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智慧城市规划济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建筑与城乡规划系王颖超189630692665.1智慧城市智慧城市就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其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成长。5.1.1产生背景智慧城市&数字城市、感知城市、无线城市、智能城市、生态城市、低碳城市、电子政务、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慧不仅仅是智能。”智慧城市是信息技术的智能化应用,还包括人的智慧参与、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等内涵。智慧城市不仅仅是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更重要的是通过面向知识社会的创新2.0的方法论应用。智慧城市通过物联网基础设施、云计算基础设施、地理空间基础设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维基、社交网络、FabLab、LivingLab、综合集成法、网动全媒体融合通信终端等工具和方法的应用,实现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以及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征的可持续创新。2010年,IBM经过研究认为,城市由关系到城市主要功能的不同类型的网络、基础设施和环境六个核心系统组成:组织(人)、业务/政务、交通、通讯、水和能源。这些系统不是零散的,而是以一种协作的方式相互衔接。而城市本身,则是由这些系统所组成的宏观系统。5.1.2建设智慧城市的重要意义(1)建设智慧城市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由于智慧城市综合采用了包括射频传感技术、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下一代通信技术在内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因此能够有效地化解“城市病”问题。(2)建设智慧城市是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智慧城市正是在充分整合、挖掘、利用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的基础上,汇聚人类的智慧,赋予物以智能,从而实现对城市各领域的精确化管理,实现对城市资源的集约化利用。(3)提高我国综合竞争力的战略选择一方面,智慧城市的建设将极大地带动包括物联网、云计算、三网融合、下一代互联网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智慧城市的建设对医疗、交通、物流、金融、通信、教育、能源、环保等领域的发展也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5.1.3智慧城市的两大基因•一是以互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二是知识社会环境下逐步孕育的开放的城市创新生态。“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创新2.0是智慧城市的两大基因,缺一不可。”智慧城市不仅需要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支撑,更要培育面向知识社会的下一代创新(创新2.0),创新2.0是与信息时代、知识社会相适应的面向服务、以用户为中心、以人为本的开放的创新形态。智慧城市的建设不仅需要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工具的应用,也需要微博、维基等社会工具的应用,更需要LivingLab等用户参与的方法论及实践来推动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创新,同时他结合北京基于物联网平台的智慧城管建设对创新2.0时代的社会管理创新进行了生动的诠释。5.1.4全球7大智慧城市①美国俄亥俄州的哥伦布市;②芬兰的奥卢;③加拿大的斯特拉特福;④台湾地区的台中市;⑤爱沙尼亚的塔林;⑥台湾地区的桃园县;⑦加拿大的多伦多。5.1.5数字城市•数字城市是数字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城市的数字化形态。•数字城市是应用计算机、互联网、3S、多媒体等技术将城市地理信息和城市其他信息相结合,数字化并存储于计算机网络上所形成的城市虚拟空间。•数字城市建设通过空间数据基础设施的标准化、各类城市信息的数字化整合多方资源,从技术和体制两方面为实现数据共享和互操作提供了基础,实现了城市3S技术的一体化集成和各行业、各领域信息化的深入应用。对比数字城市和智慧城市,有以下六方面的差异。①当数字城市通过城市地理空间信息与城市各方面信息的数字化在虚拟空间再现传统城市,智慧城市则注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利用传感技术、智能技术实现对城市运行状态的自动、实时、全面透彻的感知。②当数字城市通过城市各行业的信息化提高了各行业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智慧城市则更强调从行业分割、相对封闭的信息化架构迈向作为复杂巨系统的开放、整合、协同的城市信息化架构,发挥城市信息化的整体效能。③当数字城市基于互联网形成初步的业务协同,智慧城市则更注重通过泛在网络、移动技术实现无所不在的互联和随时随地随身的智能融合服务。④当数字城市关注数据资源的生产、积累和应用,智慧城市更关注用户视角的服务设计和提供。⑤当数字城市更多注重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城市各领域的信息化以提升社会生产效率,智慧城市则更强调人的主体地位,更强调开放创新空间的塑造及其间的市民参与、用户体验,及以人为本实现可持续创新。⑥当数字城市致力于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城市运行与发展各方面功能,提高城市运行效率,服务城市管理和发展,智慧城市则更强调通过政府、市场、社会各方力量的参与和协同实现城市公共价值塑造和独特价值创造。5.1.6我国各主要智慧城市发展策略《智能北京行动纲要》,包含智能交通、电子病历、远程医疗、智能家庭、电子商务等,希望2015年,形成覆盖全市的物联基础网络。打造城市光网,发展3G、WIFI等多种技术的无线宽带,推动智能技术、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新技术研发应用,加快三网融合。北京上海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以杭州湾新区做为建设智慧城市的试验区,提出「智慧新城」及「生态家园」的目标定位。2015年将佛山建设成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四化融合先行地,提出智慧服务基设施十大重点工程,希望做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提升城市化及加快国际化的作用。宁波佛山建设第一个「由政府主导、牵手营运商」的无线城市官方门户网站,推动市民、企业及社会各界高效便捷的无线宽带网络服务。国家三网融合试点城市之一,致力完善智能基础设施、发展电子商务支撑体系、推动智能交通、培育智能产业基地。广州深圳5.1.7应用体系智慧物流体系、智慧制造体系、智慧贸易体系、智慧能源应用体系、智慧公共服务、智慧社会管理体系、智慧交通体系、智慧健康保障体系、智慧安居服务体系、智慧文化服务体系。应用项目①智慧公共服务②智慧城市综合体③智慧政务城市综合管理运营平台④智慧安居服务⑤智慧教育文化服务⑥智慧服务应用⑦智慧健康保障体系建设⑧智慧交通。①要注重系统工程,科学构建智慧城市。②要在开展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基础上,来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③要强调优化配置,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两型性社会。④以人为本,科学化管理。⑤整合和共享提升城市基础支撑的建设5.1.8建设智慧城市过程中注意原则5.2互联网+5.2.1互联网+“互联网+”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及其催生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实践成果,推动经济形态不断地发生演变,从而带动社会经济实体的生命力,为改革、创新、发展提供广阔的网络平台。“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它代表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域之中,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5.2.2互联网+智慧城市“互联网+”也被认为是创新2.0时代智慧城市的基本特征,有利于形成创新涌现的智慧城市生态,从而进一步完善城市的管理与运行功能,实现更好的公共服务,让人们生活更便宜、出行更便利、环境更宜居。“互联网+”作为智慧城市的本质特征将形塑面向知识社会的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推动形成有利于创新涌现的创新生态。互联网+的“+”,不仅仅是技术上的“+”,也是思维、理念、模式上的“+”,其中以人为本推动管理与服务模式创新与大众创业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智慧城市作为推动城镇化发展、解决超大城市病及城市群合理建设的新型城市形态,“互联网+”正是解决资源分配不合理,重新构造城市机构、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等问题的利器。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智慧城市正为互联网与行业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了应用土壤,一方面推动了传统行业升级转型,为传统产业行业通过互联网思维及技术突破推进产业转型、优化产业结构提供了新的空间;一方面能够进一步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信息产业发展,为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产业的结合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并催生了跨领域、融合性的新兴产业形态。6大数据在智慧城市研究与规划中的应用6.1.1大数据应用于城市研究的探索大数据时代的城市规划不是简单的规划信息化,也不是规划中多了一个数据源而已;相反,大数据时代的大数据更多反映的是人的大数据,是中国经济社会与城市发展进入新的转型时期后各种新理念,如以人为本、新型城镇化等的终极体现,是城市研究与城市规划实践的又一个春天。那么大数据与智慧城市这两个经常被相提并论的概念之间存在怎样的关联关系?在具体的智慧城市规划中,大数据又扮演着什么角色,具有怎样的发展前景?6.1.2大数据与智慧城市之间的关联可以看到,智慧城市概念的演进与ICT的日趋发展密不可分。概括而言,大数据与智慧城市分别代表了20世纪以来ICT进步的两个方面——大数据概念的提出和发展主要来自于ICT领域的发展,而智慧城市概念的提出和发展则是ICT影响下人类社会的思想观念与建设实践演进的反映,两者之间具有紧密的关联关系。智慧城市的发展必须依托于ICT技术的发展,而城市生产、生活的日趋复杂也为ICT领域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市民对基于ICT的各类服务需求激增,为ICT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市场支持;另一方面,用户在享受服务的同时,也生成了巨量潜存巨大社会、商业、科学价值的信息,也就是大数据。年代ICT数据管理技术特点城市演进阶段1970年代等级数据管理系统(HDS)——1980年代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RelationalDatabaseSystem)信息城市:计算机技术开始应用于城市生产,对城市不同行业影响初显1990年代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面向对象的数据管理库系统(Object-orientedDatabaseSystem)智能城市、数字城市:计算机技术进一步发,展互联网技术兴起,城市各行业兴起数字化热潮2000年后大数据,非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BigData,noSQLRelationalDatabaseSystem)智慧城市:Web2.0技术、物联网、移动无线网络,移动智能终端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大数据涌现6.2目前,中国的智慧城市发展还停留在概念炒作的初级阶段,现有试点城市主要围绕政务、产业、交通、社区、民生、市政等各个方面的信息基础设施进行建设或应用,强调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ICT支撑下的城市职能管理,忽视了以空间分析为核心的城市研究在智慧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前提和基础作用。大数据时代为智慧城市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革命性机遇6.2.1目前,中国已经完成大规模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新一代通信技术以及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集成和应用,以及“三网融合”的开展,正形成新的城市技术支撑系统。但是,智慧城市建设不仅仅是部门和领域信息化的深入,而是依托和借助信息化,促使城市社会、经济、环境、空间及管治全方面、多尺度的互联、互通与互动。因此,智慧城市的建设不仅有利于解决当前城市信息化建设面临的“孤岛”困境,也有利于城市资源的高效利用、公共服务能力的提高与居民的宜居宜业,进而促进新型城镇化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在信息与通信技术下,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成为实现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手段6.2.2在中国城镇化向新型城镇化转型发展过程中,包括城市公共服务(布局和供给)、城市运行效率、城市社会空间割裂等在内的城市问题也是集中爆发期。随着ICT的快速发展和智慧城市建设的全面推进,城市内部各种传感器、摄像头的安装以及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站的普及,将会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