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课程论文《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对经济学学习与实践的启示》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对经济学学习与实践的启示摘要:马克思主义研究方法是经济学研究方法的指导方法,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经济学提供了认识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使经济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而不是为各种唯心意识和阶级偏见所左右。认真学习和领会马克思关于经济理论和方法的启示,对于促进本专业的学习、提高经济学研究的科学水平有重要的意义。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中存在决定意识,质与量辩证统一、对立统一、看待事物要用运动发展的观点等,对经济学研究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本文重点谈谈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对经济学学习与实践的启示。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经济学;学习与实践;启示一、经济学的研究范畴与起源众所周知,大家现在所谈论的“经济”,其含义已经演变为如何解决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欲望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比如我们研究微观经济学,是为了解决各微观经济主体在既定资源下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整个社会通过市场机制达到资源有效配置的问题;学习宏观经济学,则是探究经济波动原因、国民经济增长和政府作用的问题。从这种含义出发,我们可以推断,微观经济学一定是产生于人类改造自然到一定程度、出现物质资料对于人口规模相对匮乏的社会阶段。而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则一定与市场机制失效、经济衰退相联系,因为只有当微观经济理论中“看不见的手”不能够满足人们对物质资料的需求时,才会促使人们转而研究对经济衰退和失业危机产生的原因、对策进行分析的新理论。事实与推断确实是相符的。所以微观、宏观经济学的诞生与发展都是人类社会发展到相应阶段的必然产物,也是人们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与认知的结果。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主要内容之一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问题,认为历史发展是有其特定规律的,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根本动力;而与生产力一定发展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构成了一定的社会形态和经济结构的现实基础。历史唯物主义考察问题的方法和视角十分明确,就是“从那些使人们成为现在这种样子的周围的物质生活条件去考察人及其活动,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描绘出人类发展的真实过程”。从这种意义上来说,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可以总结为制度变迁的历史。制度和历史一样,其本身都是人类社会在矛盾中运动发展的结果。制度演变的原因,不能从经济制度或生产关系自身去寻找,而应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结果中去寻找;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表现为不同阶级、阶层、集团和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在特定的社会、时期和条件下对于人们之间的利益矛盾的解决形式,则决定了特定的制度的性质和特征。马克思本人就十分重视制度的研究,不过他对制度的定义与新制度学派有所差异。马克思更多的是从生产关系的基本范畴,即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意义上来研究的,包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制度等。新制度学派强调的制度分析、结构分析方法,包括权力分析、利益集团分析、规范分析等。尽管如此,二者的分析视角本质是相同的,并且有着趋近的趋势:近几年来,新制度学派以历史分析的方法探讨产权制度变迁的理论,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心和关注。所以,历史唯物主义从历史因素出发和新制度学派从制度因素出发来考察问题的方法,其本质是相近的,受共同的方法论指导。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一)方法论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对于人文社会科学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社会科学本身就有很大的复杂性,社会规律的呈现具有多样性、非规则性和不可重复性的特点,社会科学研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也就必须更加灵活。十九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比较完备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方法,既是其世界观,又是其方法论。恩格斯说过:“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我们认为这是人类认识和研究社会最科学、最完备的方法论,开启了科学认识社会的新时代。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又叫做历史决定论,或者生产决定论,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础,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提供了一般的方法论指导,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历史唯物主义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具体化,对现实社会科学研究具有直接指导意义。唯物史观的独特贡献在于,论证了人类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把社会的上层建筑奠定于经济基础之上,把人们的思想奠定在物质生活之上。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方法论就是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上的,这种方法论和以往的理论不同,它最鲜明的特点是它的实践性,其本质属性是创造性和开放性,而非抽象的教条和僵死的公式。(二)主要方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主要包含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矛盾研究方法、社会过程研究方法、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以及社会科学研究的世界视野等等。以上方法集中起来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实践基础、辩证思维、主体活动、世界眼光。除此之外,还有逻辑和历史一致的方法、归纳与演绎的方法、分析与综合的方法、抽象与具体的方法、主客相统一的辩证方法、历史合力的研究方法、“人本”和“物本”相统一的方法等。马克思所提出的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种种方法,在整个马克思主义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被实践证明了的、为人们所认可推崇的社会科学方法论。它有其特定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但并不是凌驾于人类科学发展之上的绝对的和独一无二的方法论,而是人类社会认识逻辑发展的必然产物。方法论需要哲学思维,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是具有最大普适性的哲学方法论,它更多的是提供一种哲学思维,一种做学问、做研究必备的思维。三、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对经济研究的实践指导意义经济学是社会科学的重要门类,它产生于18世纪中期和19世纪初,被誉为“社会科学皇冠上的明珠”。一般意义上,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验法、观察法、文献法等,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其研究方法大体上也不外乎这些,除此之外,经济研究中还常用到统计分析、比较研究、调查研究、系统分析等方法。相比其他方法,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更是一种哲学思维,与具体方法的使用并不冲突,以下分四方面阐述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对经济学学习研究的实践指导意义。(一)实践基础的实践指导意义马克思认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认识发生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思维的真理性并非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马列主义并未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概括和总结,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是科学科学研究必须遵循的首要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正如经济学,它的研究主体也是对经济发展过程产生的问题,进行科学的研究,提炼出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的理论和方法,再将这些经过实践得来的宝贵理论财富返回到实际经济工作中,去解决存在的问题,然后周而复始不断完善的一个过程。在中国的具体国情里,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社会主义科学研究方法科学地应用和发展完善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成功也证明了这一点。(二)辩证思维的实践指导意义恩格斯曾说“蔑视辩证法是不能不收惩罚的”。马克思主义就是以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为基础,形成的对社会系统的构成要素、历史演变、系统优化等一系列唯物、辩证的方法论原则。相比其他方法,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更是一种哲学思维,与具体方法的使用并不冲突,如演绎和归纳中可能需要系统分析思想和矛盾分析思想等。社会是一个系统的存在,但社会也是矛盾的,研究社会就必须研究矛盾,社会矛盾分析方法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再者,社会作为过程而存在,研究社会必须把它作为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来研究。因此,坚持“辩证思维”,也就是坚持科学预见的方法,增强历史主动性,防止和克服被动型、盲目性。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经济学提供了认识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础,进行经济学的研究必须遵循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基本原则。(三)主体活动的实践指导意义社会历史过程是通过社会主体——人的活动而实现的,研究社会历史过程不能不研究社会主体的活动和作用。从社会发展的总体看,只有人民群众才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作为社会历史主体的人的活动,既包括认识活动,又包括价值活动,是追求真理和追求价值的统一,所以研究社会历史必须重视研究社会认知与社会评价方法,因而只有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才能真正做到事实求是的科学认知。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经济发展也是人们通过自己的活动而实现的。通过研究历史过程,准确预见经济历史的发展趋势,洞悉经济规律,才能制定和实施正确的经济政策和战略规划,参与并引领经济发展。(四)世界眼光的实践指导意义在当代,经济全球化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对外开放成为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随着生产要素等资源的跨国流动和全球化配置,经济活动国际合作全球性拓展,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风险也日益加大,社会科学研究必须以开阔的世界眼光观察社会及其历史发展,正确理解全球化的关系,历史过程中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关系等,经济学金融学尤其如此。世界历史理论的方法论是对系统、主体、利益与矛盾、历史分析方法等的综合运用,不仅有广阔的世界视野,也有深邃的历史眼光,更是一种科学态度。这样才能在不断变化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始终指导自己走在变革的前沿,能更好的适应变革,或者成为变革的一部分,在变革中求发展。四、利用科学方法论看待中国发展新中国成立后,一大批优秀国企为我国工业化进程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随着改革进程的逐渐深入,国有企业在效率、垄断、腐败上已经暴露出诸多问题。对于“国企私有化”和“保持国有经济在我国经济中的比重”两种不同的观点。根据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对于国企改革的命题,可以简述为:1.市场制度是最有效的交易安排形式,我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完善的市场机制2.人(包括消费者、企业经营者、政府官员等)是利己的,厂商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3.在这里制度变量内生,有两种选择:国企私人所有和国企全民所有4.均衡结果要考察在不同制度安排下国企的经营效率、国家经济活力、失业率和社会整体福利状况等。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来看,这个命题可以分解为几个步骤:1.国企是否存在问题、存在什么问题、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怎么样;2.如果存在问题,导致这些问题的必然及偶然原因是什么;3.如果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应该对症下药进行改革,那么改革“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效果;4.改革的方向、方式和速度应该怎么把握。通过比较可以发现,经济学分析注重界定规则解释现象,如果单纯用经济学的框架来分析问题,可能停留在现象本身而忽略其背后的深层原因。我们在判断他人观点和提出自己观点的时候,不应仅仅局限于经济学分析视角,而应该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方法相结合,分析现象的时候要以客观和发展的眼光,牢记存在的“第一性”地位,不能人云亦云、时刻保持警醒,努力使自己的思维“真实地”反映世界。五、启示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研究方法理论要求我们必须立足实际,用发展的、变化的眼光看问题。没有哪一种真理是绝对的,这要求我们要不断审视不断实践马克思主义社会研究方法中国化的科学性和现实性。实践证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巨大力量,我们必须坚定科学立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武装自己,直面中国社会的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实践中进步,在实践中验证,不断探索,充实马克思主义社会研究方法,继而进一步应用于中国经济实践。参考文献[1]陈学明,张志孚.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明珠提要(中卷)[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7.[2]田佑中,刘江涛.社会学的建设性批判[J].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3]张晓丽.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M].北京:人民出版社版,1963[4]李秀林,王于,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