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纲点击1.自然地理要素与地理环境(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2)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考情播报1.结合物质循环简图考查地理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及其重要意义。2.以区域图为背景材料,考查区域中各自然要素之间的关系。3.以全球变暖、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厄尔尼诺、青藏高原隆起等背景材料切入,考查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及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理解。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包括、水、、生物、、地形等。4.循环结果:形成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3.循环目的:进行迁移和交换。物质能量水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大气岩石土壤2.循环类型:、生物循环和等。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1.生产功能(1)概念: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的能力。(2)过程:植物提供,大气提供和二氧化碳,土壤及水圈、岩石圈提供及无机盐,通过,产生有机物。有机物叶绿素热量水分光合作用2.平衡功能(1)概念: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的能力。(2)特征:各地理要素本身不具备,但自然地理环境拥有此功能。物质和能量稳定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1.表现(1)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的,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的演化。(2)某一个自然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及整个的改变。统一其他各个要素地理环境状态2.结果: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3.地理要素的变化易受影响的要素:影响相对较小的要素:如岩石生物读下图,完成1~2题。1.图中方框中abcd对应的数码排序正确的是()①大气温度变化幅度减小②降水增加③空气湿度增大④地面植被覆盖率增加A.②①④③B.③②①④C.①④②③D.①③④②解析:根据图中各框之间的关系可知,土壤热容量增大可使大气温度变化幅度减小;地面蒸发增多会使空气湿度增大;蒸腾作用增强会使空气湿度增大,同时也会使降水量增加;降水量的增加会使地面植被覆盖率增加。据此可知,D项排列正确。答案:D2.框图反映的主题是()A.农业生产的地域性B.地理环境的差异性C.地理环境的整体性D.自然界的水循环解析:该图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联系,即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答案:C读图,根据图中信息完成3~4题。3.引起图中地理环境变化的根本因素是()A.大气环流B.地壳运动C.海陆位置D.人类活动解析:图中地理要素变化过程可分解如下:①当地为平地、森林植被;②当地地壳隆起升高,使背风坡由森林变为草原;③此阶段地壳继续升高,背风坡出现了沙漠。这一过程中,变化的是地势和植被,而植被的变化又是地势变化的结果,故地理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地壳运动。答案:B4.图示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主要体现了()A.地理环境的整体性B.地理环境的差异性C.地理环境的稳定性D.地理环境的复杂性解析:地理环境中一个要素的变化,引起其他要素也发生改变,说明这些要素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地理环境,即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答案:A1.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构成地理环境的岩石、土壤、大气、水和生物等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并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不断地进行能量交换与物质运动,推动地理环境的整体发展变化。2.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对比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概念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过程从岩浆到各类岩石,再到新岩浆的产生过程环节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吸收作用、光合作用、分解作用冷却凝固、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变质、重熔再生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物质循环简图能量太阳能(蒸发、水汽输送),重力能(降水、径流)太阳能作用化学能热能地球内部热能、太阳能、重力能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意义①使水体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②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③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不断塑造地表形态①促进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的迁移运动,能量的流动、转化②联系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①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②改变了地表形态,塑造了各种自然景观③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能量传输1.古代诗歌或名言中往往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地理知识。结合相关知识回答(1)~(2)题。(1)“牵一发而动全身”生动地阐述了自然环境中的哪种规律()A.整体性规律B.地域分异规律C.地带性规律D.非地带性规律(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诗句,反映了生态系统的()A.物质循环关系B.能量流动关系C.生态金字塔关系D.食物链关系解析:自然地理环境中的地理各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整体。由于它们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的整体,因此,一个因素发生变化,必然会影响自然地理环境的其他各个因素。在整个自然地理环境中,如果不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其物质是不断循环的。答案:(1)A(2)A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及变化与其组成要素密切相关,利用整体性原理可分析各要素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及发展变化的影响。具体表现如下表所示:整体性的表现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涵义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整体性的表现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举例说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及危害全球变暖的原因及危害整体性的表现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意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遵循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并以此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2.(2010·南通名校联考)在2007年6月上旬,洞庭湖区曾发生鼠灾,老鼠将所遇到的绿色植物啃噬殆尽,湖滩上到处可见老鼠窝,堤岸、护坡变得千疮百孔。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回答(1)~(2)题。(1)洞庭湖湿地最大的价值是()A.蓄水B.调蓄洪水C.净化环境D.生物栖息地(2)在洞庭湖区,下列地理要素间的关系成立的是()A.洞庭湖面积缩小——老鼠生活空间缩小——鼠灾暴发B.围湖造田——粮食产量增加——人民生活质量稳步提高C.退田还湖——物质生产价值降低——“鱼米之乡”地位下降D.退田还湖——生态价值增高——社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解析:洞庭湖是长江的天然水位调节器,因此其最大的价值应是调蓄洪水。只有退田还湖,充分发挥洞庭湖的生态价值,湖区社会、经济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答案:(1)B(2)D(2009·天津高考)读某外流湖自然消亡过程示意图,回答(1)~(2)题。(1)该湖泊自然消亡的原因,据图可以确定的是()A.地壳上升B.水源减少C.气候变干D.物质沉积(2)湖泊消亡引起了湖区自然景观的变化,这反映了自然环境的()A.整体性B.差异性C.稳定性D.脆弱性[课堂笔记]由图中湖泊演变过程可知物质的沉淀是湖泊自然消亡的原因,泥沙及动植物遗体沉积,使湖水变浅,水生植物茂盛,成为沼泽,进一步干涸而消失。湖泊消亡引起的湖区自然景观的变化,反映了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相关要素的变化,体现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特征。[答案](1)D(2)A(2010·江苏苏北三市调研)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我市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开展关于“青藏高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他们通过网络搜索,查阅到下列相关材料:材料1:“当你在上海、杭州等地享受着温和湿润的海洋季风时,可曾想到,大约在3000万年前,长江中下游是一片炎热干旱的地区,就像现今的非洲撒哈拉大沙漠一样。”——中科院院士李吉均材料2:见下图。根据以上材料,结合相关知识,兴趣小组展开了研究。请你参与他们的研究。(1)请你帮该小组拟定一个研究课题:(写出课题名称)。(2)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青藏高原隆起的主要原因是。(3)李吉均院士认为“3000万年前,长江中下游是一片炎热干旱的地区,就像现今的非洲撒哈拉大沙漠一样”。你是否同意李院士的观点,请说出你的理由。(4)青藏高原的隆起与其周围大气的热力差异形成了冬夏相反的高原季风。根据热力环流形成原理,请你判断材料2中高原季风环流出现的季节:A图表示,B图表示。(5)青藏高原隆起对东亚气候产生了深远影响:一是高原季风环流方向与差异形成的季风环流方向一致,两者叠加,使得东亚季风环流势力加强;二是青藏高原的隆起,迫使东移南下,使长江中下游地区冬季气温降低。(6)上述研究表明,地理环境具有性,其表现有。[课堂笔记]青藏高原隆起与其周围大气的热力差异形成了冬夏相反的高原季风。高原季风环流方向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季风环流方向一致,两者叠加,使东亚季风环流势力加强,并迫使冬季风东移南下,使长江中下游地区冬季气温降低。[答案](1)青藏高原隆起对(周边地区)气候的影响;青藏高原隆起对(周边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青藏高原隆起对(周边地区)大气环流的影响(凡提及青藏高原对气候、大气环流、地理环境影响的均可)(2)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3)同意,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处副热带,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候炎热干燥。不同意,3000万年来,海陆分布大体没变,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一直存在,仍具备形成季风的条件。(任答一种,合理即可)(4)冬季夏季(5)海陆热力性质冬季风(6)整体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各环境要素总是与其所在地区环境的总体特征保持一致;一个地区地理环境的变化可能会对其他地区乃至全球地理环境产生影响几千万年前,恐龙称霸全球,但不知什么原因,恐龙突然灭绝。一种学说认为,是小行星撞击地球所致,另一种学说认为,是地球的气候剧变所致。据此回答1~2题。1.使恐龙生存的环境更加恶劣的要素是()A.气候变化B.植物变化C.分解作用D.各要素都发生了变化解析: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一个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地理环境中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答案:D2.恐龙灭绝后,地球上其他动物得以生存和繁衍下来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什么功能在起作用()A.光合作用B.生产功能C.分解功能D.平衡功能解析:恐龙灭绝后,地球上其他动物得以生存和繁衍下来,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平衡功能在起作用。答案:D人类活动会导致某些自然要素的变化,进而带动其他要素的变化,其中水是比较容易受人类影响的自然要素。结合下图完成3~4题。3.判断方框Ⅰ、Ⅱ、Ⅲ、Ⅳ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①土壤水增多②库区蒸发量增大③蒸腾加强④植被覆盖率增加A.①③②④B.②④①③C.①④②③D.①④③②4.图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A.整体性特征B.区域性特征C.差异性特征D.不稳定性特征解析:修建水库一方面导致土壤水增多,给植被生长提供更多水分,植被覆盖率增加,进一步导致蒸腾作用加强,水库周围降水增多;另一方面导致库区蒸发量增大,水库周围降水增多。图中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答案:3.C4.A5.读“雨林破坏对环境影响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右侧未受破坏的雨林,森林覆盖使土壤免受和。(2)树木要吸收土壤中的营养物质,而不断形成的经微生物分解为营养物质,归还给土壤,又供植物利用,使森林资源得到。(3)图中左侧大量的雨林遭到采伐,结果降水直接到达失去保护的地表,会使淋溶作用增强,导致土壤被,没有了树木,逐渐减少,树木失去营养源,可能造成森林退化、土壤侵蚀、灭绝等严重问题。(4)上述事例说明,一个地域的自然资源与其他自然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系统。一种资源的变化,必然影响到周围其他的要素。(5)因此,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要有的考虑和对策。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热带雨林地区生物、气候、水、土壤等资源和要素之间的整体性特征,做题时要注意联系森林资源的环境效益进行分析解答。答案:(1)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