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提升就业能力第一节大学生就业能力概述一、就业能力二、大学生就业能力一、就业能力•就业能力的含义•就业能力的特征•就业能力的构成•就业能力模型(一)就业能力的含义•对于就业能力这一概念,不同的学者和组织有着不同的理解。•尽管关于就业能力的定义各不相同,但总的来说就业能力是一种与职业相关的综合能力,是一种适应性和灵活性,是涉及能力本身包括态度、个性等的可变化的核心技能群。就业能力作为一种能力,不仅与遗传等先天性因素相关,还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社会关系等后天性因素相关。(二)就业能力的特征1.职业性2.稳定性3.动态性4.综合性(三)就业能力的构成•不同学者对于就业能力构成的理解也有较大差异。•学者米特切尔(AyseG.Mitch-ell)认为,就业能力包括能够强化就业能力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包括⑴智力能力;⑵社会和人际交往能力;⑶经营和创业能力;(4)多元技术技能力系列:一系列与岗位相联系的能力。•戈德斯密德认为就业能力主要包括五点:就业动机及良好的个人素质、人际关系技巧、丰富的科学知识、有效的工作方法、敏锐而广阔的视野。(四)就业能力模型•2004年,彼得·奈特(PeterKnight)和曼兹·约克(MantzYorke)从心理学角度构建了就业能力研究领域最著名并被广泛引用的USEM模型。•USEM模型包含四个组成要素:理解力(understanding)、技能(skills)、自我效能(efficacybeliefs)和元认知(meta-cognition)。•理解力是对指专业知识的理解,技能包括工作所需的专业技能和通用技能,自我效能主要表现为具有自信心,元认知体现在对自我的反思。(五)就业能力与胜任力1.胜任力的概念2.就业能力与胜任力的关系3.冰山模型1.胜任力的概念•“胜任力”(competency)这个概念最早由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DavidMcClelland)于1973年正式提出,目的是有效区分“好的工作者”与“差的工作者”。•麦克利兰经过研究后,发表了“测量胜任力而非智力”一文,提出胜任力才是有效区分有卓越成就者与普通者的个人的深层次特征,包括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等任何可以被可靠测量或计数的个体特征。2.就业能力与胜任力的关系•胜任力,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与就业能力既联系密切又有区别的一个概念。早期的就业能力研究者曾把就业能力称为关键胜任力(keycompetences)、可转换胜任力(transferablecompetences)等,到90年代,普遍采用了可就业能力(employability)这个词。从内容来看,两个概念的构成要素基本是一致的。•但是,两者对问题进行描述的角度不同。就业能力是从个体如何获取和保持工作的角度对人的素质特征进行描述和分类;而胜任力则是从什么样的员工才是可以取得卓越绩效的好员工的角度,对人的素质特征进行描述和分类。3.冰山模型•麦克利兰把人的胜任力描述为一座在海上漂移的冰山,并将其分为表面的“水面以上部分”和深藏的“水面以下部分”,其中有7/8左右的存在于水底,只有1/8露在海平面以上。这就是著名的冰山模型。二、大学生就业能力(一)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含义(二)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构成要素(三)大学生就业能力存在的问题(四)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方法与途径(一)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含义•大学生就业能力不仅指其获取就业岗位的能力,还应包括维持就业岗位、重新选择和获取新的岗位的能力。•对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理解,要防止出现简单化和复杂化两种错误倾向。简单化是把就业能力等同于应聘能力,即毕业生把握并获取就业机会、赢得欣赏的实际能力和比较优势;复杂化是设定复杂的指标体系,弱化了实际的可操作性。(二)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构成要素•大学生就业能力应包括通用能力、个人素质、专业技能及求职技能。•通用能力包括适应环境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外语和计算机运用能力等;求职技能包括就业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自我定位、机会分析与把握、自我决策与营销等方面的能力;•个人素质包括时间管理、诚实、自信、责任心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精神,是大学生成功就业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是用人单位挑选大学生的首要标准;专业技能是大学生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后,具备的将本学科、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运用到实践中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大学生就业能力存在的问题1.职业目标不明确,职业决策盲目2.缺乏强烈的责任感和应有的职业道德3.缺失沟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差4.知识结构不合理,知识拓展能力差5.专业能力不足,实践能力低下6.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缺乏(四)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方法与途径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就业能力的培养应贯穿于整个大学阶段,并渗透到专业教学中去;2.积极开展职业指导,这是提升就业能力的基础;3.提醒学生既要重视知识学习,更要重视社会实践,这是提升就业能力的关键;4.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是提升就业能力的根本。第二节通用能力培养一、通用技能的含义二、通用技能的构成一、通用技能的含义•通用技能是一些从事任何职业或行业都需要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技能,是人们在职业活动中需要具备的最基本的技能。它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和广泛的可迁移性,对人的终身发展和终身成就影响极其深远。•通用技能又被称为“可迁移技能”、“核心技能”、“共同技能”等,它强调的是,当职业发生变化时,从业人员所具备的这一技能依然起作用,所以有人形象地称它为“可携带的技能”。二、通用技能的构成(一)人际交往能力培养(二)沟通能力培养(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四)团队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五)其他通用技能(一)人际交往能力培养1.人际交往能力的含义2.人际交往能力对大学生成才的重要意义3.人际交往的原则1.人际交往能力的含义•人际交往能力即人际应对能力,也称社会交往能力,是指妥善处理组织内外关系的能力。包括与周围环境建立广泛联系和对外界信息的吸收、转化能力,以及正确处理上下左右关系的能力。2.人际交往能力对大学生成才的重要意义(1)人际交往是获得信息、开启心智的重要途径。(2)人际交往是工作中必需的能力和技巧,是争取事业成功的先决条件。(3)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力和和谐融洽的氛围有利于人的成长。(4)人际交往有助于大学生提高自我认识和自我完善水平。3.人际交往的原则(1)平等尊重原则(2)包容原则(3)诚信原则(4)互利原则(5)真诚原则(二)沟通能力培养1.沟通的含义2.沟通的类型3.有效沟通的方法与技巧1.沟通的含义沟通实质上就是信息传递的行为,发送者凭借一定的渠道,将信息传递给接受者,并寻求反馈以达到相互理解的过程。从科学的角度来讲,沟通是关于信息传达与信息反馈的一门科学,但从实用的角度来讲,沟通却是一门人与人之间交往的艺术。因此,沟通交流的不仅仅是信息,还包括情感、态度和观念等。2.沟通的类型(1)按照沟通媒介分类(2)按照沟通范围分类(3)按照沟通的方向分类(4)按照沟通的方式分类3.有效沟通的方法与技巧(1)遵循有效沟通的原则(2)避免沟通障碍(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1.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含义2.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与途径1.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含义•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一种勇于抛弃旧思想旧事物、创立新思想新事物的精神。坚持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追求新颖,与众不同;要开拓创新,不要因循守旧;要创新,不要保守……这些都是创新精神的具体表现。•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密切联系。创新能力在一定的知识积累的基础上,可以训练出来、启发出来,甚至可以“逼出来”;创新最关键的条件是要解放自己。因为一切创造力都根源于人的潜在能力的发挥。保守……这些都是创新精神的具体表现。2.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与途径(1)创造性思维的启发是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源泉(2)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3)合理的知识结构是大学生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4)养成科学的学习习惯和思考习惯是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必备条件(四)团队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1.团队的概念与特征2.团队精神的含义3.大学生团队精神与协作能力培养的途径1.团队的概念与特征•团队是由一群拥有不同背景、不同技能以及不同知识的人员所组成,通过其成员的共同努力能够产生积极协同作用,团队成员努力的结果使团队的绩效水平远大于个体成员绩效的总和。•一般优秀的团队通常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目标清晰(2)素质互补(3)相互信任(4)高度忠诚(5)良好沟通(6)恰当领导2.团队精神的含义•所谓团队精神,简单来说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团队精神的基础是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核心是协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反映的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并进而保证组织的高效率运转。3.大学生团队精神与协作能力培养的途径•为实现培养团队精神这一目标,大学生应该从以下几点做起:(1)珍惜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团队合作的机会;(2)积极参与班级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团队精神;(3)通过积极引导学生的社团活动,强化学生的团体意识。(五)其他通用技能1.获取信息的能力2.学习能力3.适应能力4.表达能力5.组织管理能力6.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7.分析判断能力第三节个人素质的培养一、两种重要个人素质的培养二、其他个人素质的培养一、两种重要个人素质的培养(一)时间管理素质的培养(二)自信心的培养(一)时间管理素质的培养1.时间管理的内涵2.时间管理的原则和方法3.时间管理的技巧(二)自信心的培养1.自信心的含义2.自信心的作用3.自信心的培养方式二、其他个人素质的培养1.敬业精神2.时效意识3.遵纪守法4.诚实守信第四节专业技能培养一、专业技能的含义二、专业技能的重要性三、专业技能的自我评价四、专业技能的形成过程五、专业技能的培养途径一、专业技能的含义•所谓专业技能,是指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需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也就是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程度。专业技能包括基础技能、专门技能和其他相关技能二、专业技能的重要性•专业技能是大学生就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核心内容,合格的劳动者必须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这是最起码的素质和最基本的要求。•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方式导致高校毕业生缺乏足够的专业技能,已成为供应满足企业所需人才的瓶颈之一。三、专业技能的自我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1)我有哪些专业技能?例如,研究分析、带领团体、协调谈判、运作控制、精算……(2)我的专业技能中哪几项特别优于别人?(3)我期望加强哪些专业技能?怎么做?(4)何种职业或工作能发挥我最“优”的专业技能?(5)目标职业或工作需要何种技能和专业知识?这些我有吗?(6)在专业知识和技能上,如果还有不足之处是否需要再进修?四、专业技能的形成过程1.感知认同阶段2.模仿阶段3.练习阶段4.熟练协调阶段5.反馈校正(或评价)阶段6.创新与创造阶段五、专业技能的培养途径1.高度重视和积极参与学校的实践教学2.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学校社团3.投身社会实践,利用假期进行实习本章结束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