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和安全防护数据证明,每年全球的医护人员发生穿刺型职业暴露多达三百万起。以乙肝为例,世卫组织数据显示,医护人员感染乙肝的风险是普通人的四倍,在全球3500万医护工作者中,每年竟有两百万人经由职业暴露和乙肝病毒接触。来源:丁香园针对中国北方5家医院共310个科室进行的调查发现,医务人员丙肝的总感染率为2.5%,远远高于普通人群的感染率0.43%;某急性丙肝研究资料显示:15%的急性丙肝感染是由医疗操作所导致,其中78%由于手术引起,11%由于侵入性操作引起。《中国丙型病毒性肝炎医院感染防控指南》发布会【机构】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摘要】目的了解四川省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状况和影响因素,探讨减少危害的措施。方法收集2005-2014年四川省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人员个案调查表,对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相关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05-2014年四川省共计报告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人员893例,卫生医疗人员占80.1%(715/893)),公安司法人员占14.3%(128/893),其他人员占5.6%(50/893)人。中国知网-四川省893例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个案分析定义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如SARS/HBV/HCV/TP/HIV等,从而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类职业暴露。工作类型已确诊感染可能发生感染合计口腔科医师(包括助理)066尸体防腐/太平间医务人员123急救人员/医士01212家庭护理员11415女管家/保洁工11213临床实验室技师161632非临床实验室技师303护士223355医师非外科系统61218外科医师066呼吸内科123透析室技术人员134外科技术人员224技术人员/理疗师等01010其他工作岗位044总数54134188HIV在医务人员中的暴露感染(1998年美国)020406080100120140160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05-2014年四川省艾滋病职业暴露情况我省2010-2015年职业暴露分别为5,9,15,20,25,42医务工作者特别是外科、口腔科、妇产科医生,护理HIV/AIDS的工作人员,有关血库、化验室和血液透析病室工作人员以及尸检人员等,都有可能暴露于感染HIV的危险中。谁有职业暴露感染HIV危险?含有HIV的部位各种体液血液、精液、唾液、泪液、乳汁、脑脊液、宫颈分泌物脑组织淋巴结不会感染,除非含有血液粪便鼻涕唾液痰眼泪汗液尿液呕吐物美国CDC1981-1992年约5万医务人员进行统计被针具刺伤后,HIV感染几率为20/6135(0.33%)黏膜表面暴露的感染率为1/1143(0.09%)皮肤暴露的2712例无一例感染。有资料显示经针刺伤途径,乙肝感染几率19-30%HCV1.8-3%。如何预防艾滋病职业暴露危险的发生2暴露后预防1暴露前预防暴露前预防①严格制度建设②加强人员培训③强化防范意识④采取普遍性防护原则什么是普遍性防护原则?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普遍性防护原则认为,在为病人提供医疗保健服务时,无论是病人还是医务人员的血液和体液,也不论是HIV抗体阴性还是阳性,都应当作为具有潜在传染性加以防护。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保护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安全。普遍性防护原则包括以下五项基本内容(1)安全处置锐利器具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不要把用过的器具传递给别人。在进行侵袭性操作时,一定要保证足够的光线,尽可能减少创口出血。千万不要向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针头上盖针头套。不要用手毁坏用过的注射器。在创口缝合时,要特别注意减少意外刺伤。把用过的注射器直接放到专门的桶(盒)中,统一处理。(2)对所有器具严格消毒为保证消毒效果,器具必须用热水和清洁剂洗干净后再消毒。所有符合消毒规范的消毒程序都足以杀灭HIV、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常用的灭菌方法足以使HIV灭活。常用的两种灭菌方法是煮沸和化学灭菌。(3)认真洗手(4)使用防护设施避免直接接触体液根据可能接触血液或体液量的多少,决定采用适当防护设施。常用防护设施包括乳胶手套、口罩、防护眼镜、隔离衣等。有文献报道,使用防护手套可减少75%的侵入血量。(5)安全处置废弃物运输废弃物的人必须戴厚质乳胶手套。处理液体废弃物必须戴防护眼镜。勿将锐利废弃物同其它废弃物混在一起,也不要放在儿童可以接触到的地方。避免危险行为标准预防措施19暴露后预防①立即紧急处理②向有关部门报告③危险性分析评估④决定是否用PEP⑤随访紧急处理就近原则挤压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冲洗伤口肥皂和清水、生理盐水(黏膜)伤口的消毒与包扎70%酒精、0.5%碘伏,0.2%次氯酸钠、0.2-0.5%过氧乙酸浸泡同时对暴露源、被暴露着进行HIV、梅毒、乙肝、丙肝抗体筛查,保留相关检测结果证明报告根据《职业暴露感染艾滋病病毒处理程序规定》,医务人员及人民警察等在职业暴露发生后,应在1小时内报告用人单位(科室负责人/院感科等),用人单位应当在暴露发生2小时内向辖区内处置机构(我市为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报告时要查找事故原因,并对事故过程和处理情况进行详细记录。职业暴露风险的影响因素暴露源中病毒量暴露类型–经黏膜/皮肤损伤程度–表浅/深入器具类型–空心/实心针被暴露人员的免疫状况是否立即处理和预防用药危险性评估高危险性评估预防性用药方案不同职业暴露的预防性用药推荐方案暴露级别暴露源类型推荐用药方案1级轻度不一定使用PEP1级重度基本用药方案2级轻度基本用药方案2级重度强化用药方案3级轻度或重度强化用药方案2级或3级原因不明基本或强化用药方案服药方案药品由各级疾控机构提供开始得尽可能早–最好在1小时内(必须在24小时内)强化用药程序AZT/TDF+3TC+LPV/EFV疗程4周基本用药程序AZT/TDF+3TCAZT是唯一已被证明可以减少针头刺伤后艾滋病病毒感染发生的药物暴露后的随访HIV抗体的监测应在暴露发生后0、4、8、12周和6个月,甚至12个月进行根据《职业暴露感染艾滋病病毒处理程序规定》,现场采样需要至少2名见证人,每份血液样品含全血1支/血浆2支(每支1ml以上)随访还应包括对所用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如血常规、肝肾功能等保密由于目前社会人群对艾滋病认识的偏差,导致HIV感染者面临来自各方的歧视和压力,因此,意外暴露发生后,当事人最好仅向部门主管和单位主要领导报告,有关知情者应为当事人严格保密,特别是已造成暴露感染的情况下,任何人不能向外界和无关人员泄露当事人的感染情况。在尚未证实职业暴露没有导致感染HIV的情况下,从暴露发生至明确诊断期间内,应将被暴露者视为可能的HIV传染源加以预防。具体措施主要包括:每次性交时使用安全套;育龄妇女暂缓怀孕;孕妇要权衡利弊,决定是否终止妊娠;哺乳期女性应中断母乳喂养改用人工喂养;避免他人接触暴露者的血液或感染性体液。艾滋病职业暴露人员个案登记表1、紧急处理:挤压与消毒2、抽血检查初步处理之后要做乙肝的相关检查:HBVDNA、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和肝功能,酌情在3个月和6个月内复查。乙肝的职业暴露3、特殊处理➀已知暴露者HbsAg阳性或抗HBs阳性,则可不予特殊处理,如抗HBs滴度低(10IU/mI),需加强乙肝疫苗1次(5ug)。➁已知暴露者HbsAg和抗HBs均阴性,尽快给暴露者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U和乙肝疫苗,乙肝疫苗接种期间按第0—1—2—12月执行,并分别在暴露后即刻、4周、8周、12周检测乙肝两对半,发现异常情况尽快报告。➂不明确暴露者HbsAg阳性或抗HBs是否阳性,立即抽血检验核心HbsAg和抗原HBs,并尽快给暴露者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U,并根据检验结果参照上述原则进行下一步处理。1、紧急处理:挤压与消毒2、抽血检查及处理➀如明确暴露源为HCV感染者(抗-HCV阳性、HCV-RNA阳性),建议暴露后医务人员立即进行抗-HCV检测,留取抗-HCV本底资料;➁若此时医务人员抗-HCV阳性者应进一步检测HCV-RNA,HCV-RNA阳性者建议进行干扰素+利巴韦林的标准抗病毒治疗;➂若此时医务人员抗-HCV阴性,于暴露后12周再次检测抗-HCV,抗-HCV阳性者进一步检测HCV-RNA,HCV-RNA阳性者建议进行干扰素抗病毒治疗;HCVRNA阴性者于暴露后24周监测抗-HCV和ALT,并进行跟踪管理。丙肝的职业暴露1、紧急处理:挤压与消毒2、抽血检查及处理➀若暴露源RPR(或VDRL)呈现阳性,应加做TPHA确认,若仍为阳性,暴露者应尽早接受青霉素药物治疗,愈早治疗,感染梅毒的机率愈低。推荐长效青霉素240万单位,每周一次,每侧臀部注射120万单位/次,连续注射两周。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红霉素等。停药后1个月、3个月进行梅毒抗体检测。➁若暴露源TPHA为阴性,暴露者仍须定期追踪。梅毒的职业暴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