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知识总结孙荣颖2013-10-7第一章大家都来学化学1.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介绍仪器主要用途注意事项试管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加热后不能骤冷,防止炸裂试管夹用于夹持试管防止烧损和腐蚀玻璃棒用于搅拌、过滤或转移液体时引流、蘸取少量固体或液体酒精灯用于加热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用过后应立即清洗,再去吸取其他药品滴瓶用于盛放液体药品滴瓶上的滴管与滴瓶配套使用铁架台用于固定和支持各种仪器,一般用于过滤、加热等实验操作烧杯用作配制溶液和较多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加热时应放置在石棉网上,使受热均匀量筒用于量度液体体积不能加热、不能做反应容器集气瓶收集或贮存少量气体锥形瓶用作较多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加热时需要垫上石棉网药匙用于盛取固体药品漏斗用于过滤2.药品的取用(1)固体药品的取用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或纸槽,有些块状药品可用镊子夹取。操作要点:先将试管平放,将药品放入试管底部,再慢慢竖立起来。(2)液体药品的取用液体的倾倒: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向着手心;瓶口要紧挨着试管口。液体的量取:量筒需放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时可用滴管:保持滴管竖直在管口上方;不可把滴管伸入试管内;不可将滴管横放或倒持。(3)给物质加热酒精灯的使用:要用火柴或打火机点燃酒精灯,熄灭时要用灯帽盖灭;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加热试管里的液体: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中上部,先将试管来回移动,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利用外焰对准试管内被加热物质加热;加热时,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3.实验室的安全知识(1)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2)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要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3)眼睛里溅进了稀酸或稀碱溶液,要立即用水冲洗。(4)在使用酒精灯时,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也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以免失火。向灯内添加酒精时,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三分之二。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面燃烧起来,应立刻用湿布覆盖。(5)烫伤时,立即用水冲洗烫伤处,在涂上烫伤膏;割伤时,要立即进行消毒,包扎处理。4.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火柴梗被折断:火柴梗形状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水的三态变化:冰加热熔化成水、水冷却凝固成冰,水加热蒸发成水蒸气、水蒸气冷却凝结成水。水的状态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石蜡熔化成液态蜡油:石蜡形状和状态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玻璃破碎:玻璃的形状发生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食盐溶解在水中,再加热蒸发掉水后又得到食盐:食盐的形状和状态发生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在上述火柴梗折断、冰、水、水蒸气互变、石蜡熔化、玻璃破碎及食盐和盐水互变的变化过程中,有的只发生物质形状的变化,有的物质的形状和状态都发生了变化,但它们的本质没有变化,既没有生成新物质。结论:物质发生变化时没有生成新物质,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2)化学变化火柴梗燃烧:燃烧前:火柴梗燃烧时:有明亮的火焰和发光发热现象燃烧后:黑色的固体镁条燃烧:燃烧前:镁条是银白色的固体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并且产生大量的热燃烧后:生成的是白色的粉末状的物质火柴梗燃烧后生成黑色的灰烬、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它,们是不同于火柴梗的新物质。镁条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释放大量热,并生成白色粉末氧化镁,它是一种不同于镁的新物质。结论:物质发生变化时生成新物质,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5.物质的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物质性质,叫做物理性质,如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和密度等。第二章认识空气、保护空气1.空气的成分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红磷燃烧实验空气中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2.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在生活里我们经常接触许多混合物,例如糖水、牛奶、泥沙等。混合物中各种成分的含量可以不是固定的,但它们各自保持着自己单独存在时的化学性质。而纯净物如纯水、硫、蔗糖等,它们都各自有着固定的组成和性质。3.构成物质的微粒(1)分子香水中分子的扩散:所用的香水是由酒精分子和香精分子混合在一起构成的,所以当香水中的这些分子通过运动扩散到空气中后,我们就能闻到酒精和香精的气味。两根玻璃棒分别蘸浓盐酸和浓氨水,逐渐靠近而不接触:存在于盐酸中的氯化氢分子和氨水中的氨分子运动到空气中相遇,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氯化铵小颗粒,扩散到空气中,形成白烟。结论: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不发生改变;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改变,生成新的分子。实验:往无色的氨水中滴入两滴无色的酚酞溶液,震荡;在两个小烧杯中分别装有蒸馏水和酚酞,用大烧杯将两个小烧杯罩在一起一段时间;拿两个医用注射器,一支吸空气、一支吸水,两者等体积,用手指顶住针筒末端注射孔,将栓塞慢慢推压,然后交换做。结论:分子总是不断地运动者;分子与分子之间存在间隔,一般来说,气体的分子之间距离大,液体和固体的分子之间距离要小得多。(2)原子将红色粉末氧化汞装在试管里加强热,结果红色粉末渐渐变化,而在试管内壁上出现银光闪闪的水银,同时还可以收集到能支持可燃物燃烧的氧气。实验结论:在化学变化中,氧化汞分子本身发生变化,而构成氧化汞分子的汞原子和氧原子本身没有变化,它们重新组合后构成新的物质。结论: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另一种微粒。原子构成分子,原子也可直接构成物质,如金属汞、稀有气体等;在化学变化中,本子本身发生变化,而原子本身没有变化,知识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构成新的物质,所以,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碳-12)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把其他原子的质量跟这个标准相比较所得到的比值,叫做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结论:原子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绕核运动的电子所构成;原子核由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中子所构成;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中子不带电;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相等,故所带的电量相等且电性相反,整个原子不显电性。质子(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称为核电荷数中子(不带电)原子核外电子(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原子结构:为了形象直观、简便地表示原子的内部结构,绘成原子机构示意图。小圈表示原子核,圈内数字表示核内的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电子数。第一层最多排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排8个电子,最外层最多都不超过8个电子;达到8个电子的惰性状态是稀有气体的稳定结构(第一层2个电子为稳定结构);金属原子最外层的电子一般少于4个,在反应中易失去电子;非金属原子最外层的电子一般多于4个,在反应中易得到电子,趋向于稳定结构。(3)离子金属钠和氯气反应:钠失去一个电子变成稳定结构,氯得到一个电子就稳定了,达成协议,结合成氯化钠。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变成带1个单位正电荷的钠阳离子,氯原子则得到1个电子,变成带1个单位负电荷的氯阴离子,并由阴、阳离子相互作用结合成氯化钠。生成的氯化钠是由数目极多的钠离子和氯离子相互结合而构成的物质,也就是说,像氯化钠这样的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可见: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原结合分子构成物直接构成子得失电子阴阳离子构成质第三章维持生命之气——氧气氧气是维持人类生命不可缺少的气体,人们曾把它叫做“养气”。1.性质实验:用镊子夹一小块木炭,现在空气中加热到红热,再放进燃烧匙,伸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里,观察燃烧现象;在螺旋状的细铁丝末端系上火柴杆,用坩埚钳夹住铁丝点燃火柴杆,至其快烧尽时,伸入充满氧气且瓶底有少量水的集气瓶里,观察燃烧现象;用铁丝固定一段蜡烛,在空气中点燃,伸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燃烧现象。物理性质: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气味的气体,当温度降至-183摄氏度时,凝结为淡蓝色的液体,再降至-218摄氏度时,凝结为淡蓝色雪花状的固体,密度比空气稍大,不易溶于水。化学性质: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够跟很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物质跟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2.用途登山、潜水、供给呼吸、支持燃烧、气割气焊、炼钢等。3.制取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水+氧气实验:用约10%的过氧化氢溶液做下列三个实验(1)用量筒量取4ml溶液加入试管中,将代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的上部,结果怎样?(2)再量取4ml溶液加入另一支试管,用药匙加入少量二氧化锰,也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口,又有什么现象发生?(3)待实验(2)的试管内的液体不再放出气泡时,重新加入3ml过氧化氢溶液,结果怎样?结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存在的条件下,能分解产生氧气。二氧化锰能促使过氧化氢分解,但它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改变,说明它本身没有分解。化学上把这种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氯酸钾二氧化锰氯化钾+氧气加热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ABA+B工业制氧气:利用液态氮和液态氧的沸点不同(分离液态空气)。4.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可燃物燃烧的条件:物质本身是可燃物;可燃物达到燃烧的起码温度,此温度成为着火点;可燃物接触氧气或空气。可燃物燃烧的共同特征:发光、发热、且为氧化反应。缓慢氧化:缓慢进行的氧化成为缓慢氧化,如金属生锈、呼吸作用、食物腐败等。由缓慢氧化引起的自动燃烧叫做自燃。灭火原理:燃烧物与其他可燃物隔离或清除掉可燃物;使燃烧物隔绝空气;使燃烧物的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爆炸:是可燃物在有限空间急速燃烧而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气体和热所发生的现象。5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氧气中的氧原子,跟水分子里的氧原子,还有二氧化碳、五氧化二磷、氧化汞等分子里的氧原子相同,同一种原子的核里都含有相同的质子数,即核电荷数,在化学上,把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元素师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元素符号的意义:从宏观看,它表示一种元素;从微观看,它又表示一种原子。如3H表示氢元素的3个原子。6.单质和化合物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化合物。如果化合物仅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则此种化合物成为氧化物。绝大多数物质由分子构成,少数单质或化合物可以由原子直接构成,还有些化合物则由离子构成。第四章生命之源——水1.水的净化沉淀法:加入明矾[KAl(SO4)2·12H2O],使悬浮物沉淀;过滤法:用沙层或活性炭过滤。2.硬水:还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做硬水。在水壶或热水瓶底部常见到的一层白色水垢,就是硬水加热后形成的沉淀物。3.探究水的组成(1)水的物理性质:纯净的水是无色、无气味的透明液体。在压强为101.3kPa时,水的凝固点是0摄氏度,沸点是100摄氏度。温度为4摄氏度时,水的密度最大。(2)实验:往水电解器里注满水(其中加有少量烧碱或硫酸,以增加导电性),链接蓄电池,通入直流电让水电解,观察电极上和刻度管内有什么现象发生。经过一段时间后,停止电解,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连接电源正极的刻度管内的气体,用点燃的木条检验连接电源负极的刻度管内的气体。现象:通电后可以发现,两个电极的表面都有()放出;电解后,连接电源负极刻度管内的气体体积是(),连接电源正极刻度管内的气体体积是(),它们的比例约为();连接电源负极刻度管内的提起(可/不可)燃烧,产生()色火焰,它是();连接电源正极刻度管内的气体(能/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它是()。结论:水是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4.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式化学式:用元素符号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