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站场土建施工常见质量通病及其防治措施2一建筑主体工程1.模板工程(1)基础模板缺陷【现象】1)条形基础模板长度方向上口不直,宽度不一。2)杯形基础中心线位置不准,芯模在浇筑混凝土时上浮或侧向偏移,芯模难拆除。3)上阶侧模下口陷入混凝土内,拆模后产生“烂脖子”。4)侧向胀模、松动、脱落。【治理】1)条形基础支模时,应通长拉线并挂线找准,以保证模板上口垂直。上口应定位,以控制条形基础上口宽度。2)杯形基础支模前,应复查地基垫层标高及中心线位置,按图弹出基础四面边线并进行复核,用水平仪测定标高,依线支设模板。木芯模要刨光直拼,芯模侧板应包底板。底板应钻孔以便排气,芯模外壳应涂刷脱模剂,上口要临时遮盖。采用组合钢模板时,应按照杯口底尺寸选用,在四边模中间通过楔板用M12螺栓连接、拧紧,组合成杯口模板。内侧设一道水平支撑以增加刚度。防止浇注混凝土时芯模位移。采用芯模无底板施工时,杯口底面标高应比设计标高低20~50mm,拆模后立即将浇捣时翻上的混凝土找平至柱底标高。3)上阶侧模应支承在预先设置的钢筋支架或预制混凝土垫块上,并支撑牢靠,使侧模高度保持一致。不允许将脚手板直接搁置在模板上。从侧模下口溢出来的混凝土应及时铲平至侧模下口,防止侧模下口被混凝土卡牢,拆模时造成混凝土的缺陷。4)侧模中部应设置斜撑,下部应用台楞固定。支承在土坑边上的支撑应垫木板,扩大接触面。浇注混凝土前须复查模板和支撑,浇注混凝土时,应沿模板四周均衡浇捣。混凝土呈塑性状态时,忌用操作工具在模板外侧拍打,以免影响混凝土外观质量。(2)柱模板缺陷【现象】1)模板位移。2)倾斜、扭曲。33)胀模、鼓肚、漏浆。【治理】1)支模前应先校正钢筋位置,弹线时对成排柱子的位置应找中、规方。支模时应先立两端柱模,经校直、复核后,拉通柱顶基准线,依线按序立各个柱模。在柱模底部应设定位盘和垫木,以保证柱底位置准确。柱距较小时,柱间采用剪刀撑和水平撑;大柱距则应单独设置四面斜撑,以保证各柱模位置准确。2)柱模应妥善堆放,使用前应检查、修整,分段支模连接应紧固,以防止柱模竖向倾斜、扭曲。3)柱箍间距应根据柱子断面的大小及高度设置,木楞胶合板模应采用定形枋木加强阳角部位;组合钢模板在配板时,端头的接缝应错开布置,以增加柱模的整体刚度。角部的每个连接孔都应用U形卡卡牢,两侧的对拉螺栓应紧靠模板,如有缝隙应用木楔塞紧,以免扣件滑移,使拼缝处产生拉力,造成漏浆。(3)墙模板缺陷【现象】1)模板倾斜、胀模。2)模板底部和阴角部位不易拆除,墙根外侧挂浆,内侧“烂根”。【治理】1)墙模板应按配板图组装,横竖背肋间距应按模板设计布置,对拉螺栓规格一般为Φ12~≯16。浇筑混凝土前应检查对拉螺栓是否收紧,采用不易被挤压振碎的套管,墙模顶部应设置上拉杆,以保证墙体厚度一致。木模或胶合板模的背肋宜设置在板面拼缝处。2)采取导墙支模时,按墙厚先浇筑150~200mm高的导墙作为墙模板底部的内支撑,导墙混凝土两侧应平整;采取预制导墙块做内支撑时,找平砂浆应平整。3)阴角模板的角不应呈锐角,应按拆模时间和顺序拆模。(4)楼梯模板缺陷【现象】1)楼梯底部不平整,楼梯梁板歪斜,轴线位移。2)侧向模板松动、胀模。【治理】1)楼梯底板模拼装要平整,支撑应牢靠。42)侧向拼缝应严密,钢木混合模板的配板刚度应一致,细长比过大的支撑应增设剪刀撑。3)应对模板、支撑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浇注混凝土。(5)梁模板缺陷【现象】1)梁模板底板下挠,侧向胀模。圈梁上口宽度不足。2)底模端部嵌入梁柱间混凝土内,不易拆除。3)梁柱模板接头处跑模漏浆。【治理】1)圈梁木模的上口必须设临时撑头,以保证梁上口宽度。2)斜撑应与上口横档钉牢,并拉通长直线,保持圈梁上口平直。3)组合钢模板采用挑扁担支模施工时,枋木或钢管扁担长度为墙厚加2倍梁高。4)梁底模应按规定起拱。支撑在泥土地面时,应夯实并铺放通长垫木,以确保支撑不沉陷。梁底支撑间距应保证在钢筋混凝土自重和施工荷载作用下不产生变形。当梁高超过600mm,侧模应加设钢管围檩。2.钢筋工程(1)钢筋错位【现象】柱、梁、板、墙主筋位置及保护层偏差超标。【治理】1)钢筋绑扎或焊接必须牢固,固定钢筋措施可靠有效。为使保护层厚度准确,垫块要沿主筋方向摆放,位置、数量准确。对柱头外伸主筋部分要加一道临时箍筋,按图纸位置绑扎好,然后用Φ8~Φ10钢筋焊成的井字形铁卡固定。对墙板钢筋应设置可靠的钢筋定位卡。2)混凝土浇捣过程中应采取措施,尽量不碰撞钢筋,严禁砸压、踩踏钢筋和直接顶撬钢筋。浇捣过程中要有专人随时检查钢筋位置,及时校正。(2)焊接接头质量不符合要求【现象】5接头处轴线弯折或轴线偏心过大,并有烧伤及裂纹。【治理】1)焊接前应矫正或切除钢筋端部过于弯折或扭曲的部分,并予以清除干净,钢筋端面应磨平。2)钢筋加工安装应由持证焊工进行,安装钢筋时要注意钢筋或夹具轴线是否在同一直线上,钢筋是否安装牢固,过长的钢筋安装时应有置于同一水平面的延长架,如机具损坏,特别是焊接夹具垫块损坏应及时修理或更换,经验收合格后方准焊接。3)根据《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96)合理选择焊接参数,正确掌握操作方法。焊接完成后,应视情况保持冷却1~2min后,待接头有足够的强度时再拆除机具或移动。4)钢筋焊接前,必须根据施工条件进行试焊,合格后方可施焊。5)焊接完成后必须坚持自检。对接头弯折和偏心超过标准的及未焊透的接头,应切除热影响区后重新焊接或采取补强焊接措施;对脆性断裂的接头应按规定进行复验,不合格的接头应切除热影响区后重新焊接。3.混凝土工程(1)混凝土坍落度差【现象】混凝土坍落度太小,不能满足泵送、振捣成形等施工要求。【治理】1)正确进行配合比设计,保证合理的坍落度指标,充分考虑因气候、运输距离、泵送的垂直和水平距离等因素造成的坍落度损失。2)混凝土搅拌完毕后,及时在浇筑地点取样检测其坍落度值,有问题时,及时由搅拌站进行调整,严禁在浇注时随意加水。3)所用原材料如砂、石的颗粒级配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对于泵送混凝土碎石最大粒径不应大于泵管内径的1/3;细骨料通过0.35mm筛孔的组分应不少于15%;通过0.16mm筛孔的组分应不少于5%。4)外加剂掺量及其对水泥的适应性应通过试验确定。(2)混凝土离析【现象】混凝土入模前后产生离析或运输时产生离析。6【治理】1)通过对混凝土拌和物中砂浆稠度和粗骨料含量的检测,及时掌握并调整配合比,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2)控制运输小车的运送距离,并保持路面的平整畅通,小车卸料后应拌匀后方可入模。3)浇注竖向结构混凝土时,先在底部浇50~1OOmm厚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竖向落料自由高度不应超过2m,超过时应采用串筒、溜管落料。4)正确选用振捣器和振捣时间。(3)混凝土凝结时间过长【现象】混凝土初、终凝时间过长,使得表面压光及养护工作无法及时进行。【治理】1)正确设计配比,尽可能采用较小的水灰比,工地上发现混凝土和易性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应与搅拌站联系,采取调整措施,严禁任意往混凝土中加水。2)通过试验确定外加剂的合理掺量,对于高效缓凝型减水剂应事先进行与所用水泥的适应性试验,以确定合理掺量。(4)混凝土表面缺陷【现象】拆模后混凝土表面出现麻面、蜂窝及孔洞。【治理】1)模板使用前应进行表面清理,保持表面清洁光滑,钢模应进行整形,保证边框平直,组合后应使接缝严密,必要时可用胶带加强,浇混凝土前应充分湿润。2)按规定要求合理布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3)对局部配筋或铁件过密处,应事先制定处理方案(如开门子板、后扎等)以保证混凝土拌合物的顺利通过。(5)混凝土表面裂缝【现象】1)混凝土表面出现有一定规律的裂缝,对于板类构件有的甚至上下裂通。2)混凝土表面出现无规律的龟裂,且随时间推移不断发展。3)大体积混凝土纵深裂缝。7【治理】1)按施工规程及时进行养护,浇注完毕后12h以内加以覆盖和浇水,浇水时间不少于7d(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少于14d)。大体积混凝土如初凝后发生表面风干裂纹,应进行二次抹面或压实。2)所有水泥必须经复检合格后才能使用。3)对大体积混凝土在浇捣前务必制定妥善的温控方案,控制内外温差在规定值以内。气温变化时应采用必要的防护措施。5.砖砌体工程(1)砌筑砂浆强度达不到要求【现象】在常用的砂浆中,M5以下水泥砂浆和M2.5混合砂浆(以下简称低强度砂浆)强度易低于设计要求;砂浆强度波动较大,匀质性差。【治理】1)砂浆配合比的确定,宜按《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JGJ98-2000),并结合现场实际材质情况和施工要求,由试验室试配确定。2)建立施工用计量器具校验、维修、保管制度。3)砂浆搅拌时应分两次投料,先加入部分砂子、水和全部塑化材料,通过搅拌,再投入其余的砂和水泥。4)试块的制作养护和抗压强度取值必须按《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规定执行。(2)砖砌体组砌错误【现象】砌体组砌方法混乱,砖柱垛采用包心砌法,出现通缝。【治理】1)应使操作者了解砌墙组砌形式:墙体中砖搭接长度不得少于1/4砖长,内外皮砖层最多隔五皮砖就应有一皮丁砖拉结(五顺一丁)。允许使用半砖头,但也应满足1/4砖长的搭接要求,半砖头应分散砌于混水墙中或非承重墙中。2)砖柱的组砌方法,应根据砖柱断面和实际使用情况统一考虑,但不得采用包心砌法。3)砖柱横、竖向灰缝的砂浆都必须饱满,每砌完一皮砖,都要进行一次竖缝刮浆塞缝8工作,以提高砌体强度。4)墙体组砌形式的选用,应根据所砌部位的受力性质和砖的规格尺寸误差而定,一般清水墙面常选用一顺一丁和梅花丁组砌方法;在地震地区为增强齿缝受拉强度,可采用骑马缝组砌方法。由于一般砖长度正偏差、宽度负偏差较多,宜采用梅花丁的组砌形式,可使所砌墙面竖缝宽度均匀一致。为了不因砖的规格尺寸误差而经常变动组砌形式,在同一幢号工程中,应尽量使用同一砖厂生产的砖。(3)砖缝砂浆不饱满【现象】砖层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低于80%(规范规定);竖缝内无砂浆(瞎缝或空缝)。【治理】1)改善砂浆和易性是确保灰缝砂浆饱满度和提高粘结强度的关键。如不宜选用标号过高的水泥和过细的砂,可掺水泥量10%~25%的粉煤灰。其掺量必须经试配确定,以达到改善砂浆和易性的目的。2)改进砌筑方法。不得采取推尺铺灰法或摆砖砌筑,应推广“三一砌筑法”或“2381砌筑法”。3)严禁用干砖砌墙。冬期施工时,应将砖面适当润湿后再砌筑。(4)墙体留置阴槎,接槎不严【现象】砌筑时随意留槎,且多留置阴槎,槎口部位用断砖砌筑;阴槎部位接槎砂浆不密实,灰缝不顺直。【治理】1)在安排施工组织计划时,对施工留槎应作统一考虑。外墙大角应同时砌筑。纵横墙交接处,有条件时也应同时砌筑。如不能同时砌筑,应按施工规范留砌斜槎,如留斜横确有困难时,也可留直槎,且应留阳槎,并按规范规定加设拉结筋。2)退槎宜采取18层退槎砌法,为防止因操作不熟练,使接槎处水平缝不直,可以加小皮数杆。3)后砌非承重120mm的隔墙,宜采取在墙面口留榫式槎的作法,不准留阴槎。接槎时,应在榫式槎洞口内先填塞砂浆,顶层砖的上部灰缝,用大铲或瓦刀将砂浆塞严,以稳固隔墙,减少留槎洞口对墙体的影响。9(5)填充墙砌筑不当【现象】框架梁底、柱边出现裂缝;外墙裂缝处渗水。【治理】1)柱边(框架柱或构造柱)应设置间距不大于500mm的2Φ6,且在砌体内锚固长度不小于1000mm的拉结筋。若少放、漏放必须在砌筑前补足。2)填充墙梁下口最后3皮砖应在下部墙砌完3d后砌筑,并由中间开始向两边斜砌。3)如为空心砖外墙,里口用半砖斜砌墙;外口先立斗模,再浇注不低于C1O细石混凝土,终凝拆模后将多余的混凝土凿去。4)外窗下为空心砖墙时,若设计无要求,应将窗台改为不低于C10的细石混凝土,其长度大于窗边1OOmm、并在细石混凝土内加2Φ6钢筋。5)柱与填充墙接触处应设钢丝网片,防止该处粉刷裂缝。二建筑装饰工程1.一般抹灰工程(1)抹灰层空鼓【现象】抹灰层空鼓表现为面层与基层,或基层与底层不同程度的空鼓。【治理】1)抹灰前必须将脚手眼、支模孔洞填堵密实,对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