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使命与责任》《教育的使命与责任》是肖川教授的一本教育随笔集。没有使命感的教育是盲目的,没有责任担当的教育是轻薄的。真正的教育不仅应该具有效率和效益,更重要的是要的要具有灵魂,具有坚定而明确的价值追求。使命与责任赋予教育以高度和灵魂。作者在凝练、舒展的言说中表达深邃细密之思的风格,不禁让人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触摸到教育的时代主题。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值得一读。读肖川的教育随笔,你会感叹道:有一种美,叫教育。“让课堂充满关注生命的气息,让生命的活力充分地涌流,让智慧之花尽情绽放,应该成为所有教学的自觉追求。生命教育强调用生命去温暖生命,用生命去呵护生命,用生命去撞击生命,用生命去滋润生命,用生命去灿烂生命。”生命教育的宗旨就在于:捍卫生命的尊严,激发生命的潜能,提升生命的品质,实现生命的价值。“关注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成全生命,敬畏生命:则构成生命教育的目标。生命教育应当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即为人道的教育,不仅要对学生的升学考试负责,更要对学生一生的生命质量负责,要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第二个层次应当是为了生命主体的自由和幸福所进行的生命化的教育。第三个层次是指生命教育作为教育的实践领域,应当涵盖着多重主题的教育实践。作为学校教育,我们每天所面对的是一群群鲜活的生命体,是一个个对世界充满新奇感的心灵世界。我们有责任,也有理由把人性最善良、最美好、最纯真的东西植入孩子的心田,让孩子在渐渐成长的过程中凝聚“人情味”,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尤其是在当今的社会教育背景下,我们的教育不能仅仅成为“训练”、“成绩”等应试东西的代名词。这正如肖教授在书中表明:生命教育的宗旨就在于:捍卫生命的尊严,激发生命的潜能,提升生命的品质,实现生命的价值。读着肖教授对生命教育的三重解读,我思忖着,如何在我们的教育中进行生命教育,让学生在课堂中、在校园中激昂起生命的欢歌呢?首先我想应让我们的孩子能够主动地、快乐地生活。让他们在我们教育中,受到的关注,得到是关怀,哪怕是我们班中的任何一名暂困生,都应当成为我们教师心中关注着的所有。所有的学生,教师都要一视同仁,永不言弃。让他们平等地、自由地生活、学习。没有强制、没有苛严,也没有功利,更没有压抑。崇尚兴趣,热衷读书,关注生活,思考当下。其次在我们的教育中进行生命教育,还应该让学生理智的生活。正如肖教授所言,学生激情有余,而理智不足。我想通过我们教育,要让孩子能够正确面对生活,面对挫折,学会合理的安排时间,劳逸结合,在现实与幻想的冲突中,思考生活,思想学习。再次,在我们的教育中进行生命教育,更应该让学生创造性地生活。我们要为孩子们创设不同的情境,不同的体验场所,让孩子们不断地去改变、去尝试、去思考。要让他们有一种不满足于现状的感想,从而努力地去创造新的环境,创设新的机遇,从而提升自身的生命质量。也许我对生命教育的理解只是肤浅的,但我却已深深地感受到了生命教育迸射出来的无穷热情。我们也期待着,通过我们对生命教育的解读,对生命教育的实践,让学校变得更有吸引力,让教师变得更富魅力,让学生变更具活力。高效课堂四要素教育、学生、学校、教师。这四个词的真正教育内涵是什么?高效课堂作为一个相对先进和完整的教育概念,它的基本支撑正是这四个基本概念。真正的教育必须坚守“人性”、立足“人本”、富有“人道”、尊重“人权”。高效课堂教育学主张,教育即人学,它意味着教育必须“从儿童出发”,也就是“以儿童为本”,即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展示欲、创造性。高效课堂教育认为,学生首先姓“学”、字“生”。离开了“学”,就没有“生”,这个“生”即“生长”。因而学习即生长,学习是“学”、“生”的生命成长方式。高效课堂教育主张,学校首先是“学生”的“学校”,因而学校的一切都应该体现出学生的色彩、声音、形象和存在。高效课堂教育认为,一切的学习和生长都不可被人为地替代包办,学校必须要让学习和成长“发生”在学生身上。因而,学校的挑战、使命,是取决于如何为学习和生长创造、提供“发生可能”的众多因素上,如环境、动机、手段、机制等等,这样众多因素的聚合是教育教学的前提,是过程甚至更是教育教学本身,学校的价值就体现在它的“生态”意义上。因此,还可以这样精炼地概述:学校即生态。高效课堂教育主张,教师角色具有三重意义:一是学校生态的建构者,是提供学习和生长条件的人,离开教师这个特殊角色的存在,就意味着有可能失去“发生”,教师是一个必需条件,它的价值体现在——是学习和生长的“可能性”;二是一个学习和生长的开发者,你千万不要单纯以为教师是教材、课程的开发者,这或许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讲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教师对学习和生长的开发意味着首先是对学生潜能、思维、学习力等基本素质和能力的开发,其次是对学习的开发,要敢于“放手”,大胆让学生在“在经历中体验”,去“失败中矫正”,从“感悟中成长”,再次是对生长的开发,条条大路通罗马,“人学”的教育主张是建议要从差异出发,接受差异、尊重差异、包容差异,准许学生“遵照自己的方式”去学习和生长,要敢于让每个学生“走自己的路”,而教育教学的内容指向性则更加清晰,生活、生命、生存。三是一个信念的传播者,教师必须以自己的信念去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实,当我们概述学校即生态、教师即条件时,其中都包含着“文化”指向,有时候,需要从“教育即信仰”的角度去领会教师对信念的传播。如何写教学案例一、什么是教学案例学校教育教学中有许多典型事例和疑难问题,案例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教师在处理这些问题时的行为、态度和思想感情,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例证。教学案例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偶发事件、有意义的、典型的教学事例处理的过程、方法和具体的教学行为与艺术的记叙,以及对该个案记录的剖析、反思、总结。案例不仅记叙教学行为,还记录伴随行为而产生的思想,情感及灵感,反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矛盾、困惑,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想法、思路、对策等。它既有具体的情节,过程,真实感人,又从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教学艺术的高度进行归纳、总结,悟出其中的育人真谛,予人以启迪。可以说,教学案例就是一个具体教学情景的故事。在叙述这个故事的同时,人们常常还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点评。所以,一个好的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真实的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二、教学案例的特征(1)与论文的区别从文体和表述方式上来看,论文是以说理为目的,以议论为主的;而案例则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也就是说,案例是讲一个故事,是通过故事说明道理。因此,从写作的思路和思维方式上来看,二者也有很大的区别。论文写作一般是一种演绎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抽象到具体,而案例写作是一种归纳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具体到抽象。(2)与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实录的区别一般来说,与教案、教学设计的区别比较容易理解。教案和设计都是事先设想的教育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育措施的简要说明;案例则是对已发生的教育过程的反映。一个写在教之前,一个写在教之后;一个是预期,一个是结果。案例与教学实录的体例比较相近,它们的区别也体现了案例的特点和价值。同样是对教育情境的描述,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而案例是有所选择的。至于怎样选择,就要看案例撰写的目的和功能了。三、怎样写好教学案例1.案例的结构要素从文章结构上看,案例一般包含以下几个基本的元素。(1)背景案例需要向读者交代故事发生的有关情况: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如介绍一堂课,就有必要说明这堂课是在什么背景下进行的,是经过准备的“公开课”还是平时的“家常课”,等等。背景介绍并不需要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说明故事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或条件。(2)主题案例要有一个主题。写案例首先要考虑我这个案例想反映什么问题,是想说明怎样转变差生,还是强调怎样启发思维,或者是介绍如何组织小组讨论等等,动笔前都要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想法。比如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不同的研究课题、研究小组、研究阶段,会面临不同的问题、情境、经历,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写作时应该从最有收获、最有启发的角度切入,选择并确立主题。(3)细节有了主题,写作时就不会有闻必录,而要是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有针对性地向读者交代特定的内容。比如介绍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就要把学生怎么从“不会”到“会学”的转折过程,特别是关键性的细节写清楚。不能把“方法”介绍一番,说到“掌握”就一笔带过了。(4)结果一般来说,教案和教学设计只有设想的措施而没有实施的结果,教学实录通常也只记录教学的过程而不介绍教学效果;而案例则不仅要说明教学的思路、描述教学的过程,还要交代教学的结果,即这种教学措施的即时效果,包括学生的反映和教师的感受等。读者知道了结果,将有助于加深对整个过程的内涵的了解。(5)评析对于案例反映的主题和内容,包括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过程、结果,对其利弊得失,作者要有一定的看法和分析。评析是在记叙基础上议论,可以进一步揭示事件的意义和价值。比如同样一个“差生”转化事例,我们可以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不同的理论角度切入,揭示成功的原因和科学的规律。评析不一定是理论阐述,也可以是就事论事、有感而发,引起人的共鸣,给人启发。四、教学案例撰写的意义教学案例对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研究能力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通过教学案例的分析,有助于教师对教育思想、教学理念、教学策略等的深入了解,也有助于教师清晰地看到教学过程中教学策略是如何成功运用的。对于教师来说,写教学案例至少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1、案例可以记载教师的教育教学经历,积累丰富的教学资源。2、案例可以促使教师深入领会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并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找到最佳的契合点。3、对案例中的典型问题进行理性分析,甚至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不仅能提高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而且有助于其他教师借鉴成功经验,共同提高。五、教学案例常见的几种形式:一个典型的案例往往包括以下内容:案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背景等情况;典型的教学过程;思考和分析。一个好案例的“标准”:一个好的案例首先最重要的一条是能促使自己进行教育教学的反思和帮助阅读案例的人从中学有所获。其次要做到:具有可读性,具有时代性,富有个性化。如何评价一堂课的优劣——答案是丰富多彩的1.一堂课是不是好课,最有发言权的是学生只要学生喜欢上的课就是好课。学生喜欢的语文课究竟是什么样的呢?一、能体现较强的人文性。二、能凸现鲜明的教学个性。三、能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能培养合作与竞争精神。一堂课是不是好课,既要看结果,又要看过程。教学过程是师生的互动与对话。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看学生是否参与了,投入了;是不是兴奋,喜欢。其次,要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思考过程。第三,要看师生双方互动的过程,教师对学生是不是进行了有效的了解和引导。第四,从教师的角度看,是不是面向了全体,实行了因材施教。2.一堂课是不是好课,从感觉上来说,可用“累”与“不累”来区别如若听课者始终被精彩的课堂教学活动所吸引,精神专注、积极投入,没有丝毫“累”的感觉,那么,无疑,这是一堂好课。反之,听者焦虑不安,惋惜不已,时而抬腕看表,时而交头接耳,等待着下课钟声响起,那么,这样的课是不能列入好课之列的。(《语文教学通讯》3.一堂课是不是好课,学生面部表情是一张“晴雨表”如果学生喜形于色,不能自己地投入学习,眼睛里闪烁着成功的喜悦、生命的满足、收获的充盈,这就算得上好课。4.一堂课是不是好课,应看它是否体现了“实”与“活”的统一一节好的语文课,应是“实”与“活”的统一。“实”指扎实、如何评价一堂课的优劣优秀的教学成绩来自一堂堂的优质课,或者说:优秀的教学成绩是一个个优质课的“结晶”。什么样的课才算是优质课呢?对于这个问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认为,评价一堂课的优劣主要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衡量。(一)是否有知识性错误。教师的工作就是不断地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传授的正确性。教师如果对教材不熟甚至不懂,就容易在传授知识中犯错误,这方面的例子也有一些:如果把“束缚”中的“缚”读成(bÓ),把“陶冶情操”中的“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