出现的单二部曲式歌曲在逐渐增加。本课处于第六册第一课的位置,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9首单二部曲式歌曲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经对这一曲式结构有了初步接触,虽然这一知识并不是本册教材要掌握的,但本首歌曲正因为这种曲式结构的前后两个乐段的鲜明对比,生动地展现了玛利亚老师教孩子们学习唱歌的过程,这对于学生深入地理解歌曲以及更好地用声音表现歌曲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本课的定位是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感受、体验单二部曲式歌曲前后乐段的不同,能够用轻松、有控制的声音,运用力度、速度、演唱形式的变化进一步表现歌曲,同时也为后面能够判断单二部曲式结构奠定基础。(2)模进歌曲的第二乐段旋律多采用上三度、上二度的自由模进的创作方法,这也是促使歌曲情绪逐渐推向高潮的重要手段。这一知识点虽然不是本册教材学生要掌握的,但有助于歌曲的演唱,因此本课教学是引导学生在参与模仿中初步了解这一知识,通过一边划旋律线、模仿动作一边演唱等方式,体验旋律的特点,形成感性的认识,为今后的学习以及概念的形成奠定基础。3.相关内容分析(1)电影故事电影故事是指根据影片情节编写的,并具有生动性、连贯性的适于口头讲述的一种通俗文艺形式。美国电影《音乐之声》(TheSoundofMusic)是一部改编自玛丽亚·冯·崔普的著作《崔普家庭演唱团》的戏剧作品,最初以音乐剧的形式于百老汇上演,之后被改编成电影,其主题曲与电影同名。影片清新有致,细腻感人,雅俗共赏。既有幽默的情趣,又有深沉凝重的感情,被誉为电影史上最经典的歌舞片之一。该片在奥斯卡金像奖中获得10项提名,最后赢得包含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在内的5项大奖。因此本课涉及了对影片内容的简要介绍以及歌曲《哆唻咪》影视片段的欣赏,这一设计对歌曲意境的了解,以及对歌曲情感的体验起到了促进作用。(2)歌曲音响歌曲《哆唻咪》是一首家喻户晓的经典作品,而配套音响中的歌曲范唱是女声独唱版本,不能体现出歌曲所描写的玛利亚老师教孩子们学习唱歌的情景,因此在歌曲范唱的音响上选择了电影《音乐之声》的原声版本,虽然是英语演唱的,但并不影响学生对2014年北京市中小学优秀教学设计评选5歌曲的聆听与学习,反而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二)学生情况分析1.学生已有的能力本班大多数学生具有初步的聆听能力,通过聆听能够初步判断出歌曲的情绪、演唱形式、速度、力度的变化;能够判断出二拍子和三拍子两种不同的节拍;能够初步感知歌曲音乐形象。2.需要调研的方面(1)调研的目的本课属于唱歌教学。唱歌教学是音乐教学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最乐于参与的音乐表现形式。模仿、视唱等是唱歌教学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因此了解学生的视唱能力是本课决定采用哪种教学方法的关键。(2)调研的内容与方法调研内容:调研方法:让所授课班级的学生分别视唱此乐句,根据学生的视唱水平统计学生在每一等级的人数。(3)调研结果与分析授课班级学生能够认识唱名进行简单的视唱,其中能够做到音高、节奏准确的学生有7人,占总人数的25%;能够做到大部分音高、节奏准确的学生有20人,占总人数的71%;音高、节奏不准确的学生有1人,占总人数的4%。依据调研数据的分析结果,本课可以采用视唱法进行教学,对于大部分音高、节奏等级标准一级能够视唱曲谱,做到音高、节奏准确。二级能够视唱曲谱,大部分音高、节奏准确。三级能够视唱曲谱,但音高、节奏不准确。2014年北京市中小学优秀教学设计评选6准确的学生,在教学中采用轻声跟随老师模唱、听琴模唱的方式解决音准问题;而对不能做到音高、节奏准确的1名学生,课堂上要特别的给予关注,采用单独辅导的方式帮助其唱准旋律。(三)教学方式与手段说明通过以上分析与调研,本课主要采用引导参与、过程体验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通过聆听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以及对歌曲节拍、情绪的初步感知。采用视唱、观察、划旋律线、模仿动作等方法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旋律的特点,进一步巩固唱准旋律。运用师生间的接龙演唱、有针对性地聆听、分角色演唱等深入学习歌曲、表现歌曲。通过观看电影视频查找演唱差距,促使学生进一步表现歌曲。通过教师的简要介绍,进一步了解作品的地位与成就,使经典音乐文化得到进一步传承。(四)技术准备1.采用音乐软件“作曲大师(ComposerMaster)2008”制作歌曲的歌篇;2.采用Windows系统自带画图板编辑歌篇;3.采用会声会影“CorelVideoStudio12”截取歌曲范唱、剪截电影视频。4.采用“MicrosoftofficePowerPoint2003”制作演示文稿。(五)前期教学状况、问题与对策前期教学状况:前期教学中学过的歌曲大多比较规整、短小,以单一部曲式结构为主,一般为四个乐句16小节。问题:本课歌曲的篇幅较长,音乐话题众多,一节课的教学时间很难完成。对策: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抓住歌曲的第二乐段进行重点学习,第一乐段则采用欣赏与师生接唱的方式完成,从而实现本课教学的核心目标。三、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歌曲的聆听与演唱,表达音乐带来的欢乐之情,传承经典音乐文化。(二)“过程与方法”目标:聆听歌曲,初步感受歌曲的音乐特点;采用视唱、师生接龙演唱等方式分乐段唱会歌曲;通过观察旋律进行的特点、划旋律线和分角色演唱的形式,进一步表现歌曲。(三)“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准确、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第二乐段,知道《哆唻咪》是美国电影《音乐之声》的插曲。2014年北京市中小学优秀教学设计评选7四、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歌曲第二乐段的演唱(二)教学难点:歌曲第二乐段第二遍结尾处的准确演唱五、教学过程(一)聆听与判断阶段目标:通过聆听歌曲,感知歌曲的节拍、情绪,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1.初听歌曲,判断歌曲节拍,了解学生对歌曲的熟悉程度。2.复听歌曲,判断歌曲情绪,选择学习内容。【设计意图】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是接受音乐最重要的和最基本的途径。在教学中通过对歌曲两次完整的聆听,引导学生初步判断音乐要素的特点,在展现学生学习基础的同时,使学生建立起对歌曲的初步印象和感知,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二)学唱与表现阶段目标:视唱歌谱,了解旋律、歌词以及速度、力度、演唱形式等音乐要素的特点,并能分角色表现歌曲。1.出示第二乐段歌谱,学生自主进行视唱。2.教师带领学生再次视唱歌谱,随时纠正出现的问题。预设问题1:歌谱第7、8乐句的变化音唱不准确。解决策略:教师弹琴帮助学生找音高,唱准歌谱。预设问题2:歌谱中附点节奏不准确。解决策略:教师带领通过划拍的方式帮助学生唱准确。3.提出问题,学生回答:思考这一部分有几个乐句。教师出示8个乐句的标记。观察每个乐句的第一个音。教师给每个乐句的第一个音做出标记。4.划旋律线再次视唱歌谱,发现乐句间的关系。2014年北京市中小学优秀教学设计评选85.再唱歌谱,边唱边用形体动作表示旋律。6.出示歌词,师生接龙学唱歌词。7.学唱英文歌词,发现音符和歌词间的联系。8.教师简要介绍歌曲故事。9.完整聆听歌曲第二乐段,听辨旋律出现的次数和变化。10.师生谈话,了解演唱形式、速度、情绪的变化。11.教师介绍第二遍结尾的演唱方法,并练习演唱。12.歌谱上标出学生配合演唱的部分,师生合作分角色演唱歌曲。【设计意图】课程标准指出:“乐谱是记载音乐的符号,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工具。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有利于参与音乐欣赏、音乐表演和音乐创作等实践活动。”本环节的教学设计就是基于对授课班级学生视唱能力的前期调研分析结果,运用学生已有的视唱能力进行学习,并在划旋律线、模仿动作等音乐活动中进一步体验旋律的特点,最终达到唱准歌曲的目标。课程标准指出:“演唱歌曲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本环节通过师生接唱、学唱英文、简述歌曲故事等环节,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在唱准歌词的同时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歌曲,为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做铺垫。最后在完整聆听第二乐段、分析三遍音乐要素的不同中,进一步了解音乐要素在歌曲表现中的作用,为更好地唱好歌曲、表现歌曲奠定基础。(三)感受与表现阶段目标:了解第一乐段旋律特点,师生接龙演唱歌曲。1.出示第一乐段,师生接龙唱歌词,学生演唱“do、re、mi”部分。2014年北京市中小学优秀教学设计评选92.教师出示标记,观察歌谱的特点,师生谈话了解旋律创作意图。3.歌谱上标出学生演唱部分,分角色师生接龙完整演唱歌曲。【设计意图】歌曲的第一乐段不是本节课重点学习的内容,为了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了解这一乐段的内容与意义,所以采用师生接龙演唱、观察分析旋律特点的方式进行学习。抓住旋律中出现次数较多的“do、re、mi”三个音让学生演唱,在降低学习难度的基础上,使师生间的接龙演唱简单易行,同时为揭示本乐段的中心思想打下伏笔,促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歌曲。(四)观赏与传承阶段目标:观看电影视频,找演唱差距,并能够用轻松、自信地声音表现歌曲。1.观看电影视频片段。2.师生谈话找演唱差距。2014年北京市中小学优秀教学设计评选103.随歌曲伴奏分角色用英文演唱歌曲。4.教师简要介绍歌曲以及电影的地位与成就。【设计意图】通过观看电影的视频片段,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歌曲的魅力,并通过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找出演唱的差距,并尝试用英语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使学习得到进一步地提升。最后再通过教师对歌曲以及电影地位、获得成就的介绍,使学生更加喜爱这一音乐作品,使这一经典音乐文化得到进一步地传承。六、学习评价方式本课的学习评价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利用师评、自评、生生互评等评价手段,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关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

1 / 1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