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八)一、A型题(总题数:33,分数:66.00)1.七情损伤,首先影响A.精气B.津气C.心神D.运化A.B.C.√D.七情首先影响心神——情志之伤,虽五脏各有所属,然求其所由,则无不从心而发。2.痰饮的致病特点为A.阻滞气血运行B.多发于肝、肾、胆、胃、膀胱等脏腑C.影响血脉运行D.影响新血生成A.√B.C.D.痰饮致病特点为:(1)阻滞气血运行:痰饮阻于经络、脏腑,妨碍气血运行,出现肢体麻木,屈伸不利等症状。(2)影响水液代谢:主要是影响肺、脾、肾三脏的生理功能。(3)易于蒙蔽心神:痰蒙心窍或痰火扰神,出现头晕目眩,痴呆癫狂,神昏谵妄。(4)致病广泛,变幻多端:百病多由痰作祟、怪病多痰,痰饮随气流行全身各处,并容易兼邪致病,病证繁。3.下列哪项不是瘀血的致病特点A.易于蒙蔽心神B.易于阻滞气机C.影响血脉运行D.病位固定、病证繁多A.√B.C.D.瘀血的致病特点为:(1)易于阻滞气机:血瘀必兼气滞,如外伤出血,局部气机郁滞,而见青紫、肿胀、疼痛等症。(2)影响血脉运行:如瘀阻心脉出现胸痹心痛;瘀阻脉道,可血逸脉外;阻滞经脉,气血运行不利,可见唇甲青紫,皮肤、舌面瘀斑,脉涩不畅。(3)影响新血生成:瘀血不去,新血不生,肌肤甲错,毛发不荣。(4)病位固定、病证繁多。4.下列哪项对燥邪的叙述是不正确的A.凡致病具有干燥、收敛等特性的外邪称为燥邪B.燥邪伤人,多从口鼻而入,首犯肺卫,肺卫失宣,发为外燥病症C.燥为秋季的主气,兼邪不同可分温燥、凉燥。温燥发于初秋尚有夏末之余热,由燥与热合所致,凉燥发于深秋近冬寒,由燥与寒合所致D.燥邪起病隐缓,病程迁延,反复发作,缠绵难愈A.B.C.D.√D为湿性黏滞病程缠绵的致病特点。5.下列哪项是结石的形成原因A.饮食不当B.情志内伤C.药物服用不当D.以上均是A.B.C.D.√结石形成的原因是:(1)饮食不当:偏食肥甘厚味,内生湿热,蕴结肝胆,久而为胆结石;空腹吃柿子、生枣,影响胃的受纳和通降,出现胃结石;饮用硬水等易出现肾结石。(2)情志内伤:情志失调,肝胆气郁,胆汁蕴结,日久煎熬,形成结石。(3)药物服用不当:长期服用某些药物,使脏腑功能失调,药物沉积而形成结石。(4)体质差异:先天禀赋差异,以至某些物质的代谢失常,形成结石体质。6.下列哪项不是陈无择的三因分类法中的不内外因A.饮食劳倦B.跌仆金刃C.虫兽所伤D.七情A.B.C.D.√陈无择的三因分类法:外所因——六淫。内所因——七情。不内外因——劳倦、饮食劳倦、跌仆金刃,虫兽所伤。7.下列哪项叙述与“湿为阴邪,易损伤阳气,阻遏气机”无关A.湿性类水——故为阴邪B.阴胜则阳病——尤以损伤脾阳为着C.气机升降失常——胸闷、脘痞、二便不爽D.病程的缠绵性——起病隐缓,病程迁延,反复发作,缠绵难愈A.B.C.D.√D为湿性黏滞的致病特点。8.下列哪项不是湿邪的致病特点A.致病具有重浊、黏滞、趋下特性的外邪称为湿邪B.湿邪侵袭肌表,则恶寒无汗C.湿为长夏的主气,也可见于其它季节D.湿邪侵入所致病证称为外湿,多由气候潮湿、涉水淋雨、居处潮湿而致A.B.√C.D.凡致病具有重浊、黏滞、趋下特性的外邪称为湿邪。邪侵入所致病证称为外湿,多由气候潮湿、涉水淋雨、居处潮湿而致。湿为长夏的主气,也可见于其它季节。B为寒主收引的特点。9.下列哪项不是疠气病邪的致病特点A.发病急骤,病情危笃B.传染性强,易于流行C.一气一病,症状相似D.侵袭肌表,常兼他邪A.B.C.D.√疠气是一类具有强烈致病性和传染性的外感病邪,可通过空气、口鼻、饮食、蚊虫叮咬、虫兽咬伤、皮肤接触等途径传播。致病特点为:(1)发病急骤,病情危笃——来势凶猛,常见发热、扰神、动血、生风、剧烈吐泻等危重症状。缓者朝发夕死,重者顷刻而亡。(2)传染性强,易于流行——通过多种途径传播,无论男女老少强弱,触之者即病,既可大面积流行,也可散在发生。(3)一气一病,症状相似——疠气具有特异性,对机体作用部位具有一定的选择性,每种疠气均有各自特异的临床特点和传变规律。同一种疠气致病,无问大小,病状相似。10.下列哪项不属于“内生五邪”A.内风B.内寒C.内湿D.内暑A.B.C.D.√“内生五邪”包括: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火(内热)。11.下列关于六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正常的自然界气候变化B.具有外感性、季节性、地区性、相兼性的共同致病特点C.当气候变化异常,超过机体正常的适应范围或机体适应能力低下,不能适应正常的气候变化,六气变为六淫侵害人体D.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A.√B.C.D.六淫,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六气,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正常的自然界气候变化。当气候变化异常,超过机体正常的适应范围或机体适应能力低下,不能适应正常的气候变化,六气变为六淫侵害人体。共同致病特点为:(1)外感性——多从肌表、口鼻侵入人体而发病,其所致疾病称为“外感病”。(2)季节性——致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如春季多发风病,长夏多湿病等。(3)地区性——致病常与生活工作的区域环境密切相关,如久居潮湿环境多湿病,西北多燥病。(4)相兼性——既可单独侵犯人体发病,又可两种以上同时侵犯人体而致病,如风寒感冒、风寒湿痹等。12.下列哪项是南宋·陈言字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的内容A.六气,日阴、阳、风、雨、晦、明B.生于阳——得之风雨寒暑C.一为内疾,二为外发,三为它犯D.外所因——六淫;内所因——七情;不内外因——劳倦、饮食劳倦、跌仆金刃,虫兽所伤A.B.C.D.√陈言字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对病因的论述是:(1)外感六淫为外因。(2)七情内伤为内因。(3)不内外因:饮食所伤、叫呼伤气、虫兽所伤、跌打损伤、中毒、金疮等为。13.“肝气以津,脾气乃绝”是由于A.味过于酸B.味过于苦C.味过于甘D.味过于辛A.√B.C.D.“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14.“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是由于A.味过于酸B.味过于苦C.味过于咸D.味过于辛A.B.C.√D.“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七情内伤,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活动B.情志过激、持续不断,则脏腑精气阴阳失调、首先伤心神,再伤他脏,发为情志病C.七情损伤相应之脏——过怒伤肝、过喜伤心、过思伤脾、过悲伤肺、过恐伤肾D.七情首先影响心神——情志之伤,虽五脏各有所属,然求其所由,则无不从心而发A.√B.C.D.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正常的情志活动,是人体的生理和心理活动对外界环境刺激的不同反应。当七情过于强烈或持久刺激,超越人体的生理和心理适应能力,导致机体脏腑精气功能失调或人体正气虚弱,对情志刺激的调节适应能力低下,导致疾病发生或诱发时,因病起于内,故称七情内伤。16.“______则心系急,肺布叶举,而上焦不通,营卫不散,热气在中,故气消矣。”A.忧B.思C.悲D.恐A.B.C.√D.《素问·举痛论》原文。17.“______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A.忧B.思C.悲D.恐A.B.√C.D.《素问·举痛论》原文。18.疾病发生的内在根据是A.正气不足B.正邪斗争C.内外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D.阴阳失调A.√B.C.D.中医发病学很重视人体的正气,认为内脏功能正常,正气旺盛,气血充盈,卫外固密,病邪难于侵入,疾病无从发生,《素问·遗篇·刺法论》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只有在人体正气相对虚弱,卫外不固,抗邪无力的情况下,邪气方能乘虚而入,使人体阴阳失调,脏腑经络功能紊乱才能发生疾病。19.下列关于湿邪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湿性类水,故为阴邪B.阴胜则阳病,尤以损伤脾阳为著C.湿为阴邪,具有寒冷、凝结、收引的特性D.气机升降失常,则导致胸闷、脘痞、二便不爽A.B.C.√D.C项为寒邪的特点。20.下列哪项不是暑邪的致病特点A.暑为阳邪,其性炎热B.暑性升散,耗气伤津C.暑多夹湿D.暑热易生风动血A.B.C.D.√D项为火邪的致病特点。21.七情首先影响A.肝气B.心神C.脾气D.肺津A.B.√C.D.七情首先影响心神——情志之伤,虽五脏各有所属,然求其所由,则无不从心而发。22.头胀头痛、甚则呕血、昏厥,属于A.怒则气上B.惊则气乱C.悲则气消D.恐则气下A.√B.C.D.七情影响脏腑气机如下:(1)怒则气上——过度愤怒,使肝气横逆上冲——头胀头痛、甚则呕血、昏厥。(2)喜则气缓——过喜使心气涣散,神不守舍——精神不集中,甚则失神狂乱。(3)悲则气消——过度悲忧,损伤肺气——精神萎靡,气短乏力。(4)恐则气下——恐惧过度,使肾气不固。气泄于下——二便失禁,甚则遗精,昏厥。(5)惊则气乱——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心悸,惊恐不安。(6)思则气结——思虑过度,使心神耗伤,脾气郁结——脘腹胀满,纳呆便溏。23.心神耗伤,脘腹胀满,纳呆便溏,属于A.喜则气缓B.惊则气乱C.思则气结D.恐则气下A.B.C.√D.24.“惊则气乱”,则A.精神萎靡,气短乏力B.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C.精神不集中,甚则失神狂乱D.心悸,惊恐不安A.B.√C.D.25.惊惧过度,使肾气不固,二便失禁,甚则遗精,昏厥,属于A.怒则气上B.惊则气乱C.思则气结D.恐则气下A.B.C.D.√26.过度忧伤,精神萎靡,气短乏力,属于A.怒则气上B.惊则气乱C.悲则气消D.恐则气下A.B.C.√D.27.神不守舍,精神不集中,甚则失神狂乱,属于A.喜则气缓B.惊则气乱C.悲则气消D.恐则气下A.√B.C.D.28.提出“六气病源”说,谓“六气,日阴、阳、风、雨、晦、明”,被称为病因理论的创始人是A.张仲景B.葛洪C.巢元方D.医和A.B.C.D.√秦国名医医和提出“六气病源”说,谓“六气,日阴、阳、风、雨、晦、明”被称为病因理论的创始人。29.陈无择的三因分类法中,“不内外因”为A.六淫B.七情C.饮食劳倦、跌仆金刃,虫兽所伤D.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A.B.C.√D.陈无择的三因分类法:(1)外所因——六淫。(2)内所因——七情。(3)不内外因——劳倦、饮食劳倦、跌仆金刃,虫兽所伤。30.提出病因阴阳分类法及三部分类法的是A.张仲景B.《黄帝内经》C.巢元方D.陈无择A.B.√C.D.31.张仲景的发病途径分类法为A.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B.一为内疾,二为外发,三为它犯C.(1)外所因——六淫,(2)内所因——七情,(3)不内外因——劳倦、饮食劳倦、跌仆金刃,虫兽所伤D.以上均不是A.√B.C.D.32.《内经》中阴阳分类法,生于阳A.得之风雨寒暑B.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C.得之七情D.得之阴阳喜怒A.√B.C.D.《内经》阴阳分类法及三部分类法:(1)生于阳——得之风雨寒暑。(2)生于阴——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33.《内经》中三部分类法,喜怒不节则伤A.脏B.腑C.上D.下A.√B.C.D.三部分类法:脏——喜怒不节则伤脏;上——风雨则伤上;下——清湿则伤下。二、B型题(总题数:8,分数:34.00)A、B、C、D是其下面两道小题的备选项,请从中选择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个选项可以被选择一次或两次A.医和B.葛洪C.巢元方D.陈无择(分数:4.00)(1).提出“六气病源”说,谓“六气,日阴、阳、风、雨、晦、明”被称为病因理论的创始人是A.√B.C.D.(2).首次提出具有传染性的乖戾之气是A.B.C.√D.记忆题。六气病源为病因理论的创始。也要记忆温病各大家的学术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