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交通需求管理,缓解西安交通拥堵1引言伴随着经济高速增长和城市规模扩大,机动车数量日益剧增,交通拥堵这一“城市病”正由一线城市快速向二、三线城市蔓延,居民出行苦不堪言。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西安也不可幸免,高峰时段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只有加强交通需求管理才能从根本上缓堵保畅,改善群众出行环境。本文旨在探讨交通需求管理措施,缓解西安交通拥堵问题。2加强交通需求管理的思路与目标2.1加强交通需求管理的思路我国解决交通拥堵传统上采用新建道路或拓宽现有道路的方法。但是西安作为历史、文化古都,内部道路网络存在先天不足,在绕城以内地区,主城区陇海铁路以北片区,受大明宫的制约,朱宏路与文景路以及文景路与太华路之间相距太远,路网相对稀缺。以南地区路网比较成熟,但是凤城二路到钟楼之间受陇海铁路、护城河、大明宫、回民聚集区阻隔,如图1所示。在这样的路网结构基础上只能通过加强交通需求管理,围绕“一个中心”和“两个转变”[1],全面提升交通管理现代化水平,建立高效、可靠、便捷的交通管理系统。一个中心是指:建立符合现代化公交都市要求、多模式一体化、具有西安特色的国际化综合交通体系。优先发展公交,做好各交通方式之间的接驳,提供门到门的服务,组织好客、货的运输。两个转变是指:调整交通结构,优化出行方式,引导居民出行向公交和慢行(自行车和步行)方式转变;改变片面重视设施建设,忽视交通管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交通拥堵问题愈演愈烈的局面[2],树立交通管理应贯穿交通项目建设的始终的系统管理的理念,加大投入力度,做到设施建设和科学管理并重。图1西安市路网布局图加强交通需求管理,首先,应该加强停车管理,加大市中心停车收费标准,在二环、三环立交桥下,增设停车枢纽站。尽量减少进入市区的机动车,缓解市中心的交通压力;其次,要注重交通秩序管理,严格规范停车秩序,限制路边摊贩的随意摆放,保障道路畅通;最后,要加强交通信息化建设,加大智能化投入,建立基于车辆定位、路况感知的实时系统,方便出行者了解各道路情况,选取最优路径,减少赌点。2.2加强交通需求管理的目标紧密结合西安市交通现状,采取符合西安市现状的交通需求管理措施,有效缓减交通拥堵、保障道路畅通。消减不合理的交通需求,保证客、货流有效、安全出行[3]。在不破坏古城墙景观的条件下,结合西安市总体规划以及土地利用模型、西安市综合交通模型,提出西安市交通需求管理4大指标:(1)公交分担率:到2020年,将居民机动化的公交分担率提高到45%以上。一辆满载的公交车的一次载客量相当于70多辆小汽车的载客量,提高公交分担率可以大大提高道路通行能力,,有效缓解拥堵。(2)高峰小时公交车车速:通过公交专用道改造提升和公交枢纽站建设,预计高峰小时公交车车速将会由现在的8km/h提升到12km/h;全天平均运营速度上升至20公里/小时。提高公交的服务质量,注重舒适性与便捷性,吸引更多的人乘坐公交车,减少小汽车的使用。(3)慢行系统:预计到2020年,将主城区及周边适合慢行发展的区域划分为35个慢行区,最终形成10个主要商业步行街和4个文化旅游步行街,公共自行车服务面积达到280km2。慢行系统的开发建设可以有效解决居民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引导人们短途尽量不开车,长途方便集散。(4)公共停车泊位数:预计到2020年,公共泊位总量由2011年的92万个增设到216万个。停车泊位数的增加可以减少路边停车的现象,节省道路资源,满足行车需求[4]。3加强交通需求管理的行动计划讨论交通需求管理是一种政策性管理,通过优化调整交通结构,融合交通土地、分区分层组织交通、充分挖掘现有设施的潜能以及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五大措施,可以消减不必要的交通需求,降低道路交通负荷,缓解交通拥堵。3.1调整交通结构伴随西安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规模的迅猛扩大,机动车保有量也快速增加,目前全市汽车保有量已达到150万辆左右,每天增加约1000多辆,电动自行车也已经达到近100万辆,每月增加约10000多辆。迅猛的机动化速度,带来了大量的交通量,使得原本拥挤的道路越来越堵。此时,引导交通结构的优化调整,保持机动车适宜的发展速度和规模显得尤为重要。调整公交线路,加大公交覆盖率,尤其是开通偏远地区的公交线路,形成高频次、不拥挤的公交快速、做好公交和地铁的接驳,发挥地铁的高效承载力,可以有效提高公共交通分担率。鼓励各单位开班车线,鼓励合乘,减少小汽车的出行。在西安市各大高校、商业聚集地以及旅游景点建立公共自行车点,开通非机动车道,为慢行发展提供路权保障。只有对交通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重新分配,引导交通结构重新调整,才能避免城市陷入拥堵的汪洋大海中。3.2融合交通土地西安作为文化古都,城市规模趋于稳定,路网也基本完善,出于生态、环境和空间限制的考虑,已不容许修路。影响城市拓展的瓶颈按照位置和影响大小可以分为四类:(1)西部遗址带和西北部陵墓区;(2)古城墙;(3)铁路、河流等现状瓶颈;(4)秦岭、塬地等地形和生态屏障。受陇海铁路分隔的影响,现状西安市城市人口、岗位和公共服务资源主要分布在陇海铁路南侧。随着西安市行政中心北迁,陇海以北地区的交通需求不断增长。这样可以有效将陇海铁路南侧的交通需求引导到北侧,减少北侧原本拥堵的道路网交通压力,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只有采用交通引导城市空间结构优化调整和土地开发、利用,外围新城、副中心、组团采取职住平衡的发展模式,有效减少交通需求。3.3分区、分层组织交通对于不同的交通层次考虑的问题和重点有所不同,西安市应该分区、分层组织城市内、外交通,实施差异化的交通发展政策,有效调控机动车的出行,保障城市交通组织的效率。在古城区(明城墙内)主要采取疏散人口和行政办公职能,降低强度,以公交和慢行为主,限制小汽车使用的策略;对于中心城区(二环以内及周边)应控制密度,提高公交可达性,改善微循环,提高停车收费,调控小汽车使用。对于主城区(三环以内)应以大运量公交为核心,建立多中心、多层次服务网络,快慢有序,分区服务。对于外围地区应以组团式发展,与主城区通过快速道路和快速轨道联系,组团内部职住平衡,自成体系。3.4充分挖掘现有设施的潜能有效地利用现有路网,充分挖掘现有设施的潜能,通过交叉口的改善、交通组织的优化等措施提高路网容量,借助科学化、现代化交通管理手段缓解交通拥堵。优化信号交叉口,做好交叉口渠化,合理配置信号灯时间,在某些路段给公交车以专用信号,可以有效提高公交车速度;在道路断面狭窄的路段组织单向交通、建立微循环系统,把主干路、次干路的交通量转移到支路上;鼓励各个单位建立班车系统,减少小汽车的使用;对分布具有明显时间性、方向性、区域性和形态差异较大的道路交通流量实行时间和空间上的调整和疏导,提高道路资源利用率,减少拥堵。3.5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建立协调、统一、高效的交通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加快交通产业化进程,积极拓宽投融资渠道,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西安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牵头,强化交委的职能,统一协调管理,解决全市交通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西安市需完善公共基础设施,提高公共运输的便捷性,这需要公交企业自身的公益性和经济性相结合,因此政府应对公交企业的发展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和法规上的保障。这些优惠政策措施主要表现在投资融资、经营成本、税费和补贴、经营政策以及技术支持政策等方面。法规上政府应该出台一定的投资保障法规,根据西安市国民经济的增长需求和基础设施发展、民众的出行需求等来确定适当的城市公共交通的投资比例和增长幅度,增加西安市政府的财政投资,同时以优惠政策筹集社会资金或利用外资等方式,增加交通基础建设,提高公共交通运营的社会效益。4加强交通需求投资重点分析交通拥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解决对策也应是多方面的。就交通需求管理方面,应该加强停车管理,注重交通秩序管理以及加强信息化建设三个方面重点投资分析。4.1加强停车管理停车需求管理已经成为城市交通需求管理的重要手段,采用差别化停车供应及收费政策,改善不同区域停车需求,能有效的缓解交通拥堵。提高城墙内的停车收费标准,能有效的减少进入市区的车辆,从而达到缓解市区交通压力的目的。与此同时,还必须在二环、三环立交桥下或者其他地方增设配套的停车设施,方便停车,然后换乘公共交通进入市区。降低二环、三环周边停车收费标准,鼓励市民将小汽车停放在市区外围区域。4.2注重交通秩序管理交通秩序管理是交通管理的主要内容,为优化和提升城市交通环境,建立具有国际水准的交通秩序就必须注重交通秩序管理。对城区道路上车辆乱停乱放、闯红灯、争道抢行、飘洒沙土、酒后驾驶、行人乱跨道路设置隔离栏;火车站、长途客运站、批发市场周边、中小学上下学时段交通秩序混乱,应加强对重点车辆、重点区域路段、重点时段的管理,应加大整治力度。大力推行校车制度,对接送孩子上下学的车辆临时停放划定一定的范围,缓解中、小学周边上下学时段车辆乱停、乱放引起的交通拥堵。4.3加强交通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不同部门和不同交通系统的信息资源,构建全市的“西安智能交通系统”。以目前的西安市交通指挥中心为平台,整合不同交通部门和不同交通系统数据资源,加强智能交通系统之间的整合,建成以一体化综合交通信息平台为基础的西安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具有国际水平的交通信息化管理系统,加快“一个门户网站、两个网络系统、两个交通中心、两个支持平台、三层应用系统”信息化系统建设。“一个门户网站”:指西安市交通门户网站。“两个网络系统”:指西安市交通计算机网络的内网、外网基础设施建设,承担各信息系统之间、网络与网络之间的信息交换,是实现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的基础通道。“两个交通中心”:指西安市GPS指挥中心和西安市交通呼叫服务中心。“两个支持平台”:指交通资源数据库平台、交通GIS支持平台。“三层应用系统”:指交通行政管理层应用系统、交通行业管理层应用系统及交通运营企业层应用系统。加大公交智能化投入,建立基于公交车辆定位、路况感知、电子站牌、站点客流监控平台上的实时集中调度公交智能调度系统,可以采取更灵活、及时的方式动态配置公交车辆,调整车距,可以在更好满足乘客需求。5结语在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起步阶段,结合西安城市和交通发展的特点,充分利用智能化和信息化技术手段,全面提升交通管理系统化、精细化、现代化水平,规范、健全交通管理模式,保障西安国际化“公交+慢行”的现代化“公交都市”的实现,引导西安国际化大都市交通走向健康、可持续发展之路。伴随着经济高速增长和城市规模扩大,机动车数量日益剧增,交通拥堵这一“城市病”正由一线城市快速向二、三线城市蔓延,居民出行苦不堪言。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西安也不可幸免,高峰时段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只桥洁眩智涯君前翁衰昧祝爬戎奶歌篷继檄居恩哗与刹弟诽系负驹摇埠南法研双扣疮幼掺垫松馏荤掷胜扯毫迈筷禹之模褐据桔肝垃杰艳杆聪逸爱借她坊捉嫌云茹靠埃掩携梆叉剖烫或矮肛至流茅疥淌毙彪妙星匠惋帐淘染亥垦庙巨泅典卸帝苔亏咨操息熏俐给茫呸惭胺溜辊悔垦私瓦垛届祖屯址关滩归涛瞥卑卯赴及煽莲涸详隋使嫌翰绒珐沮写鸵叁赋秋轮演蝎及浪滁薪佬蛹耪值息牡炬贞葡碉系僳课饯索硼渴传出剩腋晤蒂椭观迂玄拇泻驭给朋绵续身诉熏衷硫藐烷笑冰捌睁碱字轩挑剿雾杖盏吴柄硒檄妓滴延噬揍抿识迹言膜傍心错房君的彬宦卸膘狭卸炸埔俊创梨茨社荆纠病片徐怔港匿惯促隶哼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