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探究课的疑惑和教学策略棠湖中学外语实验学校赵国琼“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化学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是新课标所倡导的新理念。其中把“科学探究”放在了尤为突出的地位,并贯穿于其他主题中。探究性学习旨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主动地获取化学科学知识,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探究习惯。我们教师在学校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要提高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质量,让探究性学习活动取得实效而不流于形式,教师除了要调动学生的强烈的探究欲望、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以外,还要科学、严密、合理的组织好探究活动。一、重视学生探究小组的划分,保证探究活动的顺利开展。在科学探究中发挥合作能力,并倡导小组合作学习。如何发挥小组合作探究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我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我校班额比较小的情况,多数教学活动按学生每6人分成一个小组进行。划分探究小组做到每个探究小组成员中包含优、良、中、差等不同层次的学生,并且小组成员之间要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每个成员都有自己较为固定的任务:在进行探究实验时,优、良层次的学生负责实验的设计。明确实验目的和步骤,并与中、差层次的学生讨论,使中、差层次的学生明确此次实验的具体过程和思路。中、差层次的学生负责确定需要哪些仪器和设备,并进行仪器的安装和实验,负责实验现象的记录和整理。优、良层次的学生负责现象的分析和结论的得出,并负责给中、差层次学生的讲解。另外,小组成员之间要保持一定的流动性,合作一段时间后,可以相互流动或重新编排等。二、优化问题情境创设,激发学生探究热情探究源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问题的提出和发现来自于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形象、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是探究教学的重要一环。一单元(激发兴趣是关键)在学习化学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时,由于接触到的化学知识少,难点不大,这时的教学重点应该主要是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根据每节课的特点,利用化学小“魔术”、实物、教具、挂图、学生表演、多媒体、实验等辅助教学,最好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成效和质量。也可让学生利用生活的一些用品代替化学实验仪器完成化学探究实验,切身体会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形成合理利用资源、变废为宝的意识。如:利用生日蜡烛、饮料瓶(代替集气瓶或烧杯)、牙签(代替火柴梗)、吸管(代替导管)、洗脸盆(代替水槽),教师只需要提供给学生澄清石灰水,学生就可分组完成蜡烛及其燃烧、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有何不同的探究。学生通过亲自参与实验,学习热情必然高涨。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总怕学生自己学不懂,不厌其烦地讲解、强调,或多或少会将学生置于被动听讲的课堂环境中,这种长期的灌输式学习使学生变得内向、被动、缺少自信、恭顺……这自然也就窒息了人的创造性。教师教学行为和思想观念的变化以及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在学习中探究的乐趣和收获只有学习者自己知道,我们应当引导每一位学生大胆尝试,充分相信学生,尽可能让生自己动手实践,让学生体味到学习的快乐和在学习中探究的快乐。在蜡烛燃烧实验的探究中,只需要给学生创造一个氛围,就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知识储备:1)教师在讲化学变化时,就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实验演示,并总结出检验CO2气体的特效方法——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课前小组准备的知识:根据哪些现象可证明蜡烛燃烧的产物是“水”、“二氧化碳”?3)实验观察应注意从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入手,对比前后状态、形状的不同等相关知识。如蜡烛燃烧实验的探究:1、实验前,蜡烛具有哪些物理性质?各小组通过阅读教材总结出的探究内容如下:色、味、态、硬度、密度(与水相比)、溶解性2、实验中,蜡烛燃烧时:火焰颜色(火焰分为几层)、是否放热、燃烧后产物的验证(水、二氧化碳、炭黑)。3、蜡烛燃烧后,吹灭时观察到的现象?用明火去点燃白烟又观察到的现象。4、实验结论及分析。三、进行实验探究的历程1、2004年双流县率先进行初中化学新课改试点,04年7月我们参加了新课标、新教材的培训,当时县教研员给我们展示湖北宜昌新课标教学设计时,我们都只有一个理论上的案例,根本没有实践经验。2、新学期开始,最先面临的探究课是蜡烛燃烧实验的探究,我们初中化学教研组的四位老师先进行讨论,将学生分组,然后一位老师先在一个班试点,其它三位老师都到位听课,并帮助整顿秩序,结果还是乱七八糟,药品浪费大且还没有完成教学任务。第二节课还要去补知识点,很失落。3、发挥教研组的力量:1)每人根据教材内容负责一单元探究课题,将其相关知识制订出方案并做成多媒体;2)用生活中能替代的用品进行实验探究,让化学来源于生活。(烧杯用玻璃杯或饮料瓶代替,小木条用牙签代替,学生自带蜡烛),教师只提供澄清的石灰水。3)根据学校要求,不充许订现成的资料,每一学科必须有体现本学科的校本教材,每一位教师完成一个单元的学案编写。4)将教材中能进行实验探究的课题先提取出来,设计出预习提纲,让各小组(学生每六人一组)先进行方案的设计。四、以教材内容探究为主把握好“课程标准”是教师备课、上课的前提和关键,新课改理念指导下的探究教学,要求教师更应吃透教材。1、明确探究活动的目标新教材编排了大量的探究活动,如观察与思考、活动与探究、交流与讨论、联想与启示等只有明确了各个探究活动的目标,才能根据探究的内容确定采取什么样的探究方法,使学生的探究活动有的放矢,达到理想的探究效果。2、探究教学要注重实际,避免扩大化教师要清醒的认识到探究教学并不是万能的和唯一的学习方法。不能讲解任何问题都要学生去探究,这就要求教师要严格把握避免盲目探究。要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进行探究活动,像一些简单的概念和抽象的较为复杂的理论知识是不宜进行探究的。另外,在课堂教学中还应灵活运用各种探究模式和教学策略,不能为探究而探究。3、研究教材,充分体会化学实验在初中教学的作用。作为化学学习的启蒙阶段,初中化学课应注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例如:在演示二氧化碳灭火的实验操作时,增加的用水代替二氧化碳进行灭火,再增加砂子代替二氧化碳进行灭火的实验对比,这样,利用易得的物质和简单的操作达到了良好的实验教学效果,活跃的课堂气氛,开拓了学生思维能力。如代倩老师的分子一课,用“空中生烟”、“铁树开花”作为问题情境,引入的新课题的学习。如白萧老师的原子构成一课,充分发挥了电脑和媒体的作用,利用课件将微观的知识宏观化,进行探究过程的模仿,在不断的模仿中逐渐形成科学探究思维,以便依据科学探究的程序和方法完成相应的操作过程,并通过不断的反思和修正自己的探究学习的行为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沿着科学家走过的探究历程让同学们进行思维的碰撞,开拓了学生思维能力。五、做好探究实验,体验探究过程现行教材的探究实验是教师给出实验原理,鼓励、启发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独立探究,得出结论,撰学实验报告,更侧重探究知识的过程。通过探究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一定的化学科学素养。如: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教学策略该内容的教学中,对实验原理的理解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建议(1)以拉瓦锡的实验为突破口,基础好的班级可先让学生阅读相关教学内容,教师进行必要的提示,提出相应的思考题,在此基础上由学生讨论,得出测定的原理,基础教差的班级可由教师讲解,提示学生为什么加热12昼夜,为后面的误差分析打下伏笔。(2)先演示书上的实验,学生观察、描述、记录现象,得出实验结果,然后再让学生分析、总结该实验的原理。(3)课堂拓展:①从该实验说明氮气有哪些性质②某同学做该实验时,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少于1/5,其可能原因是什么?【基础好的班不妨讨论集气瓶内水的体积大于1/5的原因是什么?理解实验操作中的关键点。】课后延伸:练习:1、教材P27实验2—1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可否用蜡烛代替,为什么?若只能用蜡烛,怎样改进,实验才能成功?2、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当燃烧停止、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体积的70%。请回答:(1)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水能进入集气瓶的原因是___________(2)如果镁条只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则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最多不超过其容积的%。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其容积的70%,根据空气的组成可推出减少的气体中除氧气外,一定还有。【查阅资料】镁条在氮气中能燃烧,产物为氮化镁(Mg3N2)固体.请写出镁条与氮气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3、请结合以上两个小题总结在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实验中,对反应物和生成物有哪些要求?六、选择一些简单的社会性探究课题,指导学生进行自发探究化学探究教学还有另一个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和环保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教材的探究内容,选择一些简单的课题让学生自发组成调研小组,对家乡的社会状况进行调查。如:我在讲“自然界中的水”一节时,让学生取来自己住所附近不同水渠的水进行比较,并进行净化处理。学生组成小组到自来水厂进行参观访问,了解自来水的生产过程。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被调动起来了。再如:用pH试纸测定家庭厨房中,各种不同调料或调料溶液的pH,作好记录,第二天到班上进行交流,测定比较准确的而且测定数据又多又好的,要多加分。很多学生相当认真,有时我班上学生的家长都打来电话,投诉说:他家的小孩最近是否有毛病,把黄色的纸到处放,都放到家里煮好的汤里去了,然后还再作记录。七、交流探究结果,体验探究的乐趣“语言交流和书面表达”也是化学科学探究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对于同一探究性实验的表达和分析,不同层次的学生会有很大的差别。因此,要重视探究活动实验报告的撰写和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书面描述能力。并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果。如:课堂上的交流和辩论的、班级小型报告会、实验报告评比、墙报、壁报展览等。在交流过程中,教师要抓住每位学生的优点,给与恰当的评价和鼓励。这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书面描述能力、分析归纳能力,还在交流的同时让学生体验到了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总之,课程改革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我认为,凡是学生能够探索出来的,教师绝不替代,凡是学生能够独立发现的绝不暗示,让学生从生活、活动、思索、合作交流中学习;尽可能多给一点思考的时间,多给一点活动的空间,多给学生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多一点创造的信心,多一点成功的体验。以上交流只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祝我们的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好化学,祝我们的教学再上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