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院突发事件应对与危机管理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部分影响公众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及特点我国将进入突发事件发生的高发期自然因素森林开发、兴修水库,导致生态破坏钩体、血吸虫气候变暖,生态改变霍乱、登革热抗生素滥用,病原变异结核、疟疾“新”的病原体不断出现医疗纠纷据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统计,自2002年9月《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以来,中国医疗纠纷的发生率平均每年上升22.9%。中国医院协会的一项调查显示,2012年,中国每所医院年平均发生暴力伤医事件约27次。这几起暴力伤医事件中,一些医生是“无辜受害”:浙江温岭案件的施暴者杀害的并非主治医师而是“恰巧在办公室”的另一名医生,而广东熊旭明医生拒绝家属进入ICU病房实属遵守医院规定,却招致一顿暴打,他曾经荣获过抗击非典二等功。究因:患者委屈医院有过失事实上,很多无辜医生受害恰恰说明了有些人行凶时已无理智。一些病患常年奔波寻医问诊,委屈和愤懑压在心口,有时医生一个小小的苛责或是一个小动作都可能引发不满情绪,进而演化为暴力伤医。与此同时,误诊误操作、诊疗费用高、医务人员服务态度差等原因也是“导火索”。北京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一项数据显示,委员会成立两年多来,医院有责案件为1800多件,超半数医疗纠纷中医院存在过失。“实际上人类所面临的疾病只有约四分之一可以找出病因,其中又有约十分之一可对因治疗,其余只能对症治疗,但普通百姓对此认识远远不足。”山西省卫生厅医政处处长刘洋说。两会十个民生热词之一:医患矛盾南京护士被打、潮州医生被押游行……医患矛盾近年来日益突出,如何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更好地保卫医患双方的身心健康和家庭幸福,成为今年两会上代表委员不断追问的问题。代表委员们认为,应当清理医院服务病人、治疗、用药方面“一切向钱看”的弊端,建立完善的医疗纠纷投诉平台,从法律和制度层面严惩医患暴力,完善第三方调解机制,帮助医患双方解决纠纷。陕西凤翔“儿童铅中毒事件”陕西省凤翔县遭遇“儿童铅中毒事件”,确认731名已受检儿童中,615名血铅超标,后增至851人,其中166名中、重度铅中毒儿童陆续住院接受免费的排铅治疗。赤峰市水污染事件赤峰市水污染事件2009年7月23日,内蒙古新城区发生强降雨,大量雨污水淹没了九龙供水公司九号水源井,污染了饮用水。截至27日17时30分,赤峰市新城区自来水受污染事件致1154人门诊就医、110人口服药物治疗、15人住院观察。无重症病例,经对症治疗,绝大多数病例有明显好转。截至8月3日17时,该事件已致4322人就医,此后无新增报告病例,截至8月4日17时已累计治愈4004例。2003年的“SARS”疫情。SARS危机充分暴露了…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和反应体系不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不完善,传染病报告信息网络不畅通,实验室快速诊断系统未建立,卫生监督执法队伍不得力,医疗救治体系不适应,公共卫生评价系统不到位.SARS对中国社会的冲击是史无前例的.“3·01”云南昆明火车站暴力恐怖袭击事件造成29人死亡,143人受伤“3·01”云南昆明火车站暴力恐怖袭击事件对于这次突发事件,云南省委书记秦光荣坦言,需要总结教训。他说,一个是反恐意识不强,这里有恐怖主义,以前没想到这件事。另外我们的情报信息工作有一些问题,我们事先没有得到一些信息。另外,铁路系统的整个保卫体制也有一些问题,铁路公安是自成系统的,火车站里和广场都是归他们管的,铁路值班的警察和保安手中没有武器,这些都是教训,铁路公安掌握的警力还是不够。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当前公共卫生重点是什么?传染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意外伤害?上述内容的综合平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1、突发性不太可能事先知道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换句话说,我们要应对的正是那些完全没有征兆的突发事件。2、不可预知性对于一个突发事件,人们很难以最适合的方法进行准备。在事件发生之前,准确判断所需的技术手段、设备、物资和经费都是不太可能的。3、多发性2002年仅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参与处理的中毒事件就高达5401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4、多样性微生物源细菌、病毒等8大类个体差异理化源现在全球已登记的化学物种类超4,000万种,对其毒性认识较深刻的仅数千种同样的毒物不同接触途径、剂量和个体差异,都会带来表现形式的差异;5、复杂性很难预测其蔓延范围、发展速度、趋势和结局同类事件的表现形式千差万别,处理也难用同样的模式来框定;新发传染病的特点新发传染病的不确定性何时发生?何地发生?何种发生?在疫情发生初期临床医生不认识,不知如何诊治预防医生不认识,不知如何控制政府首长得不到明确建议,不知如何决策大众得不到有效的宣传和教育,不知如何应对(恐慌、社会不稳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存在的问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机制不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应急的综合能力不足缺少现场应急反应队伍缺少法律支持与保障,卫生执法监督工作不到位缺乏现代危机沟通艺术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严重性、危害性认识不足第二部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重点把握:(一)、政策法规(二)、体系建设(三)、管理程序(一)政策法规2006年1月8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06年6月15日国务院又下发了一个重要的指导性文件(国发〔2006〕24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这个文件是落实《总体预案》的具体政策和措施(一)政策法规2007年2007年8月30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自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至此,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提升到了国家法律规范的层面。《突发事件应对法》分为总则、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法律责任、附则等共七章七十条。(二)体系建设。应急管理体系建设,重点是“一案三制”建设。一案就是:应急预案。“三制”就是:法制、体制、机制。预案建设预案建设。预案指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为迅速、有效、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制定的方案。用以明确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的各个进程中,谁负责、措施是什么、何时进行以及相应的资源和策略等。预案大致包括总体预案、部门预案、专项预案、单项预案。预案建设总体预案是指国家或者某个地区、部门、单位为应对所有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而制定的综合性应急预案。综合应急预案是从总体上阐述事故的应急方针、政策,应急组织结构及相关应急职责,应急行动、措施和保障等基本要求和程序,是应对各类事故的综合性文件。预案建设部门预案是指政府有关部门根据其职责分工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而制定的应急预案。部门预案分为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专项预案是指国家或者某个地区、部门、单位为应对某类突发公共事件或者为发挥某项重要功能而制定的应急预案。专项预案通常作为总体预案的组成部分。预案建设单项预案是指国家或者某个地区、部门、单位,针对某个具体活动或者项目,为应对其实施中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而制定的应急预案。如重大活动应急预案,应急演练应急预案等。(三)管理程序1.预案制定、修订和管理一是在制定和落实预案的实践中不断完善预案,增强预案的针对性、操作性、实用性,基层单位的预案要简明、管用。1.预案制定、修订和管理二是要动员群众参与预案制定和完善工作,使制定预案的过程成为排查安全隐患、普及应急知识、凝聚各方力量的过程。1.预案制定、修订和管理三是要推动预案编制工作向深度拓展,大力推进应急管理工作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着重抓好学校、医院、供水、供电、供气等生命线工程和能源、通信等重点部门的预案编制完善工作。1.预案制定、修订和管理四是要建立预案动态管理制度,针对应急实践和演练中暴露出的问题,及时组织修订和完善预案。加强对预案编制的指导协调、沟通交流和审核备案工作,注重各级各类预案的衔接与配套,形成完整的预案体系。2.应急准备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进行的组织准备和应急保障(建立机构、人员培训、应急演练、物资储备、通讯保障、宣传教育等)。尽快提高应急组织与队伍的应急处理能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与处理能力,是应急组织与队伍综合素质的体现。其蕴含着疾病控制人员的专业深度、宽度、政策水平、灵活与应急能力、决策能力、分析总结能力贵州省黔西县举行突发事件应对演练古镇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演练现场3.事件监测《突发事件应对法》第四十一条明确:国家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监测制度。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根据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种类和特点,建立健全基础信息数据库,完善监测网络,划分监测区域,确定监测点,明确监测项目,提供必要的设备、设施,配备专职或者兼职人员,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监测。4.应急处置从处置程序、处置原则、处置措施三个方面理解。突发公共事件一旦发生,往往危机即刻形成。如生命危机、财产危机、卫生(防病)危机、治安危机、设施危机等等。(四)管理程序处置程序A.突出快,迅速控制事态。快速发现、快速报告,快速出动、快速到位、快速展开、快速介入。B.突出细,细致调查研究。进一步查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原因、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事态发展、控制措施,以及掌握公众在事件中的反应和态度。传染病报告时限(一)对甲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乙类传染病中艾滋病、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的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城镇应于2小时内、农村应于6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二)对其它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伤寒、痢疾、梅毒、淋病、乙型肝炎、白喉疟疾的病原携带者,城镇应于6小时内、农村应于12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三)对丙类传染病和其它传染病。应当在24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报告人报告人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监测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包括各级各类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部门、收治中毒患者的医疗单位等)以及急性职业中毒事件的发生单位为责任报告单位,执行职务的医疗卫生人员、个体开业医生为责任报告人。责任报告人在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应当及时报告其所在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的接报单位。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有权向当地人民政府及其他有关部门报告突发事件隐患。第三部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措施(一)健全医院危机管理组织体系1、信息系统往往在当事人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爆发。为此,医院应健全医院危机管理组织体系,设立高效的组织机构,明确其职责和任务,完善危机管理有关制度和危机处理程序,组织模拟危机环境下的培训和演练,提高员工应对危机的能力。医院危机管理组织结构框架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信息系统;第二部分是决策系统;第三部分是运作系统。信息系统的任务在于适时、适度的发布警情和公示,做到早策划、早动手,为医院危机管理赢得主动权。如今,危机管理已经成为现代医院管理的一部分,而危机管理中首先就是信息的管理。因为现代人渴望信息,特别是在危机中,更会对信息需求如饥似渴,如果不能够有效地传播信息,就可能滋生谣言,产生不利的后果。而医院正是一个人多嘴杂,人员个性很强的地方,加上媒体发展迅速,对信息的需求量日益增大,一旦处于公共危机中的医院对信息发布管理不力,很容易扩大危害,甚至激化矛盾,从而加重不良后果的影响。因此,从严格管理的角度,医院必须用制度来约束信息传播的行为,建立医院新闻发言人制度,选择合适的管理人员担任新闻发言人,按照规定处理和新闻媒体的关系,严格进行信息管理,及时、客观地披露事实真相,积极传播医院的正面信息,化解医院公共危机事件,塑造医院的良好形象。2、决策系统决策系统的主要任务是制订突发事件处理预案,构建预案储备库;对突发事件的性质、程度、潜在范围和影响进行预判断,并在此基础上根据预案或紧急处理启动危机处理过程;进而导入对事件处理的意志,不断调整细化对事件的判断;从而对事件的处理做出敏捷的、具有针对性和可执行性的决策;根据决策执行调整或重新制订决策以及总结突发事件运作绩效等内容。决策系统由危机管理者统帅

1 / 6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