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眼和视觉”说课稿遵化市第三中学王纯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眼和视觉”,从教材来看本节内容为本章其它内容的学习做了铺垫,整个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实质就是对人体神经系统的学习,这一章的内容较为抽象,同学们不容易理解,而教材以眼和视觉为这一章的开篇,也是从易到难,从同学们熟悉的现象入手,层层深入,揭示神经系统的本质。这一节不仅为同学们介绍眼睛的相关知识,而且培养了关爱盲人的情感,为整个第六章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概述人体通过眼等感觉器官获取外界环境信息的情况。(2)描述眼球的结构及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3)描述视觉形成的过程。(4)说出近视的成因及预防。2、能力目标(1)尝试观察瞳孔大小变化的情况并作出解释。(2)练习观察和测量的技能。3、情感目标(1)能自觉保护视力,注意用眼卫生。(2)能关爱和帮助有视觉障碍的人。(三)教材处理根据新课标要求的科学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探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一种学习方式,因此,如何更好的利用学生自主能动性是这节课的关键,为了使课堂45分钟能更好的被利用在课前要搜集资料,并发挥学生的合作精神。(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1)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2)视觉的形成过程。2、难点:近视的成因及预防。二、说教学方法(一)学情分析1、从学生知识结构来看,经过七年级的学习,再加上学生对“眼睛和视觉”这部分内容比较感兴趣,他们不仅对结构与功能感兴趣,更对与眼睛有关的疾病感兴趣,尤其是与他们密切相关的“近视”,更想清楚地了解为什么。学生有了感性认识,关键是教师如何采取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去引导学生分析、归纳、自我学习,以期达到更佳的效果。2、从学生学习方法来看,尽管初中学生思维方式偏离感性,但经过不断的训练,也已具备初步的理性思维能力,这对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很重要。教师可提供更多学生感兴趣的资料、图片让他们感知,再引导其理性思维,逐步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至于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相互帮助,共同提高。3、个性发展、群体提高:本节教学中给予学生一定的提示之余,也给予他们一定的创新空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常识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通过此次学习锻炼学生小组合作和分配任务的能力。(二)教学方法1、直观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进行直观演示,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对知识的掌握。2、活动探究法:通过探究活动的形式,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3、小组讨论法:利用已有的资料,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三)学习方法本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启发法、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四)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运用运用电脑,通过相关视频片断和照片辅助说明。三、说教学思路1、课前准备不透明的小箱子和十个手电筒。2、通过小游戏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入新课的探究中。3、利用启发性语言,进行教学环节的过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4、分组合作逐步探究眼球的结构,视觉的形式,不仅解决了教学重点,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总结和测量的能力及合作精神。5、通过观看视频“近视的成因及预防”,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得出结论,从而直观的突破了本节的难点。6、通过观看图片“三要”和“四不看”提示学生保护眼睛,预防近视。7、巩固练习,延伸课堂知识。四、说教学流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3分钟)通过小游戏,让学生感受到视觉的重要性,激发求知欲从而导入新课。(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7分钟)给学生几分钟时间让学生比较课件中的图片,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观察与思考”的3个问题。(三)快速记忆、合作探究。(10分钟)对照课件与课本中“眼球模式图”,指出各部分名称及功能,快速记忆,以小组为单位抢答课件所展示的内容。同时,通过分组实验,探究“瞳孔的调节”。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精神,同时也练习了观察与测量的技能。(四)合作探究、拓展延伸。(18分钟)出示课件、层层引入。1、播放“视觉形成”的视频,在教师引导下分小组讨论,并总结出“视觉形成的过程”。2、分组讨论“使人失明的原因”,在优美的旋律中,让学生各抒己见,从而唤起学生对盲人的爱心。3、开放性作业:10月15日是“国际盲人节”,课下以小组为单位,走访盲人家庭,献出自己的爱心。旨在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将本节课推向一个高潮。4、播放“近视的成因及补救”的视频,分组探究并总结出结论。5、观看课件中“三要”和“四不要”的图片,说明含义。旨在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和健康意识。(五)全面总结,展示板书。(2分钟)(六)巩固练习,延伸知识。(5分钟)五、教学反思闪光点:1、课堂充分利用师生互动环节,让学生主导课堂,避免教师的“一言堂”。2、通过探究性学习,使学生能自主学习,培养了学生的生物素养,在课上以自己的语言组织课堂。3、留下一个悬念、一个疑问,让学生有思考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