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工业大学企业管理学科专业攻读硕士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河北工业大学企业管理学科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能够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德、智、体、美四个方面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一定创新能力的、能够胜任各类企业管理实践工作和研究与教学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一)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科学素养。(二)系统和扎实地掌握企业管理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研究技能,熟悉所从事研究领域的发展动向,具有较强的从事企业管理工作的能力。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三)具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二、学制与学习年限学制为二年半,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为一年,毕业论文(即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为一年半。硕士生在校学习年限(含休学、延期)最长为四年。硕士生已完成规定课程学习和毕业论文工作确属成绩优异者,可以提出提前毕业申请,经研究生学院和上级有关部门批准后,最多提前半年毕业。硕士生如需延期毕业,必须在第五学期的十月份之前提出申请,并经研究生学院和上级有关部门批准。三、培养方式(一)硕士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采用导师与硕士生双向选择的办法确定硕士生的导师。(二)课程学习和毕业论文工作并重,使硕士生既能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又能掌握管理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三)注重因材施教,集中授课与个别指导相结合,培养硕士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对硕士生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四)在确保培养质量的前提下,经研究生学院批准,可与有关单位联合培养硕士生。四、主要研究方向企业管理(代码120202)是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下的一个二级学科。该学科主要以管理者基本职能、企业各项业务管理和企业发展问题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基本规律和实现上述管理职能的方法和手段。本学科现设有四个研究方向:企业战略管理与可持续发展;企业运行机制与绩效评价;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企业信息化与信息系统。(一)企业战略管理与可持续发展企业战略是指企业预期的长远目标和为实现这些目标所作的一系列安排。企业战略管理是指以战略的制定、实施和控制等为对象的一系列管理活动的过程。企业战略管理学是一个新兴的学科,它以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军事学等学科理论为基础,是一个高度综合的学科。从企业管理学科的课程设置来看,它既是以管理学、组织行为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内容为基础,同时也对这些课程起指导作用。企业战略管理的目标是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该研究方向是利用经济学的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研究方法,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研究企业的战略管理问题。该研究方向特别重视对企业战略管理思想和理论体系的研究,将中国传统的优秀的军事战略思想和哲学思想与西方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与方法相结合,已经逐步形成了独特的研究内容与方法。(二)企业运行机制与绩效评价正确的企业发展战略确定以后,企业运行机制决定企业的经营效果。企业运行机制是指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内在机能及其运行方式,是引导和制约企业生产经营决策并与人、财、物、关系相关的各项活动的基本准则及相应制度,是决定企业经营行为的内外因素及相互关系的总称。企业运行机制问题,从根本上说,是企业创造的利益如何向股东、员工、客户、社会进行分配的问题,它分为产权机制、管理机制(激励与约束机制)、人才机制三大基本问题。良好的企业运行机制是伴随企业成长而变化的动态适应性制度体系。该体系在企业运行中的适应性直接表现在企业绩效上,因此,企业绩效即是企业运行机制的出发点,还是企业运行机制的落脚点。现代企业管理研究越来越贴近企业管理实践。企业运行机制与绩效评价研究方向充分反映了企业管理研究的这一发展趋势,为企业培养企业管理办公室、人力资源部、董事会秘书等岗位的高级专门人才。(三)组织行为学与人力资源管理重视组织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开发,组织重组与公司治理,构建现代企业制度,是提高企业组织绩效,做大与做强,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的战略措施。该领域的研究已成为理论界和企业界关注的热点。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方向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开发、组织重组与公司治理理论与方法研究,并通过多学科的相互渗透和综合研究,为企业组织提供系统、科学的决策依据和咨询服务。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开发主要结合企业的实际需要,着眼于国际学术前沿领域,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系统科学,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等理论方法,从事人力资源规划、培训开发、人才测评、绩效管理、薪酬管理、激励理论与方法、企业文化建设、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等研究工作。组织重组与公司治理主要面向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实际,运用组织行为学,管理学,财务管理、系统科学,对策论,现代信息技术等理论方法,从事公司治理模式与机制创新、组织重组、流程再造、股权结构与设计等研究工作。(四)企业信息化与信息系统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商务模式与管理模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传统企业管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围绕企业信息化与信息系统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已成为目前企业管理最迫切的研究方向之一。本研究方向的目标在于基于信息技术的管理理论创新研究与实践应用,重点在于:(1)信息技术治理与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研究,即从治理的角度,研究不同组织模式下信息技术治理机制及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理论与方法;(2)基于信息技术与智能技术的具体管理问题研究,即业务处理计算机化、自动化,管理方式网络化,决策支持智能化,商务运营电子化等方面的技术与应用研究;(3)基于Internet/Intranet/Extranet企业间集成技术与信息系统分析、设计与应用研究,即研究面向企业效益流增值的经营管理模式、企业重组模型、基于Internet/Intranet/Extranet的企业间集成技术及集成化信息系统分析、设计与应用。五、课程设置与要求1、学分要求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课程学习采用学分制,要求总学分不少于29学分,不超过36学分。1.学位课不少于19学分(1)公共课9学分,其中自然辩证法2学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1学分、第一外国语6学分(基础外语5学分,专业外语1学分)。(2)基础理论课不少于4学分,一般每门课2学分。(3)专业课不少于6学分,一般每门课2学分。2.非学位课不少于10学分(1)限定选修课2学分,根据学校开设的公共课选定。(2)专业选修课不少于6学分,一般每门课1.5学分。(3)必修环节2学分,其中学术报告训练1学分,学术活动1学分。2、必修环节要求为培养硕士生探索新知识,表达学术思想的能力,活跃学术气氛,规定每位硕士生在学习期间应主讲两次学术报告,一般在开题报告前、后3个月内各一次。学术报告内容为读书报告、文献综述、调研报告、阶段性成果报告(不含论文开题报告、中期报告)等。学术报告活动由各学院统一组织和管理。每次报告至少要有三名硕士生导师参加,同时对报告内容、质量写出评语,按“通过”或“不通过”给出成绩。不通过者要在半个月内重新做学术报告。导师和学科应积极组织硕士生开展学术交流和研讨活动,使硕士生了解学科发展动向,开阔视野,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学术水平和学术交流能力。硕士生在学期间参加各类学术活动应不少于5次,经导师、学科确认后,报所在学院和研究生学院记载学分。3、课程设置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时学分考核方式开课学期备注07S00A0001自然辩证法542.0考试春季必修07S00A0003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361.0考试秋季必修07S00A0004第一外国语(英语)1805.0考试秋、春季必修公共课07S00A0005专业外语(英语)201.0考试秋季第三学期07S00A0007应用统计402.0考试秋季必修基础理论课07S17A1001运筹学Ⅱ402.0考试秋季必修07S17A1002管理学402.0考试春季必修07S17A2201组织行为学402.0考试秋季必修学位课专业课07S17A2202战略管理402.0考试春季必修07S00D0001学术报告训练两次1.0考查必修必修环节07S00D0002学术活动≥五次1.0考查必修限选课07S00D0003计算机技术及应用基础602.0考试秋季必修07S00C0001英语口语强化训练301.0考查秋、春季任选07S00C0002日语(第二外国语)1203.0考试秋季任选非学位课选修课07S00C0003体育401.0考查秋或春季任选07S17C2201营销管理301.5考试春季07S17C2202公司理财301.5考试春季07S17C2203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301.5考试春季07S17C2204管理沟通301.5考试春季07S17C1001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301.5考查春季07S17C1002运营管理301.5考查春季07S17C1003系统动力学301.5考查春季07S17C2402技术管理概论301.5考查春季07S17C3501产业创新战略301.5考查春季其它学科、门类课程任选至少4门、6学分六、培养计划与要求硕士生个人培养计划是导师指导硕士生进行课程学习及毕业论文工作的依据。硕士生导师应按照学科培养方案的要求,合理制订硕士生的个人培养计划。硕士生个人培养计划分课程学习计划和毕业论文工作计划两部分。(一)课程学习计划1.硕士生课程学习计划中所列课程及学分应符合学科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与要求。2.鼓励硕士生开展交叉学科的研究工作,允许硕士生跨学科、门类选修课程。3.跨学科、门类录取和以同等学力录取的硕士生,如需补修本科生主干课程,也应列入本人的课程学习计划,但不计学分。4.在硕士生入学后两周内应制订课程学习计划,经学科和学院审批后执行。5.硕士生课程学习计划制订后要严格执行,如有变动,应在选课前提出申请,经学科和学院审批后执行。(二)毕业论文工作计划1.硕士生完成课程学习后,进入毕业论文工作两周内,应制订毕业论文工作计划,经学科和学院审批后执行。2.毕业论文工作计划要求说明研究方向和课题来源,制定文献研究、开题报告、论文中期报告、论文撰写和论文答辩等具体进度安排。3.毕业论文工作计划执行过程中,要详细记录调整情况,如需变更,需经导师签字、学科和学院审批。七、中期考核工作为加强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保证培养质量,加强导师、学科和学院对研究生的全面了解,对硕士生中期考核作如下规定:(一)考核内容1.思想品德:考核硕士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守国家政策法令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执行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等方面的表现。2.课程学习:考核硕士生完成个人课程学习计划情况和学习成绩。3.科研能力:考核硕士生在参加学术活动、科研工作及学术报告等工作中表现出的科研能力和科学素养。4.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考核硕士生身体健康状况和心理素质表现等。(二)考核时间硕士生入学后的第三学期(开题报告前完成)。(三)考核程序1.学院组成中期考核小组负责组织安排硕士生的中期考核工作。2.硕士生就中期考核内容做全面的自我总结。3.学院负责审核硕士生课程学习计划完成情况和学习成绩。4.学院负责考核硕士生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以及健康状况。5.导师就硕士生的科研工作表现及学习和思想情况写出评语。6.学院考核小组针对各项考核内容进行评议,并按合格或不合格给出综合考核成绩。7.学院考核小组将考核结果汇总后报研究生学院。(四)考核结果的分档处理1.思想品德良好,已按课程学习计划要求完成第一学年的全部课程考试,并通过第一次学术报告训练,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硕士生,综合考核成绩为“合格”,可进入硕士毕业论文开题工作。2.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综合考核成绩为“不合格”。(1)思想品德不合格。(2)未按课程学习计划要求完成第一学年的全部课程考试。(3)已按课程学习计划要求完成第一学年的全部课程考试但有两门以上学位课程考试不及格。(4)未完成第一次学术报告训练。(5)明显缺乏科研和实践能力。(6)因身心健康原因不能完成正常的学习和科研工作。(7)未经批准而不参加中期考核。综合考核成绩为“不合格”的硕士生不能进入毕业论文开题工作,学院考核小组应给予考核警告的书面通知,并在规定期限内对其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