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编号21授课时间授课地点教室课题名称第十课第一框懂得犯罪后果课时数1教学目标认知:了解犯罪的危害与主要特征,知道刑罚的种类,理解刑法打击犯罪的意义。情感态度观念:树立犯罪是最严重的违法行为的意识,自觉守法,以守法为荣、以犯罪为耻。运用:培养明辨罪与非罪的能力,用所学知识分析犯罪的危害,远离犯罪。教学重点犯罪的主要特征。教学难点理解刑法打击犯罪的意义。教材处理无教学方法教法设计案例教学法学法设计小组合作法教学资源准备教学资料课件教案素材多媒体演示软件信息资源课件教案仪器设备多媒体电脑耗材无作业布置教学反思教学过程实施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与活动教学方法与手段导入新课第十课第一框懂得犯罪后果(一)导入新课(5分钟)1.教学内容(1)复习违法的含义与种类。(2)案例导入。2.教师活动(1)复习提问:什么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分几类?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凡是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包括违宪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用PPT出示)(2)请学生上台表演情景剧“拦截抢钱”,用PPT出示主要剧情:“这是我的地盘,赶紧把钱拿出来,不然有你的好看。”边说边举起手中的刀和仿真枪。不到18岁的王欢和自己的三个伙伴,组成了一个小团体,除去上网外,他们就是在距学校门前一百多米处拦截学生要钱,不给就打,甚至动手搜身、抢夺。一旦上网将抢来的钱花尽,他们便又开始针对学生下手。提出问题:王欢与伙伴的行为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行为?有什么特点?要承担什么法律后果?在学生表演、讨论的基础上,归纳:王欢与伙伴的行为是抢劫,是犯罪行为,要承担刑事责任。(用PPT出示)板书:懂得犯罪的后果。第一目:了解罪与罚。(19分钟)1.教学内容(1)犯罪的概念、特征。(2)刑罚的概念、种类。2.教师活动(1)探究活动一:小凡盗窃。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103活动框中的案例,思考、讨论PPT出示的问题:小凡的盗窃金额并不大,却被判了刑,原因何在?究竟什么样的行为才能构成犯罪?犯罪的危害性有哪些?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分析指出如果仅凭盗窃数额,小凡不应该构成犯罪,但是,小凡盗窃了残疾人的财产,造成了导致残疾人双腿截肢的严重后果,具有较大的社会危害性,符合犯罪的特征。由此可见犯罪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律、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用PPT出示),犯罪是最严重的违法行为,对自己、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都有着严重的危害。用PPT出示下图:(2)探究活动二:犯罪的特征。指导学生逐一阅读教材P104~105的正文、链接、点评、活动框的内容,思考、讨论PPT出示的问题: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是什么?最本质的特征是什么?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用图表归纳犯罪的特征。接着请学生阅读教材P105活动框的内容,就“伟海父母的行为有社会危害性吗?法院的判决正确吗?为什么?”展开辩论,并进行引导,最后总结指出,“大义灭亲”行为虽然从表面上不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甚至具有“亲社会性”,但刑法仍然认为它具有社会危害性,将它作为犯罪处理,原因在于我国法律不承认“家法”,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理由私自处死他人;行为人对违法犯罪的亲属,私自处死同样构成故意杀人罪,但量刑时可以从轻处罚。(用PPT出示)(3)探究活动三:刑罚的定义、特点和种类。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106刑罚体系图、正文和链接,展开讨论,了解刑罚的定义、我国刑罚的特点和种类,并认识到刑罚较之其他处罚法具有最大的严厉性,是国家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它不仅可以剥夺罪犯的财产和资格,还能限制或剥夺罪犯的自由甚至生命。(用PPT出示)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重点讲解刑罚中的主刑。用PPT出示下图:(4)板书:罪(同时板书犯罪的定义);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刑罚当罚性;罚;含义、特点、种类。3.学生活动(1)探究活动一:小凡盗窃。阅读教材P103活动框中的案例,思考、讨论问题,各小组推选一位代表发言;懂得犯罪是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会留下终身难以洗刷的污点;了解犯罪的含义及其危害性。(2)探究活动二:犯罪的特征。逐一阅读教材P104~105的正文、链接、点评、活动框的内容,思考、讨论问题,并对大义灭亲案展开讨论,各小组推选一位代表发言;了解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的三个基本特征,以及社会危害性这一最本质特征。(3)探究活动三:刑罚的定义、特点和种类。阅读教材P106刑罚体系图、正文和链接,在讨论的基础上听老师讲解,了解刑罚的定义、我国刑罚的特点和种类,并认识到刑罚较之其他处罚法具有最大的严厉性。第二目:惩罚犯罪,保护人民。(10分钟)1.教学内容刑法的作用。2.教师活动(1)探究活动四:刑法的作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107活动框中的四个案例,讨论回答PPT出示的问题:这些犯罪行为都危害了什么利益?在打击这些犯罪的过程中,刑法除了惩罚犯罪以外,还起到什么作用?要求学生结合阅读教材P108的正文、链接来回答。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指出案例一危害的是公共安全和他人的健康权、生命权;案例二危害的是他人的健康权;案例三危害的是他人的财产权和人身权;案例四则是妨害了社会管理秩序。刑法的作用,其一是惩罚犯罪,保护人民;其二是震慑潜在的犯罪人,使他们不敢轻易以身试法;其三是教育、鼓励人们与犯罪作斗争;其四是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接着,重点讲解惩罚与保护的关系。板书:目的;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2)知识运用:分析李亮砍人案。用PPT呈现案例:李亮的一个“哥们儿”王辉,最近交了一个女朋友晓雯,晓雯告诉王辉,自己以前曾经有个男朋友,后来散了,在交往过程中,总是给前男友花钱觉得很亏。王辉一听,立即表示可以帮忙要回这些钱。于是,晓雯便和王辉给前男友打电话索要钱物,但遭到对方的拒绝,于是王辉召集自己的“哥们儿”,李亮首当其冲,五个人当即聚集到一起,又是准备砍刀,又是准备棍子。1月18日,双方定好来到了河北区某小区内。话不投机,李亮等人挥舞着砍刀和棍棒冲上前,将对方两人砍成重伤后逃离现场。回答:李亮等相关肇事者犯了什么罪?有什么危害?要承担什么法律后果?在学生充分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归纳总结:第一,李亮等相关肇事者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犯了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罪。第二,危害有:两人重伤;李亮等要被判刑坐牢;家庭破裂;亲人痛苦;社会秩序被破坏;社会稳定受影响等。于自己、于他人、于家庭、于社会都非常有害。第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34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他们将承担刑事责任。3.学生活动(1)探究活动四:刑法的作用。阅读教材P107活动框的四个案例,结合阅读教材P108的正文、链接内容,讨论问题,各小组推选一位代表发言。弄清四个案例的犯罪行为所危害的利益,理解刑法打击犯罪的意义,树立犯罪是最严重的违法行为的意识,自觉守法。分组朗读教材P108~109四段正文,加深理解刑法的作用。(2)知识运用:分析李亮砍人案。观看PPT呈现的案例,讨论问题,各小组推选一位代表发言。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一步了解犯罪的危害与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杜绝违法犯罪行为。(三)课堂小结(3分钟)1.教学内容总结本节课主要学习内容。2.教师活动在学生根据板书归纳的基础上,强调要求学生懂得犯罪的后果,理解刑罚的作用,自觉守法,远离犯罪。用PPT出示本节课所学的主要知识点与教育点。3.学生活动根据板书总结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与学习收获。(四)课堂练习(7分钟)用PPT出示:(1)单项选择:《学习指导》P48~49第10~15题。(2)多项选择:《学习指导》P51第10~12题。(3)辨析:《学习指导》P52第2题。(五)课后作业(1分钟)用PPT出示:(1)案例分析:《学习指导》P53第1题、P55第5题。(2)养成训练:《学习指导》P56第1题、P57第3题。附教学设计中补充的素材: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节选)见《教师教学用书》P133~138第11行。2.教育、鼓励人们与犯罪作斗争——特殊防卫刑法第20条第3款的规定:“对于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需要说明的是,特殊防卫是一种特殊正当防卫,它必须具备正当防卫的四个前提条件,只不过在防卫限度要件上略有放宽。因此,在司法实践中要注意如下几点:(1)对于非暴力犯罪以及作为一般违法行为的暴力行为,不适用上述规定。(2)对于轻微暴力犯罪或者一般暴力犯罪,不适用上述规定。只有对于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进行正当防卫,才存在特殊防卫权的问题。这里的“行凶”,一般是指杀人与重伤界限不清楚的暴力犯罪。(3)并非对于任何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暴力犯罪都可以采取严正当防卫,只有当暴力犯罪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才适用上述规定。比如对迷药型抢劫,就不应该适用特殊防卫。(4)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不限于刑法条文所列举的上述犯罪,还包括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如劫持航空器犯罪、组织越狱罪等。(5)在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结束后,行为人将不法侵害人杀死的,不适用上述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