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七年级上册地理期中考试复习提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地理地球与地图(复习提纲)1.地球的形状:不规则球体。2.证据:①麦哲伦环球航行(首次证实)②地球卫星照片(确证)3.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赤道周长为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4.经线(经度)和纬线(纬度)比较纬线(纬度)经线(经度)定义所有与赤道平行的圆圈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的半圆形状圆圈半圆,(两条相对应经线组成一个圆即经线圈)长度1.赤道最长,极点最短为02.度数越大,纬线越短;3.度数相同的纬线,长度相等。经线长度都相等(约为2万千米)指示方向东西方向(横向)南北方向(纵向)0°线0°纬线:赤道0°经线:本初子午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度数范围0°~90°(南北纬)0°~180°(东西经)度数分布规律北纬(N):向北越来越大南纬(S):向南越来越大判定:纬度向北越大的是北纬N,向南变大的是南纬S东经(E):向东越来越大西经(W):向西越来越大判定:经度往东变大的是东经E,向西变大的是西经W特殊线0°纬线:又叫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也是最长的纬线低纬度:0°—30°中纬度:30°—60°高纬度:60°—90°北回归线:23.5°N,南回归线:23.5°S北极圈:66.5°N,南极圈:66.5°S东经度与西经度划分:0°经线和180°经线东半球与西半球划分:20°W和160°E划分半球赤道以北为北半球N赤道以南为南半球S西半球:160°E—180°—20°W东半球:20°W—0°—160°E(大大为西,小小为东—经度大于160°的都在西半球,小于20°的都在东半球,其余东经E在东半球,西经W在西半球)6.经纬网:●准确描述一个地点的地理位置,例如北京:北纬40度,东经116度。●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注意:除南北极点外,任何其他地点位置的描述都由一经一纬组成,且要注明东西经南北纬(0度纬线、0度经线、180度经线不需要代号)。●经纬网定位(重点内容)(1)0°15°15°30°30°90°60°ABCA(_0°,_60°W)B(30°S,75°W)C(_30°S_,_0°)2(2)(3)甲:50°N、20°E,北半球、东半球,中(高、中、低)纬度,五带中属北温带乙:20°S、170°W,南半球、西半球,低(高、中、低)纬度,五带中属热带7.地球自转:定义:地球绕地轴不停的旋转运动。运动方向:面对地球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顺时针方向。周期:一天(或24小时)。地理现象:产生昼夜更替现象和时间差异。8.地球公转定义:地球绕着太阳的旋转运动。运动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地理现象:四季变化,产生五带,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9.地球公转示意图:右图(1)在图中画出公转方向(2)①是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全球昼夜平分。②是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昼最短,夜最长),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出现极昼现象。③是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全球昼夜平分。④是夏至日(6月22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昼最长,夜最短),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出现极夜现象。●注: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月份半球3、4、5月6、7、8月9、10、11月12、1、2月北半球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南半球秋季冬季春季夏季例子:北半球冬季为科学家去南极科学考察的最佳时间。(此时是南极的夏季,气温较高)ABC0°30°60°A(_0°,_30°W)B(_30°N_,_60°E)C(_30°S_,_60°E)310.五带的划分:划分依据: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热带:有太阳直射现象,终年炎热。北温带和南温带:无太阳直射现象,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北寒带和南寒带:有极昼和极夜现象,终年寒冷。11.地图三个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12、比例尺:●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例:在1:200000的地图上,表示图上距离为1cm代表实际距离是2千米●换算时注意单位统一;记住:1千米=10万厘米=100000厘米(1后面5个0)●表示方式:1.数字式2.线段式3.文字式。●大小判断:比例尺是一个分数.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表示的地区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地区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13.方向:①一般情况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②画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定方向;例:左图中A点在B点的正西方向左图中A点在B点的_西南_方向C点在A点的_东南_方向C点在A点的_东北方向_B点在C点的_西北_方向B点在C点的_正西_方向③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纬网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例:左图中A点在B点的_西北_方向左图中甲点在乙点的正西方向,C点在A点的_东南_方向乙点在丙点的正北方向,B点在C点的_西南_方向丙点在甲点的东南方向。14.图例:熟悉常用图例。P1815.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①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如右图:A是_相对高度_B是_海拔_②把陆地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的线就是等高线,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的海拔相同,相邻的两条等高线间的高程差(等高距)相等。③等高线的疏密状况表示坡度的陡与缓:坡度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度缓的地方,等ABC0°30°20°40°ABCABC海平面甲乙AB4高线稀疏。④常见的等高线地形图(山峰)(山谷)(图中虚线)(山脊)(图中虚线)(盆地)图中A(鞍部)例1:读左图回答:(1)写出数字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①山峰②鞍部③陡崖④山脊(2)甲、乙、丙、丁最合适修建坝址的是丙解释:修水坝,一般在河流流出盆地的出口处(河流峡谷地区)修坝,具有投资少,蓄水多的优点。(3)绘小河,判断小河流向。例2:读右图回答:(1)①和②坡度较陡的是②;(2)①和②处有可能发育成河流的是②;并绘出河流流向;(3)C和D的相对高度是200米。16.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判读: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冰川。五种地形类型的判读P27平原:海拔200米以下,地面平坦;高原:海拔500米以上,地面坦荡,边缘陡峻;山地:海拔500米以上,峰峦起伏,坡度陡峻;丘陵:海拔500米以下,地面起伏较大;盆地:周围高,中间低。17.地形剖面图:能够直观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形的高低起伏状况.第二章陆地和海洋一、陆地和海洋1、地球上的海陆分布:71%是海洋,29%是陆地。七分海洋,三分陆地)(无论怎样划分,地球的任意两个相等的半球,海洋的面积都大于陆地的面积)。2、陆地和海洋的类型:(阴影为陆地)A是大陆,最大的大陆是亚欧大陆,澳大利亚大陆最小B是半岛,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C是岛屿,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D是大洋,E是海峡,53、七大洲: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依次是: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北美洲、欧洲;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南极洲;全部位于西半球的大洲:北美洲、南美洲;全部位于东半球的大洲:欧洲、非洲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南极洲;跨经度最多的大洋是北冰洋。纬度最高的大洲是南极洲;纬度最高的大洋是北冰洋。4、大洲分界线:(课本33面图2.7)●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南、北美洲分界:巴拿马运河。●亚、北美洲分界:白令海峡。5、四大洋面积从大到小顺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太大印北,四洋贯通)四大洋分布特征:太平洋:面积最大的大洋大西洋:呈"S"型;印度洋:全部位于东半球;北冰洋:全部位于北半球.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洋.二、海陆变迁1、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地壳的变动、海平面的升降、人类活动。举例:①喜马拉雅山上发现海洋生物化石(地壳的变动)②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发现了古河流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海平面的升降)③荷兰的填海造陆(人类活动)2、德国的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学说。⑤⑦⑤⑥⑤63、板块构造学说:①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如图),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位于海洋。②板块是处在不断运动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③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④板块的相对运动例如右图:A是喜马拉雅山脉(亚洲):是甲亚欧板块和丙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B是阿尔卑斯山脉(欧洲):位于甲亚欧板块与乙非洲板块交界处,两大板块发生碰撞挤压形成的。C是地中海,其缩小的原因是甲亚欧板块和乙非洲板块碰撞挤压。D是红海是丙印度洋板块和乙非洲板块张裂形成的。重点地图读图指导:1、纬线图P6;经线图P7;地球公转图P13、五带图P14、地图三要素P16图;比较比例尺大小P22图;地形部位P25图.2、七大洲、四大洋的海陆分布图,识记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七大洲轮廓,四条重要的洲界线。P333、六大板块分布图P42、红海、地中海、喜玛拉雅山脉成因P43板块相对移动方向地貌案例板块张裂裂谷或海洋红海面积扩大、大西洋面积扩大板块碰撞山脉喜马拉雅山的形成;阿尔卑斯山的形成;地中海面积减小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