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历史第二单元测试(全级)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命题者:历史组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基督教的理想是扩张的凝结剂,使各种各样世俗的要求罩上神圣的光圈,不管是到东方来的达·伽马还是到西方去的哥伦布,都是把宗教目标和现实目标糅合在一起,无法区分。”这段话表明新航路开辟中()A.宗教狂热成为探险家的精神动力B.教皇发挥了组织作用C.传播基督教是探险家的主要目的D.教会蜕变成殖民机构2.《刚果真象》一书中写道:“凡是在白种人因贪求黄金而跟‘劣等民族’接触的地方,那里便发生种种残暴罪行。”材料主要揭示了()A.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B.西方工业化的消极影响C.不同文明之间的融合D.资本原始积累的罪恶3.在第五届美洲国家首脑会议上,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送给美国总统奥巴马一本书——《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该书名喻指拉丁美洲曾经()A.出现几何形国家边界B.遭受西方殖民侵略C.形成畸形单一作物制D.爆发民族独立战争4.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1500年至1763年的这些岁月是全球开始统一的时期,是从1500年以前时代的地区孤立主义到19世纪欧洲的世界霸权的过渡时期。”不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A.新航路的开辟B.欧洲国家的对外扩张C.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D.英国确立了殖民霸权5.“黑奴贸易”的航程顺序是()A.欧洲→非洲→美洲→欧洲B.欧洲→美洲→非洲→欧洲C.美洲→非洲→欧洲→亚洲D.非洲→美洲→亚洲→欧洲6、经过两个世纪的争夺,英国最终战胜了法国,在18世纪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这场争夺从实质上反映了A.先进国家对落后国家的胜利B.先进制度对落后制度的胜利C.英国“大陆均势”政策的胜利D.工业国对农业国的胜利7.马克思曾说过:“只要英国人把机器应用于一个有煤有铁的国家的交通上……就无法阻止这个国家去制造这些机器了。”对马克思这段话理解最准确的是()A.殖民活动在历史上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作用主要是建设性的B.工业革命加速了西方殖民体系的崩溃C.煤和铁是一个国家获得独立的根本条件D.殖民活动在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8.某论文把巴拿马运河开通、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等作为重要证据。该论文的主题最可能是()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B.美国经济的崛起C.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D.工业革命在欧洲扩散9.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创新措施就是,将印度的棉织品介绍给欧洲。1619年—1625年,运往欧洲的棉布为22.15万匹。到17世纪末,这项贸易直线上升。棉织品不仅比毛纺织品轻,而且便宜……,这是一种销售范围很广、需求量很大的商品,它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命。这一材料主要说明()A.殖民掠夺引发工业革命B.资本流动带动工业革命C.市场需求刺激技术革命D.经济发展要求工业革命10.根据1801年首次普查,该郡(英国的约克郡)只有15个城镇,其人口总共2万多人;而到1891年,已经有63个城镇。从1820年到1830年,利兹、曼彻斯特、设菲尔德以及伯明翰的人口增长率达40%,这是增长最快的10年。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A.圈地运动使农民流入城市B.大量吸引外来移民C.大量人口不断迁往殖民地D.工业革命改变了人口布局11.某欧美剧作家在他的一部最新电影剧本中描写了19世纪中期的伦敦,你认为需要修改的一项是()A.英国有钱人以坐轮船游览伦敦的泰晤士河为时尚B.岸边工厂一间接着一间,巨大的烟囱冒着浓烟C.大街上电线林立,一到夜晚整个城市霓虹灯闪烁D.不时有一列列火车呼啸而过12.自从2000年以来,中国民众对电信、铁路、保险等行业的垄断表现出了强烈的不满,每年的人大代表提案很多都涉及到了这些敏感的话题。垄断这种经营方式产生于()A.工场手工业时期B.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C.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D.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13.2006年北京国际汽车展于2006年11月19日至27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和全国农业展览馆举行。其中有一辆展览会展示的世界首辆汽车——120岁的奔驰。与其同一时期出现的是()A.火车B.汽轮C.电话D.电脑14.在纪念法国大革命(1789~1794年)100周年之际,法国举办了世博会。右图所示建筑就是为这届世博会建造的,你认为这座建筑应该建筑于何时()A.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B.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C.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D.二战时期15、在1876年世博会上,日本馆大于中国馆,且展品较为丰富,但日本仍从世博会上订购了大量机器产品,其直接目的是()A.满足本国封建统治者的生活需要B.适应明治维新后工业革命的进行C.促进本国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D.发展军事工业,加快对外扩张步伐16.《长沙市各行业概况调查》一文所载:“长沙苏广业,初营业范围甚广,所经营者多是江苏、广东、上海之各种土产。嗣以五口通商,洋货输入,西洋货竞占于该业市场矣。故该业店铺之称呼,初为苏广杂货铺,嗣称为广货铺,复曰洋货铺。”由材料可以得出()A.我国传统商业受到西方的强烈冲击B.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解体C.中国的商业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D.西方商业经营观念影响广泛17.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社会并存的经济成分有①自然经济②民族工业③洋务企业④外国资本主义企业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18.1871年美国《纽约时报》记者眼中的广州“清式和西式的阁楼、宝塔、博物馆、清真寺、仓库、商铺……毫不间断地紧紧挨在一起。远处可见英国领事馆的小教堂……”广州出现这种社会状况的原因有()①清代闭关后广州成为当时唯一对外贸易港口②广州是中国近代第一批开放的口岸③近代生产方式较早在广州产生④广州毗邻港澳,易受西方风尚的影响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D.①②③④19、《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与上述内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第二次鸦片战争B.中法马尾海战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20.19世纪末,桓台县苗世厚四兄弟在济南泺口经营粮食贸易,很快形成资金逾万的苗氏集团。苗氏集团得以发展的原因不包括()A.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B.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C.西方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D.社会上兴起了一股实业救国的思潮21.下列诗句比较恰当地形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发展状况的是()A.千呼万唤始出B.小荷才露尖尖角C.忽如一夜春风D.无可奈何花落去22.1948年4月2日《东北日报》报道,国民党统治区“民营工业的危机日益深重。大批工厂又纷纷倒闭,仅去年上半年倒闭之工厂商号,即达一千六百余家”。这一时期“民营工业的危机日益深重”的原因有()①政府征收苛捐杂税②日本军队的残酷掠夺③官僚资本垄断经济④美国对华倾销商品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23.下图反映的是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化,它对近代中国近代化进程所产生的影响有()①使中国的社会矛盾复杂化;②使中国社会的性质特殊化;③使中国革命斗争长期化;④使中国社会的政治力量多元化;⑤使资产阶级成为近代史上近代化的主导力量;⑥使中国近代化举步维艰A.①②③⑤⑥B.①②③④⑥C.②③④⑤⑥D.②③④⑥24.研究性学习中,老师希望学生以民族实业家张謇创办大生纱厂的历史为素材做一小论文,要求学生自行搜集材料。下列四位同学研究方法最能客观反映大生纱厂历史的是()A.甲生想以纱厂的档案为主要材料,因为这最能反映当时工厂的生产经营活动B.乙生想利用该纱厂职工的回忆录,因为这是当事人留下的文字材料,最可信C.丙生想访谈南通地区的老人,因为这些人目睹纱厂营运,所做的口述最详实D.丁生想以当时各种报刊杂志为主要材料,藉以了解并掌握该工厂的发展状况25.近代以来人们社会生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图片中可以反映出的是()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26.在“欧风美雨”的影响下,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社会生活也异彩纷呈。下列服饰既体现了中西合璧又融合了满汉风格的是()27.清末一首名为《报馆》的竹枝词写道:“是非曲直报中分,一纸风行四海闻。振聩发聋权力大,万般提创总由君。”对该词的恰当解读是()A.当时报刊言论不受限制B.民众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C.报纸已成为党的宣传工具D.报纸的社会功能已被认可28、清末的一首打油诗云:“洋帽洋衣洋式鞋,短胡两撇口边开。平生第一伤心事,碧眼生成学不来。”该诗反映了当时()A.服饰的西化B.洋货倾销中国C.社会上的崇洋现象D.学习西方的迫切愿望29.20世纪初,中国始有公园,然而却不准男女同游。这表明()A.封建保守势力严重阻碍中国社会的近代化B.近代中国社会生活逐步西化C.当时中国存在严重的男女不平等现象D.当时中国已经实现了男女平等30.近代时期有人说,建铁路“是臣下之利,非君上之利;是外洋之利,非中国之利,是一二人之私利,非千万人之公利。”这说明()A.修建铁路受到顽固势力的反对B.铁路的发展对近代中国有害无利C.在当时的中国不适宜修建铁路D.修建铁路只是便于外国人经济侵略二、双选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1.与欧美国家相比,中国的近代化A.从轻工业开始,而后向重工业发展B.受到国内封建保守势力的顽强抵抗C.领导权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D.缺乏必要的资本原始积累32、从下列一组民国初期民族火柴业的商标中,你能得到信息有()A.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B.中华民国政府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C.当时中国已经摆脱外来经济控制D.实业救国成为当时社会的进步潮流33、近代中国第一条电报线A.修建时间为1906年B.建设地点在台湾C.成为中国自办电报的开端D.目的是联系对外贸易34、民国之初,跪拜、作揖等被鞠躬、握手取代,“大人”、“老爷”等被“先生”、“君”取代,造成这种礼仪变化的历史背景包括:A.西方生活习俗的影响B.教育制度的改革C.五四运动的洗礼D.民国政府的大力提倡35、下图是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示意图,其序号对应的经济类型判断正确的是A.①自然经济,②官僚资本主义经济B.②洋务经济,③外国资本主义经济C.①外国资本主义经济,③官僚资本主义经济D.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⑤官僚资本主义经济班级姓名成绩一、单选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二、双选题3132333435三、材料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6题12分,第37题13分,共25分)36.(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公元)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亚欧大陆上从一个地区运货到另一个地区,而货物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绸、宝石及香水。但是到18世纪后期新世界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大部分运往欧洲出售;西班牙人也向新世界引进欧洲各种水果,如橄榄以及葡萄。美洲的特产也被流向世界各地,如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番薯、花生、各种豆类及南瓜、可可等。——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近代史》材料二:从顺治元年至嘉庆十二年(1644~1807年)160年间,银钱比价表现出较长时期的相对稳定,始终是在一千文左右波动。在鸦片战争前夕,银一两所换制钱已达一千二三百文,最高达一千六百文。1845年银价上涨更甚,御史刘良驹奏称:“银价之昂未有甚于今日者,京中纹银每两易制钱乃二千文,外省则每两易制钱二千二三百文不等”,而且“其势日就增加,尚无底止”。中国“银贵钱贱”现象日益严重。材料三:见下图请回答:(1)材料一告诉我们18世纪世界发生了哪些变化?(2分)简析其原因。(2分)(2)材料二中出现“银贵钱贱”和“其势日就增加,尚无底止”现象的原因是什么?(2分)指出这些现象与世界市场形成之间的关系。(2分)(3)材料三图一和图二之间存在怎样的因果关系?(1分)从图二可以获知哪些重要的信息?(3分)37.(13分)世界博览会被誉为“经济、科技与文化界的奥林匹克盛会”,至今已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材料一: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