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湘西文化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陕西理工学院2012—2013学年“挑战杯”论文大赛湘西文化——解读佤乡人院系:管理学院姓名:杨珊学号:1122014040专业班级:人力1101湘西文化——解读佤乡人谈到湘西,在很多人的眼里第一想到是沈从文的《边城》,想到在沱江边上那些淳朴的人儿;有人会因此而联想到宋祖英那美妙的歌声,在她的歌声里久久地沉浸在那美丽的古城;还有人更会因此而想到那一幅幅经过黄永玉大师细心雕琢的名画。湘西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地处云贵高原之东侧,北部和西部较高,东部和南部较低,属于中国由东湘西逐渐递减的第二阶梯的东部。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武陵山脉斜贯整个湘西自治州。有着大大小小山峰月130多座,水系支流也十分的丰富。由于特殊的地里位置,湘西的居住特点主要是以沿河分布为主,少部分分布在较低的丘陵地区。由于特殊的气候条件,湘西人喜辣,口味普遍较重,其中的湘菜中的一道有名的菜,便是因为湘西人儿出名——湘西腊肉,湘西的腊肉一般是先经过盐的研制,时间大概为12天左右,然后进行烟熏,一般烟熏时间为冬至节后半个月到农历新年,烟熏的材料主要是以木材,或者木屑,农村的主要是做饭时生火而产生的烟进行熏烤。腊肉熏制完成后,一般人们仍将腊肉挂在专门用来熏腊肉的扛竿上,一是为了防潮,二则是为了保持腊肉的烟香浓度;保存的好的腊肉有时可以吃到来年的八、九月左右。有人曾经调查过湘西人的腊肉说里面的NaCl(录化钠)含量超标不宜人体食用,容易引起录化钠中毒,会引发癌症等相关疾病。但是调查纳闷的是这么多年了,湘西人一直保留着这样的传统,而且人均普遍寿命都比较高究竟是寿命原因呢?经过长时间的观察,调查者终于发现,原来在湘西人食用高含量录化钠的同时也在食用大量的蔬菜,蔬菜中消化后所分解的东西,大大降低了录化钠在人体内的含量,这也就证实了湘西人患癌症的几率为什么不是很高,甚至于很多人长寿的原因了。湘西的美是世人所有目共睹的,谁都不曾想过那神秘的湘西赶尸若不是经过赶尸人向记者讲述至今又有几个人知道这其中的奥秘;我从来都没有怀疑过湘西的美,不管是为世人所传诵的盘弧和辛女的美丽爱情故事,还是至今仍然不被大家所知道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辰河高腔,这些在于湘西这片沃土上汇聚着太多的文人骚客留下的足迹,而这些东西一直被一个世人知之甚少的人儿——佤乡人家保留着。说到佤乡人家不得不说到的是这个美丽的氧吧之城——泸溪。从小在峒河旁边长大的人,对于这片土地真的是太过于熟悉了,有时候仔细想想为什么我国就只有56个民族呢?说我们是汉族吧,可我们于汉族身上有着太多的不同之处,不同的节日,不同的风俗,总之这一切与之十分的不同。说我们是少数民族,这里住着土家族、苗族还有汉族,不同苗族之间文化的碰撞却始终也冲撞不掉佤乡人们那些淳朴的乡俗。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地上了大学,来到了陕西,在这之前我去了一个民族预科基地在那里我呆了一年,虽然一年的时间说长不长,但是真的让我长了很多见识,在那里我很有幸的结识了一位来自贵州的川青人,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为什么叫他川青人,但是当时我在他的身份证上确确实实看到的是民族那里印刷着是川青人,他当时笑着给我说自己不是苗族不是汉族,如果真的想给他定义一个民族那么就说他是中华民族,其实他说的也对,因为国家并没有给他们这些人下一个定义,比如说是属于苗族,或者其他的民族,他的话语激起了我对于民族文化的研究,从那以后我就开始思考着,为什么国家为什么没有给这些所谓的川青人一个完整的名族呢?而这些人为什么没有为自己的名族讨一个说法呢?这些想法一味的在我的脑海里萌芽,越发的让我对这些东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直到有一天我突然在我的老师那里听到他最近要调研的一个项目有关于佤乡人。那天我突发奇想的问道,佤乡人分布在我国的那个区域,老师看着我想着对我说:“你呀你,是真糊涂呢还是装糊涂?”我不解思索的问道:“难不成我还是知道佤乡人咯?”老师说我们这里也就是地处湖南西部地区与贵州、湖北临近交接的地方就是佤乡人居住的地方。我讶异了,原来这就是老师口中所要调研的项目。说道这里,便让我对佤乡人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于是几天之后我和老师便准备行囊开始我们的佤乡文化探索之旅,我们坐着客船沿着恫河往下游行驶,一路上峒河的风景让人羡慕不已,船家正是沅陵县的一户真正的佤乡人家,一路上船家用客家话给我们介绍了很多的关于他们那里的民风民俗,我们一路有说有笑,船家用他那不地道的普通话和我们讲着佤乡人的东西,我们谈论到了佤乡人的很多不同于汉人的饮食文化,未来得及想船家请教关于佤乡人更多的事情,船已经驶进了港湾,我们便在船停靠的地方下了传。沿着渡口台阶一直往上走,台阶的两旁密密麻麻居住着当地的居民,我和老师停下前行的步伐,转身询问在台阶旁拿着柴到砍柴的老大爷,这是哪里?老大爷告诉我们这个地方叫董家坪。看到我们的说话口音和他的有些不一样,老大爷便热情的邀请我们去他家做客,进了老大爷的家里,可以清楚的看到房间的布局虽然和我们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但是还是有许多不一样的地方,比如说每家每户的门上都放了一块镜子,具体是因为什么原因还没有来得及问,以水而居的佤乡人每家每户几乎都与一艘小小的木船,农忙的时候木船便成了家里最重要的劳动力,还用就是发洪水的时候,木船也成了那些易被洪水淹没的居民最好的救生工具了,如果是第一次坐船还真的没有几个人敢去尝试做佤乡人家的小木船,摇摇晃晃,还真有可能把你跌进了那汹涌的河水中。老大爷和我们说道佤乡人最值得其他人羡慕和模仿的就是佤乡人传统的“跳香节”,在这一天所有的佤乡人都会穿着盛装,迎接他们的节日。跳香节为每年达六月六,时间为期两天。相传是苗民和佤乡人一起为了纪念土家族被俘祖先——秦后王,秦后王于明洪武四年六月初六被剥皮处死,秦后王在临死前交代族民,自此之后要改名换姓,从此之后再百姓的口中一直传唱着:“清早起,向西行,赶着日落的地方迁徙。”每逢六月六,在这个村庄的中心总会汇聚着来自各地的人们过来看盛大的“六月六”跳香节,很多游客为了见识佤乡人的淳朴民俗不惜千里迢迢的赶到这里。然而,佤乡人的热情不是这么简单的,每一位来自远方的尊贵客人,都会被拦在村门口外,不是不欢迎客人的到来,而是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欢迎方式,前来参观的旅客,首先得喝下佤乡人亲自端上来的“拦门酒”,很多游客喝了佤乡人自酿的酒便醉倒下了,这才是佤乡人欢迎客人的第一步,除了这,接下来喝了“拦门酒”以后,便要亲自吃上一块(碗)佤乡人亲自做的“迎客肉”,有去过佤乡村寨的人曾经这样描述:“喝了佤乡的酒,才知道酒的香甜;吃了佤乡人做的“迎客肉”才知道世间的真正美味。”只有经过这样的迎接方式,旅客才有机会被迎接进去到佤乡人的村寨,在“跳香节”的这天晚上会有能歌善舞的佤乡人,围着篝火在一起唱歌、跳舞,更让人期待的还数后面的“武林会”,有的人可能会说难道佤乡人还会绝世武功?其实不然,篝火会结束后很多年轻的佤乡男女会因为篝火而结识,然后他们便在篝火会结束之后,各自走进村后的竹林,用他们的歌喉来表达对方的情意。好的歌声对白而成就一段良好的姻缘,这在佤乡是十分普遍的事情。佤乡的迷人之处,除了民俗,民风,最让我痴迷的还数那佤乡的语言吧。有人曾说过一个名族的迷人之处莫过于那动听的语言。佤乡话和客家话有很大的不同,不仅仅是从音还是书写,遗憾的是佤乡人并没有自己的文字,要说客家话至少能不用普通话来形容。在客家话中:“一,二,三,四,五,六******”;而它们的发音可以分别用:“yí,aì,sā,sī,wǔ,liū****”;虽然有不一样但是至少可以猜得到它们的意思。而佤乡话中的发音则是:“yá,zuó,suō,xī,óng****”对于不知道佤乡话的人来说甚至有时候认为他们说的是外国话,让人费解。在来谈谈日常的词语吧,比如说在客家话中,洗脸,洗脚是这样发音:“xī、miè;xī、jué;而到了佤乡话中则变成了:zuó、mǐ;zuó、guǒ;而平日最基本的东西有时候你到了佤乡也不一定能够理解,比如说:“去吃饭。”佤乡会对你说:“kìjiǎománg。”语言是一门很深奥的哲学,你没有办法理解的是人家表达的意思和你想的完完全全不一样,那岂不是是成了牛头不对马嘴。你无法想象的到都在一个区域发音竟然有这么打的差异,有时候连我都不敢相信。虽然有时能够听得懂,但是对于一个非纯正的佤乡人而言有些东西是什么也不能够模仿的。最难模仿的往往是一个名族的精髓,我不知道还有没有那样的一个机会让佤乡人成为中国继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第五十七个名族,但我人希望佤乡人那种淳朴一直被延续下去。然而很多专家组曾经到这里一带进行考察研究,研究并认为佤乡人是苗族的一个分支。但是作为当地的苗族我却并不完完全全的认同这样的一直说法,佤乡人有他们自己的语言,有自己的风俗和文化传统。下面让我来给大家谈谈佤乡人的服饰吧,和苗族服饰不一样的是,佤乡人们的服饰主要是以青色为主,而苗族服装则主要是在银饰的装扮上。佤乡人的青色服饰并不是简简单单青色,在此之前佤乡人的服饰主要是自己纺织的,佤民们将自己地里种的棉花经过纺织后成为布匹,在经过一系列的染色上色后才做成的。青色是一种朴素的象征,这就好比勤劳淳朴的佤乡人。佤乡人的衣服上一般都会绣有特色的花,几乎每一个佤乡女孩都擅长那精细的刺绣工。年老的佤乡人的服饰一般是以青灰为主,颜色普遍比较暗淡,而年轻一辈佤乡人的服饰则是以颜色比较鲜艳一点的颜色,有时会加上一些粉红或者是绿色装饰,但是绝大部分是以青色为主。年老的佤乡妇女一般会在头上包一层厚厚的头巾,一般说来这些老人年龄一半在65岁以上,一方面头巾象征着年老是身份的象征,长者。另一方面则是寓意着长寿安康。尊老爱幼,这种传统的文化习俗,这这样一个美丽的地方被体现得淋漓尽致,行走在佤乡的寨子里,除了能够感受到改革开放以来对于新农村建设的新面貌,更能够从中感受到人们对于老人的关爱和孩子的关心。“沅水弯弯悠悠地淌,淌过泸溪我的家乡······”著名歌唱家张也曾在她的歌曲《沅水神韵》中这样唱道,这不仅仅是说泸溪的风景美,更多的是让人们能够感受到在这样中国有这样的一个地方,山美,水美,人儿也美。说到这里的美,那值得一提的便是佤乡女孩,和其他少数民族女孩不一样的是,佤乡女孩不仅具备着佤乡人们善良朴实的优秀品质同时也有苗族女孩的热情与大方,或许在于普通人眼里,“豪迈”是形容男的之间。但是,在这里不管是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与人都是那么的豪迈,不喜欢斤斤计较。看过《血色湘西》的人应该知道,血性也是佤乡人所必不可少的一种品质,有人说这种血性让人见了后怕,也有人曾说,很欣赏这样的血性,因为它让人觉得踏实、心安。佤乡人的血性,甚至是湘西人的血性并不是影视屏幕上有时所表现的那样蛮不讲理,而是与人和善,佤乡人从来不会去欺负弱小之辈,更不会趁火打劫,相反的是,在这里我感受到的是佤乡人那份助人为乐,淡泊名利的乐观心态。有人说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民,一种文化,铸就一种信仰。”或许,真的是峒河的水,养育了一代代的佤乡人民,也正是因为佤乡亘古不变的信仰,才有了今天优秀的佤乡子民。沿着峒河上游,时隔数里便会有佤乡人的分布,曾乘船经过一个地方——五里洲。这是由于河水日积月累的冲击而行成的一个冲集三角洲,相传古时候峒河的水流到这里又会倒回去流五里,因此得名五里洲。这里的佤乡居民全都居住在河水冲集成的三角洲上,要不是峒河的水小,估计这有可能成为一个湖心岛。说了这么多关于佤乡人的问题,不知道对于你们来说是不是给佤乡人有一个完整的定义呢?还是和以前一样只是简简单单的认为佤乡人就只是分布在湘西西部,泸溪,辰溪,沅陵等地的普通居民;还是认为佤乡人是苗族的一个分支,只是拥有者不同于苗族的文化习俗的表现形式罢了;亦或者是认为佤乡人就是佤乡人,虽然没有属于自己的佤乡文字,但是可以知道虽然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洲的人,虽然可能在他们的身份证上写着:“汉,苗,土家”,但是他们是不同于这些人的,他们有着自己的语言有着不同于湘西这些少数名族的风俗习惯,有着这些民族难以去模仿的独特,真真正正的佤乡人。或许,佤乡人永远只能存在于我的脑海民族中,不可能真的成为一个民族,但我仍旧很欣慰能够让更多的人知道关于湘西,关于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