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实习报告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专业班级:地理信息系统2一、实习目的与任务1)实习目的实习目的是对野外教学工作的总的目标和具体任务的叙述。自然地理野外实习的目标是要使我们得到综合的自然地理野外训练。实习内容包括了地质、地貌、土壤、植物、水文,以及相关的人文地理方面的内容,使我们在较短的实习时间内,能够接触比较多的和比较典型的自然地理内容,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野外教学突出实践教学的特点,尤其是野外调查的方法和步骤。野外工作方法中,包括罗盘的使用,地质地貌现象,地貌剖面植物等的观察与描述等。上述这些方法与野外技能的训练对我们从事该专业的工作将奠定良好的野外工作基础。2)实习任务(1)观察点的记录格式和记录内容;(2)实习区及区域地质概况;(4)学习岩溶地貌的特征及相关知识;(5)学习各类植被种类、组成、分布、类型特征及其作用;(6)渭河河流地貌(7)观察土壤的分层和植物的分带性。二、实习时间安排时间地点(路线)内容2014.06.23西北大学-秦岭中线-秦岭分水岭-西北大学国家秦岭野外综合教学研究基地-西北大学秦岭南北坡自然地理差异性(广货街)地理学野外调查基本工具使用(罗盘)2014.06.24西北大学-少陵塬-草滩-西北大学黄土沉积剖面观察(少陵塬)渭河河流地貌(草滩)2014.06.25西北大学-蓝田辋川溶洞-西安植物园-西北大学喀斯特地貌(辋川溶洞)生物多样性观察(植物园)2014.06.26完成实习报告2014.06.303三、实习内容G1:秦岭分水岭目的:了解秦岭南北坡自然地理差异性描述:我们坐车从沣峪口沿中线进入秦岭,到达分水岭。广义的秦岭是横亘于中国中部的东西走向的巨大山脉,西起甘肃省临潭县北部的白石山,以迭山与昆仑山脉分界。向东经天水南部的麦积山进入陕西。秦岭山脉全长1600公里,南北宽数十公里至二三百公里,面积广大,气势磅礴,蔚为壮观。狭义的秦岭是秦岭山脉中段,位于陕西省中部的一部分。在汉代即有“秦岭”之名,又因位于关中以南,故名“南山”。海拔2000~3000米。北侧断层陷落。山体雄伟,势如屏壁。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环境中的水热因子发生变化,形成水热因子的复合梯度,生境中所对应的植物种类相应改变。植被的坡向分布体现了山体的南陡北缓、南仰北俯的地形特点。秦岭北陡南缓的地形(例子:学校——秦岭40km秦岭——汉中150km)由于各方向上光照条件差异不大,所以坡向对植被分布的分异作用不如海拔、降水、气温的影响。坡度、坡向对植被分布的影响是次要的,主要因素是光、热、水等条件发挥作用。节理:岩石中的裂隙,其两侧岩石没有明显的位移。解理:矿物晶体受力后常沿一定方向的平面破裂褶皱:由于地壳运动压力而形成的连续波状弯曲的岩层断层:断裂两侧岩块沿破裂面发生显著位移的断裂构造。分水岭(108。48.48’E33。50.20’N海拔2020米)4G2:西北大学国家秦岭野外综合教学研究基地目的:参观岩石样本熟悉三种岩石的分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及其辨别方法描述:上午10:35,我们到达西北大学国家秦岭野外综合教学研究基地。老师向我们讲解了岩石的分类及判别。变质岩是指受到地球内部力量(温度、压力、应力的变化、化学成分等)改造而成的新型岩石。一般变质岩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变质作用作用于岩浆岩(即:火成岩),形成的变质岩成为正变质岩;另一类是作用于沉积岩,生成的变质岩为副变质岩。区分岩石的方法地质罗盘由磁针、水平刻度盘、测斜器、水准器、照准合页、反光镜等主要部分组成。1.基座2.磁针3.调节螺丝4测斜器5.水平刻度盘6固定螺丝7、10水准器9倾角刻度盘11、13照准合页12反光镜测量岩层产状要素的方法岩层状要素包括岩层走向,倾向及倾角利用罗盘测量岩层产状,就是测量岩层走向、倾向的方位和倾斜的角度大小,其测量方法是:(1)测量走向测量前选择好要测的层面,测量时,把地质罗盘打开成一平面,松开制动螺丝,使磁针自由摆动,把罗盘上边靠在层面上,并沿层面移动罗盘,使水准气泡居中,读出指北或指南针所指的刻度,即为岩层的走向。5走向是代表一条直线两端延伸的方向,故读指北针或指南针均可。只要读出一端的方位,另一端也就知道了,即一端的读数加减1800即为另一端走向的方位。(2)测量倾向测量时,把罗盘S端的一端(短边)紧贴层面,然后沿层面移动罗盘,使水准水泡居中,读指北针刻度,即为岩层倾向。测量岩层倾角时,将罗盘长边平行岩层倾向,使罗盘直立并紧贴在岩层面上,沿层面左右移动罗盘,用手指拔动罗盘底部活动扳手,使长水准气泡居中,读出此时刻度的最大读数,即为岩层的真倾角。最大读数表明测量时倾向是真正垂直走向的,若不是垂直,所测得的角度要比真倾角小,越靠近走向线,角度越小。自主实习测量结果走向北偏东90度倾向北偏东7度倾角34度随后我们参观了实习基地的秦岭模型。坐标(33.45.337’N108。42.183’E海拔1018米)G3:少陵塬目的:学习和了解黄土剖面描述:少陵原又作少陵塬,是西安市城区东南方向的一块黄土沉积台地,位于浐河、潏河之间,位置在今西安市长安区杜陵乡、杜曲镇、大兆乡之间,汉代称鸿固原。当深厚的黄土层沿垂直节理劈开后,所形成的陡峻而壮观的黄土崖壁是黄土地区特有的景观。垂直节理发育,就是典型黄土和黄土状岩石所具有的普遍而特殊的性质。垂直节理的形成主要是由于黄土在堆积加厚的过程中受重力的影响,土粒间的上下间距变得愈来愈紧密,而土粒间的左右间距却保持原状不变。这样水和空气即沿着抵抗力最小的上6下方向移动,也就是说沿着黄土的垂直管状孔隙不断地作升降运动并反复进行,这就造成了黄土垂直节理发育的倾向。放射性碳定年法,又称碳测年,是利用自然存在的碳-14同位素的放射性定年法,用以确定原先存活的动物和植物的年龄的一种方法,可测定早至五万年前有机物质的年代。1.少陵塬半坡。经纬度:33°08.114′N108°58.234′E海拔高度:495m2.少陵塬塬顶经纬度:33°08.334′N108°58.465′E海拔高度:536mG4:渭河草滩目的:学习和了解渭河河流地貌描述:渭河全长818公里,流域面积13.43万平方公里。上游以及北岸泾河、洛河等支流,流经黄土高原,夹带大量泥沙。中、下游渠道纵横,自汉至唐,皆为关中漕运要道。《山海经.海内东经》:“渭水出鸟鼠同穴山,东注河,入华阴北。”我们当时所站的位置是河漫滩,在洪水发生的时候是可以被淹没的。分为4级阶地,其中:一级阶地是龙首塬,地下水位浅,排水会造成水质污染;二级阶梯为少陵塬,最好的居住环境;第三阶梯是白鹿塬;第四阶梯是铜川新区。我们学校出于三级阶梯。G5:蓝田辋川溶洞目的:参观和了解喀斯特地貌。描述:辋川溶洞,距西安市40公里,位于风景优美,气候宜人的蓝田辋川境内。唐代大诗人、画家王维曾长期隐居于此,他精心营造的“辋川别墅”和“辋川二十景”,在我国古代园林艺术上独树一帜。我们参观了凌云洞和锡水洞。7喀斯特地貌形成为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Ca(HCO3)2],后者可溶于水,于是空洞形成并逐步扩大。这种现象在南欧亚德利亚海岸的喀斯特高原上最为典型,所以常把石灰岩地区的这种地形笼统地称之喀斯特地貌。溶洞是地下水沿可溶性岩的裂隙溶蚀扩张而形成的的地下洞穴,规模大小不一,大的可以容纳千人以上;形态千奇百怪,溶洞中有许多奇特景观,如石笋、石柱、石钟乳、石幔等。小的连一个人都难以通过。溶洞是水的溶蚀作用、流水侵蚀以及重力作用的长期结果。锡水洞34°4.31′N109°24.197′EG6:西安植物园目的:了解垂直性地带分异。描述:进入植物园以后,我们看到了各种各种各样的植物。主要,我们对针叶林和阔叶林作了了解。针叶林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而以北半球为主。北以水平树木线以北的极地冻原为界,南接针阔混交林。图为欧洲云杉8落叶阔叶林是中国温带地区最主要的森林类型,构成群落的乔木树种多是冬季落叶的喜光阔叶树,同时,林下还分布有很多的灌木和草本等植物。图为鸡爪槭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是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阔叶林的过渡森林类型,在中国亚热带地区有着广泛的分布。图为绒毛石楠四、实习总结通过这次自然地理实习,不仅真真正正的见识到了自己学习知识的实例,也深深的被这个美妙的大自然所感染。野外实习不仅是对课堂所学自然地理及其地质知识的考察,而且这也考验了我们在野外的如何面对复杂的环境,如何从中学到我们真正该了解的东西。为以后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这次实习当中,我在每一个点位上我都能认真听讲,认真观察现象,认真做好任务及笔记。坚持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每一项任务。通过这次实习感觉自己很开心,了解了好多关于大自然的东西。学会了更好的观察各种岩石的组成;学会了观察和判断各种褶皱以及断层;学会了好多植物的产地分布,价值和用途;学会了用罗盘打方位以及测产状;学会了很好的画河流剖面图以及山体构造的剖面图。虽然我很认真的做着各种准备来胸有成竹的轻松面对这次实习,不过当中不乏也出现了自己疏忽的知识点,通过看课本弥补,保证对每一个知识点的掌握。这次实习老师帮我们做了很细致的工作,让我们轻松快乐的高质量的完成了这次实习,扩充了已有的专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