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手工制作类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手工制作是小学劳动技术教育的一般形式,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既动手又动脑,训练他们的综合能力的极好方式。那么如何把小学劳技课真正融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系列,把以往单一的劳动技术指导转化成为综合实践意义上的活动呢?下面以手工制作为例谈谈本人的初浅看法。以手工制作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实践活动一般适宜在较短的时间周期完成。它包括主题确定(一般是指制作材料或物化作品名称)、活动实施(包括方法指导与操作过程)和成果(作品)展示的完整过程。材料和工具可以是手工劳动教材包提供或者教师预先布置学生准备的物件。那么作为综合实践活动意义上的手工制作,就不是传统的手工劳动。应该通过组织讨论,师生共同确定一个响亮的主题,如:《神奇的纸飞机》、《手工编制艺术探秘》、《塑料瓶变成艺术品》、《包装盒的妙用》、《巧手制成???》等等。教师对手工制作类活动的指导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不仅仅是制作技巧层面的问题,更值得注重的是让学生掌握探究方法、提高综合能力。这类活动的目的是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际操作、调查研究和收集资料的能力,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增强手工操作的技能技巧,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调查研究、经验交流和操作性劳动,获得直观、真实的感受;在小组合作中从小养成热爱劳动、主动探索、自主创新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精神,学会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团结合作、共同进步。根据我市一些教师组织指导此类活动的经验,一般采取下面的方法及步骤:(一)教师展示样品或者图片影像资料就小学阶段而言,手工制作活动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包括求异思维、分散思维、求同思维、发现问题、探究能力培养等等,教师在课前准备一些不同类型、不同材料的作品,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创新思维方面的培养。为了直观醒目,教师应将示范作品的尺寸适当放大,颜色要更鲜艳一些,结构尽可能精巧一些,演示要顾及所有同学的目光,口述尽量做到通俗清晰,诙谐生动,以便全班学生都能看到和听到。(二)让学生收集当地民间手工艺术成果的相关资料或图片指导学生自己独立收集当地民间手工艺术成果的相关资料或图片。小组讨论交流收集的资料、图片、影像、与主题相关的诗文等等,用于互相学习和补充。(三)制作活动对简单易行、或者劳动教材提供现成模块的手工制作,可以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制作。制作前,应该首先让学生观察思考,如果教材当中有制作说明,应该让学生首先读懂说明的文字,例如《赛龙舟》的制作说明,不仅要分析龙舟的意义,还要根据龙舟的原理强调关键词如“剪开”、“弯折”、“粘牢”、“缝合”的含义和要达到的基本标准等等。然后引发学生思考,将来我们长大要用金属和其他材料制造一个真正的龙舟,要掌握哪些知识和技术,这样可以激发学生想象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端正和培养作品制作的认真态度和探究精神。制作完成后,可以及时进行交流和展示。(四)对技术和艺术含量高学生直接制作的难度比较大的制作类主题,如“手工编制(编织)艺术探究”、“走进神奇的竹制品世界”、“走进古典艺术门类—剪纸”等等,手工操作就摆在次要地位。其主要任务是加深学生对中国民间艺人在传承祖辈创造的各种民间艺术的过程中勤劳智慧的了解,懂得劳动人民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初步了解和掌握编织、编制艺术的重大意义和技术方面的特点以及学习要领。利用实践活动做一些设计操作方面的初浅尝试。教师可根据需要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参观、考察或调查研究活动。各小组参观、调查访问结束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首先可以让学生自己讲出或者写出感受与收获。⑴你们在参观、调查中,采用了什么样的调查方法?调查研究中克服了哪些困难?⑵通过参观、调查你有些什么新的发现?有什么新的想法?⑶根据调查的结果,你了解了一些什么?有什么收获?⑷评价自己小组分工合作的情况,你认为自己在活动中有什么优点和不足?⑸你在今后的活动中有什么样的打算?⑹每位学生分别写出本次活动的收获和活动反思。(五)组织学生进行活动的汇报交流。教师可将活动的照片和录像制作成课件,组织学生观看,帮助学生回忆整个调查、参观活动。教师组织学生对调查、参观的结果进行讨论和交流。(1)小组讨论、交流、研究收集的资料和调查结果,研究自己小组在活动中存在的不足及学习其他组的什么优点。(采用自由讨论和交流的形式。)(2)学生独立分析调查结果,填写调查表。(3)学生采用记叙文、研究报告、小论文、资料专刊等形式,汇报调查结果。(4)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开动脑筋,把从综合实践活动中学习到的经验和方法,大胆地运用在自己的设计制作活动中,力求创新,并写出设计制作说明,配上设计图等等。教师与学生一起评价作品,对好的作品与创新方案给予鼓励和加分奖励,并举办“设计创新”展览。上述活动形式和步骤不能一概而论,应该根据学校所在的地理人文环境,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灵活取舍,相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