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电子秤开题报告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太原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多功能电子计价秤的设计学生姓名王静导师姓名李晓林专业自动化报告日期2011年3月班级0704指导教师意见签字年月日专业(教研室)主任意见年月日系主任意见年月日太原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11.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课题意义1.1研究现状20世纪前期,我国的衡器制造业主要以杠杆原理的机械式为主,20世纪后期,我国的衡器不断的发展,由过去的全机械式进入机电结合式,在几十年的发展和完善中,发展到现在的全电子型和数字智能型。我国电子衡器的技术装备和检测试验手段基本达到国际90年代中期的水平。电子衡器制造技术及应用得到了新发展。电子称重技术从静态称重向动态称重发展:计量方法从模拟测量向数字测量发展;测量特点已从单参数测量向多参数测量发展,特别是对快速称重和动态称重的研究与应用。但就总体而言,我国电子衡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其主要差距是技术与工艺不够先进、工艺装备与测试仪表老化、开发能力不足、产品的品种规格较少、功能不全、稳定性和可靠性较差等。众所周知,传统的量具是杆秤或盘秤,20世纪70年代开始出现了电子称。早期的电子秤多通过模拟电路实现,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芯片的价格逐渐下降,模拟控制已逐步被数字控制所替代,电子秤的设计模式也大都以微处理器为核心,使精度和可靠性都有了明显提高。因为小型商用电子秤运算不太复杂,所以用8位微处理器足可满足要求。电子称重系统必须将多只传感器的输出进行和算,才能得到完整准确的称重结果。从20世纪70年代的模拟串联和算到80年代的模拟并联和算,和算技术的发展大幅度降低了电子秤的成本,提高了可靠性和稳定性。但是,模拟并联和算也存在不足:如对传感器的一致性要求较高、无法对单个传感器进行检测、电子秤四角偏差调试复杂等。目前,解决上述问题的最好方法是采用数字和算或数模混合和算。由于信号放大器成本的不断下降以及A/D转换器性能的大幅度提高,数字和算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经济上都进入了实用阶段。通过分析近年来电子衡器产品的发展情况及国内外市场的需求,电子衡器总的发展趋势是小型化、模块化、集成化、智能化;其技术性能趋向是速率高、准确度高、稳定性高、可靠性高;其功能趋向是称重计量的控制信息和非控制信息并重的“智能化”功能;其应用性能趋向于综合性和组合性。在称重传感器方面,国外电子秤产品的品种和结构又有创新,技术功能和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成果举例如下:美国Revere公司研制出PUS型具有大气压力补偿功能的拉压两用的称重传感器,用于高准确度检验平台,称重平台,准确度太原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2可达5000d;德国HBM公司研制成功C2A、C16A两种不同结构的1-100t具有耐压外壳保护的防爆称重传感器,其防爆性能符合欧洲EN50014和EN50018d级标准;美国斯凯梅公司研制出新一代高准确度不锈钢F6Ox系列5-5000kg称重传感器,准确度6000d。用于湿度大,腐蚀性强的环境中,而且防水。面对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和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大好形势,我们的态度应该是明确的,就是要从观念上、技术上和管理上迅速赶上,瞄准先进、与时俱进、迎接挑战、开拓创新、以提高制造技术与制造工艺水平为突破口,主要解决电子秤中的工程化产品的定型设计。生产工艺,质量保证,可靠性考核等规模生产中的关键技术与工艺,提高批量生产能力,使我国的电子秤产业走上健康持续发展的轨道。1.2课题意义电子秤是科学研究、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必需的计量器具,设计智能化、高精度的电子秤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随着经济的发展,出售商品品种的增加,需要称量物品的设备也需要更新换代,多功能电子秤就是现代生活中应运而生的一种精确、智能、方便、可靠的称量仪器。它克服了传统的杆秤、盘秤不精确、速度慢、不能计价、易作弊等缺点,在商业领域应用越来越多。电子秤是日常生活中的电子衡器,取代了应用杠杆原理而造的普通衡器。它广泛应用于超市、商场、物流配送中心及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相比传统的机械式称量工具,电子秤具有称量精度高、体积小、应用范围广、易于操作及便于计价等优点,克服了传统的杆秤、磅秤及盘秤的不精确、速度慢还需人为计价的缺点。电子秤的设计首先是要通过传感器采集被测物体的重量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输出的电压一般比较小,经过放大器放大后将其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然后将数字信号传入单片机进行处理后经译码显示,从而准确的进行称重。目前使用的称量工具大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给使用带来不便。如有的结构复杂从而造成成本提高,大部分运行不可靠、精度低、易损件多、装机大、能耗不节省,从而给使用带来了许多问题。因此,有针对性的开发设计一套测量精度高、使用方便可靠的电子秤势在必行。2.主要研究内容多功能电子计价秤设计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熟悉单片机及接口的设计方法;了解太原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3称重传感器的原理及应用并选型;设计称重传感器输入电路;设计显示、键盘、打印、通讯电路;设计程序流程;编写C语言程序;软件调试、仿真以及写出毕业设计说明书。本设计系统以单片机为核心设计电子秤,要求能够用键盘设计单价,称重后能同时显示重量、单价和总额,具有去皮功能和总额累加功能,可以预存多种商品单价并随意调出使用,以及测量并显示温度的功能。根据设计内容的要求,本设计采用AT89S单片机为控制核心,实现电子秤的基本控制功能。其他的传感器和A/D转换器件、键盘输入及显示部件没有严格的限制,使设计性达到高价比是目的之一,因此就缩小了选材选型的范围。最终使设计符合精度高、体积小、便于计价等特点。设计大体分为三个部分,第一,如何正确的选择硬件,这是设计的主体;第二,正确的设计C程序,把所需的控制功能通过单片机的运行而表示出来,这是设计的核心;最后,正确的连接线路,才能实现单片机的有效的运行,保证系统的正确性,是设计的交通枢纽。3.拟采用的研究思路(方法、技术路线、可行性论证等)本次设计是基于单片机的电子秤设计,可大致分为:数据采集部分、信号放大部分、模数转换部分、单片机控制部分、人机接口部分。信号采集:利用称重传感器获取重量信息;信号放大:将采集到的信息进行放大;模数转换:利用A/D转换器把输入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送入单片机进行处理;单片机控制:中央控制部分,接受外部送入的信息,通过运算和处理,进行相应的控制;人机接口:人机联系部分有键盘、显示器等。太原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4关于称重传感器,选用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是一种利用电阻应变效应,将各种力学量转换为电信号的结构型传感器。电阻应变片是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核心元件,其工作原理是基于材料的电阻应变效应。由于电阻应变式传感器应用和测量范围广,应变片可制成各种机械量传感器,而且分辨力和灵敏度高,精度较高,结构轻小,对试件影响小,对复杂环境适应性强,可在高温、高压、强磁场等特殊环境中使用,频率响应好。因此选用电阻应变式传感器。其测重范围和精度完全可以符合要求。针对显示部分,有以下两种参考方案:其一是数码管显示,其二是LCD显示。由于液晶显示器的主要材料是液态晶体。它在特定的温度范围内,既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又具有晶体的某些光学特性,其透明度和颜色随电场、磁场、光照度等外界条件变化而变化。因此,用液晶做成显示器件,就可以把上诉外界条件的变化反映出来从而形成现实的效果。对于数码管显示,此种方案显示直观,编程简单,但由于设计需要同时显示单价、重量、金额等诸多信息,这就需要大量的数码管。由此增加了电路的复杂程度,也增加了成本,故拟放弃此方案。键盘输入是人机交互界面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系统接受用户指令的直接途径。操作者通过键盘向系统发送各种指令或置入必要的数据信息。因此键盘模块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键盘是由若干个按键开关组成,键的多少根据单片机应用系统的用途而定。键盘由许多键组成,每一个键相当于一个机械开关触点,当按下键时,触点闭合,当松开时,触点断开。单片机接收到按键的触点信号后作相应的功能处理。因此,相对于单片机系统来说键盘接口信号是输入信号。键盘设计方有两种选择:矩阵式键盘;专用芯片式键盘。在输入模块中,只有硬件是远远不够的,还缺少一个系统的‘大脑’,将外界接受的信息进行统一处理,这就需要软件的配合,即程序。通过程序将输入的信息处理转化为系统需要的信息,如:根据手动输入的单价算出总价格。模数转换模块,把传感器所测的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从而使单片机对数字信号的进行有效处理。用到的器件就是A/D转换器,然而在转换之前,还需对微弱的电信号进行放大、滤波等,故需选择仪表放大器。在A/D转换中,考虑到转换速率、抗干扰等方面,拟采用高精度高增益24位A/D芯片HX711,与同类型其它芯片相比,该芯片集成了包括稳压电源、片内时钟振荡器等其它同类型芯片所需要的外围电路,具有集成度高、响应速度快、抗干扰性强等优点。降低了电子秤的整体成本,提高了整体性能和可靠性。太原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5另外,关于扩展模块(温度模块)的设计有以下思路:采用DS18B12温度传感器。DS18B12测温范围是-55℃—125℃,固有测温分辨率为0.5℃,满足设计要求。4.设计工作安排及进度毕业设计计划整体设计时间为十六周,时间分配如下:周次目标任务第一周进行单片机与C语言的复习与回顾第二周在图书馆或上网查找有关设计的相关资料,筛选有关信息第三周开始设计开题报告,进行设计的整体规划第四周开始进行信号采集部分的设计,包括传感器的选型第五周设计转换模块、通讯电路第六周设计以单片机为核心的主机电路第七周有关LCD显示器、温度传感器的设计,选型第八、九周进行专业实习第十周开始键盘模块、打印电路的设计第十一周编写语言C程序第十二周对设计系统进行调试、仿真第十三周开始编写毕业设计说明书第十四~十六周修改毕业设计并准备答辩5.参考文献[1]徐科军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2[2]周杏鹏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9[3]牛昱光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2[4]李晓林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1[5]马春燕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1[6]潘新民,王燕芳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7[7]赵茂泰智能仪器原理及应用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3太原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6[8]谭浩强C程序设计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7[9]阎石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12[10]CSDN.NET[11]华成英,童诗白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12]中国工控网[13]称重传感器选型手册[14]DS18B20[15]自动化网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