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红色为疑问;加粗的地方应注意绪论产生与发展第一节思想基础(知识力)一、希腊思想家的社会观1、宗教思想:上帝创造世界,上帝的意志主宰一切。2、古希腊唯物主义3、“黄金时代”说:认识到奴隶制社会的不合理,希望原始社会的美好时代能够重新回来。这是对社会变迁的理性思考,是古代社会第一个模糊的社会变迁理论,但代表了一种倒退的落后意识。4、柏拉图的“理想社会”:强调社会的有机统一性,把社会看成是包含着分工和不平等的统一体,规定国家的各个组成部分应从属于其整体。认为贤明的立法是保持社会昌盛和秩序的关键,凌驾于各个局部利益之上。私有财产和家庭作为社会的独立要素都应当为增强社会的统一性发挥作用。5、亚里士多德的“理想社会”:认为社会是一个有分化的结构,各种独立的要素在结合为整体的同时保持着对整体的独立性。复杂的、有分化的、结构的社会整体是由集团而不是个人组成的。社会起源于人的合群的政治本性,是有一定功能和财富的集团所组成。但他并未摆脱传统哲学的模式,没有分清国家和社会的区别。二、社会契约论1、代表人物:霍布斯、洛克(英)、卢梭(法)2、理论内容:是作为同神律观念和宗教主权观念相对立的世界观发展起来的一种在契约义务和社会关系的结构中探究社会起源的近代社会理论。①天赋权利:认为人有天赋权利,人们订立契约、建立国家是为了更有效地维护自己的天赋权利。所谓天赋权利是人们生存的自由、平等、财产私有和享乐的权,任何人或组织都不能以任何借口剥夺人的这些权利。②人们订立契约是为了更有效地维护自己的“天赋权利”。③社会发展是由“自然状态”向“社会状态”过度的不断进步的过程。④个人高于社会。3、思想局限:①强调社会是个人主观自愿默认的产物,而不是具有一定世俗制度和过程的客观结构。人性是社会秩序的基础。②没有把社会看做是不同的(政经文)层次构成的复杂结构,也看不到社会各个层次的客观运行规律。三、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1、代表人物①伏尔泰“自然法权论”不同于他人,直接寻找符合人类自然权利的社会立法原则“平等”、“自由”思想②卢梭社会发展阶段的辨证法思想其情感轮、教育论、地理环境论反映了法国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需要③孟德斯鸠气候、土壤和地理位置等自然条件对民族性格、感情、道德、宗教、风俗、法律和国家政体的影响历史演进理论三权分立④爱尔维修肉体感受性理论,自爱原则、教育万能论⑤狄德罗小康社会思想⑥霍尔巴赫思想自由、信仰自由、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2、理论内容:①反对封建制的和封建思想,维护资产阶级所有制和资产阶级利益。②提出“理性原则”,反对宗教迷信。③要求改革旧的社会政治结构,建立新的合乎秩序的理性王国。④自由、平等和财产私有是幸福生活的基础,是自然法的灵魂。3、思想局限①个人主义原子论阻碍了孟德斯鸠的社会学整体观的发展②狄德罗的《百科全书》没有为社会学这个概念设立条目。③伏尔泰坚持个人主义的理性主义和哲学怀疑论。四、苏格兰的启蒙思想1、代表人物①大卫·休谟包含早期的社会学思想权威是以其实际效用获得公认的暴力与同意相结合的产物②亚当·斯密把群体作为基本的分析单位通过分析财产的社会作用、政体、分工发展、劳动异化,提出了许多社会学的论点和问题研究了商业社会发展所产生的社会结构划分了地主、资本家、劳动者三大社会阶级指出有一个“看不见的手”在调节着市民社会的各种关系③亚当·佛格森把群体作为基本的分析单位通过分析财产的社会作用、政体、分工发展、劳动异化,提出了许多社会学的论点和问题④约翰·米勒把群体作为基本的分析单位通过分析财产的社会作用、政体、分工发展、劳动异化,提出了许多社会学的论点和问题⑤威廉·罗伯特森2、理论内容:①反对把社会等同于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契约关系,认为社会是具有自身固有历史的独特的结构②对社会学的重大贡献在于:认识到社会是一个客观过程,是一定经济、社会和历史力量的产物,可以通过经验科学的方法加以认识和分析五、实证主义与“工业社会观”(属于启蒙运动组成部分)1、实证主义①理论背景:(批判的实证主义向19世纪社会学实证主义过渡)法国大革命后的一个时期,社会出现了道德危机,人们纷纷从社会发展的经验研究长,从工业组织原理中解释这种道德危机以摆脱它。②理论内容:主张科学和事实,反对形而上学和思辨哲学认为科学是一切知识的基础统计分析要应用到社会研究之中,并对社会现象作出解释2、工业社会观①理论背景:(批判的实证主义向19世纪社会学实证主义过渡)法国大革命后的一个时期,社会出现了道德危机,人们纷纷从社会发展的经验研究长,从工业组织原理中解释这种道德危机以摆脱它。②理论内容:(圣西门)创造“工业社会”一词封建社会好战而工业社会和平关注以消费为中心的封建社会向以生产为中心、由治人的权利变为治物的权利的工业社会改变强调所有制和分工在阶级形成过程中的结构意义敲掉科学与知识精英(科学家与实业家)的社会作用认为社会是有机统一体,工业社会(社会发展的实证阶段)有如下特征——科学处于中心地位;社会各组成部分处于功能和谐状态;市民社会组织是社会结构的基础;社会成员间是伙伴合作关系;社会是生产货物为中心的大工厂,治人的权利变为治物的权利;认为只有工业社会才能产生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念,才能宣告一个协调一致而非暴力统治的“新世纪”的到来鼓吹道德危机论③理论意义对19世纪的社会学和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有很大影响第二节历史传统(传统问题)一、英国功利主义传统1、理论含义:是一种个人主义的理论,认为人类的一切行为都是精打细算,尽量扩大个人幸福或利益,减少个人痛苦和代价,所以人类的所有行动都是一种理性的合理选择。即最早被古典经济学家运用在经济市场中的“经济人”观点。2、代表人物:亚当·斯密3、理论衍生:①社会学功能理论⑥⑦⑧⑨⑩②社会学交换理论③社会学理性选择理论④社会契约理论是在超个人层次上,对社会结构所做的一种功利主义的解释它假设人类都是按照合理的自我利益而行动,并自愿达成协议,建立政府,以限制个人行动的随意性协议双方同意遵守政府的规章制度,以控制无约束的竞争,保证社会成员间最低限度的合作⑤“看不见的手”理论个人对利益的贪婪受政府的指引,使其最终转变成整个社会的利益,社会的整体长远利益可以通过鼓励个人追求他们的私利得到最好的实现故而反对严厉的社会控制二、法国大革命后的实证主义传统1、理论含义:“实证主义”是指人们对知识应该作经验性的探求。即人们应该从他们的感觉体验或经验资料中最终获得他们的知识。这要求人们不应把神的启示或传统规定当作知识来源。实证主义反对迷信,提倡科学。其目的是发现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社会生活是自然的一部分,受自然法则支配)中的自然法则。它把自然法则看成是对经验现象之间的某种统一关系的陈述。2、代表人物:圣西门、孔德、涂尔干3、理论衍生:(孔德)政府在重组社会的计划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政府官员应该按社会学家发现的自然法则办事(涂尔干)梦想建立一个道德教育的科学基础实证主义者相信科学可以向我们提供各种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指导我们正确完成人类使命。三、德国的历史主义传统1、理论含义:①特别强调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差异。认为人类世界是被有意识选择的,不受自然法则的决定否则就否认了人的自由②理解和解释人类行为不能只描述它的外在表现,还要深入研究行为背后所隐含的意义,即行为者的主观意图③理解一个社会的状况,就要研究该社会内部的文化特征,以及该社会成员所普遍认同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把每个社会都看做是独特的,认为只有从每个社会自己独有的文化传统出发才能正确地理解那个社会④不主张寻求社会发展的普遍法则而是要提倡研究某个社会的特定文化和其经历的各个历史阶段四、美国实用主义传统1、理论含义:①讲求实用,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和使用概念②鼓吹个人主义,强调个人价值,研究对象由宏观的社会结构向微观的个人行为和个体间的互动模式转移(如交换理论和符号互动理论)③特别关心社会问题和社会改革(多具体的都市问题及其解决方案),并对此充满信心2、代表人物:①杜威其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强化了美国的实用主义传统,反对与日常生活脱离的陈旧传统,反对死记硬背的教育理念,主张教育与实际、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强调通过“做”(实践)学习应学的东西。第三节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发展特点一、微观-宏观的整合1、历史渊源(古典社会学理论家)①涂尔干:宏观层次的社会事实对微观层次的个人或个人行为的影响②韦伯:担忧个人在由目的理性的社会而构成的“铁笼”中所处的困境③齐美尔:宏观性的客观文化与微观性的主观或个人文化之间的关系④马克思:资本主义社会对个体(如工人)所产生的作用和异化2、理论衍生(美)二、能动性-结构的整合※能动性和结构能同时用于微观和宏观,且不等同于微观和宏观1、历史渊源2、理论衍生(欧)①安东尼·吉登斯:提出结构化理论,将能动性和结构看成是二元性,强调二者相互关联不能彼此分开②玛格丽特·阿切尔:拒绝吉登斯的二元性主张,认为能动性和结构能够而且应该是分开的,为了区分它们,我们应该有能力分析其彼此之间的关系③皮埃尔·布尔迪厄:提出惯习理论,以惯习和场域的关系来讨论这一主题。惯习(类似于文化但不同)是一种内化的精神结构或认知结构,它产生社会又能由社会产生,人们通过它和社会世界打交道。场域是各种客观位置中的一种关系网络,场域的结构限制着能动者。④尤尔根·哈贝马斯:在“生活世界殖民化”(生活世界与系统)的题目下讨论这一主题。生活世界是人们互动交往的微观世界,系统来源于、根植于它,但会发展出自己的结构特征,当这些结构产出独立性和权力,会对生活世界施加控制。在现代世界,系统“殖民”于生活世界,及对它加以控制。三、理论的综合1、综合过程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宏观-微观整合和能动性-结构整合90年代进一步形成理论综合的发展趋势。2、综合特点①具有普遍性②主要表现在相互承认和吸取对方的理论观点,而非力图发展出大而全的社会学理论第一编古典社会学理论第一章实证主义社会学创始人一、孔德(一)实证社会学的提出1、其“实证”一词来源于圣西门的著作,他认为到了19世纪,经验认识可以用于理解社会现象。2、“实证”一词有五个方面的含义:①真实。即知识要注重研究我们智慧真正所能及的事物,撇开虚幻神秘的东西。②有用。知识必须有益于不断改进个人和集体的现状,反对用以满足无用空泛的好奇心。③肯定。要在个体中建立合乎逻辑的和谐,在群体中形成一致的精神,避免无尽的疑惑和争论。④精确。知识与现象的性质相协调,并符合我们需要的精确度,抛弃模糊的认识或主张。⑤相对。知识具有相对的意义,番队追求绝对知识的倾向,因为人们对现象的研究受内外状况的限制。3、人类智力的三阶段①神学阶段(最初的虚构阶段):追求绝对知识,归因于超自然神力②形而上学阶段(过渡性的抽象阶段):追求绝对知识,归因于超经验的抽象概念③实证阶段(智力发展的最高阶段):人们观察现象并找出其联系,不找事物缘由而探询规律*三个阶段在进化过程当中的关系。新的阶段只有在上一阶段衰败后才会取而代之,因此旧的阶段无法预测新阶段的特征。在某一个阶段处于统治地位的稳定时期,社会处于平衡状态,而在新旧阶段的转型时期会出现紧张紊乱态势。*三阶段说的影响范围。三阶段说不仅可以用来说明个人智力和人类智力的发展,而且可以用来解释社会组织、社会秩序、人类生活物质条件的发展变化;需要注意的是,孔德虽然强调人类智力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但从未承认人类智力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的发展。*三阶段说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其实证哲学和实证社会学的地位,将它们与近代实验科学相提并论,说明它是最完备的科学理论。4、孔德依据实证主义原则,研究了人类智力的发展历史,逻辑地构造了一个“科学的等级体系”,提出“社会学”这一名词。(二)社会学基本内容1、社会秩序论(社会静力学)①含义:研究各种社会的基本秩序及某个特定整体的各机构间的相互关系②内容:人性结构和社会性质结构人性结构:人性支配人类活动,试图从人性中寻找社会秩序的根基人性由情感(利己/利他)、活动(军事阶段/工业阶段)、才智构成家庭是人性中实现利己与利他一致的形式,也是社会协调的最基本方式社会性质结构:政府调节社会关系宗教缔造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