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融无缝衔接聚家校合力——优化班级家委会工作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2内容提要:本课题在对目前家委会参与班级管理的角色定位的问题、对家委会参与班级管理现状的思考及相关理论理解的基础上,而提出优化班级家委会工作的实践与研究。主要研究梳理班级家委会管理的思路、内容、方式等,努力促进家校的有效合作,形成一个多维度、多元化的家校联系方式,帮助家长更新教育观念,提高家长主动参与班级管理工作的意识,充分挖掘各种教育资源,从而结束家长处于旁观者的局面,家校共建学习共同体,从而更好地促进孩子的成长。真正实现家校“无缝衔接”,聚家校合力,真正优化班级家委会的工作。本研究的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成果的推广上也得到了广泛的好评,显示了积极的现实意义和作用。关键词:班级家委会无缝衔接优化家校合力一、课题的缘起德国著名教育家福禄贝尔曾说“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掌握在当权者的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父母亲的手中”。而新时期的教育形式也决定了现代年轻的父母面临着与自己以往完全不同的教育方式,需要不断地学习怎样更好地当一名合格的父母。[1]积极地配合学校教育改革的家委会的成立及其工作日益变得重要。本课题研究的主观指向在于:力图克服家校沟通上的弊端,借以家委会这一新的家校相联系的平台,切合新形势下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新需求,梳理班级家委会管理的思路、内容、方式等,优化与深化班级家委会的工作,最终实现家校联系的“无缝衔接”,凝聚家校合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一)参与管理浅——目前家委会参与班级管理的角色定位配合班主任加强对孩子的教育与引导,多和孩子沟通交流,和孩子做朋友,发现他们身上的个体问题以及需要配合老师解决的群体性问题,是每一个家委会成员应当做好的事情。然而,纵观目前的家委会工作我们不难看出,现在他们在整个小学班级管理过程的诸多环节中,基本上是以旁观者、被管理者的身份出现,其参与程度大多停留在被告知的层面上,参与班级的管理往往不够深入。(见图一)。基于家委会成员这样的角色定位,他们参与班级管理、自我教育、相互联系的意识就显得相对薄弱。这与我们的现代教育观是大相径庭的。3对三个实验班家委会成员工作情况的调查(图一)(二)焦点关注偏——对家委会参与班级管理现状的思考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进步,家庭教育的意识也在日趋加强。今天的家长自身的学历素质都在提高,但相应对子女“成才”的期望值更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几乎成为了每一个家长心理最强烈的愿望。但是由于家长自身缺乏教育知识,教育中所关注的焦点容易偏离,产生一些违背教育规律的现象:如“重智育(艺术)轻德育”;“重分数轻能力”;“重身体轻心理”等等。尤其是有些家长的教育观念、方法和学校提倡的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是完全背道而驰的,因此出现了“校内减负”、“家里增负”的现象。他们在参与班级管理中,一般也表现出比较关注自己孩子的情况,以及孩子的学科知识掌握,不能够正确地认识到关注班级和孩子的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性。现代教育观强调只有社会、家庭、学校的紧密结合,才能形成现代儿童立体教育模式中必不可少的三维构造,才能使每个孩子都得到全方位的健康和谐发展。[2]因为孩子的教育是一项多层面、多元化的系统工程,除了学校要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奠定扎实的基础,更要求家庭与社会的相互配合。在班级管理的不断实践和研究过程中,针对家长的心态和教育方法的问题,我们清醒地意识到,要通过优化班级家委会工作调整家长们的关注点,让家委会组织引领家长们在班级管理和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4(三)沟通效度低——家委会参与班级管理信息渠道的认识家委会作为家长与教师联系的纽带,在疏通家校信息渠道方面更能发挥巨大的作用,使家长更加了解学校的教育计划和要求,也能使学校随时了解家长的意见和建议,这对提高学校管理水平与教育教学质量十分有利。目前家委会参与班级管理信息渠道主要通过由孩子转告,教师告知等方面来联系,以及一些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来获取信息。因而有时会导致家校沟通不通畅,家长和教师之间产生误解等问题。为此,需要通过家委会疏通各种沟通渠道,努力培育班级发展与孩子成长新的增长点,达到高效、快捷的沟通效度。基于以上认识,本课题提出了以“融无缝衔接,聚家校合力”为主旨的优化班级家委会工作的实践与研究。二、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一)指导思想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教育要实现促进学生和谐全面的发展”,离不开“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的密切联系和协调一致的配合。他说,“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学生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2]《第44届国际教育大会宣言》明确提出:“不仅家长而且整个社会都应当担负起同所有教育系统的工作者以及非政府组织一起工作的重大责任,一起全面实现为和平、人权和民主的教育之各项目标并以此方式对可持续发展及和平文化做出贡献”。(二)理论依据1.教育学理论指出:教育是一个由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孩子自我教育共同组成的一个系统工程,要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必须综合发挥各种教育因素的作用。2.心理学理论指出:学生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通过一个“知、情、意、行”的过程。家长和老师在这个过程中起着不容忽视的辅助作用,只有通过各方面不断地努力强化,学生的认识和体验才能实现自我教育,才能取得进步。3.我校家委会章程中指出:家委会要与学校紧密协作,发动家长配合学校做好学生各5项教育工作并配合学校教育思想,宣传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传播、交流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和经验,促进家长创设有利于孩子学习、成长的家庭方法;要对所在社区家庭教育进行咨询,提高家长的认识,树立新时代的家长形象,使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起积极作用,做孩子的表率、典范;协调学校与社会、家庭的关系,增强教育的合力。动员所有家长,积极学习教育知识,参与学校组织的家长活动和家长培训;广泛搜集家长对学校的意见和要求,分析、归纳家长们所反映的问题,将有关意见、建议及时提供给学校;通过参与学校的重大活动或组织听课等,关心、了解学校工作,对学校的办学方向、教育质量、教师工作、行政管理等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做出适当的评价,实行必要的监督。三、概念的界定家长委员会既不是一个法人机构,也不是一般的社会团体,而是一个由家庭教育指导站领导下的,和家长共同组建的,旨在代表家长和学生的根本利益,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为目的的家长代表组织,是家长们进行家庭教育的参谋和顾问,是学校家庭相联系的桥梁,是民主办学的重要形式之一。家委会的组织机构:校级家长委员会设会长1名,全面负责家长委员会工作;副会长5名,协助会长做好家委会工作;秘书长1名,处理家委会日常工作,协助处理家委会日常工作。校级家长委员会下设教育辅导委员会、活动委员会、亲子委员会、维权委员会四个分会组织,每个分会由1名执行会长协调。各班成立班级家长委员会,由班里的校级家委会委员担任会长。四、研究的设计(一)研究的预期目标总目标通过对于本课题的研究,在实践中逐步建立一个能全力支持班级的各项教学工作,同步调、同方向地对孩子们进行教育,配合班级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积极促进孩子们全面、健康的发展的家长委员会。力求更好将教育的触角延伸到学校之外,并将教育的对象扩展为每个人,使教师、学生与学生家长三者的教育合力达到最大值,实现家校无缝衔接,让教师、家长和学生声气相通,真正优化班级家委会的工作。6具体目标1.通过班级家委会活动,充分挖掘各种教育资源,向家长宣传教育政策,帮助家长端正教育观念,介绍有效的教育方法,帮助家长树立科学教育的观念,促进家长工作更具实效性和可持续性。2.创建家校之间顺畅的沟通渠道,形成一个多维度、多元化的家校联系机制。促进家长和家长、家长和老师的交流了解,尤其要听取、联系、反映本班家长所关注的问题,增进家长、老师和孩子之间的感情和友谊。3.利用班级家委会活动,提高家长主动参与班级管理工作的意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充分体现家长主动参与班级管理、自我教育、相互联系的意识,从而结束家长处于旁观者的局面。4.善于组织开展好家委会的各项活动,并乐于协助班主任开展好学校的主要活动。(二)研究的内容本课题研究的切入点为通过班级家委会的建设和组织相关活动,调动家长参与学校、班级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实现在班级的管理工作中充分发挥班级家委会的功能。本课题的研究内容由以下四部分组成:1.探索在班级家委会建设中,如何调动家委会成员的积极主动性。2.班级家委会工作思路的探讨与实践。3.探索班级家委会活动内容(方式)。4.调查优化班级家委会工作后,家长以及教师教育行为的变化。(三)研究的方法文献资料法行动研究法调查实验法案例研究法(四)研究的步骤本课题研究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准备阶段(2009年3月~2009年5月)①积累和筛选与课题有关的经验材料,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②组织对课题组成员的培训,认真学习相关理论,明确研究意义、方向。7③对家委会工作的现状进行情况分析,提出假设,制订详细的实验方案、计划和操作体系。④完成课题论证,参加申请评审。2.实验阶段:(2009年5月~2009年12月)①按方案进入实验阶段。②及时进行阶段总结,效果分析。③针对问题调整方案。④及时积累资料、成果展示、实验案例,总结存在的问题,分析实验效果。3.总结阶段:(2010年1月~2010年2月)收集整理课题资料。对课题研究进行全面研究,撰写实验报告,请上级领导专家对课题研究进行鉴定。五、研究的过程(一)互通有无促成家校齐心以班级为基础建立的家委会,为家长、教师和学生三方互动、真心交流建立了一个平台。因此,教师在班级家委会的建设过程中,应该选择不同的时机,利用不同的形式,使家长认识到家委会在班级建设和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家校齐心、互通有无,才能增强共育的效益。1.诚恳协商地请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班主任和家长第一次交流,是至关重要的“第一印象”。因此,班主任可以抓住这一契机,与已组建的家委会成员或者合适的家委会人选进行联系,一方面询问家长孩子及班里的基本情况,另一方面告诉他们自己管理班级的方式方法并征求他们的意见,这样就能给家长留下了一个较好的印象,使他们产生亲近感。接着再用商量的口吻邀请家委会成员来校,并和他们确定第一次班级家委会会议的时间、主要内容。比如,先说几句打扰您工作了,或有没有影响您休息啊等;然后诚恳地告诉家长请他来校的原因;再问家长有没有时间,什么时候比较方便来校等等。让家长感到你对他的尊重,觉得你能替他考虑。为此次成功召开会议奠定了良好的基础。82.真诚民主地待教师在和家委会进一步的沟通时,要以诚相待,用诚心架起沟通的桥梁。只有诚心诚意,才能打动他们的心,使他们愉快地与教师合作。家委会会议的民主和谐,平时紧密有效的电话、文字的联系,都能促成家校齐心。●民主和谐的会议氛围家委会成员来校以后,千万注意不要家长来了还在批作业或做其他事情,应该热情接待、问好,主动给家长让座、倒水。在会议召开之前,可以先聊聊孩子最近在校或在家的表现等。在第一次班级家委会会议中,就本学期的家委会的工作目标、职责、具体工作安排展开讨论。跟家长们商量一些具体规定与要求,并适时征集家长的一些建议与意见。因为我校现在的学生家长大部分有较高的学历,有较高的认识水平和管理孩子的水平。讨论中就要经常征求并尊重学生家长的意见,比如多问问您认为怎么样,您看这样行吗等,会让家长觉得我们当班主任的比较民主、诚实可信,有利于班主任和家长的联系沟通。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我和他们进行了心心交流,培养彼此的情感,建立了崭新的开始。短短两个小时,家长各抒己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齐心合力使得本次家委会高效扎实,家校“无缝衔接”初见成果。●谦和愉快的电话沟通班主任要确保每月主动和每个家委会成员至少电话联系一次。在打电话中,除了例行和他们谈孩子本月的在校学习生活情况和班级家委会工作外,还不忘在谈话快结束时问一问您对我和我们班级还有什么建议和想法?给他们一个提建议的机会,也等于提醒他们随时为班级家委会出策献力,同时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