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复习资料(汪正龙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文学理论导引1、什么是文学理论?在范畴和体系建构方面有哪些基本模式?文学理论是关于文学的理论,是对于文学活动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的各种阐释。在体系建构上大体模式有:(1)意识形态本体论的文学理论:即坚持文学是反映社会存在的社会意识形式之一,突出文学的社会本质和社会认识功能。——我国文学理论教科书最为流行的模式。(2)形式主义的文学理论:将文学作为一个独立审美和语言活动的领域加以考察。认为文学理论是一种方法论上的工具,一个不断发展的知识、识见和判断的体系。(3)以文学活动中的“基本问题”为中心的文学理论。提出不能先验地设定文学的“本质”,要历史地理解历史上关于文学的各种定义,提出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学理论共同涉及的几个“基本问题”与重要概念,以此为主线统一教材体例,强调文学知识的建构性、历史性和地方性,强调它与社会历史环境之间复杂而具体的联系。(4)文化论的文学理论:把文学看做一个随一定时代文化观念的改变而不断被建构的过程。文学是一定文化的产物。(美国文学理论家乔纳森.卡勒《文学理论》)前两种属于普遍主义或本质主义的理论建构模式,后两种属于历史主义的文学理论建构模式。2、怎样看待文学理论与美学、比较文学及艺术学原理之间的关系?文学理论与美学、比较文学及艺术学理论存在着一定的交叉或亲源关系。(1)文学理论与美学原理的关系美学在其学科创始人鲍姆嘉通(Baumgarten,1714-1762)那里被定义为研究“感性认识的科学”和“自由艺术的理论”,它奠基于西方人对人的心理结构所作的知、情、意的划分与对各门艺术统一性的追求。研究情感或感性认识的完善的便是美学。艺术是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但与文学理论不同,美学主要偏重于对审美与艺术现象的思辨研究,并不探讨文学活动及文本解读中的具体问题,因此更偏于哲学。(2)文学理论与比较文学的关系比较文学也注意寻找与把握不同民族文学的共同点与问题,在这方面与文学理论有相通之处,但无论是法国学派的影响研究,还是美国学派的平行研究,都主张对文学进行跨国别、跨学科、跨文化的研究,与文学理论在研究对象与方法上有别。美国比较文学学者亨利·雷马克(HenryRemak)认为,“比较文学是超出一国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并且探究文学与其他知识和信仰领域之间的关系,包括艺术(如绘画、雕刻、建筑、音乐)、哲学、历史、社会科学(如政治、经济、社会学)、自然科学、宗教等等。简言之,比较文学是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或多国文学的比较,是文学与人类其他表现领域的比较。”这种观点有一定的代表性。(3)文学理论与艺术学原理的关系艺术学理论固然要研究文学,但只是一个方面,它还要研究包括绘画、雕刻、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各门艺术中的理论问题,与文学理论的研究范围与对象不同。3、如果把中西方古代关于文学的见解与观念也称为“文学理论”的话,那么这两类文学理论有何不同?中西方古代的典籍中虽然常常论及有关文学的问题,但这些论述尚不能称为独立形态的文学理论,因为有关文学的知识常常混杂于关于社会、政治、哲学、道德、文化、宗教、修辞、语言等论述中,并没有形成一个自觉和有效的知识系统。18世纪末19世纪初处于零散化状态混杂于其他知识中的文学理论,只能算是前文学理论。所谓“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西方文学理论”只是现代人以其现有的概念、范畴与知识建构方式对中西方古代关于文学的观念和论述的体系化重构。另一方面,现代大学的学科与课程设置对文学理论发展也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大学的学科设置以及与之相对应的教材编写将有关文学的观念与知识进一步条理化、规范化与系统化,实际是以某种社会权力实施着对有关文学的知识的筛选、命名、评价与传播,由此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教科书或准教科书式的文学理论知识体系,它们试图总括关于文学的概念、性质与功能,阐发各自的文学观念。4、学习文学理论的意义。(1)学习文学理论,有助于全面理解与分析流动的文学现实与文学经验。例如古代神话、史诗较为发达,体现了原始初民思维混整不分、文学与一般文化融为一体的状况。即便是各民族较早发展起来的诗歌,推究其创作动机,也多与社会政治、道德有关。而小说的繁荣则与市民阶级的兴起有关。近代以来,随着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勃兴,天才、想象、虚构受到推崇,文学自身的合法性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在浪漫主义之后,象征主义、唯美主义等各种标榜文学形式与审美特性的文学思潮蔓延开来。表现在文学理论上,就是将研究的视角转向文学自身的象征主义文论、俄国形式主义文论、英美新批评和法国结构主义文论等纯审美或纯形式的文学理论的兴起。最近50年来文化活动发生了很大的形态变异,文学活动渐渐失去了作为文化活动中心范式的地位,并且出现了与其他文化形式相互结合的趋势。(2)学习文学理论有助于掌握中西方文学理论的丰富遗产。我国古代关于文学问题的论述有自己的特色。由于我国古代诗歌艺术较为发达,涌现了大量谈论诗歌艺术的诗话、词话。这类著作侧重于以形象和比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其优点是充满灵性与感悟。但分析比较笼统,理论色彩比较淡薄。明、清以后,随着小说的兴起,出现了以张竹坡、金圣叹、脂砚斋等为代表的小说评点。小说评点具有灵活自如、与作品共存一体的优势,但也失之于散漫而不成系统。直到晚清王国维受康德(ImmanuelKant,1724-1804)、叔本华(ArthurSchopenhauer,1788-1860)影响,倡导美文学观念,才标志着我国现代意义上的文学理论的产生。西方古代关于文学的论述主要是由哲学家完成的,文学观念只是他们哲学观念的一个组成部分。哲学家谈论文学常常具有思辨的理论深度,但有时难免脱离文学实际,陷入主观武断。19世纪之后,这种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变,职业的文学研究者逐渐成为文学理论研究的主体。思考:谈谈文学理论与不断发展的文学现实的关系。5、试比较各种文学观念的不同特点,他们在演变上有什么规律?(1)摹仿论。这是一种认为文学是对世界或外物进行摹仿的理论体系。西方古希腊开始边盛行此说。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亚里士多德、达芬奇、车尔尼雪夫斯基、匈牙利马克思主义美学家卢卡契、德国文学理论家奥尔巴赫都有关于摹仿论的相关提法。我国古代也有这方面的论述,但不占优势。摹仿论重视文学的社会历史属性,重视作者的意图及理性力量的作用,重视对超个人的社会现实的表征,这都是其合理性的方面,但以此来概括文学活动的全部则是远远不够的。(2)实用论。这是一种强调文学对社会的功能和效用的理论体系。中国古代儒家的教化理论就是一种实用论。孔子就非常重视诗歌和音乐在塑造心灵和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把文艺当做道德教化的重要手段。自此以后,我国古代各种企图以文学维护礼教或发挥社会政治功能的观点层出不穷。现代毛泽东关于文艺为政治服务的理论也属于实用论。毛泽东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里把文学看成是进行社会动员的一种力量。他要求革命的文学作品“能使人民群众惊醒起来,感奋起来,推动人民群众走向团结和斗争,实行改造自己的环境。”西方自古也流传着一种类似中国古代教化说的实用理论。古希腊的柏拉图便要求文学要有道德教育意义,古罗马的贺拉斯(Horatius,前65-前8)则提出了著名的“寓教于乐”说。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的诗人与文学理论家锡德尼(SirPhilipSidney,1554-1586)认为诗人是历史家和道德家之间的仲裁者,因为诗歌可以正确地评价善恶,另一英国学者培根(FrancisBacon,1561-1626)也说,文学“可以使人提高,可以使人向上。”法国的萨特(Jean-PaulSartre,1905-1980)主张以文学介入社会,发表对社会的看法,也具有实用论的色彩。实用论关注文学的道德感化与社会功用,有可取之处,但又有忽视文学审美愉悦功能之嫌。(3)表现论。这是一种认为文学是作家情感的表现和内心世界的外化的理论主张。表现论有多种存在形态。表现论并不排除文学对外界对象的描写,但认为这些外界事物只有经过作家的自我与情感的过滤之后才具有意义。表现论强调文学表现自我情感,突出情感、想象和天才的地位,有其合理之处,但过于重视情感无疑以偏概全。(4)客体论。这是一种将文学从其他外界事物中孤立出来进行考察的理论,其基本形态是强调文学是一种语言的构造,文学的成功取决于作家的语言创造力量。20世纪以来,西方发生了语言学转向。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FerdinanddeSaussure,1857-1913)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将语言看作是与世界相互并列的系统,语言的能指(符号)与所指(指示物)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他进一步把语言区分为由一定的社会集团使用的语言和个人使用的言语两个部分。按照这种观点,文学所描写的世界只是一种以作家个体创造为基础的追求符号能指的言语活动,与外在的现实世界并不对应。在这种语言观念的影响下,文学语言的建构功能和创造性力量受到重视。新批评的代表人物之一的韦勒克、沃伦在《文学理论》一书中,将文学看作是为某种特别的审美目的服务的独立的符号结构或符号系统。他们认为,文学是一个交织着多层意义和关系的极其复杂的组合体,因此需要研究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和层次系统。客体论的特点是突出语言在文学创作、语言建构、文学解读中的地位,使文学语言以及作为语言系统的文学成为文学理论的焦点,但有脱离作者、读者和社会历史,对文学进行孤立化研究的倾向。(5)游戏论。游戏论是一种从文学创作的发生、性质及功能的整体上将文学归结为无功利的自由活动的理论。西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马佐尼(Mazoni)最早明确地提出文学是一种游戏。德国美学家康德(ImmanuelKant,1724-1804)在《判断力批判》中曾经对文学艺术与手工艺作了区分,指出文学艺术活动的本质是自由的游戏。依康德的说法,文学能把想象力的自由游戏当作知性的严肃事情来进行,故能给读者以很多启示。我国古代有关文学怡情悦性的理论与游戏论有类似之处。游戏论在解释文学的发生、创造的自由性时确实有深刻的地方。但是细加推敲便可发现,游戏论本身并不是一个统一的理论,这里的游戏实际上涵盖了两种性质不同的游戏:一是看重文学的非功利性与超越性的严肃的游戏,一是偏向文学的消闲性与娱乐性的轻松的游戏,伊瑟尔在其近著《虚构与想象》中分别称之为自由的游戏与工具的游戏。如何将两种游戏协调起来是游戏论面临的一个问题。(6)文化论。近30年来,西方越来越多的人们倾向于对文学作社会文化的思考。文学文化论的主要理论来源是英国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学派,代表人物有威廉斯、霍加特(R.Hoggart,1918-)等。乔纳森·卡勒在其近著《文学理论》中,也把“文学”看做随一定时代文化观念的改变而不断地建构的一个过程。应该把文学看作随着特定的社会情势的变化而不断地改变存在形态的文化现象。文学文化论留意到新的文学经验与文学变异形态,有助于从多方面看待和理解文学在文化活动中的地位,也有助于观察文学与社会文化的多重关系,但它又有模糊文学与一般文化、文学与非文学边界的危险。6、试分析文学文化论与杂文学观念。文学文化论是把“文学”看做随一定时代文化观念的改变而不断地建构的一个过程。把文学看作随着特定的社会情势的变化而不断地改变存在形态的文化现象。这里要注意区别文学文化论与古代的杂文学观念。由于文学的产生与发展和文化活动息息相关,在相当长一段时间,文学没有自律性,被作为一般文化来看待,所以在古代曾经流行着一种将文学与文章甚至人文学术不加区分的杂文学观念。如在中国的先秦两汉时期,“文学”一词便泛指文章博学或文献经典,如“文学子游子夏”(《论语·先进》)、“选豪俊讲文学”(《汉书·武帝纪》)。直至魏晋以降,始有文笔之分,有韵者为文,无韵者为笔,这里的“文”有点接近现代意义上的文学,但并不严格。到了近代仍有人将文学混同于一般文化。如章太炎云:“文学者,以有文字著于竹帛,故谓之文。论其法式,谓之文学。”[22]而近来兴起的文学文化论则是在文学创作取得相对独立的地位,文学理论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与知识形态之后出现的。它强调的是文学随社会文化变迁而变化的不确定性以及文学与其他文化形式的兼容性,与古代的杂文学观念虽然有一定的相似

1 / 2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