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是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深入,而逐步成为教育课题的,已有不少的教育理论工作者展开过较为广泛的研究,在理论层面富有许多有价值的成果。同时也有不少教育同行作了一些有益的实践探索,但在广大的中西部地区相关研究起步较晚。我们于2001年2月至2005年6月,历经4年多,从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视野展开了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教学效果和社会效益,于2005年10月获得泸州市人民政府普教成果二等奖。现将我们的研究情况概要的呈现如下,以求教于专家同行。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研究的原因心理健康就是青少年学生在学习、生活、交往和自我教育的动态的发展过程中的个体化的社会适应。首先,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的需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其次,心理健康与德育的关系十分密切,是新时期下德育工作的延伸和补充。健康的心理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从而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第三,心理健康教育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目标和方法不谋而合,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也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是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以人为本的教育观的体现。第四,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生存发展的迫切需要。初中学生具有半幼稚、半成熟;半独立、半依赖: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特点。我校为城乡接合部的一般普通高完中,初中学生中留守子女多,父母离异家庭子女多,下岗家庭子女多,学困生多,学生有很多的困惑和问题行为,单靠老思路老办法不能较为妥善、彻底的解决这些问题。只有有效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才能更好地处理好这些问题,才能促使学校走上持续稳定的发展之路。二、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研究的目标我们把研究的目标分为三个层次,即研究的核心目标,是探索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的内容、途径和方法。总目标是改善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全体初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相关目标是通过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三、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研究途径和方法我们主要是以正常学生为主,重点在学生的发展和预防。主要途径有四种,即开展团体的、小组的、个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开设心理健康活动课等。方法是有计划、有系统的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研究中采用的基本方法有:行动研究法。辅助的研究方法有:实验研究法、有文献检索、观察研究、问卷调查、教育测验、教育实验、个案研究等方法。四、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的管理体系我们以德育处、教务处和教科室等为主要管理机构。班主任兼辅导员,常设管理机构是德育处,课题研究常设机构是教科室,设有心理教师两人。建立健全研究的组织制度、培训交流制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制度等。五、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研究取得的成果(一)对欠发达地区城乡结合部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有了清楚的把握为了了解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我们大量采取了项目检核量表、评定量表、轶事记录、自述法、会谈和测量等方法,收集了较为丰富的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资料。我们以泸州石油中学、泸州八中、泸州市邻玉镇镇中初中学生为样本,对欠发达地区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情况作了测试调查。选用了天津师范大学沈德立2000年编制《MAMS-70问卷(中学生适应不良行为问卷)》调查表。在2001年9月进行了测试,收回问卷203份,合格问卷202份。根据教育统计方法,利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从调查可以看出,在对202名学生适应不良率的调查中,97名学生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占48.0%,而105名学生存在不同的心理问题,占52.0%,中度以上的52名,占25.5%。(二)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的操作体系1、开设讲授课和心理健康活动课。讲授课主要是心理健康常识课、健康教育课和心理卫生讲座。我们以心理健康活动课作为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的一个核心工作。主要功能是促进个体的身心健康,以个体经验为载体,以活动为中介,使学生获得学习、生活、社会适应与发展的技能。实施程序与一般的认识类课程不同,教学步骤为:“引言-创设情景-设疑-讨论-感悟-延伸。”2、开办学生行为矫正班,实施团体心理辅导和个别心理辅导在矫正班中开设了理论课、活动课和实践课三类课程,比如,“行为反思”、“行为矫正”、“心理健康教育”等,共8门课程。每期矫正班的学生由班主任推荐,安排心理健康辅导员作教师,学生人数7~10人。教学的形式主要有集体谈话、个别交谈、案例讨论、角色扮演、室外活动、身体训练等等。广泛运用了强化法、代币奖励法、行为塑造法、行为限制法、示范法、消退法、处罚法、刺激控制法等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改变学生的问题行为。教学上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记载,并且培训后有跟踪。3、建立师生、生生互助的常规机制,首先建立我校教师联系学生制度,明确班科教师联系的对象、任务,把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状况作为重要内容,改善师生关系,加强学法指导,消除心理健康的学习隐患。其次,建立学生的自助和互助机制。在班级建立内心理健康互助小组。4、建立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机制。通过实施心理健康问卷测试,设立心理健康咨询箱,阅读学生日记、周记、作文、自传、内心独白等了解学生生活经历和内心世界,多渠道的了解心理健康学生状况。5、建立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教学机制。健全制度,加强管理,提高了教学质量,有效的减少了因学习问题引起的心理健康问题。6、建立优化学生心理健康的外部环境机制。多方协调,治理校园周边环境,减少学生与校园内外不良因素的接触。促进家长与教师、家长与学校的互信,特别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联系其监护人,加强对学生的关爱、管理,形成教育合力。7、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发展性评价机制。广泛采取赏识教育,实施发展性评价,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帮助学生找到自信的支点。8、建立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的工作机制。对学生进行择业意识教育,职业道德的渗透,就业形式的介绍,做好与职业技术学校沟通实施“2.5+0.5”的分流工作,促使学生多渠道的发展。9、建立通过特长教育优化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机制。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举办艺术节、校运会、学生书画展、演讲比赛,军训、课外科技活动、研究性学习小组、学科兴趣小组、办心理健康黑板报、校园广播站、校园文学社,定期培训艺体特长生等等活动。实践证明特长教育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心理健康水平。10、建立奖学助学机制。通过实施助学金、奖学金制度,帮助贫困的学生解决生活困难,使其完成学业。从而有效减少学生因生活问题引起的心理健康问题。(三)梳理出有特色的个案研究方法我校做了较大量的个案研究工作。编写了一些较有特色的个案。个案编写的主要有以下要素:“案例名称-个案简况-问题行为调查--资料收集-原因分析-辅导措施-辅导成效。”以下面案例说明我们研究的情况:案例名称:一个性格孤僻猜疑的学生的矫治个案简况:陈××,性别:男,年龄:14岁,初二上期。问题行为:该生对集体活动有畏惧感。成绩好。上课基本上不回答老师的问题,或者其回答根本听不清楚;曾因躲避体育课的集体活动,藏到一个建筑工地旁的树下被掉下的砖头砸伤了头部;据老师和同学反映该生基本上不与人打招呼。而该生经常向老师反映有同学说他的坏话,甚至上厕所时,别人嬉笑他就认为是在笑他;班上女同学小声谈话,他认为是在议论他。该生产生了厌学情绪,逃学,老师走家访,他躲在他家屋后的仓库里,让老师等了2个小时不出来,而老师在他家说的话他都听得一清二楚。该生说自己经常失眠。资料收集:⑴人格测验结果对该生进行卡特尔15种人格因素测验,发现其心理健康得分仅为13分,大大的低于22分的平均标准。⑵与该生谈话通过谈话,认为该生具有木讷、孤僻、猜疑,但理解力强、自傲又自卑等特征。该生说别人经常笑话他,对他不友好孤立他。⑶家庭情况该生家住在一个兵工企业的弹药试验基地,邻居很少、独生子,父亲为仓库管理员,母亲无职业,双亲文化低。父亲不善言谈,母亲性格豪放,比较溺爱孩子。该生小时候玩耍时生殖器曾经受过伤,但据其父母说对其发育没有影响。成绩一直很好。原因分析:该生由于家庭居住环境较为封闭,比较内向。交往能力较差,运动能力,艺体能力差,所以对于集体活动有抵制心理,有自卑感,从而逃避交往、逃避活动。由于其生殖器曾受过伤,所以总疑心别人议论自己。因成绩好又有些自傲。辅导措施:⑴教师对该生进行疏导,使其认知重组。首先针对他疑惑的事件一一分析,剖析原因,使其能够正确的归因,消除他心中的疑云。其次,以伟人的事迹,老师的献身说法,同学中的事例,有针对性的说明心胸开阔、性格开朗对于人际交往,对于人生的重要性。通过事例让其领会到人不必十全十美,要求他放低对自己某些方面的期望值,接受、悦纳现实的自我,不要过于在乎别人怎样看待自己。⑵老师动员其家长对该生作一个体检,向他出具医院的结论,消除他对自己身体怀疑。⑶采取心理支持法等方法进行矫正。在教师认为该生已经具有了较为正确的认知的条件下,再次找他谈话,倾听他的叙说,尽量让他表达得完整充分一些,多给些鼓励,让他找到点自信。再在班上举办“我说我的优点”、“我说我的缺点”和“学会赞美”等心理健康活动课,让其倾诉,同时接受他人真诚的赞美。⑷采取同伴互助的方法。利用他成绩好的特长,要求他帮助一个与他家相对较近的、成绩较差的同学,同时这个同学也帮助他提高运动、艺体技能,更重要的是使其在互助的过程中学会与人和谐相处。⑸自我教育法。要求他写心理日记。当他怀疑别人又在议论自己时,让他多方面思考,先给自己提出10个支持的观点,然后写出10个反对的观点,再进一步观察哪些正确或不正确;然后写出即使别人在议论自己对我有什么影响(正面和负面)。并且写出他对自己的看法。通过这样的自我反省,使其逐步认识到认知上的矛盾,从而改组对事物的看法。⑹采取自我行为训练。针对他不愿、不善与人交往,采取提出要他关注他人,每天与同学多交流的要求,并记录每天的次数,定期向老师汇报,等等方法。⑺与家长沟通,要求多与孩子交流,多些感情交流,行为上多些指导,周末、节假日多陪孩子游玩等。辅导效果:人际关系:能自然的与教师打招呼,与同学关系较为和谐。行为方面:较为关注班上的事情,能大胆回答问题,或与同学讨论问题,有时也能与同学开玩笑。与女生交往也显得自然了。情绪方面:较为稳定、日趋开朗。学业方面:以考入重点高中的成绩毕业,曾在学校演讲比赛中获得三等奖。(四)形成了一些理论认识和实践操作认识研究成果我们出版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集》,教师撰写的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国家、省级、市区各级获奖或发表114篇,学校交流论文77篇。撰写的典型个案62个。心理健康调查和调查分析一千多份。自编心理健康教师读本和学生读本4本。编写心理健康活动课教案126个。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一千多份。通过心理健康系列教育活动促进了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了显著改善,参研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能力提高迅速,科研的综合能力的得到提高。课题的研究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促进了学校的规模和质量的较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