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到的村上春树“我或许败北,或许迷失自己,或许哪里也抵达不了,或许我已失去一切,任凭怎么挣扎也只能徒呼奈何,或许我只是徒然掬一把废墟灰烬,唯我一人蒙在鼓里,或许这里没有任何人把赌注下在我身上。无所谓。有一点是明确的:至少我有值得等待有值得寻求的东西。”村上春树《奇鸟行状录》村上春树,一位享誉世界的后现代主义作家,一个被人们戏称为“诺贝尔奖小李子”的诺奖常年陪跑作家,而他历时6年完成的首部自传类作品——《我的职业是小说家》却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不一样的村上春树,一个人,写作三十五年,十三部长篇小说,超过五十种语言译本。虽然拥有享誉世界的知名度,但关于村上春树,许多事情始终包裹在神秘的面纱中:他是怎样下定决心走上职业小说家之路?对他来说,人生中幸福的事是什么?究竟如何看待芥川奖与诺贝尔文学奖?这些问题都在这本书里得到了解释。在村上春树眼中,小说家看似风光,却是份孤独的职业。三十五年来,村上春树在孤独中编织着美妙动人的故事。他以肺腑之言,真挚诚恳又不失幽默地讲述自己写作道路上的故事,和追逐梦想与幸福的人生往事。不论是作为声名显赫的作家,还是认真生活的普通人,他的故事都为人们带来信心和勇气。说到这里我们就要谈谈村上春树这些年的经历了,村上春树于1949年1月12日出生在日本京都市伏见区,为国语教师村上千秋、村上美幸夫妇的长子。出生不久,家迁至兵库县西宫市夙川。其曾在著作《村上朝日堂的卷土重来》中提到:“我生在关西长在关西,父亲村上千秋是京都一和尚之子,母亲村上美幸是船场一富裕商家之女,可说是百分之百的关西种。”受家庭熏陶,村上春树非常喜欢读书。1955年4月,入西宫市立香栌园小学就读。身为国语教师的父亲有意识培养村上对日本古典文学的兴趣,但他却始终未能入道,相反对西方文学却情有独钟。在早稻田大学读书期间,村上春树遇见了后来成为他妻子的高桥阳子,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他们决定厮守终生。1971年,22岁的村上决定休学与阳子注册结婚。小夫妻白天到唱片行做事,晚上在咖啡馆打工。村上春树29岁开始写作,第一部作品《且听风吟》即获得日本群像新人奖。2006年年初,村上春树凭借着《海边的卡夫卡》入选美国“2005年十大最佳图书”。而后,村上春树又获得了有“诺贝尔文学奖前奏”之称的“弗朗茨·卡夫卡”奖。2009年,长篇小说《1Q84》BOOK1BOOK2出版,获得“耶路撒冷文学奖”。而他最近出版的长篇小说《骑士团长杀人事件》引起了热议,因为其中一段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描述:“有说法是中国人的死亡人数是四十万,也有说法是十万人,但是四十万人和十万人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而之后日本右翼势力极力阻止其出版更是掀起了轩然大波。村上春树的风格深受欧美作家的影响,基调轻盈,少有日本战后阴郁沉重的文字气息,被称作第一个纯正的“二战后时期作家”,并被誉为日本80年代的文学旗手,其作品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广泛知名度。著名学者林少华先生曾多次翻译其著作,他这么评价道其文风:“村上是通过使现实世界虚无化、使虚无世界现实化来进人事物的本质的,他借此重新构筑现实世界,却又强调新的世界的虚无化本质,并在这一基础上把握存在的本质,把握自己意识的根。在村上那里,任何世界都归结为意识,而意识的根即是意识自己。”“村上其创作优势决不在情节上,恰巧是在文体表达上,村上最独特的地方在于传达了别具一格的文体,提出了文学上的另外一种可能性。但是村上也有他的局限性,村上太强调张扬个性,而缺少宏观叙事,或者说,对政治、体制的考量不是他的强项。”这段评价也是我对村上春树的大概看法。让我们继续“且听风吟”,等待着这位小说家给我们带来更多惊喜。