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路梨花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驿路梨花1.感知文章内容,掌握文章的写作线索、写作顺序和悬念设置。2.学习以花喻人、寓人于花的手法。3.理解人物美好的心灵,学习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学习目标新课导入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南宋·陆游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你知道哪些有关于梨花的古诗?白发将军虎老雄心犹在,收复西京捷报昨夜传来。胡贼说梦妄想永占中原,岂知上天佑我大宋兴泰。列圣仁泽深如雨露普降,大赦诏令快似疾风迅雷。料想明朝寒食祭扫陵墓,一路春风处处梨花盛开。走近作者1929年生,江西萍乡人,当代作家。他只读过两年初中,1949年夏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春随军进入云南。三十年来,他一直生活在云南边寨,熟悉当地少数民族的生活,写了许多反映边疆生活的作品。著有长篇小说《鹿衔草》、《断肠草》、《师长在向士兵敬礼》、《绿月亮》等。【彭荆风】写作背景《驿路梨花》写于1977年5月。当时,我经历了“文革”7年牢狱之灾后,出狱已近两年。那是5月间的一个下午,我午睡刚醒,慵倦地躺在床上读《宋诗选》,当读到陆游“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的诗句时,那美丽的意境使我联想起了过去在滇西南边地大山深处见过的大片梨花林,以及与梨花有关的许多特异人事,那都是我长久难以忘怀的美好生活。这时候,一种想用文笔描述那和谐过去的创作愿望也油然而生,我忙披衣起床抓过纸笔来写作。相关介绍哈尼族:东南亚称阿卡族,哈尼族与彝族、拉祜族同源于南迁的古代北方的羌人。羌人原来游牧于青藏高原,后逐渐向南迁移。公元前3世纪,其先民已经居住在今四川大渡河南岸及雅垄江以东的沼泽地带。7世纪已居住于今哀牢山、无量山区一带。民族语言为哈尼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现代哈尼族使用新创制的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主要分布于中国云南元江和澜沧江之间,聚居于红河、江城、墨江及新平、镇沅等县,和泰国、缅甸、老挝、越南的北部山区。驿路陡峭竹篾露宿简陋撵走修葺晶莹字词积累yìdǒuqiàolòuniǎnmièqìlùsùjīngyíng【简陋】形容简单而鄙陋。【折损】因过分尊敬或优待而承受不起。【陡峭】指山势高而陡峻,比喻不平坦。【修葺】整理(建筑物)。【迷茫】广阔而看不清的样子。1、文章的核心事件是什么?整体感知2、围绕“谁是小茅屋的主人”概括本文有哪些人?做了什么事?所有为小茅屋做过好事的人都是小茅屋的主人。“我”和老余发现小茅屋;瑶族老人为小屋送米;“我们”一起修葺小茅屋;梨花妹妹照看小茅屋;梨花妹妹说十多年前解放军路过这里并建造了小茅屋;姐姐梨花照料小茅屋。3、作者在解决这一问题时,是否把答案一下子就告诉了我们?他运用了什么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作者巧设两次误会和三个悬念两次误会:第一次是13-14自然段,我们认为瑶族老人是主人,他说不是;第二次是30-32自然段,我们和瑶族老人认为哈尼小姑娘是主人,然而又不是。三个悬念:第一个是7-8自然段,我们正焦急时,发现了小茅屋,里面却没人没灯,于是发出疑问: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第二个是12-14自然段,我们认为是瑶族老人是主人,老人不是。到底谁是主人呢?第三个是29-32自然段,到底谁是主人呢?解放军为什么盖房子呢?通过设置两次误会、三个悬念使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4、本文层层设疑、步步推进,情节波澜起伏,作者是不是完全按照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记叙的呢?这种记叙顺序有什么好处?插叙含义: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内容。插叙插叙的作用1、在叙事时运用插叙,可使所写的内容更加充实,情节更加充分,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使文章的主题更鲜明、更深刻。2、可以起到补充主要事件或衬托主要人物的作用。3、可使行文起伏多变。十几年前解放军路过建小茅屋梨花姑娘照料小茅屋梨花姑娘出嫁后妹妹接着照料小茅屋瑶族老人借住照看小茅屋“我们”路过住宿,修屋12345插叙插叙插叙插叙本文的插叙有哪些?(1)插叙瑶族老人借住照料小茅屋。作用:写出小屋帮助很多行路人,意义重大。(2)解放军建小茅屋、梨花姑娘照料小茅屋。作用:交代了小茅屋的搭建者、照料者,以及这样做的原因,歌颂了发扬雷锋精神的人。理解标题的妙处以及主题1、文章一共有几处描写梨花?各有什么含义?2、标题《驿路梨花》中的梨花除了自然界的梨花外,还指什么?有什么妙处?一写梨花(在文章开头。我和老余走着,他突然指着前面叫了起来,“看,梨花!”白色梨花开满了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借助淡淡的月光,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的身上。)实写点题,梨花当人们需要帮助的时候出现,给人以希望和安慰,为故事情节的展开做铺垫。1、文章一共有几处描写梨花?各有什么含义?二写梨花(在文章中间第二十七段。我梦见了哈尼小姑娘——梨花在清香四溢的梨花丛中歌唱。)虚实映衬,梨花林与梨花姑娘相映生辉,营造一种景和人融合的意境,表达作者对小茅屋主人助人为乐精神的赞美之情,照应文题,产生了第二个误会,推动情节发展。三写梨花(在文章结尾。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实写,梨花与小姑娘融为一体,花美人更美。处处开展示了雷锋精神不断发扬光大的旺盛生命力,升华文章主题。再次点题,首尾呼应,作品结构严谨,浑然一体。结尾:“驿路梨花处处开”,作者在这里以花喻人,喻示雷锋精神就像洁白的梨花,在祖国大地处处开放,照应题目和开头,深刻地揭示了主题。2、题目“驿路梨花”中的“梨花”除了指自然界的梨花外,还指什么?有什么妙处?题目一语双关,这既是自然界的梨花,又是梨花姑娘,还是雷锋同志助人为乐精神的象征,也是边疆民族优良民风的体现。“驿路梨花”将标题与主题,形式与内容,梨花的自然美和人物的心灵美,融为一体;同时,“驿路梨花”语出陆游的诗,这也为文章增添了文化的韵味。课文为什么用“驿路梨花”作标题?并引用陆游的诗句结尾?标题:“梨花”一语双关,既是自然界的梨花,也是梨花姑娘,还是雷锋精神的象征。梨花的自然美和人物的心灵美,巧妙地联系在一起,达到了和谐的统一,自然而深刻地表现了文章的中心意思。写法探究1.构思新颖。作者在构思上巧设悬念和误会,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误会:“我们”认为瑶族老人是“主人”时,他说不是;“我们”和瑶族老人认为哈尼小姑娘是“主人”,然而又不是。悬念: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到底谁是主人呢?解放军为什么盖房子呢?这样写波澜起伏,引人入胜。2.结构巧妙。我”和老余发现小茅屋瑶族老人为小屋送米我们”一起修葺小茅屋梨花妹妹照看小茅屋梨花妹妹讲述事情始末倒叙插叙课文解析拓展延伸根据文章的中心思想,请你试着给“驿路梨花处处开”对个下联?上联:驿路梨花处处开下联:雷锋精神代代传本文通过云南边疆哀牢山中路边一间小茅屋的故事,生动地表现了雷锋精神在少数民族地区生根开花不断传递的动人情景,热情地歌颂了人民群众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主题概括板书设计驿路梨花借花喻人人花相映情景交融正侧相依雷锋精神梨花:梨花姑娘:解放军:梨花姐妹:瑶族老人:“我”和老余:建造茅屋照管茅屋送米、修葺茅屋修葺茅屋洁白如雪、香气四溢照料茅屋、方便路人本文从学习雷锋这一主题中翻出新意,展现出雷锋精神经久不衰的生机和世代相传的生命力,悬念的设置、巧妙的穿插,使文章曲折有致,构思颇具匠心;运用梨花双关,笔墨饱含深情,具有较强的感染力。课堂小结

1 / 3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