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国际产能合作研究-以中哈产能合作为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课程论文课程名称:国际贸易前沿专题题目:“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国际产能合作研究—以中哈产能合作为例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专业:国际商务管理姓名:余芬学号:21115110082016年4月10日“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国际产能合作研究—以中哈产能合作为例摘要:“一带一路”是新时期我国深化对外合作的新的战略构想,国际产能合作是推进这一战略的抓手,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是我国应对经济新常态的必然选择。本文根据产能国际转移理论,从产能过剩的角度分析我国国际产能合作的必要性,并从供需角度结合经济基础证明国际产能合作的可行性。最后以中哈产能合作为例,通过分析发现中哈两国之间产业联系的紧密度与合作潜力,优势互补的双边贸易为产能合作提供了良好基础。同时,两国之间为促进经济发展而实施的多项产业政策具有很多契合点,这种耦合性有利于两国产能的对接与合作。结合中哈产能合作的过程与成效,总结这两国的国际产能合作的推进步骤,以期为我国产能合作的长期深入开展提供参考。关键词:产能过剩;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产业结构;产业政策2013年国家提出“一带一路”战略,其目的是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中东和中亚融入全球价值链、产业链的分工体系,打通欧亚大陆形成新的生产网络和消费市场,为欧亚经济乃至全球经济的发展形成新的增长空间[1]。当前“一带一路”战略已进入务实合作阶段,为对外产能合作当作一项国家整体战略推进打开了广阔的空间。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产能合作”解释“产业的输出”加上“能力的输出”,具体而言则是把“产业整体输出到不同的国家去,同时帮助这些国家建立更加完整的工业体系、制造能力”[2]。国际产能合作是推进“一带一路”的抓手,“一带一路”战略的八大重点领域除人文交流之外都可以通过国际产能合作的方式予以推进;国际产能合作的支点国家布局与“一带一路”战略支点是吻合的,如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巴基斯坦等国。但国际产能合作又不仅仅局限于“一带一路”的“64+1”个国家,其辐射的范围更广,还包括了拉美地区。一、“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产能合作的必要性1.国际产能合作的理论基础。产能国际转移是通过国际贸易、国际投资等方式,将产能从一个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过程,从而实现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重新配置组合。从产业转移的角度看,“一带一路”上的产能合作并不完全是一个新的东西[3]。通过产能国际转移化解产能过剩是发达国家业已形成的共性规律。发达国家在经济崛起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产能过剩问题,如19世纪末的德国、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以及90年代的日本都曾受到产能过剩问题的困扰。通过扩大对外投资和贸易在全球范围内转移产能、化解国内产能过剩、助推产业结构升级、改善贸易条件并藉此向他国“植入”本国技术格式、产业标准、控制产业链,是发达国家占据国际竞争优势地位的一条重要的成功经验。发达国家全球范围内的产能转移业已形成两种理论,并基于这两种理论形成了两种产能国际转移模式,即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形成的美国“比较优势”产业转移模式和基于边际产业扩张理论形成的日本“边际产业转移”模式。2.我国产能过剩情况。与美国、日本当年的情形相似,目前中国拥有庞大的制造业过剩产能。这是中国经济长期高速增长所取得的成效,同时也是困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最近几年在经济新常态下,传统产业原始粗放式发展模式已不可持续,其发展速度、产业结构和发展动力均与改革开放前30年有了明显不同[4]。从工业销售产值增加率看,十大传统产业受金融危机影响大,且工业销售产值增加率下降明显。见表1表1传统产业工业销售产值增加率(%)钢铁产业有色金属产业石化产业纺织产业装备制造产业轻工业产业汽车产业船舶产业物流产业电子信息产业2009-4.58-0.781.797.5514.1912.8725.6434.777.70.1201025.6337.0831.1824.429.6423.8727.3519.0116.724.6201124.327.9425.0414.6417.1420.169.4414.4918.517.120128.157.867.84-0.917.2117.497.911.41520136.713.119.4311.5513.9814.648.589.312.7数据来源:《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中国汽车工业年鉴》《中国船舶工业年鉴》《中国物流年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年鉴》从工业增加值率来看,十大传统产业的工业增加值率和工业销售产值的变化趋势一样,呈现出受金融危机影响并且有整体波动下降趋势。见表2。表2传统产业工业增加值率(%)钢铁产业有色金属产业石化产业纺织产业装备制造产业轻工业产业汽车产业船舶产业物流产业电子信息产业200919.3816.9410.5710.0112.712.1431.0641.6610.65.3201014.5912.858.979.4518.4513.4225.6756.8613.116.9201116.0514.189.188.3315.7913.8310.2413.9113.913.9201215.9515.377.4513.3610.3211.426.569.112.1201312.3510.987.249.128.659.468.398.511.3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年鉴》《中国船舶工业年鉴》《中国物流年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年鉴》传统产业产能过剩还突出表现在产品价格的持续下降。钢铁、电解铝、平板玻璃等产能过剩产品的价格2008-2012年均呈现波动式下降,只有水泥例外,价格上涨了15.71%[5]。产品价格见表3。表3部分产能过剩产品价格20082009201020112012变化幅度(%)不锈钢板(元/吨)30446.4222073.5023672.4220876.6720875.67-31.48普通硅酸盐水泥(元/吨)399.92399.42419.75483.33462.7515.71铝(元/吨)17694.0014213.9216107.0017201.9216071.08-9.17浮法平板玻璃(元/平方米)29.5429.1831.8691.9529.03-1.73数据来源:《中国物价年鉴》(2008-2013)在当前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以及中国“一带一路”战略推进实施的大背景下,产能国际转移是化解中国过剩产能的有效宏观治理举措。以高铁为例,未来“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需要建设的铁路总长将达1万公里左右,铁路行业钢材需求量约占钢铁需求总量的3%,而修建1公里高铁需消耗钢材3000吨,是修建普通铁路的10倍。因此,高铁出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中国国内钢铁行业的过剩产能。在推进国内企业“去产能”的同时,“一带一路”将有效促进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例如,高铁输出不仅能够带动国内轨道交通装备、光电显示制造、集成电路制造、电子信息等行业的出口,同时还能够输出中国标准和技术,从而使中国在国际经济领域拥有更大的话语权[6]。二、“一带一路”国家产能合作的可行性1、经济理性。从目前“一带一路”涉及的沿线国家来看,中国是少数几个产业门类齐全的国家。按照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各国都将在不等的时间内从农业国、制造业国家向服务业为主的形态演进。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发展制造业几乎是从低收入迈向高收入过程中不可跨越的阶段[7]。在“一带一路”沿线的绝大多数国家,发展程度比较低,也必然通过工业的发展来实现脱贫。为此,正处于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的中国,可以为发展程度更低的发展中国家提供即时、新鲜的发展经验,特别是可以转移一部分优质产能给周边国家。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也有经济能力、组织能力和雄厚的人力为发展中国家解决一部分这种需求。目前,中国的人均收入已经处于高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在周边国家中只有少数国家高于中国,而绝大多数国家的人均收入水平低于中国。因此,中国已经具备向周边转移一部分产业的经济基础。2.在供给方面,大量富余优质产能是中国开展中外产能合作的产业基础。一是中国产业体系完备,有助于中国立体化推进对外产业合作[8]。中国200余种工业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其中既有钢铁、水泥、平板玻璃、工程机械、电解铝、家用电器、纺织等传统产业产品,也有多晶硅、光伏电池、风能设备等新兴产业产品。这些不仅能够有力支持中国对外开展铁路、公路、航空、电信、电网和能源管道等领域互联互通战略的需要,在对外产能合作中还可以延长产业链和价值链,发挥产业前后向联系效应。二是中国产品颇受发展中国家的青睐。总体而言,中国产品性价比高,技术含量不断提升,更符合发展中国家的需求特征,比发达国家产品更具市场竞争优势。三是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形成了较好的国际声誉。近年来中国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利水电工程和市政工程等领域具备了较强的现场问题解决能力,为带动上游的钢铁、建材、工程机械等过剩产能的对外投资奠定了良好基础。四是管理经验不断丰富。中国相当数量的企业已在对外投资时机研判、生产经营、工程现场管理和法律事务处理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一些企业还能够在投资地提供劳动力培训、技术服务和检验检测等公共服务,带动当地企业共同成长,逐步开创“双赢”的局面。3.在需求方面,由货物贸易转向产业合作势在必行。根据多家权威研究机构的评估,全球货物总需求已逼近峰值,商品贸易的增长空间受限,全球市场需求重心正在加速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一方面,全球广大欠发达地区普遍存在着基础设施升级和加速工业化的迫切需求;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仍然普遍受到资本和外汇储备“双缺口”问题的困扰,在国际市场中难以找到廉价、有效的资金和技术供给,尤其欠缺符合其特定发展阶段的整体技术解决方案,这为中国从出口导向战略升级为多层次的产业合作创造了有利环境。三.以中哈国际产能合作为例国际产能合作的前提是合作国产业链上的互补和耦合,强调不同国家利用各自在技术、资本、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开展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是一种典型的共生关系[9]。国际产能合作具体到某一个国家的运作,需要根据该国的政治状况、经济发展水平、资源要素禀赋、地理区位、双边贸易的产业互补性等因素,综合决定中国与产能输入国之间有关产能合作的具体内容。以中哈产能合作为例,中哈产能合作取得了阶段性进展,成功树立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双边产能合作样板。1.哈萨克斯坦基本概况哈萨克斯坦位于亚洲中部,与俄罗斯、中国等国家相邻,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中陆上重要的节点国家,是中亚地区最大经济体,属于高收入国家。该国矿产资源在种类上和数量上都很丰富,奉行以巩固独立和主权为中心的“全方位务实平面”外交,与世界主要大国均有交往。2.合作基础中哈两国自1992年建交以来,合作不断深化,尤其自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后,双边经贸领域合作不断拓展,信任不断加强。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哈萨克斯坦的第一大贸易合作伙伴,是哈萨克斯坦的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和第二大出口市场(见表4)。双边贸易总额从2001年的12.9亿美元上升到2013年的286亿美元,2014年受全球原油价格暴跌影响,两国贸易额出现一定幅度下降。不过随着哈萨克斯坦入世,中哈间的经贸合作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尤其是未来原油价格再度上涨之后,双边贸易额必将大幅提高。从投资关系来看,我国目前已经成为哈萨克斯坦第三大外资来源地。据哈萨克斯坦中央银行统计,1993—2011年,我国对哈萨克斯坦投资累计57.51亿美元,占哈吸引外资总量的3.92%。近年来,我国对哈投资速度明显加快,2009年至2013年五年间,我国累计对哈直接投资225.7亿美元。日益扩大的双边贸易表明中哈之间的经贸联系增强,这为产业合作奠定了基础。表4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双边贸易(2007-2015年)哈萨克斯坦向中国出口(百万美元)哈萨克斯坦从中国进口(百万美元)哈萨克斯坦向中国出口占出口总额比重(%)哈萨克斯坦从中国进口占进口额比重(%)20075639.63507.311.810.720087676.64565.110.8122009(1-11月)4988.42161.913.312.9201010122.1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