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复习范围1、社会科学方法论与自然科学方法论的差异何在?2、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内容有哪些?3、如何正确理解当代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能够以西方的理论来解释中国的现实问题吗?4、为什么社会科学研究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请联系自己的学科实际,谈谈如何提炼出具有学科价值的理论问题。5、社会科学研究为什么不能停留在实践经验的水平上?6、阐述经济社会形态划分法与技术社会形态划分法的关系。7、简述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的基本原则,并举例说明其对思考与解决当代中国社会问题的现实指导意义。8、如何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9、从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变迁的视角,来谈谈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与马克斯•韦伯的社会分层研究方法的区别。10、简述社会历史过程的客观规律性与主体选择性11、如何理解“现实的人”是社会历史研究的出发点。12、评价历史人物的科学方法有哪些?13、对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该如何评价其真伪?评价的标准是什么?谈谈你对此问题的认识。14、结合你所学专业,谈谈中国应如何抓住信息化的机遇?15、结合你所学专业,谈谈社会科学研究如何确立世界眼光和全球视野?16、考试为闭卷考试,考试时间为90分钟。考试题目为4个简答题,每题10分;2个论述题,每题30分,共100分。一、中特1、马恩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创立标志、两大发现及其意义。历史条件:(1)经济条件: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矛盾的充分暴露(2)政治条件:无产阶级的发展壮大和独立的政治运动的兴起,使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3)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思想文化条件: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和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成就。马克思恩格斯在广泛研究前人的思想材料、批判吸收前人的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超越前人的科学思想体系。创立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两大发现: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意义:(1)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一生两大发现之一,而且是第一个伟大的发现,正是通过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科学全面、彻底地解决了哲学基本问题,从而实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实现了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所实现的哲学变革的关键。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2)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发展的客观规律.剩余价值理论的伟大意义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这一理论的创立具有伟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首先,剩余价值理论阐明了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的本质。剩余价值的来源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资本主义生产实质上是剩余价值的生产,是对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的榨取。其次,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剩余价值规律反映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支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一切主要方面,决定资本主义发展的全部过程。最后,剩余价值理论阐明了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制度中的地位和历史使命。雇佣工人不仅受自己的雇主剥削,而且受整个资产阶级的剥削。随着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剥削的加强,由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本身的机制所训练、联合和组织起来并日益强大的无产阶级的反抗也不断增长。资本主义制度为自己培养了掘墓人,并为社会主义社会造就了建设者。2、请结合历史和现实,谈谈对完成当代中国历史任务的理解。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成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始终而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认识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需要回望过去中国所走过的道路。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大的民族,曾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历史和文化,但是近代以后却备受帝国主义国家的掠夺欺凌。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就担当起完成两大历史任务的责任,这集中体现为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一是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二是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三是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这三件大事把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连接起来,把历史中国和当代中国连接起来,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就是要在完成和推进的三件大事基础上,继续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篇章。认识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必须把握两大历史任务之间的关系。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历史前提。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是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根本目的,也是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奠定物质基础。认识当代的中国历史任务,应当展望和把握未来中国发展的光明前景。进入新世纪,中共十六大和十七大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奋斗目标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两大历史任务的继续和发展,它又是当代中国历史任务在现阶段的具体体现。牢牢把握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要清醒认识我们肩负的历史使命,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而全面的复兴,为人民的幸福生活而努力奋斗,是中国共产党不可推卸的神圣责任。每个共产党员都努力肩负起历史责任,同心同德,奋发拼搏,中国共产党所担当的庄严历史使命就一定能够实现。3、作为一名研究生,应当如何坚定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人民在不断探索、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适合中国发展的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他科学系统的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走适合中国基本国情的道路,逐步实现国家的工业、农业、军事、国防事业的现代化,着力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生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前世界形势复杂多变,世界各国突发事件频繁,任何动摇社会主义的思想都是及其危险的,只有坚定不移的坚持、与时俱进的发展才能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达到更高的高度,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我认为,要想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我们必须要展示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给中国人民所带来的益处,只有广大劳动人民获得了实实在在的益处,才能真正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核心任务是以经济假设为中心,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只有我国的经济有了大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会有足够的自信面向未来,由此可以看出,要想真正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我们必须还要大力的进行经济建设,充分的发展经济,切实的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得以运行的根本保障,要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还必须要完善中国社会主义制度,更好的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驾护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切实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一种制度,符合我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政治建设方面,要积极推进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健全社会主义法治,加强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在经济建设方面,要不断完善我国的经济体制建设和现有的分配制度,注重公平合理,使各种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在文化建设方面,深入开展文化体制改革,我国拥有五千文明,要充分利用这一文化优势,把我国的文化推向国外,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在社会建设方面,要对社会主义公益性事业加大投入力度,优化社会结构,完善社会服务职能和社会保障制度,将基本民生建设、社会安全建设、现代社会管理模式建设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系统;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健全生态文明制度;在党的建设方面,要注重党的制度建设,加强党员联系群众的观念,加强党员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深化干部体制改革,积极开展反腐倡廉建设;做好上述各个方面,对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意义重大,对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至关重要。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为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做出自己的努力,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身体力行,树立自己的信仰,把认真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扎根于我们心里。自信是自尊、自立、自强之本,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足够的自信,必将失去动力,畏首畏尾,无所作为,只有拥有了强大的自信,才能勇往直前,成就我们的伟大事业。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拥有了足够的自信,我们的明天才会更好。历史和实践已经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完全适合我国国家发展的一种新的思路,是一种新的先进的理论,作为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我们必须坚定自己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为社会主义事业献言献策,认真履行身边的各种规范、制度,我们的认真履行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种无声的支持,当发现身边的制度规范有需要完善的地方,要勇于进言,由个人扩大到人人,社会主义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也会更加自信。4.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为什么说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鲜明特色?中国共产党是历史和人民在长期的历史斗争中的正确选择,它适应历史发展规律,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促进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对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起了重要作用,形成了独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即“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体概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位一体”,它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模式也在不断完善,党的十八大在理论方面进一步深化了它的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位一体”主要包括坚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主要内涵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内涵思念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主要内容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三者相互依存,相互衔接,相辅相成,构成“三位一体”的有机整体。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这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理论、制度这三方面有着本质上的联系,深入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首先,“道路”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方式,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路径,离开“道路”,“制度”和“理论体系”就会成为空谈;其次“理论”反映了道路、制度的本质,是引导实践和制度运行的行动指南,是对“制度”和“道路”的科学理论指导;“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运行的保障,离开“制度”,“道路”和“理论体系”就容易出现偏差。因此要从整体上把握道路、理论与体制,做到三者的有机结合统一,以坚定不移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