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8/281薪酬管理salarymanagement宋双斌第一章薪酬知识要点重点掌握薪酬的含义掌握分配的五个职能:分配职能激励职能补偿职能配置职能调节职能3什么是薪酬?狭义的角度薪酬是指个人获得的以工资、奖金及以货币、实物形式支付的劳动报酬。广义的角度薪酬包括经济性报酬和非经济性报酬。经济性报酬是指工资、奖金、福利和假期等;非经济性报酬则是指个人从企业以及工作本身获得的精神和心理上的满足与奖励以及各种发展机会。例子:高校教师4概念辨析工资:根据国际劳工组织1949年的定义,工资是由一位雇主向一个受雇者,对其完成或者将要完成的工作或已经完成的服务,以货币形式结算并由共同协议或国家法律或条例予以确定而凭书面或口头雇佣合同支付的报酬或者收入。Wagesalary货币薪酬与实际薪酬:货币薪酬是以货币支付的经济报酬;实际薪酬是货币薪酬减去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和税收加重等因素后获得的薪酬,即实际能购买到的商品和劳务的数量。上月:工资2000元,大米1元每斤,能买2000斤。本月:工资2000元,大米2元每斤,能买1000斤,实际工资1000元。5薪酬率与实得薪酬薪酬率:按时间支付的薪酬数额,即工资标准。实得薪酬:根据劳动者的薪酬率和完成的劳动数量计算得到的薪酬,即实得工资。6薪酬的来源物质生产部门企业的总收入中扣除原材料、能源、厂房以及机器设备等,得到一定时期内各项生产要素所产生的报酬总和,即国民收入。国民收入首先按照劳动力市场均衡工资率和企业分配制度提取人工费用总额,在从中扣除用于雇佣、培训等项目费用,剩余部分以各种形式向员工支付,这就形成了物质生产部门员工以货币或实物形式表现的经济性薪酬。7非物质生产部门非物质生产部门员工是指以国家财政预算拨款来维持社会经济行政管理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机关、事业单位的就业人员国民收入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后形成的国家财政收入,在社会范围内进行重新分配。在分配的方式有:国家预算、劳务费用支付、价格调整和银行信贷等途径。国家预算:经济性报酬,发展费用。8薪酬的职能分配职能:薪酬的分配职能是指员工个人消费资料的分配主要通过薪酬,尤其是以货币为表现形式的薪酬这一媒介来实现。个人消费资料的非配要以劳动为尺度,劳动报酬的取得主要是以货币薪酬来实现。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包含两点含义:第一,它提供了价值尺度,可以对各种劳动进行衡量和比较,同时相应的提供了劳动者消费的尺度;第二,提供了一种交换手段,以货币为中介物,到市场上进行交换。9激励职能:第一、在现代社会里,人们的收入高低不仅取决了物质文化生活条件的好坏,也是个人地位的一个重要因素和满足生理、心理、社会需求的经济基础,薪酬的多少直接影响了他们获得满足感;第二、薪酬是通过员工的绩效考核来确定的,员工们为了获得更多的薪酬,必然会加强学习,努力改进技术和工作方法,从而提高劳动效率,尽可能的生产出数量多、质量高的产品,员工在获得高薪酬的同时,也推动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第三、薪酬也对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起到了激励作用,企业只有具备了相对强的竞争力,例如企业中良好的人际关系、工作家庭平衡,特别是薪酬,薪酬是吸引员工到企业中工作的最主要因素,因此企业只有提供高薪酬才能吸引到高效率的员工。10补偿职能: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脑力与体力的消耗必须得到补偿,劳动力才能得以恢复,劳动才能继续。员工提供劳动得到薪酬,通过薪酬取得消费资料,保证了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配置职能:在劳动力市场中,根据市场内部各种劳动者的供求关系和劳动能力的相对关系,对劳动确定不同的薪酬。11调节职能:薪酬的调节职能是通过不同部门、不同地区、不同企业、不同职业和不同岗位之间员工的薪酬比例关系实现的。同素质的劳动者从薪酬较低的地区、行业流出,从而实现与资本等其他生产要素更优化的配置结构,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薪酬水平;剩余劳动力流入劳动力短缺的地区或者部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进城务工12第二章早期工资理论知识要点掌握影响劳资交涉的影响因素13生存工资理论这种理论是由早期西方经济学家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提出的,最早的古典经济学家魁奈和杜尔阁等人在他们的经济学著作中对这种理论做了一定的论述。其后古典经济学派大师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对生存工资理论做了系统的阐述。理论观点从长远看,在工业化社会中,工人的工资就等于他们的最低生活费用。李嘉图认为工资就是劳动的自然价格,是使工人大体上能够生存下去的价格,并且能够在人数上不增不减地延续后代所需要的价格。观点分析工资高于维持生活的水平,能够养育更多的人口,从而导致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导致工资下降,重新回到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价格。工资低于维持生活的水平,生活资料减少,人口死亡,劳动供给下降,需求增加,导致工资上升,重新回到维持最低生活水平。14产生背景工业化初期,资本主义生产迅速发展,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总体水平还是相当的落后,市场体系不健全,劳动力市场还不成熟,工人阶级完全处在涣散的无组织状态下,任由资本家剥削。马尔萨斯提出生活资料的增长永远赶不上人口增长的结论,这对当时的经济学家有很大的影响。15工资基金理论19世纪中期,约翰穆勒提出工资基金理论理论观点工资是由资本决定的,是全部资本的一部分,是资本中扣除用于购置设备、原材料等生产资料消耗的剩余部分,即工资是资本的函数。具体的工资水平取决于劳动者人数和用于购买劳动力的成本与其他要素的成本的比例关系。短期内,固定不变的资本构成同样固定不变的工资基金。工资基金不变,工会。16产生背景工资基金理论产生于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初期,工业化得初期需要大量的资本积累,这使工业化初期的经济活动倾向于先积累、后消费,先生产、后生活。西方国家存在的私有制和利润最大化的模式必然使广大工人成为被剥削者。评价穆勒将工人工资的增长限制在工资基金这样一个界限内,有很大的局限性,在经济生活中,人们认识到,工资不仅可以从资本中支出,而且也可以从生产中支出,工资可以随着生产的增长而增长,工资基金不在是固定的,也不是工资的极限。17边际工资理论19世纪7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杰文斯、奥地利经济学家门格尔和法国经济学家瓦尔拉,通过各自独立的研究,几乎同时发现了边际效用现象,并提出了边际效用理论,在西方近代经济学说史上引发了一场著名的边际革命。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边际效用价值论的基础上,西方建立了自己系统的主流学派经济学说,其中就包括边际生产力工资学说,它首先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克拉克提出。18概念引入生产函数表示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产生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19完全竞争市场条件喜爱的边际生产力工资理论市场类型影响市场竞争程度的具体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四点:第一,市场上企业的数目;第二,企业之间各自提供的产品差别程度;第三,单个企业对市场价格的控制程度,第四,企业进入或者退出一个行业的难易程度。完全竞争市场的假设条件:第一,市场上有无数的买者和卖者;第二,同一行业中的每个厂商生产的产品是完全无差别的;第三。企业进入或者退出一个行业是自由的;第四,市场上的每一个买者和卖者都掌握与自己的经济决策有关的商品和市场的全部信息。20总产量线、平均产量线和边际产量线边际报酬递减率对于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来说,边际产量表现出的先上升而最终下降的规律,被称为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当某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一个特定值时,增加一个单位该要素的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21生产的三个阶段企业工资的决定每一个单位劳动的边际产量中的价值,即劳动中的边际产品价值,用VMP(valueofmarginalproduct)表示;是指额外一个单位劳动的使用所能带来的产出价值。MRP是指每增加一个额外的劳动所带来的总收益的增量(marginalrevenueproduct)在技术水平一定的情况下,每个产品中的劳动量是一定的,劳动的边际产量以一定的市场价格出售,边际产量实现的收入增量,称为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用MRP表示,在完全竞争市场下,产品价格不变,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等于劳动的边际产品与价格的乘积。MRP=VMP=MP*P工资W=MRP=MC评析边际工资理论在工资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开创了工资理论的新时代,即使在今日,工资等于边际劳动生产率的理论内核对于建设我们的工资理论和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意义。边际工资理论存在的缺陷:边际工资理论赖以成立的三大理论基石:生产三要素理论、边际效用价值论和生产力递减规律就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这种工资理论的中心思想之一是:劳动按照它在生产中的贡献取得报酬,现行社会制度是一个按照取酬、没有剥削的制度;然而,社会分配决定于生产关系,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存在着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正是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着不同的分配方式。克拉克的工资理论暗含着矛盾,因为边际生产力递减,而所有工人的工资都按最后一名工人的边际劳动生产力支付,就出现了生产剩余,出现了剥削。克拉克的工资理论不仅大力宣扬边际生产力原则,而且十分强调伦理原则,并没有意识到两者有时是相互抵触的。23供求均衡工资论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在吸收边际效用价值论和边际生产力分配论等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的均衡价格工资论,从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两方面阐明工资水平的确定,成为西方工资理论的又一个新代表。所谓均衡价格是指商品的需求和供给达到一致,即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等时的价格。24劳动力供求的变动对均衡的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变动对均衡的影响劳动力需求曲线不变,劳动力供给曲线右移,均衡工资率下降,鞠恒就业量增加;劳动力供给曲线左移,均衡工资率提高,均衡就业量减少。25劳动力需求变动对均衡的影响劳动力需求曲线右移,均衡工资提高,均衡就业产量增加;劳动力需求曲线左移,均衡工资率下降,均衡就业量减少。26评析均衡工资理论对工资决定因素的考虑较为全面,相对边际工资理论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均衡工资理论表现出强烈的折中主义色彩,其根本目的在于论证资本主义分配制度的合理性,特别是论证资本与劳动的和谐、劳动没有受到剥削。27生产力与供求关系的矛盾既然认定劳动边际生产力支配劳动的需求价格,当供求不相等时,有两个办法:第一,使劳动供给适应劳动需求,第二,使劳动需求适应劳动供给。但前者难以实现,后者使边际劳动生产率不再成为工资的决定因素。劳动供给是长期的,劳动需求是短期的。28劳资交涉工资理论二战后工会势力在美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增长,工会成员人数达到产业工人总数的四分之一,再加上许多未加入工会的工人的收入实际上也受到工会活动的影响,因此,工会在工资决定中的作用引起了高度的关注,劳资谈判工资理论应运而生。对劳资谈判理论做出重要贡献的经济学家有英国经济学家多布,美国经济学家邓洛普、张伯伦和里斯等。29影响劳资交涉的因素:生活费用企业支付能力劳动力市场劳动力供求状况经济的景气程度全国性关键集体协议的影响政府规定的工资和价格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