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婴儿管理方案中的工作措施:•为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婴儿提供预防性治疗•为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婴儿提供随访•先天梅毒的诊断与治疗儿童预防性治疗儿童预防性治疗的条件:•孕期未接受规范治疗,包括:孕期未接受全程、足量的青霉素治疗孕期接受非青霉素治疗方案分娩前1个月内才进行抗梅毒治疗•出生时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阳性,滴度不高于母亲分娩前滴度的4倍,且没有临床表现。先天梅毒先天梅毒诊断,符合以下条件之一;•对出生时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阳性且滴度高于母亲分娩前滴度的4倍•暗视野显微镜检测到梅毒螺旋体•梅毒螺旋体IgM抗体检测阳性的儿童儿童预防性治疗儿童预防性治疗方案:出生后应用苄星青霉素G,5万单位/公斤体重,分双臀肌肉注射。只注射一次。先天梅毒•对出生时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阴性或出生时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阳性、滴度低于母亲分娩前滴度的4倍的儿童进行随访•对随访过程中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由阴转阳或滴度上升且有临床症状的儿童,或者随访至18月龄时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仍持续阳性的儿童亦诊断为先天梅毒。先天梅毒治疗脑脊液异常者:水剂青霉素G:每日5万单位/kg,分两次静脉滴注,连续10-14天。普鲁卡因青霉素G:每日5万单位/kg,肌注,1次/日,连续10-14天。脑脊液正常者:卞星青霉素G,5万单位/kg,1次肌注,分两侧臀肌。无条件做脑脊液检查者,按脑脊液异常处理。先天梅毒治疗卞星青霉素既不能在中枢神经系统达到杀菌的浓度,也不能杀灭隐藏的梅毒螺旋体。如中断治疗一天以上,则整个疗程必须重新开始。梅毒孕产妇所生婴儿随访•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应当对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进行定期随访,提供梅毒相关检测至明确其梅毒感染状况,并记录相关信息。•出生时的血清反应结果不尽可靠,应1-2月复查一次,如婴儿感染梅毒,一般在4个月内可见抗体滴度上升或出现体征。•母血抗体可在婴儿体内存留至生后15个月,每月复查血清学,如婴儿未感染,4-6个月应逐渐转为阴性•推荐使用直接来源于新生儿体内的血液而不是脐血。婴儿随访•出生时阴性,应于出生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复查,至6个月时仍阴性,且无先天梅毒的临床表现,可除外梅毒。•随访中如滴度上升,或出现先天梅毒症状,立即治疗。•6个月后若RPR仍阳性,应每三个月检测TPPA至18个月,若TPPA转阴,可排除感染,否则可以诊断先天梅毒。婴儿随访•确诊为先天梅毒的患儿,经治疗后,应于3个月,6个月,9个月,12及18个月复查,直至临床症状消失,梅毒血清学阴转。梅毒孕妇所生婴儿的随访•孕妇经过充分治疗•出生时筛查实验阳性,且未超过母亲的血清滴度,应每月复查1次;6个月时,如呈阴性,且无先天梅毒的临床表现,可终止观察。有时TPPA持续到18月龄,一直随访到阴转。•出生时筛查实验阴性,应于出生后1个月、2个、3个月及6个月复查,至6个月时仍阴性,且无先天梅毒的临床表现,可排除梅毒。梅毒孕妇所生婴儿的随访•孕妇经过充分治疗•随访中如滴度上升(如感染,一般生后4个月滴度上升),或出现胎传梅毒临床表现,应立即予以治疗。•6个月后若RPR仍阳性,应每3个月检测TPPA至18个月龄,若TPPA阴转,可排除梅毒。否则,可诊断先天梅毒。梅毒孕妇所生婴儿的随访•孕妇经过充分治疗•如未感染,则非TP抗体滴度常在3个月后下降,6个月时阴转。•如其滴度在6-12个月保持不变甚至上升,则必须对患儿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测给予重新评价(包括脑脊液检查),并给予青霉素G10天治疗梅毒孕妇所生婴儿的随访•孕妇未经充分治疗或无条件随访•孕妇未接受全程、足量的青霉素治疗或接受非青霉素治疗或在分娩前1个月内才进行抗梅毒治疗的孕妇所生儿童进行预防性治疗;•对出生时非梅毒螺旋体抗体试验阳性、滴度不高于母亲分娩前滴度的4倍,且无临床表现的儿童也需要进行预防性治疗。•婴儿预防性治疗:苄星青霉素G5万单位/kg,单次,双臀肌肉注射梅毒孕妇所生婴儿的随访•先天梅毒:•新生儿用青霉素驱梅后,几乎有近100%的临床治愈.•生后6个月以内用青霉素的新生儿梅毒血清试验可阴转,•出生后6个月以后用青霉素驱梅治疗,其梅毒血清试验阴转率明显降低。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的随访与先天梅毒感染状态监测梅毒感染产妇所生新生儿根据母亲孕期治疗情况予以预防性治疗母亲孕期没有接受过规范性梅毒治疗的新生儿应进行预防性治疗,特别是母亲妊娠期应用非青霉素方案治疗或母亲在分娩前1个月内才进行梅毒治疗者采集新生儿静脉血,进行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定量检测滴度母亲滴度的4倍,无临床症状滴度母亲滴度的4倍,有梅毒感染的临床症状滴度≥母亲滴度的4倍,无论有无临床症状有条件进行梅毒螺旋体暗视野检查或梅毒螺旋体IgM抗体检测每3个月进行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定量检测观察临床症状任何一次滴度不下降或反而上升,结合临床症状进行诊断6月龄后未转阴,始终维持在低滴度水平连续2次结果阴性每3个月进行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检测#排除先天梅毒感染,停止观察18月龄后仍为阳性任何一次转阴,停止检测诊断先天梅毒感染上报先天梅毒报告卡,提供规范治疗、随访及转介服务阴性反应阳性反应说明:*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包括RPR、TRUST等方法。#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包括TPPA、TPHA及应用该原理的快速检测等方法。给予儿童规范治疗和随访给予儿童预防性治疗18月龄后进行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检测阳性反应没有条件进行梅毒螺旋体暗视野检查或梅毒螺旋体IgM抗体检测阴性反应阴性反应阳性反应L/O/G/O乙肝感染孕产妇所生婴儿管理HBV母婴垂直传播•通过孕育的过程,携带HBV的女性将HBV传播给子女。主要包括宫前感染、宫内感染、产时感染和产后感染。•成为人群中新一轮的HBV储存库和传染源。•目前由此导致的慢性HBV感染无法根治。•影响母婴传播的主要因素:母亲HBV感染状态:高水平复制•母婴阻断的重点时期:围产期•胎婴儿感染率在妊娠早、中期约为5%,,妊娠晚期及分娩时为25%-76%。•WHO2001年指南指出HBsAg携带者中90%是围产期感染。•HBeAg阳性母亲在围产期传染给新生儿的危险性70%——90%。•HBeAg阴性,HBsAg阳性母亲在围产期传染给新生儿的危险性5%——20%。感染HBV的危害•围产期和婴幼儿时期感染HBV的危害:慢性化•围产期和婴幼儿时期感染HBV分别有90%和25%——30%发展成慢性感染,而5岁以后感染者仅有5%——10%发展为慢性感染。•在婴儿时期,特别是新生儿阶段,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受到病毒感染时,不能有效地识别和清除病毒,形成免疫耐受状态,导致感染的慢性化。实施方案中工作措施:•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所生新生儿,在出生后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100国际单位)•按照国家免疫规划要求,完成24小时内及1月龄和6月龄儿童的三次乙肝疫苗接种乙肝疫苗和HBIG的作用•乙肝疫苗系主动免疫,产生的保护性抗体持续时间长,并有记忆性免疫反应,故可终生受益。主要针对HBV母婴的产时、产后传播。•HBIG系被动免疫,产生的保护性抗体持续时间短,无记忆性免疫反应。主要针对HBV母婴的产时传播及填补乙肝疫苗的早期空白。HBIG成分利用自然感染HBV后产生的抗-HBs或注射乙肝疫苗后产生抗-HBs的个体之血浆制备而成的。高浓度特异性乙肝表面抗体的免疫球蛋白,抗-HBs效价达1:1000以上。•乙肝免疫球蛋白应在生后6小时之内注射,越早效果越好。出生48小时后注射,其预防作用明显减小,超过7天无效。•乙肝病毒侵入人体后在肝细胞内繁殖,抗-HBs只能在体液中不能进入肝细胞。乙肝免疫球蛋白的使用禁忌症•禁忌症:超敏性体质,IgA缺乏•使用后6周—3个月内可降低减毒活疫苗的作用:如麻疹疫苗、风疹疫苗、流行性腮腺炎疫苗、水痘疫苗乙肝免疫球蛋白的储存•乙肝免疫球蛋白正常为冷藏储存方式2℃-10℃,在常温下(25℃)不宜保存超过30分钟。•乙肝免疫球蛋白应冷藏储存,严禁冻结,久存可能出现低量沉淀,但一经摇匀立即消散。若有摇不散的沉淀、异物,均不可使用。乙肝疫苗•1992年我国将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但疫苗及其接种费用由家长支付。•2002年起正式纳入计划免疫,对所有新生儿免费接种,但需支付接种费。•2005年6月1日起改为全部免费。乙肝疫苗•婴儿在出生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产生的血清免疫效价最好,能较好地阻断HBV的母婴传播。•乙肝疫苗第一针后有30%的人产生抗体,而第二针后有50%-70%,第三针后90%产生抗体。•阳性母亲的新生儿,第2针在第1针接种后1个月接种(1~2月龄);第3针在第1针接种后6个月(5~8月龄)接种。•如果出生后24小时内未能及时接种,仍应按照上述时间间隔要求尽早接种。如果第2针或第3针滞后,应尽快补种。第2针和第1针间隔不得少于1个月。如第2针滞后时间较长,第3针与第2针间隔不得少于2个月,并且第1和第3针的间隔要在4个月以上。接种HBV疫苗后免疫应答•新生儿期接种乙肝疫苗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抗-HBs可阴转。•HBsAg阳性母亲的婴儿抗-HBs在生后1-2年间开始下降。半数以上抗-HBs>1000mIU/ml的婴儿在24月龄出现抗体效价下降,抗-HBs为100-1000mIU/ml的婴儿多数在12月龄出现抗体下降。效价越低的婴儿,下降出现的时间越早。婴儿免疫后几种常见的化验结果•单项抗-HBs阳性是最理想的结果,>100mIU/ml。•抗-HBs、抗-HBc二项均阳性为免疫成功,是母婴预防后最常见的结果;如一年后抗-HBc不转阴,应查HBVDNA。•抗-HBs、抗-HBc、抗-HBe三项阳性,应查HBVDNA,如为阴性,表示免疫有效。•抗-HBs和HBsAg同时阳性,需延长检测时间。中华肝病学会2010年12月《慢性乙肝防治指南》•对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h内尽早(最好在出生后12h)注射HBIG,剂量应≥100IU,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10μg重组酵母或20μg中国仓鼠卵母细胞(CHO)乙型肝炎疫苗,在1个月和6个月时分别接种第2和第3针乙型肝炎疫苗。•也可在出生后12h内先注射1针HBIG,1个月后再注射第2针HBIG,并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一针10μg重组酵母或20μgCHO乙型肝炎疫苗,间隔1和6个月分别接种第2和第3针乙型肝炎疫苗。中华肝病学会2010年12月《慢性乙肝防治指南》•新生儿在出生12h内注射HBIG和乙型肝炎疫苗后,可接受HBsAg阳性母亲的哺乳。L/O/G/O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