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和师德教育》测试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德育和师德教育》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德育是D)的总称。A.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B.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法纪教育C.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宗教教育D.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2.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下列哪二者之间的矛盾?(C)A.教育者与德育内容B.教育者与德育方法C.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D.受教育者与教育者3.颜回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反映了德育的(B)A.长善救失原则B.疏导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原则4、提出儿童道德行为是通过社会学习而获得的教育家是(C)A.杜德海姆B.杜威C.班杜拉D.课尔伯格5、衡量个体品德形成发展水平最客观的标志是(D)A.品德认识B.品德情感C.品德意志D.品德行为6、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通常称作为(B)A.德育形式B.德育原则C.德育内容D.德育途径7、德育对象千差万别,德育目标、任务、职责多种多样,这突出体现出德育工作者劳动的(C)A.示范性特点B.主体性特点C.复杂性特点D.连续性特性8、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D)。A、人生观教育B、价值观教育C、素质教育D、心理健康教育9、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C)A.基础B.途径C.出发点D.重要环节10、德育体谅模式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B)A.道德意志B.道德情感C.道德认识D.道德行为11、品德构成的基础是(A)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12、品德构成的关键是(D)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1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A.教师对学生的德育影响,必须经过他们主体的选择、吸取与能动的实践活动,才能转化为他们的品德B.自我教育能力是德育的一个重要条件,只有注意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学生品德内部矛盾才能转化C.学校的德育工作必须主要放在调节学生品德发展的外部环境方面D.德育要注意发挥知、情、意、行的整体功能14、德育目标确定了培养人的总体规格和要求,但必须落实到(A)上。A.德育内容B.德育规律C.德育原则D.德育方法15、活动和交往是学生品德形成的(B)。A.关键B.基础C.内容D.途径16、教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D)A.指导自我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实际锻炼法D.陶冶教育法17、德育过程结构的构成要素是(C)A.教育者,受教育者B.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C.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德育方法D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环境18、“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四句话符合哪条德育规律?(A)A.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B.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C.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D.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1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A.德育过程是一种教育活动过程B.德育过程就是品德形成过程,二者没有区别C.德育过程是将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转化为学生品德的过程D.品德形成过程是一种人的德性发展过程20.关于“德育方法”的表述,正确的是(D)A.德育方法是教育者施教传道方式的总和B.德育方法是受教育者受教修德方式的总和C.德育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无规律可言D.德育方法的选择和运用需依具体时间、地点、条件而定21、“润物细无声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B)A.说服法B.陶冶法C.实际锻炼法D.榜样示范法22.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言行作出判断的德育方法是(D)A.说服法B.陶冶法C.实际锻炼法D.品德评价法23.德育中的最基本方法是(A)A.说服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陶冶教育法D.实际锻炼法24.“桃李无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C)A.说服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陶冶教育法D.实际锻炼法25.“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B)A.说服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陶冶教育法D.实际锻炼法26.马卡连柯提出的“要尽量多地要求—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个人”反映了德育的(D)A.疏导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导向性原则D.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27、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进行的顺序是(D)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C、以意为开端,意、知、情、行依次进行D、看具体情况,可有多端性28、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D)A.知与行的矛盾B.知与情的矛盾C.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品德现有发展水平的矛盾D.受教育者对当前德育要求的反映与他们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29、提出德育的认知模式的学者是(A)A、科尔伯格B、彼得·麦克费尔C、班杜拉D、皮亚杰30、提出德育的社会模仿模式的学者是(C)A、科尔伯格B、彼得·麦克费尔C、班杜拉D、皮亚杰二、多项选择题1、德育是(ABCD)的总称。A.思想教育B.心理健康教育C.政治教育D.道德教育2、德育包括(ABC)等形式。A.家庭德育B.学校德育C.社会德育D.网络德育3、德育过程的结构要素有(ABCD)。A.教育者B.受教育者C.德育内容D.德育方法4、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有(ABCD)。A.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B.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C.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D.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5、说服法主要包括(ABCD)。A.讲解B.谈话法C.报告D.参观6、德育的个体功能包括(ABD)。A.生存性功能B.发展性功能C.选择性功能D.享用性功能7、道德认知理论的特征有(ABD)。A.人的本质是理性的B.注重个体认知发展与社会客体的相互作用C.坚持性善论D.注重研究个体道德认知能力的发展过程8、说服法运用时应注意的要求有:(ABCD)。A.明确目的性B.富有知识性、趣味性C.注意时机D.以诚待人9、运用奖励和处分应注意的要求是(ACD)。A.公平、正确、合情合理B.坚持严格要求C.发扬民主D.注重宣传和教育10、榜样法是以他人的(ACD)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A.高尚思想B.典型事件C.模范行为D.卓越成就11、实施德育的基本方法之一是说服法,以下属于说服法的是(ABCD)。A.谈话B.报告C.参观D.讨论12、陶冶包括(ABC)。A.人格感化B.环境陶冶C.艺术陶冶D.说服教育13、选择德育内容的依据有(ABCD)A.德育目标B.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征;C.德育所面对的时代特征和学生思想实际D.文化传统的作用。14、师德的核心内容包括(ABC)。A.爱岗敬业B.教书育人C.为人师表D.团结协作15、我国的政治教育主要包括(ABCD)A.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B.阶级教育C.世界观教育D.社会科学教育16、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分为(ABD)A.学习辅导B.生活辅导C.品德辅导D.择业辅导17、德育应“服从最强烈的人性冲动”,对这句话的启示应是(CD)。A.德育不能背离教育者的道德认知规律B.德育应重视道德行为习惯的训练C.舍弃情感,仅靠理推理而来的道德是毫无意义的D.德育应寓于情感教育之中18、当代最具影响的德育模式有(BCD)A.活动模式B.认知模式C.体谅模式D.社会模仿模式19、我国学校德育的内容主要包括(ABCD)A.政治教育B..思想教育C.道德教育D.心理健康教育20、我国德育的途径主要有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以及(ABCD)等。A.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B.劳动C.共青团活动D.班主任工作三、填空:1、我国学校德育的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___。(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2、____是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亦即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德育目标)3、我国学校德育中最重要的内容是____。(爱国主义教育)4、____是构成思想品德的三个基本要素。(知、情、行)5、____是人的内在的道德认识和情感的外部行为外部表现,是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道德行为)6、在德育中运用最广泛的方法是____。(说服法)7、____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德育原则)8、____是德育的基础。(心理品质教育)9、我国德育的基本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说服法,榜样法,锻炼法,陶冶法,奖惩法)10、社会学习理论是由____创立的。(班杜拉)四、判断题:1、德育是是道德教育的简称或政治教育的代名词。(×)2、陶冶教育方式主要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文艺熏陶三种。(√)3、品德的知、情、意、行四个基本要素是相互作用的,其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4、德育过程进行的顺序是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5、师德即教师道德。(×)五、简答:1、简述品德发展的一般规律。答:(1)个体品德发展是诸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2)品德发展是个体在主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实现的。(3)心理内部矛盾是个体品德发展的动力。(4)个体品德的发展与形成具有长期性和反复性。2、我国德育的基本方法有哪些?答:我国德育的基本方法主要有说服法、榜样法、锻炼法、陶冶法、奖惩法。3、简述德育过程的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答:(1)德育过程既是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体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又是个体品德外化为社会道德行为的过程。(2)要实现矛盾向教育者期望的方向转化,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外因是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3)德育过程也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统一过程。4、贯彻德育的疏导性原则应遵循哪些要求?答:(1)讲明道理,疏通思想;(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3)以表扬、激励为主。六、案例分析题:案例1:开学不久,张老师发现杨朗同学有许多毛病。张老师心想,像杨朗这样的同学缺少的不是批评而是肯定和鼓励。一次,张老师找他谈话说:“你有缺点,但你也有不少优点,可能你自己还没有发现。这样吧,我限你在两天内找到自己的一些长处,不然我可要批评你了。”第三天,杨朗很不好意思地找到张老师,满脸通红地说:“我心肠好,力气大,毕业后想当兵。”张老师听了说:“这就是了不起的长处。心肠好,乐于助人,到哪里都需要这种人。你力气大,想当兵,保家卫国,是很光荣的事,你的理想很实在。不过当兵同样需要科学文化知识,需要有真才实学。”听了老师的话,杨朗高兴极了,脸上露出了微笑。问题:分析案例中张老师在教育过程中主要运用了哪些德育原则和方法?这样的教育好在哪里?[答案要点]:从德育原则方面来看,张老师在教育过程中主要运用了长善救失原则,疏导原则,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灵活施教原则等德育原则;从德育方法方面来看,运用了说服法,奖惩法等德育方法。张老师从挖掘后进学生的“闪光点”入手进行教育,这样的方法用得恰到好处,树立了学生的信心,挽救了一个后进生。案例2:某初中三年级一女生把一男同学向其表达“爱慕之意”的情书交给了班主任,班主任认为,要严肃处理,“杀一儆百”,于是在班会上把这封“情书”公之于众,结果导致了该男生的休学。问题:请用所学的德育过程的规律、德育原则和方法有关理论分析该案例。[答案要点]:(1)这一案例中的班主任违背了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违背了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德育方法简单、粗暴,伤害了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2)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①德育过程既是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体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又是个体品德外化为社会道德行为的过程;②要实现矛盾向教育者期望的方向转化,教育者既要给受教育者创造良好的外因,又要了解受教育者的心理矛盾,促使其积极接受外界的教育影响,有效地形成新的道德品质;③德育过程也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统一过程,教育者要注意提高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能力。(3)德育过程要坚持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①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的含义,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