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素质-核心知识点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模块一职业理念第一章教育观考纲解读: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判教育现象。第一节素质教育的相关概述一、什么是教育观?(概述)社会观点:人们对教育所持有的看法,态度和观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记忆方式:为谁培养、怎么培养、培养什么样的人。二、素质教育的产生与形成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正式提出素质教育,并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方向;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最终目标要“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三、什么是素质教育(定义)依照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记忆方式:一个“根本”,两个“发展”,三个“重”四、素质教育的特点发展性:开发学员的潜能并相信2主体性: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发挥主体性开放性: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相结合的教育网络全体性:每个学生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全面性: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劳基础性:为人生打造基础五、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面向全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注重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第二节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一、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学科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社会实践: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家校合作: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其他途径:(1)深化教育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2)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3)教学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相结合;(4)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3例:1.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是(B)A.提高个人素质B.提高国民素质C.培养精英D.培养有特长的人2.素质教育是以(B)为重点的教育。A.面向全体师生B.培养创新精神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D.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3.下列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存在片面的是(A)。A.促进学生专业发展B.尊重学生个性发展C.教育面向全体学生D.引导学生协调发展4.材料分析题同学小李,15岁,男,平时不善言谈,不喜欢集体生活,常独来独往,不会关心别人,不善于与他人相处,一次餐会上,他把自己爱吃的里脊肉、大鸡腿、排骨、草莓、苹果一股脑儿放在自己的碗中独自享用,全然不顾周围同学们的反应。请运用素质教育的知识分析以上情况。章节巩固练习答题思路:1.表明观点;2.阐述原理,发表见解3.分析材料,验证观点;4.联系材料/实际,总结第二章学生观考纲解读: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理解“以人为本”的含义;运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设计选择丰富多样、适当的教育教学活动方式,因材施教,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4第一节人的全面发展一、全面发展教育1.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还包括人的道德、审美情趣和个性心理的发展。马克思在《资本论》等著作中阐述了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这一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2.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德育: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是全面发展的核心与灵魂。智育: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在全面发展中居于基础地位。体育:根本任务在于增强学生的体制,为其他各类教育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美育:也称审美教育,美育在全面发展中居于动力地位。劳动技术教育:指培养学生树立劳动观点和形成劳动习惯。3.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要求(1)端正教育思想、全面贯彻教育方针(2)坚持五育并举,处理好他们的关系,使其相辅相成,发挥较高的整体功能(3)坚持统一目标与因材施教相结合(4)启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使全面发展成为他们的自觉追求(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选择题)4.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途径和方法(1)课堂教育(2)课后活动(3)集体活动5二、学生观概述学生观是人们对学生的基本认识和根本态度,是直接影响教育活动的目的、方式和结果的重要因素。应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促进经济社会的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思想1.含义:对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强调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目的地位。(把人放在第一位)2.在教学活动中的理解: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落实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就是要以学生为本。3.以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为本的要求:必须以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必须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三、“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含义(一)学生是发展的人1.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应当把学生看作是发展过程中的客观存在,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二)学生是独特的人1.人的全面发展以承认学生差异和个性发展为基础:人的全面发展不等于各个方面的平均化发展,承认不同学生的各个方面发展水平具有一定差异性。2.学生的个性与差异要求切实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教育的生机和活力,就在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三)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1.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2.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3.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四、“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对中学教育的具体要求61.全面促进中学生发展2.尊重学生个性发展;3.关注学生身心发展;4.采用灵活的教育教学活动方式,促进学生个性发展;5.关注人人接受教育机会的公平性。例:1.高中一年级入学开始,班主任王老师通过各种渠道,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并据此制定个人三年发展规划,这种做法表明王老师关注(A)A.学生发展的差异性B.学生发展的互补性C.学生发展的平衡性D.学生发展的顺序性2.“以人为本“思想应用到教学上要求教师(B)。A.一切以教材为中心B.因材施教C.统筹兼顾D.立足长远3、材料分析:某学校老师想在班里开展一次特长展示活动,同学们踊跃报名,有的学生是画画,有的是跳舞,有的是唱歌……在同学们积极报名的同时老师发现,小刚闷闷不乐,没有报名任一项特长。老师问小刚:“你有什么特长啊?”小刚回答说:“我削梨又快又好,而且梨皮又薄又长。”老师说:“这也是你的特长啊。”于是在老师的鼓励下,小刚在班里的特长展示课上给同学表演削梨,同学为他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请从学生观的角度分析教师的行为。答题要点:1.老师的教学行为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背景下新的学生观——“以人为本”。(是什么?)2.老师以学生为本,鼓励班级全员参与特长展示活动,相信每一位学生的自身的独特性,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了于老师的素质教育理念。(为什么?)3.具体来说:(怎么办?具体怎么做了?)(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2)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每个人由于遗传素质、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和生活经历的不同,而形成了个人独特的心理世界,他们在兴趣、爱好、动机、气质、性格、智能和特长等方面各不相同。4.老师体现了新课改背景下的新的学生观,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总结、影响)7第三章教师观考纲解读: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促进自身专业发展;中学教师职业认知第一节教师职业角色与教师观的价值认识一、教师观的概念是教师对教师职业的特点、责任、教师的角色以及科学履行职责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等方面的认识。它直接影响着教师的知觉、判断,进而影响其教学行为。二、教师职业角色的特点(1)传统角色:传道授业解惑者;示范者;管理者;父母与朋友的关系(2)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角色:从师生关系来看: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从教学课程来看:教师从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从教学研究来看:教师要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从学校与社区来看:教师不仅是学校的一员,而且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学者;(3)教师职业的劳动特征8第二节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内容:具备职业道德拓展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能力建构专业人格形成专业思想发展专业自我1.专业知识是指:(1)本体性知识:是指教师所具有的任教学科的知识;(2)条件性知识:是指教师具备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3)实践性知识:教师在实现有目的教学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知识以及相关的学科教学方法知识;(4)文化知识: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基础,是指教师应具备的一般人文知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以及基本的艺术素养;2.教师的专业能力:基本能力、实践能力、反思和研究能力掌握素材和组织教学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教育机智能力:是指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对各种突发事件能准确、快速做出判断,并灵活机动地采取恰当有效的教育措施给予解决的能力。教师的教育机智水平是衡量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教育科研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例:1.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走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素养中的(B)。A.深厚的教育理论知识B.崇高的职业道德C.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D.过硬的教学基本功2.语文教师需要具备语言文学知识,这是对教师(A)的要求。A.本体性知识B.实践性知识C.条件性知识D.文化知识3.教师具备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属于教师专业知识结构中的(C)。A.本体性知识B.实践性知识C.条件性知识D.文化4.小李在课堂上突然大叫,有的同学也跟着起哄。下列处理方式,最恰当的一项是(D)。A.马上制止,让小李站到讲台边B.不予理睬,继续课堂教学C.稍作停顿,批评训斥学生D.幽默化解,缓解课堂气氛9二、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1)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成长的必然要求(2)教师专业发展有利于激发和坚定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精神(3)教师专业发展有助于实现教师的生命价值三、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和方法1.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保证2.教学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3.教学反思——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4.同伴互助——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方法5.课题研究——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载体6.专业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条件3.教学反思——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1)能促进教师积极主动地探索教学问题;10(2)有助于教师成为研究者;(3)有助于改造和提升教师的教学经验;策略(1)内省反思(反思总结、录像总结、档案袋总结)(2)交流反思4.同伴互助——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方法(1)磨课:“备课—上课、听课—评课”三环节(2)沙龙:教育工作者或教育研究者之间主题性的小型教育研讨活动;(3)展示5.课题研究——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载体(1)促进教师专业理论水平的提升;(2)促进教师专业知识的拓展;(3)促进教师专业能力提高;(4)促进教师专业自我的形成。6.专业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条件(1)阐释教育教学理念;(2)共拟教育教学方案;(3)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尝试;(4)引导反思教育教学行动。四、促进教师自身发展的途径1教师必须学会学习,加强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2培养和发展自己的反思能力,做反思型教师3培养和强化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4高度重视教师交往与合作能力的培养5教师要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和教育教学的研究者第三节教师职业的责任和价值一、教师职业的责任:人民教师的根本职责就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1.培养学生全面发展2.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3.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4.开发与应用教育信息115.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二、教师职业的价值:教师职业价值是指教师职业这一客体对于主体的意义。(主体包括社会、群

1 / 7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